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xx洗脱支架xx严重钙化病变

    

关键词:旋磨  xx洗脱支架  血管内超声  张建起


摘要】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脉内旋磨术联合xx洗脱支架xx严重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 17例患者23处严重钙化病变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旋磨术与xx洗脱支架xx。观察xx的即刻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旋磨术与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xx洗脱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bfb}。最小管腔直径由0.71±0.28mm增加到3.24±0.48mm(p<0.05);直径狭窄率由88.40±7.82%缩减到5.26±10.41%(p<0.01)。21处病变只选择了1个磨头,占91.30%。9例患者(52.34%)完成了9个月造影复查,无明显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xx洗脱支架可安全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提高介入xx成功率。 


    心血管疾病目前已被公认为是人类的{dy}杀手,介入xx因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复原快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1]。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一直是冠心病介入xx的难点之一。既往人们曾希望通过使用切割球囊、单纯冠状动脉内旋磨或辅以低压球囊扩张、金属支架植入来克服这一难关,但由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远期再狭窄率高等问题,效果未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介入器材以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血管内超声(IVUS)和xx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人们重新对解决这一难题燃起了希望。本研究旨在探讨在IVUS指导下,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A)联合DESxx冠脉严重钙化病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6年9月至2008年10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显示为严重钙化病变,并确定行RA的患者共17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5~73岁,平均57.4±7.3岁。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15例(88.24%),高脂血症13例(76.47%),糖尿病10例(58.82%)。排除标准:CAG显示有血栓存在、左室射血分数<40%。如果确定靶血管为右冠或前降支开口,则预置临时起搏电极备用。
1.2 钙化病变的诊断
    通过xx和造影进行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可在xx时看到沿血管走形的条状高密度影,在注射造影剂之前或造影剂xx从冠状动脉排出后,如此高密度影与血管走形吻合,则证实此处是钙化的冠状动脉病变。
1.3  CAG结束后,沿8F指引导管将0.014英寸旋磨导丝送入靶血管远端,沿此导丝行IVUS检查。  血管内超声仪为Jomed Endosonic超声成像仪。通过IVUS检查,进一步对靶病变钙化情况进行评估,并参照检查结果,按血管直径×(0.5-0.6)选择旋磨头进行旋磨;如超声探头不能通过钙化病变,则参照造影结果,按上述方法选择旋磨头。
1.4 旋磨术
    采用Boston Scientific Scimed公司旋磨仪。预先检查气体压力、连接装置,将气体与压力泵及旋磨导管系统连接好,并在体外测试转速,确保旋磨装置工作正常。旋磨开始前,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200ug,预防血管痉挛。旋磨过程中,旋磨导丝跨越病变的长度不应低于7cm。旋磨导管沿钢丝进入靶血管,以低转速(50 000r/min)旋转接近狭窄近端,然后以高转速(150 000~160 000r/min)通过狭窄处,通过后再以低速缓慢回撤。整个过程均需冷生理盐水冲洗降温。一般每处病变旋磨2~3次,每次10~15秒左右,每次间隔不少于10秒。
1.5  旋磨结束后,再次行IVUS检查,检验旋磨效果。如效果满意,则参照IVUS结果植入DES;效果不满意,可选用更大的旋磨头(直径较前增加0.25mm,避免跨度过大)再次旋磨。
1.6 所有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mg/日,氯吡格雷75 mg/日,至少3天,术后常规服用1年。术中经动脉鞘管注射肝素10 000U,术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至少3天。
1.7  手术成功标准
    支架xx覆盖病变;残余狭窄≤20%;前向血流达心肌梗死溶栓试xx流分级(TIMI)Ⅲ级;无严重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术。
1.8 患者随访
    患者术后1、3、6个月常规介入门诊随访,9个月争取造影复查。
1.9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选用SPSS软件包进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17例患者23处靶病变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bfb};其中前降支12处(52.17%),回旋支4处(17.39%),右冠7处(30.43%)。共植入DES33枚,其中前降支18枚(54.55%),回旋支6枚(18.18%),右冠9枚(27.27%)。
2.2  所有患者靶病变旋磨术前、术后、及支架植入后最小管腔直径、直径狭窄情况见表1。
2.3  23处靶病变共选用旋磨头25个,其中1.25mm磨头11个,1.5mm磨头5个,1.75mm磨头5个,2.0mm磨头4个。共21处病变只选用1个磨头(21/23,91.30%),2处病变选择2个磨头(2/23,8.70%)。
2.4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常规介入门诊随访,无再发严重心绞痛出现;9例患者完成了9个月造影复查,占52.34%,未见明显支架内再狭窄。

                       术前                旋磨术后            支架术后

3 讨论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分为内膜面钙化、外膜或斑块基底部钙化[2]。外膜钙化对介入xx的影响不大,可按常规进行操作,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严重的内膜面钙化可直接影响球囊和支架通过病变,即使勉强通过,也极易造成扩张不充分,而且支架与血管壁也会因钙化的缘故贴合不紧密,导致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和远期再狭窄[3]。目前,对于严重的钙化病变进行介入xx时,冠脉内旋磨术已成为{sx}的xx方法[4-5]。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的关键装置是呈橄榄形的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在旋磨过程中,高速旋转的磨头能将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磨成细小颗粒,从而达到扩大管腔,平滑管腔、改变血管顺应性、减少血管弹性回缩的目的。而旋磨下来的细小颗粒77%小于5um,88%小于12um,可进入血液循环,并由肝、肺、脾中的吞噬细胞xx,因而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室壁运动无影响[6]。也正因如此,对于某些病变例如长病变,需多次旋磨时,每次操作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10~20秒),以保证这些颗粒能被网状系统充分xx,避免微血管堵塞。
    旋磨术的操作技巧直接影响到手术的即刻疗效及远期预后。首先,对于旋磨头大小的选择,是该项技术的关键。国外曾经报道,如果旋磨头与血管直径之比大于0.8时,急性血管并发症如急性闭塞、冠脉痉挛及内膜撕裂的发生明显增高。我们参照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按旋磨头与血管内径比0.5~0.6:1选择磨头,即达到了去除病变表面钙化或纤维化斑块的目的,减少介入xx并发症,又避免了过大的旋磨头引起内膜撕裂、无血流、血管破裂及心功能损伤,与国内的报道相似[7]。其次,应注意不要使旋磨头转速过高和转速大幅跌落。平台期旋磨头转速和病变长度是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较高的平台期转速(170 000~190 000r/min)与较低的平台期转速(150 000~160 000r/min)在即刻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无差异,但6个月再狭窄率,则较低的平台期转速优于较高的平台期转速。究其原因,是因为前者能够减少血小板xx以及对血管的损伤[8]。STRATAS研究认为,旋磨的转速、转速跌落>5000r/min及旋磨时间影响血管的热损伤,与急性手术并发症及再狭窄有关[9]。我们在术中充分注意到该问题,由专人负责报告转速及旋磨时间,将由此带来的影响降到{zd1}。
    IVUS能够显示血管360度横截面图像,除了更好的显示病变的钙化情况外,还能够xx测量血管直径[10],有助于选择大小合适的旋磨头。我们参照IVUS检查结果,23处病变,只有2处选择了2个旋磨头,占8.70%,即达到了应有的手术效果,也为患者节约了费用。
    冠状动脉旋磨术后所获得的最小管腔直径较小,通常为所选旋磨头的70%~80%,常需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措施以获得{zd0}管腔。既往再狭窄是介入xx的一大瓶颈,尤其对于钙化病变。而xx洗脱支架能够有效降低再狭窄,成为克服这一问题的利器。xx洗脱支架的再狭窄则与支架选择及操作技术密切相关。IVUS对于xx洗脱支架在直径、长度以及扩张压力等方面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1]。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IVUS指导下植入了xx洗脱支架,造影复查病例中没有发现再狭窄。
    总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仍然是介入xx的难点。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联合应用旋磨技术与xx洗脱支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新的希望。但目前,旋磨头及血管内超声价格仍较昂贵,是这一技术不能广泛开展的主要问题。

郑重声明:资讯 【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冠状动脉内旋磨术联合xx洗脱支架xx严重钙化病变】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