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岳丈家看过大戏,与八月六日离宁赴并,到并先办正事而后闲游,多年不见的王兄陪同参观了常家大院,此前只是道听途说常家是何等的气派,虽年年路过但终未下车参观过,此番算是了却了一宗心事。
晋中常家是晋商家族的一个典范,这不仅体现在它自清初以来200多年的辉煌业绩,而且体现在常家鲜明的商业和文化特色方面。首先,常家的商业历史悠久,它是十九世纪北方{zd0}的外贸家族,主要经营茶叶出口,其产品在福建武夷山生产,经恰克图、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远销莫斯科,成为晚清对俄贸易的首户。此外,常家还经营账局、票号、钱庄等生意。其次,常家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坚持以诚信敬业、不畏艰险为经商之道的根基,具有捕捉商机、应变图存的经营眼光,并且非常重视商业信誉、注重与联号结帮同舟共济,而且热衷于兴修水利、兴办义学等公益事业。第三,常家“贾儒并重”,是晋商家族中少有的儒商之家。常家不仅兴办了全省{dy}所私立小学和中学,即笃初小学堂和常氏中学堂,而且非常重视女子教育,创办了“常氏女子知耻学堂”。常家历代出了很多名人学者,例如参加“公车上书”的常立教,率风气之先的常望春,家族中{dy}位放眼世界的常麟书,国学名家常赞春,书法家常旭春,知名学者常燕生等等。
常家大院位于榆次西南东阳镇车辋村,距榆次17.5公里。车辋由四个小自然村组成,四寨中心建一大寺,与四寨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
车辋常氏始祖常仲林于明代弘治初年,由太谷惠安迁此为人牧羊,到清康熙、乾隆年间,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在车辋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常家大院从布局上看,主体建筑以雄浑方正的北式庭院为主体,每个正院均分内外两进,外院南房倒座一律临街,东侧辟各式门楼。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正北则又一处倒座南房,正中设垂花门。里院则呈长方形,庭院宽敞,约为外院一倍,上房与南房相对称,东西各有厢房十、九、八间不等。如上房、南房各达八间时,便按正五偏三的模式,隔出偏院,从不越“方正”之规、“等级”之矩,充分显示了名门望族的气势。但其附属建筑却又充分显示了南国园林建筑的“灵秀”,使“方正”中浸透了“绮丽”。常家大院的绮丽,主要展示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每所方正院落的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婉如镶嵌宝石的扎带,使方正雄浑的北方庭院增添了画龙点睛般的南国园林秀色。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风格。
其次是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菜园,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
再次是在每个院落中触目可见的砖雕、木雕、石雕和木构件上的彩绘艺术,别具风采。砖雕艺术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房脊的吻、兽和雕花护脊,造形优美,线条娴熟,刀法细腻,均为清代砖雕精品;二是照壁、花墙砖雕,既有传统的“百寿图”、“吉祥图”以及佛道故事,又有花卉鸟兽和干、鲜果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砖雕艺术;三是每排厢房“硬山墙”上端的“墀头”或花,或鸟,或兽,或字,两两成对,却很少雷同,造型又各具特色。四是现存的部分砖雕护栏,在贵和堂的楼层护栏上,全部由砖雕砌成,图案由福、寿、喜、禄、祯、祥团花和八卦炉、悬壶、文房四宝等组成,栏柱、栏板浑然一体,犹如xx而成,丝毫不见砌缝,无论雕刻艺术,还是垒砌艺术,堪称清代建筑中的上乘工艺。另一部分在养和堂,保存完好,但雕技艺术不及前者。
常家大院的石雕艺术有护栏、门兽、护墙等,大多用细砂石雕成,刻有各种图案。砂石的粗犷,雕工的细腻,相映得彰,别具一格。
常家大院的木雕,主要是宅第中的窗户木雕、门框、屏风、家具和隔扇木雕等,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缘乱。可惜木质不易保存,破坏十分严重。常家大院是儒商建筑的代表,室内布置十分讲究,处处反映出书香门第的稳重古朴、匀称适宜。室内的琴棋书画、文房四宝、奇花异卉、山水盆景,有别于其他晋商宅院。
常家大院历经 300余年的沧桑变化,破坏程度是很大的。目前,常家大院仅有九个院落、六百余间房屋主体基本完好,其余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从残垣破壁中,人们仍能欣赏到常家大院别致的布局,高雅的品位,多变的风格。作为儒商宅院,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作为山西人,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古迹而感到骄傲,此次只参观了一个常家,还有乔家、王家、渠家、曹家等大院,我老汉都未去过,等退休了,必要个个走到细细欣赏,一个也不放过。
(走进门楼向里看是这个样子,外面看像个古城。进来方知是个村子,听导游小姐讲:其实是个家族大院。)
(这砖雕仿佛在那里见过,可一时又想不起来。)
(看见这样的院子,仿佛回到了儿时的年代,小时候去姥姥家、姨姨家以及老姥姥家、老姨姨家似乎都是这个样子,尤其是去堂弟的姥姥家,那院子与这里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只是规模小了点罢了,特别是北房中的两个大柱子,这院里不一定有那么粗那么高的,也可能自己那时小,看见什么都大吧。)
(这里像我们村当年的某些建筑,如家庙,学校,老爷庙大多都是这样。)
(王哥带着我们挨院参观,他每年都得来好几次,多是陪同远道的朋友,他对这里的了解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过导游。)
(这院里的绿化好像是近年来才搞的,原先的常家是不会在院子里载松树的,那是阴宅里的植物。)
(来到这里更像是进了庙宇抑或是道观。)
(这里就更像是现代派的绿化了,因为这草是近年来才引进的草种。)
(沉默是金,山西人也非全是如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也大有人在。)
(这个平台似乎是这两年才修建的,古时是否有此值得怀疑,至于修建者是何用意,老汉一时不得其解。)
(家训雕刻与砖墙,对我们山西人来讲皆属常事,就现在也有不少人将自己觉得值得遵循的名言以各种方式张贴于堂墙之上。)
(这砖雕艺术在晋中晋南普遍流行,早年外公颇爱砖雕,曾记得儿时就见他老人家经常自己鼓捣此艺,只是没留下像样的作品,就像四叔雕石狮子---三分钟的热情。)
(晋人的经商文化之魂不过两个字---诚信。但把积德做人品德荣誉看的比生命还贵。)
(看到此壁,猛然想起,我们村现有几家老院里的石雕艺术远远超过此壁。)
(晋商的才华和品位比那些官场的政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看到常家院里大大小小各种神态的憨狮,便想到家乡晋南的风俗,几乎每家都可以找到石狮,由此而联想到这可能也是一方水土影响一方人的嗜好吧,四叔退休回家后,一日来了兴趣要学石雕艺术,准备了不少工具和石材,也下了不少辛苦,也雕出个有模无样的作品,那年我回乡时问及母亲是否出售?母亲用手指了指院里猪圈墙的一块石头,我仔细端详了半天,怎么看也不太像个狮子,但反复琢磨,它又想一个活灵活现且神态多变的石狮。)
(晋商的后花园与江南庭院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山西人的好狮表现在多个方面,有铁狮铜狮石头狮,院里照壁也是砖雕狮子,现在还多了一种新的艺术,那就是用瓷砖贴出的彩狮照壁,近年晋南农村十分流行。)
(常家大院的石狮不下百只,凡院皆有,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内。)
(常家的砖雕花样繁多,仔细端详寓意非浅。)
(后花园既有北方特色又有江南风味,当然,晋商走南闯北,什么场面没见识过。)
(江南庭院也不过如此。)
(小桥流水,荷花垂柳,应有尽有。)
(鱼池凉亭,戏台楼阁,京城的御花园也不过如此吧。)
(现代绿地装点此处,有点不伦不类。)
(我对常家大院早年有无此阁持怀疑态度,不过现在补建反映常家早年的宏业倒无异议。)
(阁上塑有常家创业人物的铜像,给游人讲述着早年艰苦奋斗的故事。)
(从阁上向下望去是这个样子。)
(在此可以大略看到晋中平原的轮廓,真是块风水宝地啊。)
(现代绿化艺术很难表述常家当年的豪华xx和富丽堂皇。)
(有树才能成全藤的高大,无树为枝干的藤是长不高的。)
(草地小路,石凳地灯,巧妙的装扮着常家的后院,但建造者却忘记了如此一来会给游人造成何种联想。)
(独看此照,疑在江南。)
(常家庄主所居之地。)
(大有书香门第之派头。)
(看见院内枣树,我想起了外公家后院的葫芦枣儿树,每年秋天,姥姥都会给奶奶送去清香脆甜的葫芦鲜枣,我不自觉的咽了几口口水。)
(常家庄园大院套小院院院相连,最深处是庄主所居,由里向外按辈排序居住。)
(我站在第二院中分别向里向外拍了几张。)
(王哥和几位游人索性在此多待一会,畅想一番当年主人在此居住时的心态感受和理事情景。)
(向外望去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