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永远“突击”记河北省铣工状元、石家庄市首届_阿晔_新浪博客

 

     

 

      “士兵”永远“突击”

    ( “铣工状元” 这样铸就)

人物事迹: 刘福杰,2006年河北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铣工决赛{dy}名,被授予河北省(铣工)技术状元称号,破格评定为高级技师,被河北省总工会石家庄市总工会授予河北省石家庄市五一奖章,并当选石家庄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是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

                                       

   元月八日早晨六点半,寒气刺骨。刘福杰骑着自行车离开家门,大约二十分钟后,他顶着零下十几度的晨寒走进车间。在自己的铣床前,摆好图纸、工件、量具,考虑好每一个细节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后,他从容地按下了铣床的电钮。机器开动了,他娴熟地上活儿、对刀。机床发出动听的“音乐”,新的{yt}又开始了……

      这样的画面对刘福杰来说,已经重复了三十年。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刘福杰在铣工岗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把青春和美好年华与钢铁为伴,把自己融入到企业蓝色的海洋。他立足岗位成才,由一名普通的工人成为高技能人才、耀眼的“蓝领明星”:2006年,在河北省职业技术大赛铣工组比赛中夺魁,在全国职业技术大赛铣工组比赛中取得第十五名。他被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科技厅、河北省劳动厅命名为河北省铣工技术状元;同年,获得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而且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实现人生“三级跳”成为令人羡慕的高级技师。2008年,当选为石家庄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评为石家庄市优秀高技能人才,成为普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用自己的实践证名“三百六十行、行行有状元”,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风采和风貌。

                   一.特殊的情结让他选择了工厂

今年47岁的刘福杰,是冀中能源集团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锚杆机分厂的一名铣工。他原籍湖南桃江县,出身于工人家庭,父母均是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母亲曾经被评为厂里的先进工作者。自幼生长在工厂,对工厂和工厂的蓝色工装有一种特殊的情结。198012月,他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直接分配到当时的工具车间,学习铣工。他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师傅,他的师傅白国平技术高,白师傅的师傅当时也在车间上班,是老八级工。那个时候遇到一个好师傅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师傅白国平上的{dy}课记忆犹新,“工厂就是战场,工人就是士兵,学好技术,关键的时刻才能冲锋陷阵打胜仗,没有技术,你可能没有饭吃!”17岁的他为自己有好师傅而自豪,父母言传身教也鼓励他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他牢记师傅教诲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术。每天早来晚走,主动承担一些杂活,虚心学习技术。

铣工是机械行业冷加工中一道重要工序,在胎具制造方面非常关键。当时他所在的车间负责全厂的工装制造,品种多,工作量也大。他跟着师傅从最基本的学起,学习铣床、铣削原理和加工工艺,学习磨刀和测量,学习平面和斜面的铣削、典型工件的铣削,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师傅领进门,学习和提高还在自己。他把师傅的教诲记在心上,勤奋好学,不懂就问,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用心去琢磨。别人一份活儿来了图纸,就准备干,他要“研究”半天,彻底“能清楚”了才干,逐渐培养了一种细心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为了尽快掌握技能,在白天实践的基础上,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铣工加工理论》、《铣工计算知识》、《机械制图》等理论,用书籍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他爱动脑筋,喜欢琢磨加工技巧,在铣床上反复练,不断的努力使其技术飞快进步,越来越有信心。他很快独立定岗,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生产骨干。车间有了难活,{zx0}考虑的是他,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急、难、险、重任务,年年都出色地完成所承担的生产任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69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全国总工会要举办第二届全国性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河北省为参加大赛在省内开展选拔赛。企业推荐他参加全省的铣工选拔赛。此时,他已经有十几年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如林强手,他信心十足,沉着冷静,发挥正常,取得了总分{dy}的好成绩。他被授予了河北省铣工状元、河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被石家庄市总工会、河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奖章,并破格评定为铣工高级技师。同年11月,刘福杰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获得了全国铣工决赛第15名的好成绩,为我省夺得全国四工种决赛团体总分{dy}名、铣工团体第二名做出了贡献。市总工会授予他和其他4名选手石家庄市五一建功立业奖章。受到表彰的他和4位选手向全市各行各业的职工发出了倡议: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石家庄建功立业。

                       二.用心工作,干就干好

锚杆机分厂厂长佟文元谈到刘福杰时,总结了十二字,“敢于创新,勤于钻研,用心工作。”

和他工作了几十年的同事们也深有体会:他的钻劲儿“与众不同”。一份活儿的图纸到了他手上,他{jd1}会按调度指令完成任务。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多次对几个产品的加工工艺质疑,“这样做工艺不行,加工不科学,效率不高,费劲!”同事劝他,“咱们工人干好本职工作,照着图纸加工不出废品就行。加工工艺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们的事!”他找技术员反映,一次不采纳,两次,三次。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加工,效果就是比图纸上的好。技术员们经过比较,后来还是采纳了他的方案。以后,再制定一些复杂件的工艺,技术员们都主动和他探讨,一些工艺是按照他的方案做的。

他最骄傲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改变我国煤矿井下支护工艺推广锚杆支护,他所在的车间担负起国家煤炭部交付的研制国内首台气动锚杆机的科研任务。当时的厂领导有压力,“八年抗战我们都胜利了,还生产不出一台锚杆机!”作为主要生产研制单位,他也担负着大量的加工任务。一台锚杆机的加工件有不同的材质,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在一无先例、二无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他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配合车间完成了多种件的加工任务。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国内首台气动锚杆机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努力下研制成功,也为我国气动锚杆机国产化和批量生产积累了经验。

以后,他又为石煤机公司生产的许多国产首台高速猴车等新产品加工零件。他加工配套的锚杆钻机还出口到俄罗斯越南等国家。

三.师傅徒弟争相夺冠

青出于蓝而甚于蓝。对于刘福杰和他的徒弟们来说,是一种荣誉和幸福。为使青工尽早掌握技术独立顶岗,石煤机公司开展了拜师学技活动。像当年自己学徒时一样,他也开始为企业发展做好传帮带。尤其是,他获得铣工状元荣誉以后,不仅本车间的年轻人愿意和他学艺,外车间的年轻人也经常向他请教岗位成才的经验。“干就干好!”这是他送给徒弟的赠言,也是自己的工作准则!

他倾其所能,向青工无私传授技艺,通过言传身教,激励青工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岗位学习技术。他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传输做人的道理,从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有了高难度的活儿,怕出质量问题,他先要提醒他们怎么干。徒弟们大多家不在本市,他经常嘘寒问暖。到了搞对象的年龄又张罗着给他们介绍对象。没有钱遇到困难了,他拿出自己的存款帮助他们先度过难关。徒弟何海生病了,他亲自去家里看望。一件件小事沟通者师徒间的感情。他先后带过十几个徒弟,他们都以师傅为榜样努力学习技术,个个成为生产骨干,并且在省、市和集团公司及公司内部举办的各种比武、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师傅徒弟争相夺冠,成为企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营造了浓厚的比学赶超的氛围。

2009812日,河北省总工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的“冀中能源杯”河北职工技能大赛、车工比赛,徒弟王立强以总成绩89.95分一举夺魁位列全省{dy},赢得车工状元称号,徒弟胡杨以优异成绩位列第三,以优异成绩名列团体{dy}名,为企业争了光添了彩。石会智代表石家庄市队参赛,取得第九名的好成绩。在公司内部青工比武活动中,各工种取得第二名1人,第三名3人,第五名2人。

2009年,徒弟何海生荣获第四届“振兴杯”全国青工技能大赛铣工第19名。4月,何海生被评为“冀中能源集团xx杰出青年”。锚杆机分厂厂长佟文元自豪地说,“刘师傅给我们带了好头,现在分厂风气正,学习气氛浓厚。单分厂有六名工人技师,是全公司技师最多的单位。”

               在实践中磨练,积累经验

刘福杰长得朴实憨厚,但却像许三多一样是一个“好兵”。他有时候爱“发愣”。机械加工行里是最忌讳“发愣”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他“发愣”是在琢磨事情,他“发愣”是因为心里有底。这是因为他创造了“安全定位工作法”。

铣床最忌讳的是频繁换活,有时一个加工件需要换无数个加工面,刀具也要不停地调整,刀具和角度往往无法准确保证。一个件完成整个作业,需要拆下装上倒腾数次,需要不时的测量。弄得操作者手忙脚乱,不仅加工质量无法保证,而且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操作者身体也受不了。单个的可以不定位,批量生产的就需要换换思维。刘福杰对于批量加工件总结了一套“安全定位工作法”:就是批量生产的件,在刀具角度对好以后先加工一个面。所有的加工完,再换另一个面。这样不用总测量,操作着可以放松一下,质量稳定,还安全可靠,而且效率高出数倍。这时候,他可以放心地抽出时间琢磨一下提高效率。他把“定位工作法”传授给自己的徒弟和同事们,成为一笔大家可以共享的“财富”。

刘福杰喜欢那首朴实的歌曲《小草》,他说,“我们一年四季一身蓝色工装,就像小草一样。在工厂蓝色的海洋里,感觉很实在。”刘福杰的实在,体现在对于工作的态度上。尽管他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废品出得很少,只有零点几。但是他很重视。他把废品作为积累经验的一个途径。他的徒弟们深有体会。他告诫大家,“我们面对许许多多的新产品。百分之百是{zh0}的结果,出废品不可怕,关键是你不知道怎么出得废品?废品可以增加你的经验!”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不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搞出了一些革新成果。锚杆机的输轴体开始是组锚,他琢磨出更好的办法,自己做了一套胎具。原来的方法{yt}干20个,操作者很累,改进胎具后,{yt}干150个,效率提高了七倍,人还轻轻松松。                     

                         永远做一棵小草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刘福杰已经是铣工高级技师、享誉全省的河北省铣工状元,荣誉和光环都有了。但他觉得自己还是一棵小草。“小草精神”就是默默奉献。其他行业的人无法了解工厂里这些默默无闻的“蓝色小草”。作为产业工人,他们在为民族工业的振兴奉献自己的人生。他所在的车间已经成为专门生产锚杆机的分厂。他的公司是原煤炭部命名的全国煤炭锚杆支护研发制造基地,作为中国气动锚杆钻机的诞生地和摇篮,他在锚杆机的研制和生产中做出了贡献。

从上班到现在,他一直是先进。为了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甚至中午也不回家,为的是有效利用时间。他每年都能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完成工时情况总是在车间前两名。2006年,生产任务特别充足,他每个月的生产工时都在2600小时左右,是能力工时的10 倍以上。2009年,他全年累计加班80天。在生产任务不是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还完成生产工时8760小时,为能力工时的400%

面对荣誉,刘福杰压力也大了,他想到的是超越自己。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及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数控机床进入快速发展和普及的阶段,传统的铣床加工面临淘汰。他所在的企业面临着搬迁升级,在新园区建成后,必将淘汰一部分落后的旧设备,那时候伴随了他几十年的老铣床面临“退役。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员工就像身在战场的士兵,你永远要做好“突击”准备,随时准备生产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要的产品。他未雨绸缪,又开始重新学习新的技术,数控铣的学习摆在了自己的“充电”日程里,为得是不落伍,为得是永远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那样成为一个“好兵”,随时准备“突击”,为企业再立新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士兵”永远“突击”记河北省铣工状元、石家庄市首届_阿晔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