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大连新跨越的强大力量_大连拼箱货代-敢拼敢赢_百度空间
您现在的位置:>
托举大连新跨越的强大力量
中广网     2010-01-15
   [] [字号 ] []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三者互为支撑,共同发展,这三个响当当的名字构架出大连的发展宏图。正如我们所期盼的,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抓好“三个中心”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简短数语,掷地有声,我们从中感受到了——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框架初步构成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那时,我们为之振奋。

  2009年,国务院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不仅强调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还提出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产业聚集区。那时,我们充满期待。

  2010年,距离2012年大连基本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阶段性目标只有两年时,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提出:全面提升航运中心功能。制定完善港口、经济区、城镇联动建设和发展规划,加快北黄海港口建设和开发开放步伐,形成黄、渤两海星罗棋布的港口群和贯穿全域的城市带、经济带。推进大窑湾三期码头、长兴岛油码头等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现代港口集群。加快长兴岛、大连湾疏港路建设,进一步推进跨海通道项目。深化港口管理体制和大连港集团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增长15%以上。大力引进国际知名港航企业,积极开辟新的国际班轮航线。加快机场三期建设,空港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推进新机场前期工作。如今,我们志在必得。

  我们没有理由不充满自信。市港口与口岸局局长才力说,步入航运中心建设的第七个年头,通过实施“港航立市”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港口规划,全力推进港口建设,优化整合港口资源,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不断改善口岸环境,我市已形成了以海空港为核心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专业化、集约化港口体系。海港以“一岛三湾”和长兴岛港区为核心,全力推进专业化、深水化大型综合枢纽港建设,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79亿元,是之前港口投资总和的7.2倍,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12亿吨,年均增长14.3%;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年均增长22.2%。空港以东北亚门户枢纽港为核心,全力推进新机场建设,累计完成建设投资超过10亿元,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3185.8万人次,年均增长19.4%。国际航线数量位居东北{dy},全国第四。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框架已经初步构成。

 信心来自于加强宏观调控,整合港口资源。一直以来,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加快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和联结海、陆、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使海港、内陆干港、空港共同发挥作用,使全市的港口发展更加健康协调。港口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大连港加强与锦州、葫芦岛、丹东等港口的合作与整合,形成以大连港为核心,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辐射力强的辽宁组合港口集群,使其延伸到东北、内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使大连港在东北振兴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今,大连港已经建设成为核心功能强大、港口布局合理、物流服务高效的国际{yl}大港。

  信心还来自于口岸软环境的优化以及大通关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辽宁电子口岸综合信息平台的作用,东北电子口岸信息一体化试验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港口、航运、物流、监管等信息共享。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不断完善,我市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和推进内外贸同船同港运输、出口中转货物起运地退税、国际船舶重箱捎带中转、离岸金融等配套政策。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大窑湾保税港区功能,加快二十里堡保税功能拓展区建设,申办建设长兴岛综合保税区。

  尽管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世界上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大连港在包括集疏体系、航运金融和航运服务业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服务要素市场不发达,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弱,航运要素集成功能紧,自身特色不鲜明。因此,在本届政协会议上,政协委员、开发区财政局局长陈毓英提出了建议:全面推进航运中心服务要素市场建设。

  陈毓英认为,大连目前的航运还局限在中下游产业,其中还有不少粗放型,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交融的低附加成分。加强国际航运中心服务市场建设,巩固和提升中下游产业,大力发展上游产业,要把发展xx服务业作为重点。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构建现代航运服务体系,主要应在航运融资、海事保险、海事仲裁、海运清算、航运交易、航运咨询等方面快速发展,建立航运综合试验区;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济、船舶技术等各类航运服务机构,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延伸发展现代物流等关联产业,从而形成便捷xx的航运信息交流平台等,强化和提升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能级。

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新模式是港城联动,就是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经济中心以及国际化大都市,多位一体,相互存依,融合配套,联动发展。实践证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仅要有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配套、产业内服务资源集聚问题,而且要有产业内外渗透,要素资源集聚的问题。国际航运中心在经历了航运中转型、加工增值型、要素聚合型几个阶段后,已经发展成为集航运、流通、商品、资本、技术和信息为一体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因此,大连的航运金融体系和业务拓展,要融入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框架,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也要联动推进,建成环渤海内外两个扇面的目标枢纽源,通过分式联运、小型中转等立体运输方式,打造口岸辐射的商贸平台,建立现代商品流通体系。在港口物流等方面,要发展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信息等有机结合的现代物流,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并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来创造更高价值。

  市场需求是产业体系形成发展的基本条件,从总体结构上讲,大连航运服务要素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依靠了其广阔的东北腹地经济。大连作为东北和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作为整个区域的“口”,就是对外的窗口、枢纽港口,作为整个区域的“心”,就是航运、金融、贸易、经济中心,随着整个东北沿海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货源需要通过大连港实现进出口,这就给大连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同时也是动力。这从客观上逼迫我们必须建立起系统化、全方位的航运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东北亚区域层次分明的航运服务体系。应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与区域内港口城市的区域合作,重点是在政策、港口功能分工方面,根据集装箱、散货、中转运输的特殊要求,明确航运服务领域,优化航运物流产业结构,科学创建东北亚区域航运服务业体系,形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梯次有序的发展新格局。

  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无论是建设规划还是基础平台,都显示出硬实力水平,在注重加强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更应将重心向软实力建设上转移。软实力建设是航运服务要素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要创建更好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作为软件要素是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应注重收集汇编国际上有关航运的法律、法规、案例,组织力量对其进行评注,进行比较研究,努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良好法律环境,不断加大参与国际航运法律法规研究制定的话语权。要打造具有特色的航运文化。航运中心的特色必须体现在航运文化上,航运文化的张力决定航运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像大连国际服装节那样,举办大连国际航运文化节,建立东北亚国际航运大连论坛,举行国际航运大连图书展,国际海洋大连文化电影节等系列活动。逐步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航运文化节,从而扩大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领域中的知名度。全力培育复合型xx航运人才。根据港口发展事业需要,制定国际航运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在引进大批高质量、高水平和实践工作能力强的航运人才的同时,特别注重对复合型xx航运人才的培养,使培养目标密集到航运要素市场上来,形成完整的航运服务产业链、航运与贸易、生产制造业、航运集成服务以及信息推广应用等方面来,在加强与国际合作中,实现现有航运人才的转型,这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城市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3年,国务院提出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战略决策后,大连现代物流业发展便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港口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产业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大连被确定为全国21个重要节点城市之一。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不断完善物流中心架构。推进大窑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内陆干港建设,争取东北海铁联运体系纳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申办建成长兴岛综合保税区。规划建设油品、矿石、粮食、煤炭、冷链、钢材等国际标准化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国际航运中心能否建成,而且关系到大连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水平,关系到大连的投资环境,关系到企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大连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背靠东北和内蒙古腹地,面对日韩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成为连接两大不同发展梯次地区的主要通道和主枢纽,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按照中共大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总体要求,目前我市正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规划》,《推进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已全面启动,全市物流业统计指标体系已经建立,物流资源信息普查已全面开展,扶持全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也将陆续推出。我市计划用5年至10年的时间,培育2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培育30家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低于15%,力争把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综合物流成本低、物流服务质量{zh0}的国际物流中心。

  对于物流中心建设,在本届“两会”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都给予了关注。政协委员、沙河口区春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金烨就带来了这样一份提案。提案中写道:目前大连港已建设国内第二的集装箱中转港,2004年到2008年,大连市的客货换算周转量年均增长28.5%。2008年完成客货换算周转量4555.7亿吨公里,是2003年的3.5倍。集装箱量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周转量的增长,都得依赖于集装箱的快捷高效的运输。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建设,都离不开集装箱运输企业,只有降低集装箱运输成本、才能提高物流运转效率,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才能更好建设物流中心,也才能更好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与物流中心建设蓬勃之势相对比,我市集装箱运输企业多年来发展不足。

  集装箱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市物流中心的建设,关系到航运中心的建设,要重视集装箱运输企业的发展,对整个集装箱运输市场进行调研,与周边、南方等城市相比较,研究制订与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相配套的鼓励集装箱运输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政策。适当降低企业税收征收额度,增加企业活力。根据企业实际营业额来核定具实征收。赋予企业开票权。加强对集装箱运输企业的管理。权力下发,不等同市场的混乱无序。赋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之后,应该加大对集装箱企业的清查力度、核算力度和检查力度,使集装箱运输企业能够正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市政协经济委提交的提案则认为,装备制造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物流业是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装备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关联度高,协同发展空间大。推进装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仅是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制造业物流因其包含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又具有各自的行业特点,成为物流运作中最为复杂的领域。物流业要适应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和专业化分工、主辅业分离、引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为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多层次全方位需求;可以通过服务功能的整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一体化物流管理能力,通过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的物流运作效率,促使物流企业参与制造企业的供应链运作,实现物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与有关高校、协会和培训机构合作,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制造业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供应链管理培训,加强物流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做好智力支持;培育和引进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培育本地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本地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两业联动成功企业形成品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物流基础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区域性金融中心——          全面提速

  2003年,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组成部分,大连金融中心建设提上日程。

  2009年,国家战略使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市委全会研究部署了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任务,市政府制定了《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大连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速。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描述:加快推进金融中心建设。高水平建设人民路和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支持大商所上市期货新品种,建设亚洲期货交易中心。健全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积极设立和引进各类金融机构。促进驻连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支持大连银行、百年人寿等金融总部加快全国网络布局。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和直接投资。

  从19世纪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确立至今,国际金融市场经历着由集中到分散,又由分散趋向集中的过程。虽然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存在模式上的差异,但它们都有便利的交通与发达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与时区位置;以区域内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依托;具备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规模庞大的成交量;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大量聚集,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发达,法规体系宽松而严格。

  如今的大连,正比照这些标准前进着。截至2009年11月,全市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9755亿元,比年初增长27%;银行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64亿元,同比增长30%,各项xx余额5215亿元,可比增长36%;保费收入107亿元;证券交易额740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市金融业实现净利润89.8亿元,各项指标继续保持东北地区{zh0}水平。2009年,一批中外资金融机构也被大连良好的金融产业绩效、金融市场规模、金融生态环境等吸引,纷纷落户大连,渣打银行、锦州银行、盛京银行……同时,大连金融业总部经济也在迅速推进。去年6月,百年人寿作为{dy}家总部设在大连的中资保险公司正式成立,此前大连已拥有的全国性中资金融类法人包括大连银行、大通证券及大连商品交易所等。百年人寿的设立,使得大连的金融结构更为完善,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截至去年11月末,大商所期货交易量、交易额分别为7.3亿手和32.46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9%和27.2%。保持了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地位,并成为全球{zd0}的塑料期货市场和{zd0}的油脂期货市场。

  市金融发展局局长曹煦给记者列出了这样一组关于大连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词”。发展目标:立足大连,依托环渤海,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在建设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基本框架:以期货业为龙头,投资、融资服务为主体,涉外金融和保险为两翼,金融后台服务和中介服务为依托,着力构建东北亚国际期货中心、投资融资中心、国际结算与离岸金融中心、保险服务中心、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和中介服务中心。空间布局:根据组团式发展的城市格局和现有基础条件,形成“二二一”格局,即中山CBD金融商务区和星海湾金融城两个核心功能区、旅顺南路高新园区和旅顺北路甘井子两个后台服务基地、依托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中心。四大建设:机构体系建设、市场建设、环境建设、人才建设。补齐三个短板:中小企业融资、农村金融体系、直接融资。曹煦说,大连金融业要把优势做强做大,把缺陷填充补齐,保持自身特色。预计到2030年,大连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比肩东京的东北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对于我市金融“四大建设”之一的人才建设,政协委员、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曲立峰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尼治小镇被誉为“全球对冲基金之都”,大约380家对冲基金将总部设在格林尼治,管理的资产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基金经理没有选择纽约,而是将格林尼治小镇作为聚集中心,这对大连的城市功能定位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以大连的城市环境,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商所期货交易的活跃度以及市政府出台的有吸引力的各项政策,应当能够吸引更多的私募基金总部来连入驻。

 目前,大商所的法人客户数量约2.3万,仅占总客户数量80.9万的2.86%,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结构相比法人机构客户较少。因此,开发和培育机构客户是期货市场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建立“中国专业期货投资者协会”可以为中国{dj0}投资精英创造交流、提高的平台;可以为个人投资者转型机构投资者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投资人才的培育和市场梯队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经设立了许多优惠政策来吸引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落户。以深圳为例,期货公司总部注册地迁入一次性奖励金额数百万元。因此,如能利用大连自身的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对金融机构的总部、分部入驻予以现金奖励和税收优惠,积极吸引私募基金落户,并为相关产业基金的成立创造良好条件,将有利于大连成为带动国际资本流动、金融机构聚集、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期货交易中心。

  “大连要建设金融中心,一定要争取成为全国的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样才能从国家争取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行长张启阳这样建议。他说,大连目前有金融机构190多家,仅银行就有50家落户,同时大连的各项经济指标在东北也是处于{lx1}地位。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成为大连建设金融中心的有力基础,这就需要更多地争取到国家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大连发展金融业,期货非常具有优势,应该发挥期货的龙头做用,积极鼓励金融创新,通过龙头效应带动金融业的整体发展。建设金融中心就要形成资金的交易中心,形成资金的聚集效应,成为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的资金中心。人大代表、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市分行行长杨文升则认为,大连建金融中心一定要把金融概念打出去,对金融中心准确定位。打造大连自己独特的金融业特色,争取到国家的更多政策。在人民路金融商务区要以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为主;而星海湾金融商务区就以期货等现代金融业为主,这样便于投资方投资,更有利于金融业及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

  



郑重声明:资讯 【托举大连新跨越的强大力量_大连拼箱货代-敢拼敢赢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