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农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_闻舞_新浪博客

                           国营农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谈谈职工庭院经济的特点和作用
   
   

   
   

    所谓庭院经济,是指人们以自己的庭院为基地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形式。在黑龙江垦区,庭院经济由来巳久,但最初也圃于传统习惯,是建立在自给半自给经济基础之上的。一些生括贫困的职工,在庭院里养一两口猪,喂十几只鸡,编些柳筐等,作为家庭副业变换点小钱,贴补家庭收入。更多的职工,则或是种点小菜调剂生活,或是养只奶羊伺老哺幼,大都没有进行商品交换,因而不能列入庭院经济的范畴。这种规模很小、收益不大、零星分散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曾几度遭受扼杀。直到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以后,垦区庭院经济才得到恢复、发展,并随着职工家庭农场的出现而迅速兴起。
    目前,垦区庭院经济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庭院种植业,主要经营瓜、果、菜、药材、木耳、苗木、花卉、浆果等。再一种是庭院养殖业,主要是养奶牛、奶羊、绵羊、三禽和猪、貉、兔等。还一种是庭院加工业,目前主要是加工粉条、豆腐、面条、饲料,以及从事木工、缝纫、编织、修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多的庭院小商业,开办小卖店、饭店等等。垦区有些生产队,由于引导得好,庭院经济已相当可观。如江滨农场二十一队,I50户人家,家家喂猪,户户养鸡,养猪超百头的就有8户。这个队现有家庭小作坊10个,其中塑料鞋底加工1户,做豆腐1户,加工面条2户,加工饲料3户,磨粮3户,此外还有3户个体商业户。
    职工庭院经济大体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以户为单位,规模小,资金自筹,成本低,见效快,易管理,且自已说了算,收人主要归已,基本上是一种自营剩经济。二是生产项目繁多,兼营现象普遍,有些商品可以直接面向市场,具有经营灵活、适应性辑、商品率较高等特点,可以看作是一种混合型经济。三是以活劳动投入为主,资金投人为辅,技术投入逐渐增加,目前仍属于劳力集约型经济。
    由此看出、职工庭院经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易于普及,也易于由普及而提高。


   
   

    基于千家万户的庭院经济,虽然带有为“左”的旧观念所忌讳的个体性质,但它作为国营农场总体经济的一个补充层次,却正发挥着日愈明显的作用。
    {dy},有利于扩大生产门路,安排“两个剩余,”起了“载体”作用。从事种植业的农工(农机工除外),一年至少可提供三分之一的剩余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一般看来,解决农场种植业的“两个剩余”问题,不外乎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积极稳妥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牧渔工商等多种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包括股份经济.尤其要壮大起经济支柱作用的场、队工业,这样能迅速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力。还有一条途径,就是鼓励职工群众发展家庭副业,各得其所地从事兼业经营、离土经营、非农经营,目前尤其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经济有基地,有依托,适合现有生产力水平,稳定性较强,也可以接纳大量的剩余劳力和剩余劳动时间。职工庭院经济作为一条新的商品生产门路,蕴藏着极大的潜力。现阶段承包一部分耕地的独户家庭农场,其兼营项目大多以庭院为依托,职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剩余劳动时间用于家庭经济潜力的开发与转化,一时涌现出众多的庭院经济管理者。他们把整个家庭中的小额闲敞资金、零星物力和家庭妇女、“老弱病残”等辅助劳力统统调动起来,在庭院经济活动中形成了新的生产力。许多独户家庭农场,正是通过在庭院这一“载体”上的孕育和积累,路走熟了,胆子大了,选定了自己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经营项目,并尽力扩大规模、延伸范围,从而成为以非耕地收入为主的专业户。大量剩余劳力也因此由与耕地部分脱离,趋向或达到彻底分离。据红光农场调查:全场1986年各业分离人员已达675人,占职工总数的18.9%,其中有388户立足庭院,从事常年养殖和季节性编织、采集(主要是蕨莱,需要在庭院腌渍加工)活动,据不xx统计,全年总收人221.1万元,占全场工农业总产值16.8%,纯收人达57万元。
    第二,有利于发展商品生产,加快经济建设,起了“基地”作用。职工庭院经济对农场总体经济的补充,突出表现在使养殖业呈现繁荣兴旺的局面。垦区近两年各种家畜、家禽、经济动物的年末存栏数和商品出栏量持续上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兴办家庭农场后,调动了干家万户从事商品生产的积极性。据统计:垦区1986年4.5万头奶牛的80%和470万只家禽的90%,是职工家庭饲养的。而且,除少数专业户已开设离开庭院的养殖场以外,绝大多数专业户和兼业户是庭院养殖。不仅如此,更为重要和有意义的是在某些场、队,职工庭院经济已被纳入有计划发展商品经济的轨道。如和平种畜场的奶牛饲养和奶产品加工,即已初步形成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统一经营层次的“大农场,”已将拥有省优质产品“飞鸽牌”奶粉的乳品厂,由日处理20吨鲜奶扩建为日处理40吨鲜奶,提高了生产能力;并建成了经科学配方,年加工能力5000吨的综合饲料加工厂;建立了有389头奶牛的核心畜群;加强了奶牛防疫等服务工作;对场内和外来养牛户,还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等等。作为分散经营层次的千家万户,在上述有利条件下,饲养了891头奶牛,占全场现有奶牛总数的63.4%,成为乳品厂鲜奶的主要来源,发挥了“龙头产品”得以立足的基地作用。   
    第三,有利于职工治穷致富,向“小康”迈进,起了“催化”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场职工单纯依赖工资,勤俭渡日,有些家庭连日常支出还感拮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策放宽了,农场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有效地改变了“一死二穷”的面貌。近一、二年,许多职工靠庭院经济,不仅度过了像1985年那样罕见的灾年,而且开始逐步富裕起来,走上了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路子。据红光农场调查,该场从种植业分离出来的职工1985年以来自筹资金120万元,购买奶牛、奶山羊从事庭院养殖。据统计,利用回收后的利润,重新购买各种生产、生活资料用款达140万元。分离职工中有80%的户数添置了电视机、收录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在银行有60万元存款。该场1986年集资61000元,买回800多只奶山羊,扶持贫困户154户,当年即有60%脱贫,30%达到温饱,另10%生活已初步好转。
    第四,有利于推广科学技术,培养专业人才,起了“媒介”作用。在垦区一些生产队,职工庭院的经营项目,最初往往是由少数“能人,”利用自己的特长或学来的经验,率先在自己的庭院中试验和发展起来的。随着庭院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工开始重视科技信息,总结致富经验。在庭院种植业方面,地膜覆盖、塑料大棚、间种、复种等技术的应用已相当普遍。和平种畜场很多职工利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西瓜,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胜利农场广大养貉户,在实践中摸索出用草喂兔,用兔肉及内脏喂貉,用貉的粪便种庭院菜地的良性循环经验,得益非浅。八五一O农场职工王佐仁,在庭院菜园中搞西瓜间种辣椒然后复种秋白菜,1982年以来连年获得丰收。垦区有的生产队,由于有这样的“能人”带动,生产队又善于因势利导,很快就形成了专业村。红光农场三队,1984年年初只有一两户职工家庭饲养奶山羊,经过典型引路,当年就发展到30来户,1985年年末达到68户,1986年7月已发展到89户,占全队总户数的72%,户均饲养奶羊8只,户均收入超过调资后的工资水平,成为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村。现在从事庭院经济活动的职工,已开始注意科学经营,使主业生产与副业生产结合,常年生产与季节性生产结合,平面生产与立体生产结合,劳力集约与资金技术集约结合。显然,鼓励职工发展庭院经济,已成为提高职工专业技术素质和广泛应用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
   总之,职工庭院经济适应国营农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要为职工庭院经济的发展,创造安定宽松的环境条件,提供良好的服务,使之成为国营农场总体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原署作者真姓名发表于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经济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所办《农场经济管理》1987年第3期,被收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文集《农垦经济建设实践与思考》)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国营农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_闻舞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