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听大学生村官讲述他们自己和村子里的故事(二)_官村上人_新浪博客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策划:刘洪宇 采访:周寿英 高春燕 应茜羽 俞悦

渤海镇大榛峪村欢迎您:

 

     把乡土自制菜销往山外

 

从未在村里生活过,是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曹杰对乡村生活始终抱着一丝好奇和向往。以优秀成绩从大学毕业,进外企成为一名待遇优厚的工程师,这样的经历曾让不少人羡慕。然而,曹杰并没有感觉到幸福,“做得再好也是给别人打工,我非常想创业,家乡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抱着为家乡做贡献,在家乡创业的信念,曹杰2009年辞职回到老家湖南省湘乡市,同年5月被选聘到栗山镇西山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平时我们都在淘宝上买东西,那我们能不能把村里的东西通过网络拿出去卖呢?”经过对各村特色产品进行深入了解,曹杰和同一批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几位同事一起,借鉴城里人的做法,在网上卖起了村里的土特产。

利用网络销售村民自制的特产——这个想法既新鲜,又有乡土特色。对现代都市人和异地游子来说,绿色、无公害和原汁原味无疑是{zd0}的卖点。曹杰和同事们亲自上门联系农户,管理网店,帮助农户定价、拍照、发送快递,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只有五户人家有电脑的小山村,村民们从未想过自己制作的山野菜,竟然能通过信息化手段卖出去赚到钱,这让村民们感到很新奇。2010年4月,曹杰和村官同行开办了网络学习班,手把手地教村民们使用电脑上网,希望能因此加快当地信息化进程。“我现在已经教会村书记用电脑上网了。”

网络销售并不是曹杰{zd0}的目的,“我并不指望这个网络销售项目能取得多少回报,而是想把它作为示范工程,让广大村民了解农村信息化的作用——只要科学利用,就能信息化致富。”

来到西山村后,曹杰一直专注于村里经济条件的改善。西山村是个劳务输出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曹杰希望通过招商引资,让企业落户在西山村,推动村里的经济发展。“我希望企业建立之后,能把外出务工的人都吸引回来。有能力创业的,我会鼓励和帮助他们创业;不能创业的,也可以在这些企业里就业。”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曹杰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目前,他与人合资开办的葡萄种植园已经破土动工。“葡萄种植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我想通过光碟、远程教育网络等方式,教给村民们葡萄种植技术”。“信息化就是财富,村民应该通过信息化手段掌握一些种养殖技术,这样,这个只有600人的偏远小山村才能早日走向富裕。”

 

 母校是我们的强大后盾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沿河湾镇侯沟门村是革命老区远近闻名的村子。xxx总书记2006年曾与村民们一起过年。这里也是xx的科学发展观实践基地,每年到此来参观的人不计其数。

侯沟门村的闻名人物是村里的大学生村官张小萃。大学期间“当了四年班长,校领导比较赏识”,2009年毕业时,张小萃得到了令同学们羡慕的留校机会。但儿时在乡村生活的美好记忆让张小萃对乡村和农民“有一份割舍不掉的感情,一心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工作了一个月后,在老师和同学们不舍的目光中,张小萃收拾行囊,返回家乡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侯沟门是大棚蔬菜专业村,村民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业。“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农民,然后才能做好一个村官”,张小萃努力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知识,上网查询各种资料,为村民们解决各种问题。

“我们村种植的全是黄瓜,天气对大棚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我给村里建立了一个飞信平台,把重要的天气变化信息及时给村民发过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她希望能用信息化技术帮农民们科学种菜,收入更好。

“我们村现在和山东寿光的三元朱村结成了对子,村里的蔬菜生病了,可以摘片叶子,往摄像头跟前那么一放,就可以直接网上看病了,技术员会告诉用xxx,怎么治。”这样神奇的事情让村民们对科学种菜深信不疑。现在,村里很多农户都学会了上网给自己的蔬菜看病,还经常上网查询蔬菜价格行情。不会上网的村民,就经常跑到队部找张小萃帮忙。

“侯沟门”品牌黄瓜、革命老区、科学发展观实践基地、民间腰鼓文化、特色农家旅游,这么好的资源,如何利用才能让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一些呢?张小萃想到在网上建立侯沟门村自己的网站,利用网络将侯沟门这个延安老区推荐给全国人民。

想法当然很好,但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困难,技术上“只会做静态的网页,不会做动态的”,独自一人收集信息也有一定困难。怎么办?张小萃想到了学校,想到了自己就读的学院。2010年3月,院长带了一些老师特地到村里来看望她,帮助她解决学习和网络技术上的困难,还专门安排一位老师指导张小萃的网页建设和维护工作,帮助她做网站的动态页面。有了学校的帮助,小萃不再感觉自己单枪匹马了,在她心里,“学校永远是{zd0}最强的后盾”。

现在,网站已经在建设中,正在大力宣传村里的农家乐和腰鼓队,争取“让村里的腰鼓队走出去,让别人都走进我们的农家乐”。此外,张小萃还想把村务工作利用网络运转起来,“我想把农家书屋里的书全部上传到网页里去,这样村民就想看什么书不用到大队部就知道有没有了”。

还在建设中的侯沟村网站已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如今村里的三家农家乐商户,生意各有特色,都非常红火。“很多镇上的同事都来找我问怎么弄啊,他们也想试试(建立自己的网站)”。

如今,张小萃已经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以前对漂亮衣服感兴趣,但现在对种菜、养猪感兴趣了。当村官从村民那里学到了实用技术和做人的道理,并且找到了学以致用的方法。”张小萃视之为她人生中{zd0}的一笔财富。“年轻是{zd0}的资本,为什么不趁年轻大干一场呢?”

 

用信息平台做脱贫支点

 

2008年7月,吴禾青和其他大学生村官一起,在三茅镇镇政府等着被领回村。“当时,是明华村郭副书记亲自将我带回了村子。”从那天起,吴禾青就在村里工作了。

就这样,在两年前的那个夏天,从江苏大学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毕业的吴禾青,以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开始了职业生涯。

2008年,明华村还是一个特级贫困村,村委会的年收入不足10万元。“在农业方面,虽然每户都有地,但这些土地都不大,而且大部分被用于自给自足。在工业方面,村子里面有少量生产桥架、母线、开关柜等的制造型工业企业。”吴禾青想着到底该做些什么让村子富起来。

去年下半年,吴禾青为村子建了一个网站,作为信息发布和交流的平台。然而,运行情况并不好。“这不仅因为大家的信息化意识比较薄弱,网站上的信息都是我一个人从网络上找到的,信息不丰富,还不足以引发村民的兴趣。”

{yt},吴禾青去拜访村里的一户人家。这家的老爷爷向吴禾青抱怨说,广播不好用,修了几次也没修好。原来,广播是明华村村民获得村委会信息,{zx1}的农业、政策等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再就是由村委会分发到每家的传单。

听到老爷爷的话,吴禾青原本想告诉他可以登录明华村的网站,那里有{zx1}的资讯,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很多村民都没见过电脑,解释了他们也没法明白。”

这种因为无法解释而产生的无奈深深地触动了吴禾青,“村委会原来只有一台老旧的联想台式机,仍旧跑着Windows 98的操作系统。虽然后来每个村子应镇政府的要求,配备了一台新电脑,但这台电脑只能用在远程教育方面。换句话说,村委会到现在还是仅有一台可以办公的电脑,搁置在领导的办公室里。”

“电脑都不够,更别谈信息化了。”看到村子里落后的信息化现状,吴禾青决心下手设计相关发展方案。一份详实的《明华村村级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方案》一气呵成:在一间60平方米的房间里,配备6台计算机及必要的外部设备;建立网站并连接市级、镇级信息系统,网站信息涵盖法律资源、政务信息等各种村民需求信息;网站不仅收集呈现信息,还用于对外宣传、招商引资。

现在,让吴禾青最开心的是,通过参加惠普组织的大学生村官农村信息化方案评选,她过关斩将入围决赛,最终为村里争取到了2万元专项资金。有了资金,也就解决了硬件来源问题。她还设计了一套盈利模式,来维持网站的持续运营。“与本村种、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向他们适当收取费用。同时,该信息中心可临时租给相关经济体开办各类展销会、培训等活动,收取一定费用。”吴禾青信心满满。

 

村委会和村民的支持是她{zd0}的动力。“我向村委会申请房间,很快就得到批准了。”吴禾青很兴奋,下一步,她要在全村开展推广宣传工作——年底前,在本村青年人中发展5~8名信息宣传员,制作宣传单,深入村民家中宣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和当地企业谈,让他们在我们的网站上免费做广告,然后由他们派人来当信息宣传员。”吴禾青定下了一个明确目标:力争1年内让宽带入户率达到15%,3年内让宽带入户率达到30%以上。

 

从村庄博客渗向电子商务

 

从小长在城里、从没吃过苦的谌莎莉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应该到农村去锻炼锻炼”,2008年9月,她来到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固村镇回龙村,一个拥有3000多人的人口大村,开始了自己的村官生涯。

在这里,她要做的工作之一是拿着材料,到镇上的复印店复印。

“村委会没有一台电脑,xx纸制化办公,有些材料需要复印或是传真,人们只能去镇上。”谌莎莉对此很无奈。

谌莎莉一般骑电动自行车去镇上,大概要15~20分钟,时间还不算太长。然而,很多村民都是走路去的,至少也要40分钟。信息化落后给村民的工作、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在谌莎莉看来,落后的信息化不仅是资金、设备的问题,更是意识问题。整个村子有66名党员,却只有2个人购买了电脑,会上网的也xx这2个人;在村里的产业大户中,通过网络实现的销售几乎为零。“党员、产业大户,他们都不了解信息化,村委会的会计都是用算盘来工作的。”

更让谌莎莉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的四川脐橙蛆虫事件。当时,市场对脐橙的需求量锐减。由于回龙村信息闭塞,市场{zx1}消息并没有传到村里,最终导致这个盛产脐橙的村子遭受到很大的经济损失。“当时脐橙从每斤1.45元直跌到0.4元。让村里拥有三四百亩地的脐橙大户损失惨重。”

 

 信息化建设当然必要。可从何入手呢?

 

“回龙村面积大,分布分散,必须先建立起信息化站点。”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谌莎莉计划先建几个站点,每个站点都装上电脑,并配上管理员。“这样,村民就可以就近接触网络,管理员也可以对他们进行指导。”

如果只接受信息,村民主动接触网络的积极性可能不大,应该让村民与网络互动,并从中获得利益才行。谌莎莉把博客、电子商务等流行的互联网模式融入到自己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中。

先开设“村庄博客”。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日常工作、政策,或任何有意义的所见所闻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这个博客中。“村民很乐意接受这种略显随意的表达方式,还通过留言、私信的方式,与村委会沟通。”

通过博客,村民能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但这样的受益仅仅是{dy}步。让村民更主动地接受网络,让他们获得更大受益,这要靠电子商务来实现。“很多人没电脑,在他们看到真正收益前,是不愿意花钱买电脑的。所以要从爱接受新鲜事物的村民入手,有成功典型后,再将电子商务推广开。”

谌莎莉做好了打算:先借助村委会的资源动员党员买电脑,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然后让党员带动产业大户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上运作网店,让村民看到产业大户的成功,自觉加入用电脑的队伍中。

如今,方案中涉及的场地问题已经解决,“我们很快就可以大干一场了”。

 

 把卖竹木制品做成大生意

 

“刚到村委会时,村支书对我说,其实村里也没啥大事,你看你自己情况,不来也一样……”付沛沛2008年刚走上村官岗位时,听到这番言语,让她一下子无所适从。

两年后,这个不服输的丫头已经成为临颍县三朱村离不开的一名好村官,村民直夸她“不简单”。“她没想过任期满之后的事儿,就想着现在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点儿把工作做好,想办法帮村民发家致富。”

即便是刚开始最茫然的时候,付沛沛也坚持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了解村里的资源、劳力、经济结构,琢磨着改善现有经营方式,发展村内经济。

三朱村的主导产业是竹木加工业,这同时也是临颍县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此外,三朱村位于临颍县城西部,是一个典型的近郊农村,交通便利为竹木产业发展也提供了有力支撑。竹木加工无疑是三朱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付沛沛发现,遭遇经济大环境的冲击,竹木及农副产品的传统销路受到了严重影响,老客户流失,新客户又没来源,三朱村许多竹木板厂经营额大幅下滑。而全村有超过一半人从事竹木加工,村民们的经济收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很自然地,付沛沛想到了电子商务,期望借此为三朱村竹木及农副产品拓展销路。她{dy}个想到了淘宝网,“平台不错,又不要钱”。于是,三朱村{dy}家网店“轱辘小屋杂货铺”诞生了。

付沛沛将村里的竹木产品及农副产品分门别类,逐一放到淘宝网店上卖。用网络展示代替实物展示,可以大幅降低人力、物力和差旅成本,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村里的产品交易能随时随地实现。付沛沛认为自己找到了解决三朱村竹木及农副产品销路的{zj0}途径,一度还想动员更多村民去网上开店。但时隔不久,她发觉淘宝“不灵”。

为什么“不灵”?因为三朱村许多竹木及农副产品的保质期都比较短,淘宝网店的客户以个人为主,不可能规模性采购。这就让竹木板厂无法根据淘宝网店的销量来制定生产计划,供需平衡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付沛沛开始寻找替代方案,想到了以前为了及时交流全县村干部之间的工作,自己与其他大学生村官们在百度空间上创建的沟通平台。付沛沛征得县里的支持,开始联合大学生村官一起建设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于是,“一村一网”工程的易村网浮出水面。

随即,付沛沛在易村网上为三朱村建立了子站,让外地客户可以通过三朱村网站直接向村内企业下订单,然后企业根据订单组织生产。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既解决了拓宽销路的问题,也解决了板厂以前不能按需生产的难题。随着客户群体逐渐扩大,这种模式的效益开始凸显。现在,三朱村的产品已远销到福建、浙江等地。

现在,付沛沛每周都要维护一次三朱村网站,及时把三朱村的新产品更新到网站上去。下一步,她计划带动村里年轻人一起做电子商务,为三朱村竹木产业的销售开辟一片新天地。

 

疏通科学种养信息路

 

3254亩农田、17个蔬菜大棚、几百头奶牛……这就是殷晓霞所在的涧塄村拥有的资产数字,在以煤炭产业为主的河北蔚县众多村庄的村民看来,这原本不值一晒。过去,村民们甚至懒得送孩子去读大学,“大学毕业后也就拿一个月一两千元,还不如在家守着煤矿吃饭”。

但现在不同了,蔚县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大部分煤矿逐渐被关停,县里开始积极寻找农村从旧煤炭向新农业转型的道路。

转型对于涧塄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即便是县里煤炭业兴旺时,涧塄村经济也有一半要靠农业。它天生具备转型的良好基础,但村里信息资源匮乏,经常造成农民们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上的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甚至亏损。

毕业后当过三年老师的殷晓霞做事很有耐心,也很有章法。到涧塄村任职后,她就从调研开始着手解决问题。很快她就发现,信息是个死结。“对蔬菜市场供需信息了解不畅,导致村里的蔬菜生产年年呈现出品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经常是市场上紧俏的菜种,村里种植规模偏小甚至没种,而种植规模大的,到市场上又常常滞销。”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养殖生产上。由于不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村民们始终解决不了养殖成本过高的问题。饲料价格上涨时,饲料储备不足,不得不花高价;饲料价格下降时,又储备过多,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除了信息闭塞之外,殷晓霞还发现,缺乏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也是涧塄村村民们面临的大难题。遵循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方法,不但产量上不来,有时还因为病虫害等原因,连质量都无法保证。

这该怎么办呢?近一年来,殷晓霞一直在想办法。

“大学生村官农村信息化方案评选”活动促使殷晓霞更加深入思考解决方案。随着参与深入,想法也越来越清晰——涧塄村缺的是信息化手段。

涧塄村发展急需一个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与营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村里可以对内为村民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培训,对外可以拓展农副产品的市场销路。

殷晓霞已经计划好了,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村民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尤其是加强对本村20名信息员的培训,再通过他们的实践给村民树立榜样,让村民了解并接受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类服务,营造出涧塄村信息化应用的良好氛围。

为了加快转型,涧塄村今年计划在原有17个大棚基础上,新建20个大棚,再建立一个500头肉牛的养殖基地,并和周围十几个蔬菜种植、肉牛养殖村合作,建农业合作社。这样,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与营销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就变得更加迫切了,当然,这个项目也得到了全村的一致支持。

经过几轮筛选,殷晓霞如愿获得了惠普共计2万元的资助,并打算从电脑普及应用着手,同时还要进行平台建设的技术和人才储备,“我想尽快把平台建起来,再也不想让我们的村民因为不知种植菜种的比例、如何储备适量的奶牛饲料、低质低效的产量等问题而发愁了”。

 

新农村意见{lx}的崛起与历练

 

从江苏试点,到全国全面铺开,大学生村官已经成为一个基数逐渐扩大的新生群体,他们的身上一定程度上因为承担的责任而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大学生村官究竟如何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在呼唤新时代农民的发展进程中,大学生村官又该如何在农村信息化中发挥作用?

 

用务实赢得群体影响力

 

冯利任职的企业专门从事公益项目评估,在担任大学生村官农村信息化方案大赛全程讲师期间,她来到全国多个区域,每到一地,都与30个参赛选手座谈,一路走下来,接触了150多个大学生村官。“现在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总体来讲素质非常高,对于农村工作和个人发展都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冯利说。

在实际接触中冯利发现,大学生村官的心态明显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真心想做些事情,无论是留任还是将来走其他职业路线,都想充分利用好这几年,他们比较踏实;也有一类是把做村官xx当一个跳板,早早谋划离任之后的出路问题,这类大学生村官心态相对比较浮躁;还有一类,就是先把三年就业的过渡期过完,他们在工作中处于前面两者之间,就看当地的人才使用能力如何了。一般来说,越是发达省份,利用人才的程度越高;越是欠发达地区,越不知道怎么合理使用人才。

大学生村官理应成为新农村的意见{lx},但这需要一个过程,而心态决定着行动,进而决定着这个群体的影响力。赵岩亮是一名资深大学生村官,作为河北省藁城市增村镇杨马村两委负责人,他把事业扎根在了农村。他认为,大学生要有沉下来的心思,刚到一地很难证明自己。生源地大学生村官的适应过程要更快些,他们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为村民办实实在在的事情,逐渐树立威信,影响力自然就随之提高了。

做事情要讲究方式方法,这就涉及到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这个敏感问题。“我遇到一些大学生村官,从描述中我看得出来,他们一上来就想当操盘手。”冯利说。这种情况赵岩亮也见过很多,他认为,做农村工作,最忌讳眼高手低。“不要把自己定位为决策者,来了就要扎扎实实地工作,一定要认清助手的本职工作,多提建议,多去了解村情村貌,辅助做好村两委的工作。成长和做事,应该低调一点儿,淡定一点儿。”赵岩亮建议说。

“没有必要追求一毕业就有用武之地。”冯利认为,“工作本身就是个认识社会的过程,即便体制不完善,也应该知道,只有深刻理解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农村工作从信息化切入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就必然要全面走向信息化。而在知识基础薄弱的地方,大学生村官称得上是一支生力军。

“农村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是普遍而迫切的,只是因为地域不同,程度有差异而已。”赵岩亮说,“突出的表现是信息不均衡,简单来说,{dy}步就xx可以把信息收集整理,然后通过大学生村官提供给村民,增加致富的机会。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发挥空间就更大了。”而在推进过程中,村民的观念落后是{zd0}的问题。“资金和设备都是次要的,大多数农村都可以想办法解决,而且也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但观念问题必须一步步解决。慢慢渗透,为将来打基础。”

赵岩亮认为,要让农民认识到电脑不只是玩具,更是工具,{zh0}的办法就是以点带面,通过用电脑发家致富的典型来影响其他人。“农村工作琐碎繁杂,大学生村官从农村信息化做起,让老百姓切实得利,是开展农村工作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记者手记

 

智慧的火种需要用心呵护

 

大学生担任村官,村里实现了把“人”引进来的{dy}步,后面紧跟着的是,如何把“智”引进来,如何创造出合理机制,让他们深刻了解农村现状之后,激励出更多民生智慧。年轻人创造力可是无限的。

我们此次采访了12个村官,他们任职长的已超过了3年任期,获得连任;短的还不到一年,工作还在摸索中。限于篇幅,我们只讲述了生动故事中很有限的一部分。他们所在的村位于全国各地,状况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但总结下来,有一个突出的共性:他们和他们的村落,都在尝试把信息化作为农村发展的引擎。

小到去网上找供求信息,大到建个网站平台宣传自己,为产品谋销路,甚至做出略显超前的规划,背后体现的是,农村已到了全面走向信息化的时候了。在这个关键点上,大学生村官的加入当然是雪中送炭。

然而,他们的梦想要成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村民意识可以慢慢引导,但实现信息化的{dy}步——电脑和网络,在很多地方还很难到位。在那里,计划就等于空想,而只有想象是痛苦的。此时,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企业的大力援助,都将是立足长远的投资。保护大学生村官的创新热情,他们将回馈农村信息化的奇迹。为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多做引导和规划,也是对这些智慧火种的另一种呵护。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听大学生村官讲述他们自己和村子里的故事(二)_官村上人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