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残秋,万物凋零,惟有那山坡柿子树上的柿子,火红火红,像一串串小灯笼似地挂满枝头,为那灰秃秃的山岚,带来勃勃生机。此情此景,令人回味。

    小的时候,去婆家,对我充满诱惑的一个原因,就是能够不限量地吃上柿子。尽管当时交通不便,一路艰辛,但到了婆家,我便会盘腿舒舒服服地坐在那烧的温热的炕上,婆搬着梯子,从院子的架上拾上半篮柿子,用水温热,一大碗柿子便就放在了我的面前。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谁能不说,这,便是一种xx的享受呢。

    七十年代初,我在塬上上高中,不少的学友,由于家境贫寒,上学来背的干粮,就是柿子(俗称暖柿,即将硬柿子加热脱涩)。我也会经常用馍换同学的柿子吃,而那时,体现的是一种情谊。。

    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柿子不但养活着大人,也养活了孩子,谁家的婴儿没奶,用柿子也能养大,在隆冬难觅食的季节,树上残留的柿子,也给过冬的鸟儿留下了苟延残喘之机。这些,绝非杜撰。

    “橘生淮南称之橘,橘生淮北称之栀” 柿子也一样。柿子树,除西北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外,在我国北方、南方都有种植,而我固执地认为:口感要数秦岭以北,渭河以南,从宝鸡到潼关的塬上的柿子质地好,东府要比西府的口感佳。而此地以南,或渭河以北的柿子,形象几乎没有差异,吃起来,却要逊色的多。

    也许,柿子,是上帝赐给穷苦人的水果。过去人们走山路,累了,够几个蛋柿,(即鸟叼虫打而先红的柿子。)既解饥,又解渴。一路疲劳顿觉消失。在关中地区,有一个不成俗文的规定,一般吃蛋柿,主人都是不过问的。人们都是容忍的。

    柿子除了鲜食外,还可加工多种食品。

    柿面饼,是一种用柿子和面制成的风味食品。过去农家人都做,只是自己食用或赠送亲友。成品差异甚大,而西安的黄桂柿子饼,也叫水晶柿子饼,最早由回民经营,吃起来,香甜软绵,油润爽口。首先进入市场。渐渐地便成了西安的一道名小吃。

    柿饼,过去关中道上常见的时令干果,但由于含糖量过高,口感不好而渐渐地没落,近多年,恰恰是渭北的柿子,鲜果并不好吃,而做的柿饼,却是出奇的味美。富平县的合儿饼形似圆月,肉红透明无籽,凝霜后,白里透红、皮脆柔软、清甜芳香,脐脐相对两个一合而得名。柿饼质地透明,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润肺、xx、健胃、止咳等药理功能。渐渐地成为人们佳节馈赠之品。近几年还远销海内外。这又大大地激发人们种植柿子树的积极性,近几年,渭北各县大量出现柿子园。当地人主要用来加工柿饼。

    柿子做醋,酸中微带甜。是醋中的上品。虽说如今受到山西醋的冲击,但关中道的人固执地认为,什么醋也比不上柿子醋味美,依然习性不改。

    柿子虽然好吃,但由于难储藏,难运输,一般人便没了口福。在广袤的中华大地,柿子还是那个柿子,但由于产地不同,品质犹如天壤之别。

    柿子的商机出现在九十年代,关中的柿子在东北等地大行其道,在柿子成熟季节,商贩将柿子装车冷冻,到了目的地,柿子便熟了,贵的时候,曾卖到一块钱一个。有意思的是,当地也产柿子,可为什么当地人对关中的柿子情有独钟呢,由此可见其魅力绝非一般。

    社会再发展,人们还是依恋家乡那贫瘠的土地;生活水平再提高,在那贫瘠的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柿子树;依然是那道塬上亮丽的风景。

    一秋又一秋,儿时的期盼,如今依然眷恋着的柿子,红遍了山麓!

 

  

郑重声明:资讯 【柿子红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