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创意设计的发展历程,创意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30年代起步,40年代奠基,50年代发展,60年代飞跃,70年代兴盛,80年代普及。由于创意工程的复杂性,其理论体系至今尚不能说成熟,但这并不影响其开发、普及和发展。据统计,至今已提出创意、创造方法340余种。
一、方法发展概述
创造力开发首先在富于创意的美国出现。早在1906年,一位专利审查人普林德尔写了一篇《发明的艺术》的论文,最早提出对工程师进行创造力训练的建议,并以实例阐述了一些逐步改进发明的技巧和方法,后来另一专利审查人撰写了《发明家的心理学》,其中有发明方法一章。同年,克劳福德发表了《创造思维的技术》,提出特性列举法,在大学讲授,以后,奥肯和史蒂文森相继开出了发明方法和创造工程课程。
1938年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奥斯本制定了“头脑风暴法”,并取得成功。为推广这种方法,他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如《思考的方法》、《所谓创造能力》、《实用的想象》等,并深入到学院、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大家运用这些方法。一些大学、公司等先后采用其理论讲课或办训练班,为群众性的创造普及活动开拓了局面。
1942年,由瑞士来的天文学家茨维基,在参与火箭研制中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制定了“形态分析法”。他按照火箭各主要部件可能有的各种形态的不同组合,得到576种火箭构造方案。
1944年,戈登提出了xx的“提喻法”,成为{zshy}的创意方法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美出现了许多创造力研究中心,很多大学、政府部门和公司争先恐后地开设了名目繁多的创造力训练课程,创造力咨询公司应运而生。
在创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上,日本可谓“后起之秀”。先是引进,20世纪40年代起有了自己的特色。1944年,其创造学先驱之一市川龟久弥撰写了《创造性研究的方法》一书,1955年提出等价转换理论,1977年出版了《创造工学》。另一位典型人物丰泽丰雄,提倡“一日一创”活动,先后出版《发明指南》等著作。日本人提出了许多有特色的创造方法,如“KJ法”,“NM法”、“ZK法”、“cBs法”等,有多种创造力开发的著作,还有一些专门研究机构,群众性创意活动极为普及。
从1946年始,原苏联一批学者从175万项发明专利中遴选出4万项高水平的专利文献,从中概括出一批普遍性,有效性强的方法,制定了《发明课题程序大纲》、《基本措施表》、《标准解法表》等,并不断完善,形成了有其特色的创造工程体系。此外,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对创造方法发展作了大量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也开始了创造工程和创意方法的研究和普及,并出版了一批书刊。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来,创意设计方法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目前已达340余种。无论是群体或是个体,利用这些方法,都可显著提高创意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促进创意、创造难关的突破,因而有重要的研究、推广和实用价值。
二、创意方法的分类
面对几百种创意方法,如何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创意方法分类系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是因为:{dy},绝大多数方法都是研究者根据其实践经验和研究总结出来的,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第二,各种方法之间并不存在线性递进的逻辑关系,形成统一的体系较难;第三,创意思维是一种高度复杂的心理活动,其规律还未得到充分深刻的揭示,难免出现各执一端的状况。这样,各种方法在内容上彼此交叉重叠,既相互依赖,又自成一统,这给全面条理化带来较大的难度。尽管如此,许多研究者还是作出不少努力,提出一些分类方法。
例如,日本电气通信协会在其编写的《实用创造性开发性方法》著作中,曾将常用的”种方法分成6类:
1.提出问题法。提出问题法、选择目标是创意、创造活动的首要环节,它决定创意的主攻方向,影响到创意设计的成败。这类方法包括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检核表法、设问法等。例如设问法,它直接从下列6个角度提问题:
(1)为什么需要革新?(Why)
(2)创意的对象是什么?(What)
(3)从什么地方着手?(Where)
(4)由谁主持或完成?(Who)
(5)什么时候完成?(When)
(6)怎样实施?(How)
(7)达到怎样的水平或标准?(HOwmuch)
由于这7个方面的英文{dy}个字符为5个W和2个H,又常称为5W2H法。这是个典型的设问法。
2.解决问题法。方法中多属于此类。按照创意思维形式和功能特性,还可进一步细分为3种类型:
(1)想象联想法(如头脑风暴法、输出输入法、强制联系法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程序,克服妨碍想象的因素、调动激励想象力的因素,使创意思维如泉涌,达到成功。
(2)重组联合法(如形态分析法、组合法、焦点法等)。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若干分立因素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新的创意。
(3)类比法(包括提喻法和各种类比法等)。通过两个(类)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来解决其中一个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关键是寻找恰当的类比对象,这里需要直觉、想
象、灵感、潜意识等多种心理因素。
3.程式化法。是实施步骤已经按逻辑程序加以编排,且每个环节可以产生补充、配合、衔接关系,从而形成有效的创意方法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物场分析法和等价变换法等。
胡伦贵等在《人的{zj2}能量开发》一书中,按创意思维方式,把创意思维方法归纳为3类,即:1.发散思维法。包括横向思维法、纵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侧向思维法、分合思维法、颠倒思维法、质疑思维法、克弱思维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等。
2;聚合思维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xx归纳法、简单枚举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分析综合法等。
3.想象思维法。包括原型启发法、类比法、联想法、假说法和梦幻法等。
刘仲林在其著作《美与创造》中提出LZ分类法。他把创意(造)方法划分为“四大家族”,即
四大系列:
1.联想系列(联想族)方法。这是以丰富的联想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创造一切条件,打开想象大门;提倡海阔天空,抛弃陈规戒律;由此及彼传导,发散空间无穷。虽然从方法层次上看属于初级层次,但它是打开因循守旧堡垒的{dy}个突破口,因此极为重要。“头脑风暴法”是联想系列方法的典型代表。它所规定的自由思考、禁止批判、谋求数量和结合改善等原则,都是为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
艺术设计必看:从零开始学创意之二
2.类比系列(类比族)方法。以两个不同事物的类比作为主导的刨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以大量的联想为基础,以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类似点为纽带,充分调动想象、直觉、灵感诸功能,巧妙地借助他事物找出创意的突破口。与联想族方法比较,类比族方法更具体,是更高一个层次。
“提喻法”是类比族方法的典型代表。类比包括拟人类比、仿生类比、直接类比、象征类比和幻想类比等。
3.组合系列(组合族)方法。这是一个以若干不同事物的组合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把似乎不相关的事物有机地合为一体,并产生新奇。组合是想象的本质特征。与类比族相比,组合族没有停留在相似点的类比上,而是更进一步把二者组合起来,因此方法层次更高,它也是以联想为基础的。
“焦点法”是组合族方法的典型代表。它以一个事物为出发点(即焦点),联想其他事物并与之组合,形成新创意。如玻璃纤维和塑料结合,可以制成耐高温。高强度的玻璃钢。很多复合材料,都是利用这种方法制成的。
4.臻美系列(臻美族)方法。这是以达到理想化的xx性为目标的创意方法系列。
其特点是把创意对象的xx。和谐、新奇放在xx,用各种方法实现之,在创意中充分调动想象、直觉、灵感、审美等诸因子。xx性意味着对创意作品的全面审视和开发,因而属于创意方法的{zg}层次。联想、类比、组合是臻美的可靠基础,而臻美则是他们的发展方向。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都是有代表性的臻美方法。找出作品或产品的缺点,提出改进的希望,使其更xx,更有吸引力。作品或产品的xx是无止境的,臻美也是一个不断努力的过程。
在四大创意方法系列(族)中,联想是基础,类比、组合是进一步发展,属于中间层次,而臻美是{zg}境界、{zg}层次。其间的关系见下图。从汉语拼音的角度来说,联想、类比{dy}字母均为L组合、臻美的{dy}个字母皆为Z,故可将上述方法分类称为LZ分类法。
应当看到,一切创意方法都不过是创意设计的辅助工具,既要重视,又不可迷信。
按LZ分类法介绍创意设计方法。
联想系列创意设计方法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事物回忆过去事物或展望未来事物,由此一事物想到彼一事物,都是联想。每个人都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作各种联想。
联想是创意思维的基础。奥斯本说:“研究问题产生设想的全部过程,主要是要求我们有时各种想法进行联想和组合的能力。”联想在刨意设计过程中起着催化剂和导火索的作用,许多奇妙的新的观念和主意,常常由联想的火花首先点燃。事实上,任何创意活动都离不开联想,联想又是孕育创意幼芽的温床。
建立在联想思维基础上的联想系列创意方法,是其他创意设计方法的基础。因此,掌握联想系列创意设计方法,是极为重要的。
联想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联系记忆和想象的纽带,是二者的过渡和中介。联想与回忆密切相关:许多回忆片段常以联想的形式衔接和转换,而积极的联想是促进记忆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美学家王朝闻曾指出:“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实际上,在“联想”一词中代表了两种力的合成:若“想”代表记忆力,则“联”代表想象力。通过“想”从记忆仓库中把两个记忆中的元素提取出来,再通过想象把它们“联”在一起,即形成“联想”。
当然,在现实的联想中,“联”和“想”并不分开进行,而是“一气呵成”或转瞬之间完成的。比如,从嫦娥联想到登月飞船,就是由于想象力的作用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所以联想并不单纯是回忆,而是有想象力的微妙作用。对于创意而言,重要的是把表面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而非单纯的回忆、回想。因此,奥斯本称创意活动中的联想是“依靠记忆力进行想象,以便使一个设想导致另外一个设想。”可以认为,联想是想象的最初步、最基本的形式。联想在创意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善于联想,常常可以由已知达到未知,实现各种创意。所以有人说“发明就是联想。”
联想是感性形象对思维过程渗透的一种运动形式,由表象而生联想达于想象,在这一思维过程
中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又常常受到联想的支持。联想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有充分的表现。
李白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其中就用“一江春水”来联想,喻“愁”的“几多”。曹子建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
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寥寥数语,将兄弟之间的争夺残杀,刻划得如此形象逼真,显示了“联想”的魅力。其实,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常见的“比喻”、“对仗”、“夸张”等。都是联想思维的必然结果。
当然,联想不是胡思乱想,要使想象的过程中有逻辑的必然性。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凡尔纳,有着非凡的联想。潜水艇、雷达、导弹、直升飞机等等,是当时还没有出现的东西,但都在他的科幻作品中陆续出现了,后来又都相继化为现实。令人吃惊的是,他曾预言在美国佛罗里达将设立火箭发射站,并发射飞往月球的火箭。果然在一百年后,美国真的在此处发射了首枚载人宇宙飞船。
联想会将令人深感意外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奇特的联想。奥斯本曾谈到一件小事引起的联想:“有一次我去看牙,当医生用牙钻给我钻牙的时候,我的一只胳膊触到了输送气体的小胶皮管子,我想橡胶管子多么柔软细腻,简直就像孩子的脸蛋一样。触摸橡胶管子这一事实使我联想起向德国反攻,在诺曼底登陆前夜,正是那些看来似乎像军船。
坦克和一门门大炮的充气气球欺骗了德国人。在不到一秒钟之内,我手底下这条胶皮管子使我联想到美国人所使用的这种圈套。”
生活中这类奇特的联想很多很多。有一则笑话:“如果大风吹起来,木桶店就会赚钱。”这是怎么进行联想的呢?当大风吹起来时→沙石就会漫天飞舞→以致瞎子增→琵琶师大赠多→越来越多的人以猫毛代替琵琶弦→猫会减少→老鼠增多→老鼠会咬破木桶→木桶需求量大增→木桶店就会赚钱。
请看,每一段联想都很合乎情理,所得结论也颇有意外的趣味性。在创意过程中思路不畅时,这种联想会给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启示或暗示。
原苏联两位心理学家哥洛可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就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惜助联想为媒介,使它们发生联系: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这种联想是很普遍的,因为每个词语均可以同近10个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那么{dy}阶段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左右词语可供选择),第二阶段就有102次机会,第三阶段则有103次机会……第五阶段便有105次机会。
艺术设计必看:从零开始学创意之三
联想这一概念及其规律,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提出了联想三大定律:相似 律、对比律和接近律。联想的类型见下图。
1.接近联想由于事物空间和时间特征的接近而形成的联想。像星星和月亮、李白和杜甫、收音机和录音机、录像机和放像机等等。美学家朱光潜曾举例说:看到菊花想起中山公园,又想起陶渊明的诗。这是因为他在中山公园赏过菊花,又欣赏陶渊明的菊花诗。菊花和诗范畴虽不同,在经验上却互相接近。作家们写小说塑造典型人物,也多与他接近过的一些人相近,但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又不是一个特定的原型,而是几多原型的综合。由于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形式,所以时间上接近的事物,总是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相互关联。反之亦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提到甲就会想到乙,提到今天就会想到昨天或明天等等。
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写照,在艺术作品中,把时空相互接近的事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事例不胜枚举,比比皆是。例如我国xx长诗《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潮水、大海,与既相近又相远的明月联在一起,有何等的新近感,仿佛令人置身于一幅时空壮丽宏伟、奇异幻妙的景观之中,令人如痴如醉。在科学的创意中,接近联想是从已知探索未知的锐利武器。1800年3月门捷列夫在彼得堡大学的一次化学学会上宣布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提出6种化学元素。他发现化学元素都是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按一定秩序排列的,按次序排列的元素经过一定的周期,它们的某些主要属性又会重复出现,而在每一周期范围内,一定的属性是渐变的,即相邻两元素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应该是相近的。如果这种逐渐性为突然的跳跃而中断,就会联想到这里还可能有一个未知的元素存在。门氏恰是运用这种接近联想法,提出了一些空位上的未知元素,并预测了这些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些设想。科学家研究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强子……都是由此及彼的接近联想。卢瑟福在研究原子核的基础上,提出可能存在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中子,就是一例。现在人们发现了更小的粒子棗夸克,也靠的是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由于事物间的相似点而形成的联想,也称类似联想。大家熟悉的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即由天上的云联想到人的衣裳,由花的美丽想到人的容貌。
这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云棗衣、花棗容的相似性。又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相似联想。还有杜甫的名句“天高云去尽,江泅月来迟”,把云和月的移动现象,同人的脚步移动联想在一起,令人感到十分亲切、生动。我国许多古典的诗情画意,都蕴涵着这种五彩纷呈的相似联想。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很容易从江河想到湖海,由树木想到森林,从火柴想到打火机,从缝衣想到缝纫机,从洗衣想到洗衣机。人造湖海、人造森林、打火机、缝纫机、洗衣机等,就是通过相似联想而创意出来的。在科学发现中,科学家从质量守恒定律想到能量守恒定律,再想到质量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质量与能量都是物质属性,既然存在质量守恒,也就存在能量守恒,于是,也就必有质量能量守恒。但是,这些联想经历了两个世纪。如果人们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相似想法,那么守恒三定律的发现,可能提前几十年以至一个世纪
通常,对联想的初选是由人的直觉完成的。那些好的联想一闪现,常常令人心头一“热”、一阵惊喜、一种朦胧的新奇感,这就意味着被直觉“相中”了。这种直觉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审美判断。
当然,有时也会遇到一种情况,某个联想一出现就获得了偏爱,但却一时看不出对创意有何作用或价值,这时不要匆忙取舍,而要用“增殖联想”加以进一步甄别,以寻找利用这种联想解决创意问题的间接通道。所谓“增殖联想”就是以已有的联想为中心,再进行深层次或进一步的联想,通过联想延伸增殖,达到预期的联想宗旨。 1912年,工程师凯特林想改进汽油在汽车发动机内的使用效率,难题是汽车的“爆震”,关键是使油在汽缸里提早燃烧。如何提早呢?他想起了一种蔓生的杨梅。它在冬天开花,比其他植物提早。杨梅当然不能解决汽车问题,但他对“提早”开花的这个植物极偏爱,就继续展开联想。杨梅的红叶使他联想到可能是红颜色引起杨梅提早开花,他想也许汽油里加入红色染料就会提早燃烧。他一时没找到红色染料,却找到一些碘,于是他把碘放在汽油里,发动机居然不发生爆炸了,问题解决了!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联想到杨梅以后是“增殖联想”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导引作用。
5.灵活转移,横向开花一项新的创意成功以后,应当不失时机地总结经验,迅速地灵巧地向其他创意方向转移或移植,以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扩大创意成果。这种横向转移,本质上也是一种联想。忽略了就会坐失良机。
拉链的发明就是一例。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吉特逊发明的拉链,用在鞋上。后来欧加制成了自动拉链生产机,拉链可以大量生产,但无销路,欧加破产。后来一个服装店店主看到这个新奇的小玩意儿价廉物美,便想它有没有其他用途呢?比如在钱包上用它一定很安全又方便。由于在功能上的这个新创意拉链一时成了市场上的热门货。后来,他又把拉链缝在海军制服上,结果该店主发了大财。1921年美国富善公司首先在夹克上用拉链,称为“Zipper”夹克,一时流行全美,它由上个小企业一跃成为xx的大公司。1930年法国一时装设计师在妇女睡衣上采用拉链,也获得了巨额利润。
联想系列创意方法,是最基本的创意设计方法。由于联想类型之多,因此这类方法也极为丰富。以下,择其要者加以简述。 1.头脑风暴法(BS法)是由创造学家臭斯本发明的。在我国,也译为“智力激励法”、“脑力激荡法”、“BS法”等。该法在20世纪50年代于美国推广应用,许多大学相继开设头脑风暴法课程。其后,传人西欧、日本、中国等。并有许多演变和发展,成为创意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核心是高度充分的自由联想。这种方法一般是举行一种特殊的小型会议,使与会者毫无顾忌地提出各种想法,彼此激励,相互启发,引起联想,导致创意设想的连锁反应,产生众多的创意。其原理,类似于“集思广益”。其具体实施要点如下: (1)召集5~12人的小型特殊会议,人多了不能充分发表意见。
(2)会议有1名主持人,1~2名记录员。会议开始,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议题,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宣布会议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鼓励人人发言和各种新构想;注意保持会议主题方向、发言简明、气氛活跃。
记录员要记下所有方案、设想(包括平庸、荒唐、古怪的设想),不得遗漏。会后协助主持人分类整理。
(3)会议一般不超过1小时,以半小时{zj0}。时间过长,头脑易疲劳。
(4)会议地点应选在安静不受干扰的场所。切断电话,谢绝会客。
(5)会议要提前通知与会者,使他们明确主题,有所准备。
(6)禁止批评或评判。即使是对幼稚的、错误的、荒诞的想法,也不得批评。如果有人不遵守这一条,会受到主持人的警告。
(7)自由畅想。思维越狂放,构想越新奇越好。有时看似荒唐的设想,却是打开创意大门的钥匙。
(8)多多益善。新设想越多越好,设想越多,可行办法出现的概率就越大。
(9)借题发挥。可以利用他人想法,提出更新、更奇、更妙的构想。
“头脑风暴”会议,下面介绍30余年积累的经验:
(1)讨论题的确定很重要。要具体、明确,不宜过大或过小,也不宜限制性太强;题目宜专一,不要同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问题混淆讨论;会议之始,主持人可先提出简单问题作演习;会议题目应着眼于能收集大量的设想。
(2)会议要很有节奏,巧妙运用“行一停”的技巧:3分钟提出设想,5分钟进行考虑,再3分钟提出设想反复交替,形成良好高效的节奏。
(3)按顺序“一个接一个”轮流发表构想。如轮到的人当时元新构想,可以跳到下一个。在如此循环下,新想法便一一出现。
(4)会上不允许私下交谈,以免干扰别人的思维活动。
(5)参加会议的人员应定期轮换,应有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人参加,以便集思广益。
(6)参加会议者应有男有女,以额外增强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7)领导或xx在场,常常不利于与会者“自由”地提出设想。只有在充分民主气氛形成的局面下,才宜于领导或xx参加。
(8)为使会议气氛轻松自然,自由愉快,可先热身活动一番:比如说说笑话、吃东西、猜个谜语、听段音乐等。
(9)主持人应按每条设想提出的顺序编出顺序号,以随时掌握提出设想的数量,并提出一些数量指标,鼓励多提新设想。
(10)会后要及时归纳分类,再组织一次小组会评价和筛选,以形成{zj0}的创意。在头脑风暴会上,只要遵循上述四项原则和运用上述十条诀窍,就会发挥集思广益的奇效,使每个人的独到创意不受压抑,还可惜鉴别人的智慧,激励自己的想象和灵感,产生更多更新的创意。所以,要比单独思考更易得到数量众多的有价值的新主意、新构想。一般说来,一次头脑风暴会可得数十以至几百条新设想。
2.默写式头脑风暴法(635法)奥斯本头脑风暴法传人德国后,荷立根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于沉思的性格,进行了改良,创造了默写式头脑风暴法。
该法规定:每次会议6个人,每个人在5分钟内在设想卡片上写出3个设想,故又称为“635法”。会议之始,由主持人宣布议题,即创意设想的目标,并对与会者的疑问作出解释。然后发给每人几张卡片,在每张设想卡片上标有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