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水缸”遭受污染威胁_曹前进_新浪博客

京津“水缸”遭受污染威胁

-----河南省淅川县生态建设调查纪实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  曹前进  郭伟  曹福永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dy}大人工湖,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被誉为京津“水缸”。对于这一世界瞩目的宏大工程,库区水质和当地生态质量成为该工程的重中之重。为此,中央政府启动丹江口水库上游生态治理工程 ,并积极主动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替代产业。

丹江口水库上游流经河南省淅川县,因此妥善安置移民 ,解决生态建设的后顾之忧等问题成为淅川人民xx的焦点,也成为考验淅川县政府民生重心。

    那么,河南省淅川县对于丹江口水库周边的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工作和百姓的生活质量等方面重视程度如何呢?近日,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组委会派出调查组对该县进行了实地暗访。

臭名昭著的企业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属于典型的农业县,交通不便,不通火车,没有国道和高速路。调查组一行在该县进行为期三天的走访,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走遍十个乡镇,行程400多公里。发现十几个百姓心中臭名昭著的企业。

    位于该县大石桥乡的金鹏化冶公司、金河镇后营村的伟业合金公司、紫荆关镇的玉典化冶公司、寺湾镇大坪村的兆鸿电冶公司等是该县的四大冶炼企业,群众多次向有关反映以上企业的污染问题,但均未得到解决。这几个企业的共同特点是烟尘黑灰到处弥漫,噪音过大。调查组在现场看到,漫天的黑色烟气掺杂着细小的粉尘和呛鼻的气味在企业上空肆无忌惮的腾起,随风四处飘去,未见有任何环保防护措施,据群众反映,从开始生产到现在这么多年一直这样,早就习惯了。一位大娘说,离厂区远点还行,在厂区附近居住连晒洗的衣物都不敢晾在外面,{yt}就落一层灰。调查组夜晚原路返回时,在夜幕的衬托下,景象更是壮观,十里远就能看到厂区火光冲天,各种烟气漫布厂区方圆几里地,壮观的程度让人“震惊”。这几个冶炼厂对不明身份的陌生人拍照非常警惕,调查组成员在寺湾镇大坪村的兆鸿电冶公司厂区后墙拍照时,仅仅才几分钟,厂区就有一个干部模样的人快速过来,接着保安拿着对讲机出来,记者快速离开时,厂内人员开始拦截,看来走大路必定要被厂里保安撵上,在当地村民的掩护下,记者乘渡船过河到湖北地界才得以脱险。

位于县城工业园区的丰源化工厂,一直以来是百姓上告的焦点之一,调查组在该厂的污水口,看到黄褐色的污水依然滔滔不绝大量直接涌入河内,刺鼻的化工气味让人几乎窒息。据询问附近百姓,该河水直接汇入丹江库区。村民说:“气味很大,夏天的夜里能把人呛醒,去环保局告了多年,人家根本不见咱,我们能咋办。原来庄稼减产,象征性给点补偿,后来连象征性的也没有了。”在距离丰源化工厂一里地的地方,就是工业园区又一家特别严重污染的企业——淅川铝业集团碳素分厂,该厂高耸的烟囱很远都能看到,黑灰色的烟雾肆意排放。听说有记者到来,一位上年纪的大娘撇下手里的活赶过来,她说:“你们看看村里的树,都枯死了。”在厂区一路之隔的村里,大面积的树木黑乎乎光秃秃的,早已枯死,村民的房顶、路边摆放的砖堆上,到处是黑乎乎的一片,整个村庄附近给人死气沉沉的感觉,没有一丝生机。大娘告诉我们,连衣服都不敢晒外面,一会就是一层灰,还有这烟气有毒,呛人,村里已经有几个有xx病了,心口疼也不知和这烟气有没有关系。记者问找过企业没有,一位大爷说,找过多次,县里也找过,根本不理,后台太厉害了,惹不起,有钱的都搬走了,你们看这烟,还有这噪音,怎么让人生活啊。记者在院墙外仰望厂区,发黑且布满厚厚灰尘的车间正冒着黑灰色的烟气,身边是大片枯死树木的黑色枯枝和周围居民房顶和地上的粉尘。给人的感觉,这里除了人还有生命之外,其他都是“毫无生机”。

    另一个污染源就是该县的泰隆造纸厂,该厂早已破产,但现在有人承包继续生产,所不同的是现在以熟料为主,但在该厂的排污口,仍看到大量奶白色废水掺杂着说不出的异味大量涌出,不经任何环保处理,直接从排污口排放到附近村民浇田用的灌溉渠内。村民老张说,谁管啊一直这样,天天哗哗的流,还直接流到丹江水库,这些企业都是县里的重点企业,上面都是走走样子,就没有真正管过。关闭了县里不就没钱了吗?以前也有很多记者来过,也曝过光,可人家不是照样生产?对于百姓的怨言,调查组一行感到了百姓的无助和无奈。这种现象很普遍,为了地方利益,欺上瞒下,任意作为,在强大的某种利益前,百姓永远是弱者。在该县大型污水处理厂几十米外是一条河里,整个河流已经成了白色,原本清澈的河流成了该县泰隆造纸厂、丰源化工厂及其上游个企业和为数众多的大理石加工企业的排污河,河边一侧,该县大量的工业和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这里河边的田地里。一位路过的乡民说,这条河流直通丹江。河桥一侧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幕壁上赫然刻着“淅川人民欢迎您”。知情人告诉记者,该污水处理厂只有上面视察的时候才用。

据xx资料显示:利用黄姜生产黄姜皂素产生的废水成份复杂,酸度高,胶质重、呈深褐色,水中含有相当数量难于被生物降解的黄姜素及表面活性物质,属于高浓度的有机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高耗能、重污染,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但位于该县紫荆关镇北头的一个没有厂名大型黄姜素加工厂却存活了很多年,一直未被取缔,调查组在现场看到,该厂没有任何厂名,大铁门紧锁,根本看不到里面,记者在院墙外的高处看到,庞大的厂区内到处堆满了原材料和辅助原料,数名工人正忙碌的工作,高耸的烟囱黑烟滚滚,该厂就建在丹江河岸边,黄褐色的废水泛着泡沫掺杂着刺鼻的化工味道从该厂的后院直接露天排放到丹江河里,附近村民一提起该厂直摇头,在附近开摩的的李先生小声对记者说,你们没看这厂一直在公开生产吗?关系硬的很,县里镇里和环保局多次来过。没用,还有很多媒体也来过,人家还不是过的好好的?公开生产,公开排污,这么多年为什么就关不了?在丹江河边,泛着黄沫的污水看了让人恶心,记者取了水样赶紧离开。

    位于该县大石桥乡一里路左右,一个大型粘土砖厂正如火如荼的生产,一排排成型的砖胚排满场地,大型窑顶黑灰色的烟正肆无忌惮的冒着,刺鼻的原煤燃烧的气味让人嗓子发痒,附近村庄都笼罩在黑烟之中。整个场区黑乎乎的一片,狼藉不堪。村民说该砖厂是本村一贾姓村民所开,有五六年时间了,记者看到的场面还不是最壮观的,烟气大的时候很难看到对面的村庄,衣服根本不敢在外面晾晒,黑灰像妖魔一样,无处不入,厨房做饭都随时用东西盖住,防止落灰。由于传统的粘土砖厂存在严重污染和大肆掠夺耕地资源的弊端,河南省政府早就规定,截至2007年底,全省要取缔所有的粘土砖厂,取而代之是新型环保的建材厂。

    在县城老街,有一家通用机械厂,据说建厂几十年,铸造用的黄白色废料在淅川县城周边随意倾倒,这种废料具有极强的腐蚀里,气味特别难闻。县城周边的村落,公路两侧和直通丹江水库的灌河里都大量倾倒。据知情人讲,这种废料倒到哪里连庄稼都不长,不知当地政府为何多年来一直放任不管。厂里的废料一个xx可以运出去一车(大概10吨左右),如此算来,最少也有五六千吨这样的废料倾倒在丹江水库上游… …

    调查组得到的举报还有位于九重镇工业区的玉典钒业公司,金河镇的福森药业、上集镇的润达钒业等。据政府知情人透露,位于九重镇工业区的玉典钒业公司有环评手续,但实际生产并不符合环评标准。该企业现使用的是回转窑。知情人情绪激动的告诉记者:“要是回转窑也能达到这个技术能申请国际专利了!不知道他们怎么把下来审批的人糊弄过去了!回转窑也能排量达标?吹牛也没这么吹的!只要说用的是回转窑,是懂一点这方面知识的人都知道是在骗人!”上集镇的润达钒业,从技术上来说是符合条件的,只是成本太高,一直用土法偷着炼。金河镇的福森药业的废水直接排在通往丹江水库的灌河直径一米多的排污口,大量泛灰色废水喷涌而出,废水流经河沿的泥土和石头都是灰白色的。且伴有难闻的化学味道。

令人堪忧的后果

    这次走访的结果让调查组大感意外。所到之处,所见的实际情况及百姓的呼声和该县网站所列举的政绩相去甚远。国家不惜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质量应是该县的头等大事。据相关规定,在库区为了保持生态,连化肥农药都要尽量少用,而该县为数众多的大污染企业却能堂而皇之的生存。在老百姓焚烧秸秆都要罚款拘留的背景下,该县污染企业却能安然无恙。是执法不力还是地方保护?那么多百姓的投诉信发往全国各大媒体和网站,该县的父母官和职能部门竟然看不到?企业污染是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不能拿人民生命和赖以生存的环境做代价。不久前,中央政府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惜做出使我国的GDP出现负增长的重大承诺。以GDP为中心的“发展=经济”的原始发展观早已过时,当地政府应该彻底转换思想,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如果这些企业继续这样排污,那么对当地百姓的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对京津“水缸”的水质安全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无法预测。

    淅川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是“污染有理”。表面的答案有很多,比如给本地政府贡献的税收,比如为本地解决就业人口,比如对本地GDP走高的推动作用,凡此种种。但真正的核心答案其实只有三个,其一:地方政府的袒护和支持,其二,环保部门往往靠污染企业养活,三,展现地方官员政绩。

因噎废食固不可取,对待污染企业应加大治理监管力度,暂时的损失或增加成本是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最有力的保障的关键。作为当地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如果长期对污染企业置之不理或以罚代管敷衍了事,这不仅助长了企业污染的胆量和歪风,更对构建一个碧水蓝天的和谐社会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必将失信于民。

在这次暗访中,除了以上这些大的污染源之外,调查组在知情人的向导下,发现该县存在更大的污染隐患,一是该县星罗棋布的大理石加工厂。该县大理石矿产资源丰富,使大理石加工行业异军突起,据当地政府内部资料显示,登记在册的共有246家。还有不计其数的黑作坊和个体户,可谓阵容强大。但绝大多数的加工厂都是露天作业,几乎所有加工厂的磨料废浆都随意排放,有的流进耕地,有的排放在公路一侧的沟内,更多的直接排放到就近的河流,在该县寺湾镇清凉寺村清凉寺桥两侧,三家加工厂正在如火如荼的生产加工,站在桥上,上游的河水清澈见底,桥下的河流却象牛奶一样颜色向下游流去,顺着河流往下游走大概一公里,白色的粉浆直接汇入滔滔的丹江河里,路边随意堆满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废渣。在金河镇莲花村,记者看到,大量乳白色的废浆顺着河流往下游流去,经长达五六里地的河流直接进入丹江水库。远远看去,宛如一条“白带”挂在山野之间。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的小溪还是清澈见底,鱼虾很多。自从上游不远处建了两个大理石加工厂之后,这里的水慢慢的就不能用了。不但小河里再也没有鱼虾,也不能在小河里洗衣。更可怕的是小溪里沉淀了大量的粉浆,有些粉浆还流在庄稼地里。如今,原本是山清水秀的大山深处,竟然出现了城里人才有的“档次”:家家户户安装自来水。可笑的背后是无奈和悲哀。

    二是该县的非法钒窑特别危害。该县有大量的矾土资源,近年来,随着钒在金属冶炼中的大量使用,从而导致非法开采矾土资源活动十分猖獗,不仅破坏了森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对丹江库区水质和水源涵养带来巨大威胁。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土法炼钒属落后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有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对周边植被和农作物具有毁灭性:树木枯死,寸草不生,农作物颗粒无收;泡过矾土的水流过的地方会寸草不生,炼矾土时落下的灰掉在辣椒上,辣椒就会腐烂坏掉,牲畜喝了泡过矾土的水牙都会掉。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六价铬、镉、砷等有害物质,对人畜危害极大。人体过量或长期饮用会引起肺、脾、肾、肠的末梢血管挛缩,出现嘴角溃烂甚至死亡,并影响到人的生育而产生绝育和畸形儿;属于国家明令禁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十五小”项目。知情人告诉我们,当地只是管住不让矾土出县境,而对于开采都很少管理,因土法炼钒的巨大暴利,导致当地人大量“地下”偷炼。在淅川多个乡镇都有大量黑窝点在生产,过去,利用土窑炼制,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现在是无火提炼(用硫酸浸泡之后再用火碱提炼,过滤后晒干。)更加隐蔽。查阅资料得知一升氢氟酸倒河里,一平方公里的河面都别想有活物!根据国家法律,购买硫酸超过十升必须出示相关部门手续方能够买。而在当地这些高危化学品的销售几乎处于失控状态,什么人只要给钱就能买到。调查组在两家化工店询问欲购买硫酸,记者慌称来的急,忘拿证明了,想买个20斤硫酸。店主只是嘴上应付一句,下次记着带过来。知情人带给我们一包刚浸泡过的钒粒样品和红褐色的废料,这种废料大量随意倾倒在乡村的小路田埂上,从来没人处理过。

    三是淅川黄姜皂素的生产危害。像土法钒窑一样,非常隐蔽。在紫荆关镇发现的一家只是众多黑作坊之一,黄姜皂素的加工也是因暴利所致,年年治理年年有,荆关镇的这家加工厂离镇政府区区几百米,明目张胆的生产多年,难道取缔真的就这么难?除了利益驱使,很难有别的解释。四是该县的非法粘土砖厂依然猖獗,据知情人告诉我们,各乡镇都为数不少。

    环境问题牵动着中央领导的心,环境质量优劣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前,造成环境问题突出、生态遭受破坏、环境执法举步维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污染的背后也有污染,环境污染中有废气、污水、粉尘、噪声等,而这种无形的“污染源”,才是真正可怕的。这种背后的污染用一位地方环保局长的话就能xx明白:“我不怕环保部的周生贤部长,却怕本县的县长”。河南省主管环保的副省长张大卫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耐人寻味:“过去讲国破山河在,国家破了山河还在。现在看看我们的山河成什么样子了?这些人把我们的大好河山糟蹋成什么样子?我们绝不能把这份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为了支持中央政府南水北调这一重大惠民工程,淅川累计30多万人民含泪离别祖辈生息的家园,移民到他乡。从而成为我国{dy}移民大县。这份“{dy}”荣誉的背后隐藏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当地政府官员能否给30多万离别家园的乡亲一个满意的答案。针对这次淅川之行所发现的问题,全国生态记者行组委会将再次组织记者对该县的大理石加工企业、非法钒窑、黄姜皂素、非法粘土砖厂等相关产业进行拉网式调查。
     近年来,各地因企业和政府片面追求政绩和效益,公然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于不顾,搞所谓的强强联手,其实是欺上瞒下,千方百计为污染企业保驾护航。从而导致民企关系,民政关系极其紧张。而这次河南淅川之行,更使调查组清醒的认识到xxx总书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实施的艰难之路。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全民参与,更需要领导层的正确决策和坚定立场做引导。面对“淅川现象”,我们不得不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落实,打上一个大大的“?”号。

在进入淅川县境内的每个路口都有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赫然写着:“淅川县公安局提示:外来投资车辆一律只纠正不罚款监督电话0377-6xxxxxxxx”的字样。在这里我们也不想论证“外来投资车辆一律只纠章不罚款”是否得当,只希望当地政府能把投资招商的重点放在技术含量高,无污染,能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上来,这既对得起30多万背井离乡的百姓,也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全国生态文明记者行

 

郑重声明:资讯 【京津“水缸”遭受污染威胁_曹前进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