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氟硅产业的历史及前景展望_氟硅人才网的空间

我国氟硅产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为了应国防对{jd0}技术的需要而诞生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而得到快速发展。从{dy}代研发工作者开始,经过几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不懈努力,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使我国的氟硅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朝着实现氟硅工业强国之梦的目标大步迈进。如今氟硅工业已初具规模,能生产各类基础原料、氟硅单体及终端产品,基本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体系,生产企业达2000多家,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已形成一批研发中心和基地,培育出一支具有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市场开拓能力的氟硅专业人才队伍,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科研成果。目前氟硅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军工、航天航空、石油化工、机械、建筑、汽车、轻纺、医药、农业、环保、电子仪表、信息产业等领域,成为不可缺少或不可替代的化工新材料。在金秋十月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请有关领导和资深专家对我国氟硅行业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回顾与介绍,并对氟硅行业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自从{dy}届国际氟硅材料暨应用展览会上获悉,我国氟化工、有机硅行业已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氟硅材料的产量大幅增长,技术迅速提高,新产品和新品种越来越多,各类高性能国产氟硅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各个领域。展览会由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协会举办,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谭竹洲、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和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协会理事长岳润栋等为开幕式剪彩。展览会汇集了从氟、硅原料产品到聚四氟内衬塔件、玻璃密封胶、高级乳罩等各类后加工制品。李学勇观看到氟硅材料的成就高兴地说:"新品种多起来了,氟硅材料行业发展成果喜人。"

第九届氟硅涂料年会我国氟涂料产业已取得长足发展,在工业防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应用的潜在市场巨大。

近年来,我国氟涂料在许多应用领域呈现出齐头 并进、高速发展的喜人局面。在建筑装饰领域,氟涂料成为我国外墙涂料的主要产品之一;在工业防腐领域,氟涂料更显示出其{zy1}性能。特别是近年来氟涂料被应用在许多重点工程项目中,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等,氟涂料的超高性能获得了市场的认同。从趋势看,工业防腐领域将成为 我国氟涂料产业的主战场,在家用电器和医疗器材等领域也将有较多的应用。

  

据中国化工学会氟涂料专委会介绍,2007年是氟涂料发展比较活跃的一年,尤其是在工业防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1世纪,我国氟硅产业初具规模,我国依靠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垄断,2001年又在星火有机硅厂建成了单套5万吨/年生产装置,2007年星火有机硅厂又建成了我国{dy}套年产10万吨的生产装置,标志着我国有机硅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此后,我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有机硅单体投资建设热潮,涌现出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缩小了我国与国外的差距。随着中外合资、独资企业的大量进入,以及我国的市场需求强劲,国内企业有机硅产品应用开发和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品种牌号不断增加,形成了热硫化硅橡胶、室温硫化硅橡胶、硅油及其二次加工品、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等各类生产企业1000余家,年消耗硅氧烷30多万吨,产品市场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2007年有机硅单体生产能力达65万吨,产量26万吨,预测2010年将达到160万吨以上;硅橡胶产能达40万吨,产量30万吨;硅油产量4.5万吨(国内需求量10万吨),硅树脂产量约0.4万吨(需求量1万吨),不足部分依靠进口;硅烷偶联剂产能达5万多吨,产量3万多吨。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氟硅产业迅速提升了研发的水平。我国氟硅产业必须实现的发展目标是{dy},要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第二,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持续健康发展。第三,要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壮大和完善产业链。 第四,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据有关专家为此分析指出:氟、硅两大产业链在同一区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都以甲烷氯化物为原料,而裂解成单体后又都副产氯化氢(HCl)。由于HCl在两大产业链的单体加工过程中仅起媒介作用,因此,提高氯的原子经济性(做好副产盐酸的循环利用),将有助于中国氟硅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提升。据专家分析,近年来,甲烷氯化物和有机硅两大产业一体化过程,大体可分为4种:{dy}类是从甲烷氯化物向有机硅和氟材料延伸发展。第二类是从含氟材料向甲烷氯化物的延伸发展。第三类是区域配套或者集团内部互供。第四类是由最初的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发展而来。
  

近年来,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有机氟、硅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继江苏梅兰集团2.5t有机硅装置投产后,浙江巨化集团和山东东岳集团也都分别兴建了6t装置,并预计今年下半年投产。氟、硅两大产业链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即以甲烷氯化物为原料,通过裂解反应制取单体又都副产氯化氢。氯化氢在两大产业链的单体加工过程中都仅起媒介作用,随着产量增加,如何处理副产氯化氢都成为能否维持平衡生产的关键。氟硅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大体可分为二大类:{dy}类是先有甲烷氯化物再向有机氟延伸发展,代表企业是江苏梅兰集团。第二类是从含氟材料向甲烷氯化物的上延发展,代表企业是山东东岳集团。还有二类严格讲不属于氟硅一体化,只是多少有点沾边。其一是区域配套。典型的例子是吴华集团把四川鸿鹤精细化工公司纳入旗下,为同处一市的晨光化工研究院提供甲烷氯化物。但晨光的有机硅部分早已迁出搬至成都,并且体制上归属蓝星公司。另外,江苏常熟氟化工园也有专门生产甲烷氯化物的配套企业。{zh1}一类是从氯资源循环综合利用发展而来。典型代表是巨化的邻居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该集团靠生产草甘膦起家,最初为解决大量副产盐酸,而上马小规模的有机硅。而有机硅副产的盐酸又回到农药作原料,形成独具特色的氯原子循环经济链。现在,农药做大了而进一步朝有机硅行业发展。在国外,一个企业中有机氟和有机硅一般不同时做。主要是因为这两大行业发展的难点在于下游产品的开发,而不是单体或原料。一旦进人下游开发,想做好哪个产业链都非常难,因而无法两手都抓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机氟、硅产业同时起步,大部分企业的水平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和初级聚合物阶段。因进入的门槛不高,形成遍地开花的局面。产品成本往往取决于生产规模、自身配套水平和副产品循环利用效率,而不是技术附加值。在市场供过于求的条件下,成本和价格是竞争的主要手段,促使企业首先向做大做全发展。这也是不少企业向更上游的萤石矿延伸具有类似的理由。正如东岳集团的甲烷氯化物装置主要生产氯仿,同时不可避免地副产xxxx。现在,xxxx不能再作商品,只能通过12 000 taxxxx转化装置转换成一氯甲烷。要通过销售来消化掉如此多的一氯甲烷是十分困难的,一氯甲烷的运输及贮存就是障碍,而一条捷径就是搞有机硅。6万吨有机硅项目投产除好能平衡这些一氯甲烷。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氟硅产业的历史及前景展望_氟硅人才网的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