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装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男装产业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同步的,从最初的委托加工到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的爆发式品牌化发展,再到现今已经拥有自主研发、销售能力,中国男装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以江浙地区的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以闽东南的晋江、石狮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及借助港、澳等海外优势而独立成长的粤南珠三角男装产业集群。 

        2009年9月4日,做为“中国时装现在时”的发起方,搜狐网带领2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进了男装品牌“顺美”,深入、详尽的了解了中国男装产业的发展与现状。

        一、中国男装发展阶段

        中国的男装产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正是欧美男装加工业将重心转移的时候,因此,中国服装企业便得到了最初的订单,从而获得了原始资本积累。中国人此前并无商务服装的穿着概念和习惯,最初的西装制造基本是由个人完成(如“红帮”裁缝)。所以,如果将中国男装产业划分成三个阶段:政府主导加工期、民营主导加工期、民营主导品牌期。 

        1、政府主导加工期

        政府主导加工期是从80年xx始,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各级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纷纷开展轻纺业的生产、加工。此时,国营、乡镇、集体为形式的各类纺织厂、服装加工厂应运而生,在特殊的背景环境下,依托政府的调控与支持形成了最初的服装加工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一个地区逐步向产业链营造的发展环境(如杭州湾一线的纺织、加工产业链,珠三角地区的外贸加工产业链等)。

        2、民营主导加工期

        进入90年代,在中国政府承认私营经济以后,各地以民营企业为主导的服装加工产业蓬勃发展,在这个时期涌现了温州、宁波、石狮等服装加工产业名城。同时,随着中国国内商务服装消费的提高,依靠规模化的生产、供应、销售而成长起来一些知名的服装企业,如雅戈尔、杉杉、报喜鸟、庄吉、七匹狼等等,在进入90年代中期之后,男装领域开始了品牌化营销。

        3、民营主导品牌期

        在以民营企业主导的品牌化营销期内,也是中国经济步入高速而稳定的发展期。原有以加工为利润主导的服装加工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化经营所带来的市场利益。在一些大型的加工企业品牌化改制之后,一些新兴的男装品牌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在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男装领域的品牌化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在与其它服装品牌类产品的比较中(如女装、童装及大众休闲装),商务型男装已步入发展平缓期。

        二、三大男装产业集群

        中国男装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以江浙沪地区的上海、宁波、温州为代表的“浙派”男装产业集群,以闽东南的晋江、石狮为代表的“闽派”男装产业集群,以及借助港、澳等海外优势而独立成长的粤南珠三角男装产业集群。

  由衬衫、西服xx品牌向商务、白领休闲方向发展的男装产业,以浙江宁波、温州为代表;以运动、陆战和牛仔整合而成的户外休闲男装产业集群,则以福建泉州最为有名,福建石狮的男式休闲装,尤其是男式夹克行销全球,生产的休闲装、夹克衫约占全国市场份额l/4强;运动装和牛仔服牛产、制造、整理和品牌影响,以广东{zj1}规模。目前,广东牛仔服在国内牛仔服装产业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以中山大涌、佛山均安、增城新塘、开平三埠等为代表的“牛仔服装名镇”。

         三、男装品牌运营模式

        中国男装行业的发展在经历了政府主导加工期和民营主导加工期两个阶段之后,已经顺利迈入民营品牌经营的阶段,关于品牌经营的方式,各大品牌亦有不同。

        1. 顺美模式:错位经营

        面对男装行业中xx品牌趋同的问题,顺美率先决定把错位经营作为品牌的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向xx市场进军,主要集中在1万元左右的纯手工西服的生产。此外,服务也是顺美成功的重要保证,也是将来服装xx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顺美的ERP系统,对于每个客户的资料都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并注重与客户之间的联动。顺美选择的准确定位与人性化服务经营模式无疑将会是男装发展的大势所趋

        2.雅戈尔模式:品牌的规模经营

  雅戈尔将各渠道资源xx归于集中,包括原营销网络中的专营店所有权。在旧有的产品体系之中,加强纵向产品线的开发,形成品牌的纵深效应。在面对xx消费阶层推出“金色雅戈尔”,而大众消费层则继续沿用“雅戈尔”品牌,使得品牌能够适应不同消费阶层,并在经营形式上推出自有的规模型经营模式,以企业及品牌的实力规模达成“积少成多”的经营格局,不仅能够提高信息与管理的执行力,而且能够在资本市场中获得较高的收益。

        3. 杉杉模式:品牌的资源经营

  杉杉集团在以西装产品经营起家之后,在保持西装领域经营不变的前提下,陆续开展多品牌经营的发展模式。如果我们仔细观查之后便可发现,杉杉所走的道路是种集合品牌资源、进行品牌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也可以说它正在“摹仿”LVMH:通过对不同服装领域的品牌进行投资与管理,使企业的利益多元化;不再过多的参与品牌的经营发展,而是通过对品牌资源的经营、合作与开发,形成多品牌、多渠道的市场经营模式。使企业的效益来源更加多样化。

        4.七匹狼模式:品牌的深入经营

  七匹狼十年的品牌化发展,在从初期的“中国夹克{zw}”到新世纪的价值型品牌,完成了一个企业从产品经营到品牌化经营的道路。七匹狼通过对品牌的打造形成以品牌资源为核心、品牌产品多样性的经营模式。其领域涉及到烟、酒、家纺、配饰等金个产品体系,使品牌的价值进行{zd0}化的应用。另一方面,七匹狼在品牌文化塑造方面也成为了中国男装品牌的楷模。通过对狼文化的解读,使品牌的文化与生活、工作中的角色个性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了品牌附加值的提升,也是专一品牌化资源经营的代表。

        背景补充

        国际男装发展

        以商务类为代表的男装产业,在欧美地区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上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复兴期、高潮期以及衰退期。

  复兴期主要体现在50-60年代之间,在此时期内,欧美随关战后重建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各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在逐日递增。商务往来的加具也增加了男士商务领域服装的发展,在此阶段内,消费者逐渐厌倦了烦琐的社交礼仪,古板而昂贵的西装也随之改良。黑色不再是男装中的主打色彩,而穿着的阶层也突破了旧有的框架形成了人人可穿的日常服装,是人们在日常办工中的主要服装(如Dunhill品牌,开始抛弃老旧的传统绅士服装,开发简单而低价的男装)。


  高潮期则是在欧美经济极速发展的70-80年代。随着欧美经济成为世界的主流,在文化领域和消费领域中也成为了其它国家的“楷模”。在这个时期内,欧美国家已经走出了商品匮乏期,消费xx化与品牌化逐步形成,现今大多数国际男装品牌即在此时形成了快速的发展,在完成了原始积累后进而开始步入国际市场(如Armani品牌,创立于70年代,成长和发展于80年代)。

  衰退期是欧美消费者在家庭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后,需求多样化的表现。进入90年代,欧美的中产阶级逐步成为社会的消费主流阶层,在更加注重生活质量与人生追求的思想下,消费观念也逐步从工作重心转向家庭与健康。因此,在欧美市场中西装的消费日趋下降。90年代中期开始,着装的个性化、时尚化浪潮泛起,传统古板的商务服装也受到了冲击。到新世纪初,美国已无规模型的西装生产企业,欧洲传统的男装生产也开始向低成本的亚太地区转移。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男装产业的发展与现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