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应该直接跳过城市化_一醉卧江流_新浪博客

中国的发展应该直接跳过城市化

(文/一醉卧江流.贵州赤水.赤天化.陈友明,2010119日)

 

“城市化”这个词,已经成为2009年和2010年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词汇,其重要性,主要是因为城市化带来的几个好处: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集聚社会财富,改变社会结构。

中国的发展,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走中国特色的战略发展,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不一样:

美国:科技发达、制度健全、资本市场基础良好、人口少。所以美国靠的是政策性的世界垄断和变相经济掠夺。于是,我们看到世界的大城市中美国纽约的GDP占并没有在全国比例多大。

日本:资源少、人口多、科技先进、国土小。所以日本靠的是城市化和全球科技带动经济的市场份额占领,其经济战略格局决定其需要城市化来支持。于是,东京的GDP占日本的18.6%(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发展白皮书《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下同)。

韩国:在美国的事实上殖民影响下,走具有韩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国土小,其人口主要集中于城市汉城,加之韩国的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因此城市化在全国占的比例很大。于是,汉城的GDP占韩国的26.0%,居全球xx。

其它比较大的城市的情况为:伦敦的GDP占英国的17.0%,北京的GDP占全国的2.5%,上海的GDP占全国的4.6%,上海的GDP只是香港的1/4,上海的GDP只是东京的1/20

我们可以看出,越是国土面积小、资源少的国家,对于大城市的依赖越大,主要是因为其经济战略格局决定了城市的格局,换句话说,即战略决定战术(经济格局决定城市格局),战术服从于战略(城市格局服从于经济格局)。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今天,中国应该直接跳过城市化的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乡纵横联合发展”的道路,分区域采取不同的政策。
  主要观点如下,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化,是人性的需求,网络和交通改变了这一观念。

即使在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编制的时候,中国的经济才真正开始有了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成绩的逐渐积淀,人民才开始走向小康,那个时候,由于交通严重制约,信息严重不畅,因此城乡之间的差距相当大,交通制约带给偏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居民几个问题;

1)心理距离很大,总是“乡下人”的感觉。

2)医疗难以保障,重病、大病不容易及时救治。

3)子女教育不方便。

4)就业环境落后,家庭收入少,不得已需要出外务工。

5)通讯落后,信息不畅通。

6)创业条件基本不具备。

7)物资采购困难。

8)自有资源无法市场流通。

2003年到2009年,移动通讯的普遍使用,首先改善了信息渠道,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交通的改善,以及电力设施等条件的进一步完善,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性的需求,农民和小城镇居民与大城市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城市化的心理需求变淡。

如果再经过5-10年的国家基础建设,尤其在农村医疗、教育、交通等问题解决后,民生问题大大改善,老百姓富裕程度明显提高,摩托车、农用车、轿车等工业产品不断进入农民家庭,则差距变得更小。

例如,美国、加拿大的城乡差距相当小,没有大城市居民和农庄之间的条件随着汽车进入家庭得到xx改善,所以美国纽约的GDP在全国的地位基本上微乎其微。反而是如东京、汉城这样的城市在国土小的国家中表现出巨大的贡献,就如香港本身在香港地区的地位一样,那就基本上是全部。

2. 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差距导致现有的状态。

在城市里,农户是弱这和附属,在农村,农民是主人。

城市里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的差距,给农民带来了无穷的压力,也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无穷的压力。就业问题、居住问题、医疗问题、子女教育问题、政治民主参与问题、家庭养老问题、保险问题……

只要基础条件改善了,经济环境改善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缩小了,农民是愿意回到老家的

回到农村,农民是主人。

例如,美国、加拿大的城乡差距相当小,没有大城市居民和农庄政治、经济地位之分。

3. 城市化的成本问题。根据国家xx机构的调查,城市化成本中,转化一个农民需支付2.5万元。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13亿人口,大部分是农民,如果我们将这2.5万元/人用于建设城乡道路、通讯网络,基本上可以实现户户通沥青混凝土路面,由此:

1)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网络xx改善;

2)全面创造就业机会;

3)xx改善民生;

4)全面、持续拉动内需;

5)农户的农、林、畜、牧资源全部盘活,经济格局发生全面变化;

6)原先农村出外打工的人群因为家乡经济面貌变化,会主动回到家乡创业。

7)原先农村出外打工的人群回乡,对家庭和谐、孝敬父母、子女教育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对社会稳定作用巨大。

例如:在贵州赤水,由于贵州赤天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带动,赤水市根据退耕还林的政策,从2005年到2009年大力建设通乡骨干公路硬化,全面实现村村通公路,并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大力建设林区公路,于是,交通全面改善,农户的竹资源源源不断地销售到赤天化纸业公司,2009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农户人均收入基本上增加了2000-5000元,2010年政府准备继续建设400公里林区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改善民生,如今,原先农村出外打工的人群因为家乡经济面貌变化,大部分已经主动回到家乡创业,有的从事竹子收购和运输,有的办理竹木加工厂,有的饲养竹乡乌骨鸡,有的创办根雕、竹工艺品,有的创办农家乐,有的从事旅游经营,有的从事绿色生态农业产品加工销售……如今,由于交通的改善,赤水市农村农户基本上从愿意在城市或集镇上居住转变到积极在农村老家建设新房,并按照政府意愿同意黔北民居风格,因为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改善后,在农村老家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小,老百姓更愿意居住在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创业条件具备且相对独立的乡村,安居乐业。

4. 中国经济最热的,不是城市,而是城乡纵横联合发展。

我们的政策专家容易把“城乡纵横联合发展”理解为“全面城市化”。容易把华西村的经验或者是发达地区的经验直接放在中国中部、西部推广,但不一定切合实际。

珠三角是中国最成熟{zj1}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在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中国城市发展真实能力一项,深圳居第三,广州居第四(前两位为上海、北京)。该排名曾引起不少人质疑。对(没有认真查询2009年中国城市发展的报告,但是重庆已经成为最适合创业的城市前十名,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珠海等也在其中。)

即使在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北京的GDP占也只占全国的2.5%,上海的GDP占全国的4.6%,上海的GDP只是香港的1/4,上海的GDP只是东京的1/20,但是在中国建设多个北京和上海,其实是不可行的,也没有这个必要。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土资源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不能简单抄袭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更重要的是总结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和香港等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不搞“一刀切”,不搞“全面城市化”。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可以借鉴珠三角、上三角的发展模式,让局部区域农村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局部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天津、大连、北京和内地的重庆和西安可以作为大城市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模范作用,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华西村新建设的高楼合经济发展,证明在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城市化是比较合理的。

我个人认为,在中国中部、西部地区,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作用,国家借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机会,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缩短城乡差距,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产业经济,走循环经济的道路。以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为动脉,缩短农村于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以乡乡通、村村通、户户通、资源通道路为经济脉络,覆盖中国中部、西部地区,改善投资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改善农民的交通、居住、教育、创业条件,让农户实现自我生存、发展和自主创造价值,由此中国农民全面和谐发展。

例如,重庆到合江的高速公路全面通车后,贵州赤水到重庆的时间将缩短到2小时以内,居住在贵州赤水的农民的医疗、教育、购物等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加之赤水市范围内道路的改善,最偏远的农民从家中到达县城都在1小时以内,自有资源得到全面盘活,经济面貌全面改善。

在在中国中部、西部地区,更应该是由重庆、西安、昆明、武汉为模范点带动下的辐射状农村包围城市的区域循环经济才更加合理。

交通方便了,我把我12岁的儿子送到70公里以外的四川泸州去上初中,周边的许多人xx到成都、重庆去采购物资和接受医疗服务,城市里的水果和卤菜已经送到乡下出售,农村的蔬菜、蛋禽和绿色农产品当天就到达大城市的餐桌上……,这就是城乡差距缩小以后的现实生活,没有人感觉自己非要生活到城市里,反而城市里的人羡慕农村的生活和环境。

一个仅仅年产20万吨竹浆的赤天化纸业的企业循环经济,就带动了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农民收入的巨大变化,带动了从农民种植、管护、施肥、砍伐、加工、物流(运输)、商业服务、道路建设、林区产业、制浆造纸、纸制品加工、市场销售等农也、林业、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xxx的改善,缩短了城乡差距,且节能减排,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并彻底改变了农民的传统城市化意识。

试想,如果在中国中部、西部地区多出现几个这样的项目,何愁农民收入不提高,交通不改善,政府不为企业为民众务实服务,社会不和谐?

不要让拉萨成为上海,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不要想让农村成为城市,至少在中国中部、西部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交通、移动通讯、计算机的普及,直接拉近了城市和农村的距离。

中国的发展,应该直接跳过城市化,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的经济环境和地理环境,制定以点带面,以北京、上海、重庆、广州为四大核心,以交通辐射为经济主半径,以骨干公路为经济次半径,以城乡通改善为经济脉络的经济网,覆盖全中国。

希望国家经济专家们能够看到本文。

希望温家宝总理能够看到本文。

祝愿我的祖国!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的发展应该直接跳过城市化_一醉卧江流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