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瓷悟人生(一)宋瓷简介(原创)

读宋瓷 悟人生(一)宋瓷简介(原创)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宋瓷窑场首推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后人称之为“宋代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无论从质量还是品种来说,宋瓷都属于中国瓷器中最{dj1}的代表,同时它还是老窑口瓷器里的经典。宋代的瓷器,是最朴实的,就如蓝蓝的天空,纯净无暇。是我国三千年陶瓷器中陶瓷艺术最接近于原始美和自然美的,也可以说是{zg}雅的。

  宋瓷温润细腻,带着丝绸光泽与羊脂美玉的质感;平淡素雅中传达着内心的意蕴,即使平常如碗盘壶杯的日常瓷器,也优美、沉静、含蓄到不可言传,同时也体现了古人“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优雅含蓄之美。明清瓷器虽然看上去很精美,但流于直白,花就是花,人就是人,下棋就是下棋,聊天就是聊天。说得通俗一点,反应的是功名利禄的导向文化,没有给人回味的意境和空间。更无法体感悟其文化内涵和道德方向。倒是朴实纯净最接近于原始美和自然美的宋瓷,置于桌边案头, 给人带来一份素雅沉静的心境。 

宋瓷官窑是在“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要求下而制成的。所以他是最朴实的,就如蓝蓝的天空,纯净无暇,是我国三千年陶瓷器中陶瓷艺术最接近于原始美和自然美的。宋瓷追求的“玉为本,清如天,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使其质量精益求精接近xx,令后世瓷器制作者望尘莫及。从而形成了宋瓷的净美和高雅,使其后世瓷器无法比拟和效仿的。

  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五大名窑”之首。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物本身制作上胎体较薄,胎泥极细密,呈香灰色,制作规整,造型庄重大方。器型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盘有大小深浅之区分,以卷足者为多,也有的卧足。洗有敞口和直口两种,前者圈足外卷,后者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则为内敛平底,其中有椭圆形的四足洗,这类洗在其它窑尚未见过。

   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汝宫窑的烧制时间短,一直都作为贡品,所以民间流传甚少,南宋时已属“难得”之物,视为珍品。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现,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时古雅大方。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汝窑瓷器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其釉色。后人评价“其色卵白,如堆脂,然汁中榨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可见汝窑烧制的青瓷确有独特魅力,被人们推举为五窑之首,名副其实。

   汝窑的瓷釉晶莹柔润,有露珠的圆滑通感,更像凝脂般饱满。即使视觉效果颇为沉重的黑色,都在宋瓷的“乌金釉”里生出拥有金漆光泽的黑釉,清凉堪比铜镜。现今的美术家仍然沉醉于宋瓷的“油滴”、“兔毫”和“玳瑁”,这些结晶釉让宋瓷传代千年,仍然如冰似玉,释放着骄傲的美丽  。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盘、碗,也有仿周、汉时期青铜器的鼎、炉、觚、彝等式样,器物造型往往带有雍容典雅的宫廷风格。其烧瓷原料的选用和釉色的调配也甚为讲究,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宋代光耀瓷器不仅重视质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纹饰,主要以釉色为装饰,常见天青、粉青、米黄、油灰等多种色泽。釉层普遍肥厚,釉面多有开片,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钧窑分为官钧窑、民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dy}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辉灿烂,其“窑变色釉”釉色变化如行云流水。汝窑造型最丰富,来源于生活,如宫中陈设瓷,瓷釉显得晶莹柔润,犹如一盅凝脂。  钧窑的海棠红,红得发紫,而玫瑰紫则紫中泛青,在亮处粲若晚霞,却不失缎带的滑润光泽。

  定窑为民窑。窑址在河北曲阳县涧磁村、东燕山村、西燕山村。宋代此地为定州境,因而得名。它是继承唐代邢窑的白瓷发展起来的。特点是:胎薄而轻,不透明,釉为玻璃质,光泽明净。装饰手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定窑瓷又有“土定”、“粉定”(白定)之称,以粉定为代表产品。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宋瓷除五大名窑出的精品外,像景德镇青白瓷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而其中以湖田窑烧造的青白瓷最为精美,冠绝群窑。它的胎土采用当地高岭土,素白细密,洁净紧实,经过一道道繁复的工序,成就了冰肌玉骨,秀色夺人的艺术效果。烧造出的青白釉瓷器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景德镇窑,始烧瓷于南朝陈时期。唐代盛产白瓷。宋代景德年间在此设有官窑,器底多书“景德年制”的铭文, 景德镇就此闻名。当时以产青白瓷(又称影青)为最xx。影青的胎体致密洁白,釉质含铁元素较少,焙烧后的釉色白中泛青,釉薄质细,光泽晶莹。属于这一时期是德镇窑系的有:南丰白金窑、潮安窑、泉州 碗窑乡窑、永春窑、安溪窑、同安窑、南安窑、吉州窑、德化窑、 建窑等.吉州窑:窑址在江西吉安市永和镇。自五代时开始烧制,宋 代极为兴盛。生产白、黑两种瓷。白瓷有印花、绘画、白地绘黑 花等装饰。黑瓷有“兔毫盏”,以及油滴(滴珠)、玳瑁斑,也有描绘龙凤、双凤、梅花、木叶等装饰。  德化窑:窑址在福建省德化县。以烧制白瓷而著称,所创“建 白瓷”胎油浑然一体,如同白玉雕成。海外赞其为“象牙白”或“天鹅绒白”该窑还产牙黄和粉黄色油。其装饰手法有贴花、印花和堆花。这里还烧制佛像,堪称瓷塑佳品. 建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池墩村。产黑油瓷,胎骨乌黑,黑 油中有条状结晶,类似兔毛,世称其为“兔毫盏”。瓷器底部往 往有“供御”铭文。

   哥窑弟窑皆为龙泉窑系。龙泉窑系窑址大部在龙泉县境内,如大窑、金村、溪口等23处。自原始青瓷算起,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到龙泉窑的青瓷生 产工艺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其釉“如玉似冰”,好似“千峰翠 色”。龙泉瓷的坯胎配方中,掺和了一定量的紫金土,降低了胎骨的白度,它对釉色有一定的衬托作用,使釉色显得深沉稳定。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是宋代龙泉窑中上好的青瓷。被美术家誉为“缺陷美”和“瑕疵美”的宋代辞瓷(又名冰裂、断纹)令人玩味无穷,其“油滴”、“兔毫”“玳瑁”等结晶釉正是宋人的创举。

    磁州窑窑址在河北磁县的观台镇、彭城镇。宋代北方xx民窑,主要生产生活日用品,如:罐、盆、碗、缸、瓮等器物。釉色有两大类,一为白釉,以白色化妆土为主要原料,釉色纯白如乳,有开片与不开片两种不同装饰。一为黑釉,以铁锈花最为xx。装饰手法十分丰富,有刻花、划花、印花、刻划兼绘画、剔刻、刻填、以及铁锈花绘画等等,对陶瓷装饰艺术有很大发展,一时与景德镇齐名,获“南有景德镇,北有彭城”之称。  磁州窑产品计有十多种,如: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绿斑、白釉褐斑、白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下酱彩、白釉釉下黑彩划花、白釉釉下酱彩划花、珍珠地划花、绿釉釉下黑彩、白釉红绿彩、低温铅釉三彩等。白油釉下黑彩是该窑主要产品,而白油釉下黑彩划花是其中的xx瓷器。低温铅油三彩陶是继承唐三彩的技术,又称“宋三彩”。 磁州窑的器物上的诗画别有情趣,其绘画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并题有民间流行的诗句和民间谚语。例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寻宿,鸡鸣早看天,古来冤枉者,尽在路途边。”有些是反映小市民意识的谚语,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等等。  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省当阳峪窑、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省介休窑、江西省吉安吉州窑等。 

  耀州窑:窑址在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宋代为耀州境。早在唐代即烧制白釉、黑釉瓷。北宋烧造青釉瓷颇为有名,釉色略呈 姜黄,有浑朴厚重的纹饰。制青瓷技术于中朝达到纯熟,所谓“巧 如范金、精比琢玉……合上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皆中规矩。”该窑有青瓷产品在北方民用瓷中居上乘,并列为贡瓷。 耀州瓷装饰手法以刻花、印花为主,刻花刀锋犀利,印花纹 饰出类拔萃。装饰纹样中的海水游鱼纹、莲塘戏鸭等生活小景极 为生动。  属于该窑系的有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广州西村窑、广西永福窑,以及河南汝窑。

        宋代瓷器的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瓶类,运用了不同的曲线构成了外部轮廓线,十分优美。例如玉壶春、梅瓶、直颈瓶、 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净瓶。这些瓶体或修长优美, 或短硕稳重。宋瓷日用品中有些瓷枕颇有艺术特色。瓷枕最早见于隋代,唐代以后产品增多。宋代磁州窑生产的瓷枕更为丰富多彩。其中“婴 孩枕”“虎枕”、“龙枕”、“童子荷叶枕”,都有生动的造型,可供玩赏。宋代定窑的印花、耀窑的刻花是瓷器装饰手法的新贡献。唐、五代时期窑工们创造的越窑如冰似玉的“千峰翠色”、“秋色”和邢窑白瓷,已不能同宋瓷争高低了……

   宋瓷没有了纷繁冗杂的装饰,蜕去了沉重的修饰,换来的是一种清新活泼的灵动,典雅、精致,多之一笔亦或少之一划都感觉缺乏了真实的美丽。那些简约优美的线条,如行云流水在你的眼前流动。好像世界一下子静了,只有那些美丽的线条纹案在流动。此刻,你似乎能听到它的呼吸,这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默契。

 

郑重声明:资讯 【读宋瓷悟人生(一)宋瓷简介(原创)】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