作者:鞠海龙
最近,中国{zd0}一艘渔政船开赴南海执行渔政管理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引起了国人对于南海主权问题的广泛关注。
尽管影响南海问题的因素趋向复杂,但南海问题本身并不复杂。概括地讲,它就是由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中国南海U形断续疆界线内的海上领土主权提出异议,擅自占据部分岛礁并开发海洋资源而引起的相关国家之间的主权争议问题。由于涉及多个双边关系,兼有区域外势力的介入,南海问题才成为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
争端缘起与冰冷的现实
南海争端的源头最早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其时,地缘政治理论的陆权论和海权论已经在西方兴起。按照地缘政治理论,位于东亚诸国之间的南海诸岛及其周边水域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当时法国驻中圻钦使弗洛和航海委员会副主席伯金都曾指出,一旦一个强大的敌国占领这一地区,印度支那将处于严重的军事威胁之中。要想长期统治印度支那,就必须关注西沙和南沙。
为了稳固殖民统治,1932年6月5日,法属印度支那的殖民政府在西沙设立行政代理署,隶属越南承天省。1933年4月7日至13日,法国占领了南沙群岛 7座岛礁。7月19日,法国发布占领告示。1933年7月25日,法国在其公报中宣布占领南海九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政府不断地进行外交驳复,并于 1935年颁布对南海诸岛的命名,宣示主权。法属印度支那殖民政府觊觎西沙和南沙的行动{dy}次开启了南海争端的潘多拉之盒。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南海诸岛。以中法争议为主要内容的南海争端画上了休止符。二战结束后,1946年底,“中华民国”政府派军接收了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的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然而,由于西沙和南沙岛礁为数众多且分布范围极广,而蒋介石又急于发动内战,当时代表中国的中华民国政府并没有为全部岛礁设立主权碑,也没有派兵驻守所有岛屿。中国内战留下的历史遗憾为1947年法国人重返永乐群岛,以及1956年菲律宾人“发现”南沙群岛留下了空档。
如果说发xx展于20世纪50年代前的南海争端主要集中于中法、中菲之间,而法国占领西沙、南沙,菲律宾意欲夺取南沙主要是为了地缘战略安全的话,那么,20世纪70年代南海争端风云再起就不仅是地缘政治那么简单了。
1968年,联合国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对南海海域、南沙群岛东部和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勘察报告公布后,南海地区重新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高度关注。与此同时,由20世纪60、70年代新国际海洋法争论而引起的沿海国家扩张海疆,争夺海洋权益的风潮也波及南海地区。
1975年与1977年越南西贡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提出了对南沙和西沙群岛的主权要求。1978年6月11日,菲律宾颁布第1596号和 1599号总统令,将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宣布为“卡拉延群岛”,对群岛和附近64976平方海里的海域提出主权和管辖权主张,并宣布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1968年马来西亚将南沙群岛范围内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为矿区,出租给美国沙捞越壳牌公司进行非法钻探,1979年将南乐暗沙等12个岛礁划入版图。1969年10月27日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订立划分大陆架协定,该协定的丙段海洋边界侵占了我国部分南海海域。1980年印尼单方面宣布建立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进一步侵犯了我国南海主权。1984年,文莱建国当年便宣布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对我国南通礁和附近3000平方公里海域提出主权和管辖权要求。
虽然20世纪30~70年代南海争端由中法、中越争端,继而中菲、中马争端,直至中文争端,中国一直是争端的焦点,但是,由于越南、菲律宾等南海海权声索国缺乏有效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否认过中国对南海不可辩驳的主权。1979年1月美国同菲律宾马科斯政府重新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时也没有支持菲律宾对南沙的领土要求。
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南海领土主权的支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避免了南海问题的复杂化。然而,冷战结束后,美日等国亚太政策的调整使南海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1990年前后,美国和日本先后抛出了“中国威胁论”,这与非法窃取南海主权而底气不足的某些国家一拍即合。区域外势力的干预和区域内有关国家巩固既得利益的政策相互策应,南海争端失去了通过双边谈判即可解决问题的客观环境。美国的亚太战略和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卷入把南海问题推向复杂化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