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超级难懂但值得观看解读天书电影系列{dy}卷。


《横跨欧洲的快车》虽艰涩难懂镜头却迷人魅惑

  时光网特稿 电影史上总有那么一批电影,让大部分人听到剧情,或者甚至只是听到影片导演的名字,就会望而却步,因为仅仅这些信息就足以为这些电影贴上醒目的标签:“晦涩”、“难懂”、“让人头疼”。

  的确,即便你大胆挑战这些影片,在观影的过程中也会引起些许不快乃至懊恼,因为它们总是从各个层面困扰或者说挑衅着我们的感官、情感,甚至智力。然而,我们还是要以无畏的精神把这些艰深的影片再拎出来说一说啃一啃,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影片无论是其争议性,还是无可争议的经典性,都是电影史上无法绕过的代表。

  本次所挑选的这五部电影可以说是这些本来就很晦涩的影片里最难以笔墨形容的类型。它们呈现了一种无限反复性,具有明显的实验性,并且带有“反身性”(经常以自己内在形式作为参照,当然,也经常会从各类艺术或影史上的其他作品作为参照对象)。先不要被这复杂的描述懵住了,细细读以下的文字,你会发现这些令人头疼的电影也自有它的精彩与可人之处。


1.(Wavelength)1966
导演:
(Michael Snow)

难点:
  或许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影史上最常被谈论但又最少被看过的影片之一。这部长度不足45分钟的实验影片,仅有一个清楚的线索:一台不断往前推进的摄影机,从房间的一头推到对面那头墙上的一张海岸的照片。观众必须忍受这么漫长又缓慢的过程,即使间或有一些迭印手法,将不同时间(如夜晚)的场景迭加在画面上,而我们也可能听到一些些音效,显示可能有些情节在看不到的画外进行着。然而这就是影片给观众的全部讯息了。

值得看的理由:
  像许多20世纪音乐一样,这部实验作品,或者说导演史诺的一些作品,与其说值得一看,不如说值得“一听”:听说过要比看过还有趣。据在戏院里观赏本片的人的回忆,这部片事实上更适合在戏院里与人们一起观赏,尤其当窗外有行人经过、车辆开过,基本上都能引发掌声。然而事实上是,史诺的实验,主要揭示了专属于电影的一个特性:摄影机运动。这让他极端地将摄影机的缓慢运动发展成影片的{wy}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史诺还于2006年将本片剪了一个16分钟的短版,据称是为了方便那些“没有时间的观众”。


2.(Meshes of the Afternoon)1943
导演:
(Maya Deren)

  史诺的实验,提醒观众的是对电影特性的一种反思,戴伦的实验影片,则将反身性当作形式来处理。

难点:
  这部黑白、没有对白的实验短片,拍摄了(数个)阳光充足的午后,但却配上了诡异阴森的音乐,在没有调性、尖锐的音乐(很像我们经常在沟口健二电影中听得到的)中,影片于是笼罩在一股不安的气氛中。各种实验的手法(如影片倒放、慢速度、负片效果等)仅在重现一个事件,一次xxxx自己的事件。

值得看的理由:
  首先,它是拍片量不多但却名扬影史的实验电影作家梅雅·戴伦的{dy}部,也是{zh0}的一部作品;其次,影片透过对影像材料各种手法的呈现,可以说是在有声电影年代将种种20年代先锋默片的实验做了一次总结,一部片可以看到好多形式;第三,高超的摄影,以及迷人(或说,迷惑人)的节奏,为这个恶梦的下午设下了一个无法逃离的陷阱,重新改写了我们对一个悠闲午后的印象,影片中的气氛在几年后由在(Testament d'Orphée,1960)中重现;{zh1},影片的反复重现,基本上已经提前半个世纪将(Lola rennt,1998)的模式呼之欲出了,而这一再的死去与复活,不消说,也就是电影的本质啦。


3.(Prospero’s Books)1991
导演:
(Peter Greenaway)
  
  学文学的梅雅·戴伦在电影实验上考量着文学性,画家出身的格林纳威则着重在画面的绘画性特质。

难点:
  文学念白的腔调,炫目的色彩以及眼花撩乱的景框游戏(框中有框,框上迭框…);被抽象的剧情以及各类怪异的角色。这{jd1}不是一部诉诸观众移情投入的影片,甚至还是挑衅观众的作品,它经常要观众留意到自己正在看一部影片,或者还不是一部影片……

值得看的理由:
  这部影片其实是由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剧本改编而来的(无独有偶,同样来自英国,也从画家转导演的也曾经改编过这个剧本),但除了舞台腔之外,我们看到的是透过格林纳威全然原创的作品。再者,格林纳威从拍摄长片之初就因喜爱的作品而找来雷乃御用摄影师沙夏·维尼(Sacha Vierney),拍摄出这部可以说是沙夏最美的作品,呈现出丰富但不紊乱、多彩但不粘腻的影像。当然我们还有世上{zh0}的莎剧演员之一吉古(John Gielgud)的演出,与舞蹈名家麦可·克拉克(Michael Clark)的表演。更重要的是,格林纳威从这部影片开始研发他的多景框画面的呈现,将电视机的子母画面想法落实于影片之中,让影片本身造成内部的辩证关系。当然这只是他的多媒体手法滥觞,不只是他自己得益于这种拍摄手法,同样也影响了许多MV式影片,像近期的等作品。


4.(L'hypothèse du tableau volé)1979
导演:
(Raoul Ruiz)

  格林纳威身为画家,经常在影片中开发各种影像的可能性,像是透过框中框的方式,让影像自己产生反身效应;继戈达尔(Jean-Luc Godard)之后,最激进的电影作者之一的鲁兹,则费心让影片回到与绘画的同一性。

难点:
  这部对一系列画作进行剖析,得出系列中应该缺失了一幅画的影片,困难点便在于其分析性成分。本作与其说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是一部影片论文,一如我们在许多DVD花絮中能看到的那种分析影片。我们因而分不清到底它是一部根据真实作品拍摄的纪录片,还是一部纯然虚构的作品。它还有一个没有指向性的旁白进行说明,虽然我们也经常在好莱坞电影听到没有现身的旁白者,但这部影片里的声音与画面、与剧中人的互动,则令我们困惑。甚至,剧中说明者给观众的线索只把观众带得更远、更迷惘。

值得看的理由:
  美丽的摄影与从容的节奏就不在话下了,影片透过这种重现绘画的方式,直接影响了许多同质(不仅是关于绘画的,包括建筑、舞蹈、文学等各类艺术)的影片,戈达尔在两三年后才跟进拍出了(Passion,1982),但在那里,戈达尔更将矛头指向整个娱乐工业的背后,这其实也是鲁兹没说但却暗示出来的问题;另外,我们之前提到的贾曼也走上这条道路。加上1980年代盛行的简约手法,盛况一时无两地将电影、绘画、戏剧等,xx融合一体,巴赞要是地下有知也会欣喜地鼓掌的。于是这部“类教学片”除了教会我们欣赏绘画,同时也让观众懂得电影艺术的几个奥妙。再说,它的长度也很亲切(70分钟左右),可以保证观众在不多的时间内接收到许多超值的知性享受。


5.(Trans-Europ-Express)1966
导演:
(Alain Robbe-Grillet)

  读者一定不难猜到,在这份清单还要加上文学家的加入。鲁兹的反身性隐晦地指向电影这个媒介;罗伯-格里耶则与戴伦一样,回到叙事的层面上进行实验。

难点:
  跟所有罗布-格里耶的影片一样,总有被修修改改的情况,这是一点;片中还充满了导演偏爱但观众不见得喜爱的主题,像是性虐待等;影片也在许多类型之间游走,就如其他新浪潮作品所做过的努力;更不用说导演他经常让人xx的场面调度方式,像是不协调的剪接、重复但暧昧的影像,甚至无法辨别的真假。

值得看的理由:
  当然,首先是因为这是新小说家中拍摄影片最多产的作家{zh0}的影片之一,事实上,可能还是最容易理解的作品,这些新小说家创作的这批影片早已经被写进影史上“{zj1}野心的作品”行列中;其次,它和所出演的(Paris – When It Sizzles,1964),大师费里尼的(8?,1963)可以称得上那个年代关于“拍电影”的影片中,最有趣的三部;在真与假的交错中,影片进行了一种平行的结构,{zh1},当片中的编剧放弃了他在这辆快车上试着创作的剧本时,却又在他的终点站上,遇见了他笔下的主人公,片中的编剧会和观众一样讶异。正是这种改写现实的本事,成为罗布-格里耶影片中最令人振奋的特质,导演无不讽刺地提醒我们电影对生活的催眠效果。

Postedfrom:http://www.mtime.com/news/2009/12/24/1421933.html



郑重声明:资讯 【【转】超级难懂但值得观看解读天书电影系列{dy}卷。】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