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冬雪:记一位87岁美国老人的谈话_Mangrove Corporation_百度空间
记一位87岁美国老人的谈话


珍,87岁了。 她的女儿是曾教过我的一位教授。


今年初,珍被被诊断出癌症晚期。 鉴于她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医生放弃了xx,让她回家静养。


早春。树开始泛绿了,我去看望珍。 珍喜欢漂亮东西,我给她买了几双非常漂亮的袜子,珍要马上穿给我看。


珍行动已经很吃力了。我帮她换袜子的时候,她很骄傲的让我看她十个脚趾头,涂的五颜六色,是她外孙子媳妇给她涂的。


“太漂亮了,你应该去海滩”,我开玩笑说。

“五月份,我要还活着,你跟我一起去好吗? 你有件很漂亮的蓝色游泳衣,我还记得。 瞧,我什么都记得,我87岁了,我的生命随时可能结束,可我脑子很好使。”


“我经历过18个总统。我那天坐在这里数了数,上帝啊,已经经历了18个总统了吗?现在是奥巴马。” 珍说着,掰着手指头又数了起来。


我们说起了现在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比上一次要严重的多”珍说。

我很好奇,珍为什么会这么说?“可这次没有发生上次的景象啊,没看到很多饿死的人。” 我说。

珍鼻孔里不屑的“哼”了一声,“我告诉你,这次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珍说。

“为什么?”

“人在改变。美国人变了。上次罗斯福能走出经济危机,因为面对着那个时代的美国人。我们那时候跟现在的人们不一样。”珍说。

“{zd0}的改变是什么?” 我问。

“过艰苦的生活。 上一次危机美国人都过得了艰苦的生活,哦,那段艰苦的日子,你知道吗,我回忆起来可以摇头,但我仍然骄傲,我们走过来了。现在的美国人已经不知道怎么面对艰苦了,年轻的美国一代太享受了,只知道享受。”

“艰苦生活真的来了,可能自然就不得不面对了。”我说。

珍似乎不苟同。“美国年轻人在享受的环境中太久了。玩好的,吃好的,买好房子,好车,都从银行借钱,几十年前我就疑惑‘这样下去会有问题’,那时候看起来我的担心似乎多余,可我坚信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根据口袋里的钱来设计生活,不能根据银行理财师、电视里的广告来生活,我相信美国有{yt}会有麻烦,看,麻烦终于来了。”


“{zd0}的麻烦是,没有认识到这次危机就是‘享受’的生活模式带来的结果。我的电视和车都已经20多年了,我仍然认为很好,可年轻一代不这样认为。 幸运的是我外孙子听从了我的劝告,他现在一分银行欠款都没有,他有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薪水不是很高,但是够花了,很好,我很为他骄傲。我告诉他要象中国人那样生活。” 珍说。


“可是中国人正在被引导的向美国人学习享受生活”--- 我心里在说,但没说出口。珍一直认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好,不想打破她心里“美好的认为”。


其实我认识的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应该说比较“混乱”。 比如现在中国的成绩,我们自己说是“改革30年的伟大成果”,但我认识的美国朋友,几乎无一例外认为是“毛的中国”的成绩,因此当他们看到问题的时候,也震惊、困惑、不解。 记得非典那年,我的牙医就十分不解的问我“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吗?全民医疗都保障,我们一直很羡慕,怎么不是这样吗?” 我解释说“我们以前是这样的,现在要改革到更好的阶段,转变过程中,暂时出了点问题。” 我知道这样的解释,美国人听着会觉着更不可思议---难道你们政府做事情没有规划吗?“更好”的没建好之前,不够“更好”的是不能破坏掉的,这是谁都会懂的简单逻辑。但我也只能那么解释了。


中国有些改变,的确也让西方目瞪口呆。 有次,曾经的老板给我转来一组新闻图片,是xxxx的记者去中国采访发回来的,四川成都的酒吧,那些穿着暴露的美女,灯红酒绿的夜生活,老板不解的问我“中国现在是这样吗?” 我告诉他大城市可能有些地方是这样。美国当然也有夜生活,但只是某些群体,比如在校大学生,或者没结婚的人们流连那种地方,是小众生活,主流文化不会渲染那样的生活。 我一直怀疑中国访问美国的学者或者记者,可能去的都是这种地方,所以报道、引进回国的,好像美国人都那样,其实这是误导。 我一个朋友曾经被拖去给国内来的代表团做翻译,代表团成员都是一定级别官,去了就半天,朋友就“罢工”了,她跟我说,那些人太过分,想让她带着去红灯区转转,去xx玩玩,打听哪家饭店xx,她反感,就干脆“佛袖而去。”


美国老一代有多少像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不知道。我认识的人,大都是“本分”的人,就算身家百万、千万的,除了旅游或者业余爱好投资,其他方面都很简朴。


“你们都会做饭。给你们些米和粮食你们就能生存,可我告诉你,美国年轻一代被毁了,如果没有超市了,没有快餐,他们不知道怎么填饱肚子。”珍说。

“你是说美国现在的努力,是在努力挽救、维持xx的生活方式?” 我问珍。

“非常正确。所以我认为这更严重,比上次严重,因为没有认识到必须停止这样的生活方式。幸福和快乐不需要很多钱和物质。”珍说。


珍继续道:“前几天,我居然能想起4岁时候的事。我家附近有个小坡,孩子们喜欢从坡上滑下来,那是我们主要的娱乐活动。 我家和我的邻居们都是穷人,但附近有富人区。 游戏规则是我们要踩着滑板滑下来。 富裕家庭的孩子,拿着从商店买来的漂亮滑板,我家很穷,我父母生了9个孩子,我也想去滑,可没有钱买滑板,我父亲去商店看了看,回来就给我和我哥哥做了两个滑板,没有商店买来的那么漂亮但我们玩的开心极了。 我从贫穷家里长大,我从小就知道用我的方式找到快乐。 我后来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也这样告诉他们:知道吗? 快乐不需要很多钱。如果只有从商店买来很贵的东西你才快乐,那么能让你快乐的就是金钱,那很悲伤,因为总有更贵的,更漂亮的东西,你就会因为得不到而难过抱怨。 现在总是告诉年轻人享受更好的,真是灾难。”


“中国人很会生活,能把很小的东西,做的很艺术,很漂亮。我非常喜欢你送给我的书签,竹子做的,写着中国字,它们太可爱了”,珍随手拿起旁边小桌上一本书,翻开给我看,“瞧,我已经离不开它们了。 我每本喜欢的书里都有它们的影子。” 珍的视力下降很厉害,已经看不了书了, 但她依然喜欢翻那些书。


勤劳,大概是中国人留给世人最多的印象。珍曾经跟我说过,那些中国留学生(八、九十年代出来的)曾经让她震惊,很穷,但很努力,{yt}打很多份工。珍说她那时候就觉着这个世界将来一定是中国人的,因为太能吃苦了。 珍曾经跟我讨论过这个话题,相对于现在年轻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她更宝贵早期的那批。 我告诉她我也尊敬那代人,他们很多是经历过上山下乡的知青,在我看来他们什么都能应付,只要有土地有阳光,他们就能生存,可以种田,也可以读书,不管出国的还是留在国内的,假如中国现在再次面对苦难,能挽救中国的一定是那代人和那代人的精神。


珍用手摇摇自己坐的椅子说“我每天坐在这儿很开心,我能看到窗外,能看到草地,你看太阳照的多好啊? 医生说我可能只能活到5月份,我算了一下,上帝,我只能再看3个月的阳光吗? 我决定我要天天坐在这里,我不想错过每天的阳光。邮递员每天都来敲我的门,他是我每天的固定的客人,没有我的信他也会来,跟我打个招呼。 我们那天算了一下,他已经在这个地区工作了30多年了,他{dy}次敲我的门,他还很年轻。”


看着珍满是皱纹、苍白的脸,她的声音依然清晰有力,眼睛不时跳着的火花,强烈感觉到一副几斤干涸的躯体下,生命还在顽强倔强的跳动着。


珍始终握着我的手,不时紧紧的握一下,似乎在测试自己的力量。我一直很喜欢听珍讲故事。今天珍说的每一句话,都在感动我。


知道很多止痛xx珍都不能用。 很想关心询问下珍的病痛,但她的乐观阻止了我。


“珍,真的为你骄傲,你是个坚强的女孩。” 我赞扬道。


珍故意骄傲的扬起下巴,“我吗? 我当然是!” 珍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说“我一点儿都不觉着疼痛, 有时候有点,每次疼痛袭来的时候,我就想,上帝在给我什么样的考验? 我必须坚持我的骄傲,我{zh1}彻底的走进寂静之前,我不能软弱,我要有尊严的死去。” 珍开心的笑了。


每一个坦然面对死亡的人,都能让我感动。从小时候读{dy}个先烈的故事开始,就想知道,为什么英雄们可以不畏惧死亡? 珍,和中国的那些先烈们,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但一定有某种东西是相同的,也许就是他们都有信仰的力量,可以让人淡漠荣辱,豁达生死。我也认识几位老共产党员,他们都有和珍一样乐观坚强的性格。


“我上个星期还去游泳了,‘生命在于运动’”,珍有些“调皮”的说。她在向我“炫耀”,还记的毛说的这句话。


“你送给我的那盘中国古典音乐我很喜欢,我经常听,还邀请邻居来听,可我忘了那种乐器叫什么名字? 你告诉我手指尖绑上骨头才能弹的。” 珍问我。

“琵琶。”

珍努力发“琵琶”的音。她自嘲道“我最遗憾的一件事,我有这么多中国朋友,可总也学不会说中国话。 我理解了中国人说英文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珍一直想去中国,可每次医生和航空公司都建议她不要坐飞机。


“很遗憾,我可能没有机会去中国了,”珍说。

鼻子一酸,努力控制住了。
。。。

珍,让我感受到很多。

生命可以像流星,闪亮一下,消失在夜空。生命也可以像阳光,黑夜来临时,它隐去了,但还会再升起。


寒梅

2009.2


郑重声明:资讯 【寒梅冬雪:记一位87岁美国老人的谈话_Mangrove Corporation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