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 之 桫椤_Catter_新浪博客
    我这个“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系列简称为“猪肉系列”。

 

    一个题目只要写上“之”就可以算做“系列”,特别是博友“海云芯”于2010-01-03 21:00:36给我的“猪肉系列”{dy}篇的评论:“看来这是一个猪肉系列,期待~”,让我的这个“猪肉系列”压力很大啊!

 

 

    搜肠刮肚地想了许久,想起当时在乐山大佛景区曾经见过“桫椤”这种稀罕东西,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dy}次见,插到这个“猪肉系列”里面应该不算狗尾续貂吧?

 

 

    其实能见到桫椤也纯属一种偶然,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是“缘分”。那天到了乐山大佛的头顶,团友们先被导游忽悠着去凌云寺上香。这时,我突然内急,去了旁边不远的卫生间,等我紧赶慢赶回来,凌云寺前面已经是“空无一人”。我想着上香还能用几分钟,大队人马肯定是已经下去看大佛去了。于是我一溜小跑着从大佛的右手下了山,连大佛都没有多看几眼,又一溜小跑着从大佛的左手上了山,到了桫椤沟这儿也没有看到一个团友的身影,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跑过了。在等待后续大xx的一个小时多的时间里,我才于百无聊赖中发现了就在身边站着的其貌不扬的桫椤。

    这“缘分”{jd1}得归功于我们的这个不但帅而且口吐莲花的导游小伙儿。就是从他的嘴里我知道了,“祖国河山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

 

 

    桫椤树又名树蕨、蕨树,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据资料显示,桫椤的出现距今约三亿多年,比的出现还早一亿五千多万年,是研究植物形成、植物地理学及地球历史变迁的好材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故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

 

    虽然贵州建立了,但多数地区尚未加以重视。如四川峨眉山过去桫椤分布很多,如今只有数十株散生在溪沟两侧。建议当前保护重点应以四川邻水、、峨眉等地区为主建立桫椤保护区,同时进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扩大分布面积、避免分布区南缩。在福建省福安市瓜溪桫椤保护区里也有大量的桫椤,近两年开始了严密的保护措施。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桫椤”烟标(来自百度图片)

 

    最早知道“桫椤”这个名字,还是上高中那会儿。那个时候,自己有收集烟标(也就是烟盒)的爱好,其中有一种烟的名字就叫“桫椤”。于是就记住了这种跟恐龙同时代的植物的名字,我想那个时候有很多恐龙就是以桫椤的叶子为食的吧。

 

 

    其实这桫椤的枝干和叶子上都有不少细小的刺儿,让人光想看,不想摸。我估计远古时代的恐龙们的舌头都应该是相当有韧性的,否则肚子还没有填饱满,满嘴就全都鲜血淋漓了。


 

    虽说桫椤是一种蕨类植物,但是他的枝叶确实非常宽大,桫椤沟里有了它们,平添了一种异样的氛围,不觉之中恍惚一只脚已经迈入了侏罗纪。

 

    不晓得这种植物是如何经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灾难考验和寒冷的冰川世纪的折磨而顽强地存活到今天,看着它们如此的生机勃勃似乎一切曾经的曾经都不曾发生过似的。

 

    桫椤的形态确实是有点怪,就像是在一个草垛子上插了很多的大蒲扇似的。我想它已经很努力地去适应这个世界了,当然在面对那些曾经想让它变得不再像它的祖先的压力,它从来没有屈服过,这是一种骨子里的倔强,这种倔强是刻在基因里的。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桫椤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一定是在某一个地方,有一温暖的山谷,用她那最宽容的胸怀给了桫椤一个最终的避难所,让今天这个世界还能看到这个“异类”。

 

    面对这一株株被称为“活化石”的桫椤,我们每一个人似乎更不应该沮丧和气馁,世界这么大,再寒冷也有温暖,再绝望也有希望。每一个人有一个自己的诺亚方舟,你没有看到、感觉到或者找到并不表示“它”不存在,就像这桫椤一样。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 之 桫椤_Catter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