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美术特点| 培训范文网

摘要: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扬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扬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使人类跨入了机器时代,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从而也是设计艺术的主流由传统的手工业设计向现代工业设计艺术转型的阶段。本文浅析工业时期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美术特点及其影响,继而阐述了工业革命之后的设计艺术发展。

关键词:工业革命;美术特点;新艺术;工业化

一、?早期工业化社会的设计艺术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l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革命的批鼍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当时大规模生产和工业化方兴为艾,工艺美术运动意在抵抗这一趋势而重建手工艺的价值。工艺美术运动是英国l9世纪末最主要的艺术运动。并影响了接下来的设计史发展。

新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zg}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当时,它只是被简单地称为现代风格。另一方面,很多小范围团体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当时矫饰的流行风格,形成20世纪现代主义的前奏。这种风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像是使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表现形式也像是从植物生长出来。

二、?工业化社会的设计艺术

{dy}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条件都已成熟,工业和科学技术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大众市场已发育健全,同时,艺术上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为新的、更富于时代气息的美学铺平了道路,现代建筑的兴起更是为艺术设计上的现代注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先前分散的各种设计改革思潮终于逐渐融会到一起,形成了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思潮与流派,并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开端。

未来派,是由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奈缔作为一个运动而提出和组织的。他在l909年整个一年中,向全世界发表一个宣言,这个宣言以浮夸的文辞宣告过去艺术(过去派)的终点和未来艺术(未来派)的诞生。

构成丰义,又名结构主义,发展于1913~20年代。构成丰义是指由一块块金属、玻璃、木块、纸板或塑料组构结合成的雕塑。强调的是空间中的势(movement),而不是传统雕塑着重的体积量感。构成主义接受了立体派的拼裱和浮雕技法,由传统雕塑的加和减,变成组构和结合;同时也吸收了{jd1}主义的几何抽象理念,甚至运用到悬挂物和浮雕构成物,对现代雕塑有决定性影响。构成主义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为:他们的目的是将艺术家改造为“设计师Designers”。事实上,在当时“设计DeSign”的观念仍未成形,当今所谓的设计的意义并未充分浮现,因而他们采取不同的说法:“生产艺术Production?Art”。

现代主义首先缘起于对机器的承认,认为饥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也就是说,任何产品的视觉特征,应由其本身的结构和机器的内部逻辑来确定。这种思想是用科学性取代了艺术性,所以被称为“机器化时代美学”。

“包豪斯”?一词是格罗披乌斯生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的词根组成。包豪斯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l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朱进行。

“装饰艺术运动”是20世纪20到30年代在法曰、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展开的一场非常特殊的设计运动。因为“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它受到现代主义运动很大的影响,无论从材料使用及设计形式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影响的痕迹。它反对古典主义的、自然的、单纯手工艺倾向,而主张机械性的形式美感。现代设计与“装饰艺术运动”?有时简直难以截然划分开来。战后美国与日本现代设计的迅速发展,使得源自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获得了国际主义的性质与色彩。美国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在保持着自由竞争特点的同时,也发展了以优良设计为代表的设计理论,同时使艺术设计的相关学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日本现代设计的迅速发展,无疑是和它的经济腾飞相互促进的,它不断优化设计,使每一绌部都精益求精,在使各个设计门类都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还实行了传统手工艺与其平行发展的“双轨制”方针。

三、?后工业社会的设计艺术

从总体上看,以现代主义基本原则为基础的设计流派仍是艺术设计的主流,但它们对现代主义的某些部分进行了夸大、突出、补充和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企图从根本上否定现代主义设计原则的所谓后现代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十分活跃,并对以信息、化为特色的后工业社会的艺术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0年代中期以后的十年中,在美国和英国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流派,称为“波普艺术”。被冠以“波普艺术家”?的这些人在这段时期的创作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中的日常之物为题材,采用的创作手法也往往反映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征。在波普风格艺术设计发生、发展的同时,还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形式,它们的出发点虽然与波普不太一致,但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反现代主义单调一致风格的积极作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宇宙风格、硬边与极限风格、回归风格等。

后现代主义是一场发生于欧美60?年代,并于7O与8O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其要旨在于放弃现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在后现代主义艺术中,这种放弃表现在拒绝现代主义艺术作为一个分化了文化领域的自主价值,并且拒绝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与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

新现代主义艺术设计,是与后现代主义同时发展起来但又相区别的反国际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潮与流派,它在建筑设计领域中被称为晚现代主义。在设计理念上,新现代主义破除了现代主义的戒律,向多元化发展,在设计形式与语言上,它从现代主义中变体而出,是对现代主义的补充与丰富。新现代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强调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设计,有偏好体现高技术、新技术的高技术派设计,有反构成的解构风格设计等。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体现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

走向未来的艺术,一方面继续以人为本,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是这种趋向的表现;一方面继续在高技术领域驰骋前进,与计算机紧密联系的设计,与新材料、新技术、新环境、新的文化生活、新的社会结构、新的哲学形态紧密联系的设计是发展的趋向。

四、

参考文献:

[1]陈平、走向工业设计.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3.

[2]张道一、工业设计全书.江苏科技出版社,1994.

[3]张涵、中国当代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4]李洪祥、包装装潢设计.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以下是欧洲各国的现实主义美术特点及其影响

19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美术

18世纪以后的意大利,由于经济落后和政治上失去独立地位,它在画坛的辉煌年代早已逝去。到了19世纪中叶,由于受到法国画坛的影响,也曾出现过复兴的曙光,其先驱者是那不勒斯的多米尼柯·莫雷利(1826—1902年),他是反学院主义的浪漫派画家;此外还有xxx画派和佛罗伦萨画派等有特色的画家如蒂托和波迪尼。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底画派画家安东尼奥·封丹内亚(1818—1882年),他以浪漫和写实风景为主。
19世纪意大利最重要的现实主义画派是聚集在佛罗伦萨的马奇奥里画派,他们主张艺术要生动和真实地表现社会。这个画派的先驱是尼诺·科斯塔(1827—1903年),他是位狂热的爱国者。画派成员塞拉菲诺·蒂沃利(1802—1892年),他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的风景带回这个艺术团体。这个团体最突出的人物是乔凡尼·法托利(1825—1908年)。1880年以后,这个画派就逐渐失去了它的凝聚力,终于趋向解体。
19世纪末意大利画家中影响{zd0}的是乔凡尼·塞冈提尼,他是位描绘劳动人民和乡村景色的现实主义画家。

丹麦和瑞典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丹麦历来在欧洲大陆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之间起桥梁作用,更易接受来自南方特别是德国的影响,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但在美术上稍逊一筹。18世纪以前主导丹麦绘画的是两位外国画家:瑞典的比罗和法国的萨里。19世纪丹麦逐渐形成自己的民族绘画,先驱画家是詹斯·朱埃尔(1745—1802年),他最早把风景画引入丹麦;另一位是阿比加尔,他是历史画家,1789年任丹麦美术学院院长,他们都在罗马留过学。尔后的丹麦画家大多在法国留学,是受法国巴比松画派影响发展起来的。
丹麦最xx的现实主义画家是贝德·塞维林·克洛伊尔(1851—1909年),曾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旅居学习,对户外光和人工光效果有兴趣。
瑞典美术的历史自17世纪才稍有端倪,19世纪后半期趋向昌盛。
19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扩展到了瑞典,沉睡的原始森林被唤醒,它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许多年轻的画家云集艺术之都巴黎学习。他们看到学院派的衰落,既受到库尔贝和巴比松画派的艺术影响,也接触到新兴的印象主义。有才能的画家们并没有停留在模仿外国的风格,而是将学到的技巧用来描绘自己民族的生活,表现独特的北国风光,创立了新颖独特的瑞典风格绘画。
19世纪瑞典画坛人才辈出,杰出者有雨果·萨尔姆森(1843—1908年),他首先为瑞典画家赢得欧洲声誉,尔后有约瑟夫森,相继登上画坛的三大家,他们是佐恩、拉森和利尔杰福斯。

德国现实主义美术

德国现实主义的繁荣还是在19世纪后半个世纪,那时德国已经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由农业国而变成一个发达的工业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艺的繁荣。这个时期的美术家们恢复了中辍两个世纪的以丢勒为代表的艺术传统,促使现实主义艺术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新时期,产生了门采尔、莱伯尔和利伯曼等现实主义大师,出现了德国美术史上第二个艺术高峰。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画

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专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当时人们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无疑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它的哲学观是求真求实,导致它的美学观是以真为美、以实为美,它是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法国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反映到画坛上就成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争论,一部分画家对此种种不屑一顾,悄悄地进入巴黎郊区枫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巴比松村,他们都无限热爱大自然,主张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丰富多彩的风景,他们把描绘自然的丰富奇伟、优美秀丽和内在生命作为终生追求。他们从不把自己的艺术信仰强加于他人,因为都居住在巴比松村,共同描绘大自然,所以这群画家被称之为“巴比松画派”,主要代表是科罗、卢梭、和特罗容等。

荷兰和比利时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荷兰画派在17世纪曾呈现过“黄金世纪”,但到18世纪并没有产生对欧洲有影响的画家,而19世纪的美术发展与北欧类似,都受到法国艺术流派更迭影响,自新古典主义经浪漫主义而到现实主义,此间浪漫主义在荷兰并未得到张扬,在米勒和巴比松画派的强大影响下,荷兰才逐渐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潮。
19世纪荷兰画坛受法国现实主义美术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启发了荷兰青年一代画家珍视并恢复了伟大的民族艺术传统,他们将巴比松画派的经验成就与本民族17世纪民族绘画传统结合起来,为发展荷兰现实主义风俗画和风景画作出了重要贡献。
荷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先驱和奠基人是威廉·罗洛夫斯(1822—1897年)。19世纪下半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是约瑟夫·伊斯拉埃尔斯(1824—1911年)。
19世纪中叶在海牙又形成了一个荷兰风景画群体,称为“海牙画派”,画派成员们从康斯泰布尔和巴比松画派中吸取营养,工于经营气氛式的光影效果,创作宗旨是以抒情但忠实的笔触呈现荷兰风光。重要成员有梅斯达格和毛弗等人。
比利时在文艺复兴时期原是尼德兰的一部分,民族独立战争之后尼德兰分为荷兰和佛兰德斯两部分,比利时是佛兰德斯的继续。
比利时与法国接壤,一度沦为法国统治,所以受法国近代美术影响较大。19世纪初以达维德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成了比利时绘画的典范。稍后则是继承了安格尔和德拉罗什的正统。其代表画家是纳维兹(1787—1869年),他曾长期执掌布鲁塞尔美术学院。1830年革命时期,浪漫主义迅速崛起,取代古典主义而居主导地位,开始形成比利时民族画派。先驱者是瓦别尔斯等,他们明确提出要复兴鲁本斯开创的佛兰德斯民族艺术传统,要求歌颂16世纪尼德兰革命时代的民族英雄,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
进入19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美术进入现实主义时代。这时库尔贝的《石工》在布鲁塞尔展出,震动了比利时画坛,库尔贝成为当时美术界的偶像。
比利时现实主义的中心人物是查尔斯·格鲁(1825—1870年),他和史蒂文斯等画家为了在绘画中体现出民族的趣味和习惯,力图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罗马尼亚和匈牙利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达西亚人是罗马尼亚的祖先,公元10世纪到18世纪是封建社会时期。14世纪在罗马尼亚历史上出现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个公国,还有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
18世纪以前罗马尼亚美术并不发达,也不突出。18世纪末资本主义萌芽,进入19世纪随着反抗土耳其人的统治,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当时有大批的外国艺术家进入罗马尼亚,对罗马尼亚艺术发展起推动作用,其中最突出的是来自捷克的阿·赫拉捷克(1794—1882年)和匈牙利的巴拉巴什,他们是罗马尼亚近代美术的先驱者。
1848年全国性革命兴起,虽然在俄国和土耳其干涉下失败了,但本民族的青年艺术家却在斗争中成长起来了,他们既是艺术家,也参加革命活动,他们对民族艺术复兴作出了贡献。在近代民族画派形成中,最早最杰出的画家是涅古里奇(1812—1851年),他是杰出的肖像画家,曾留学巴黎,因参加革命被捕入狱,39岁死于土耳其首都的狱中。罗森塔勒(1820—1851年),曾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不少富有战斗激情的作品,革命、流亡,31岁死于狱中。伊斯考维斯库(1816—1854年)同样是革命画家,38岁死于土耳其狱中。另外还有教授画家塔塔列斯库(1820—1894年)等。1862年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合并成为罗马尼亚。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民族艺术出现更大的繁荣局面,这个历史转折时期{dy}个重要代表画家是捷·阿曼(1831—1891年)。罗马尼亚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是尼古拉·格里高莱斯库(1838—1907年)和他同代画家伊安·安德烈斯库(1850—1882年),以及尼古拉的直接继承者斯·鲁克扬(1868—1916年)等。
在19世纪下半期另一位高举现实主义艺术大旗的是奥·潘契拉,他不仅描绘农民生活,而且创造了一系列现代工人的形象,表现了早期的工人运动,展现了产业工人的斗争风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罗马尼亚的绘画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有继续坚持写实道路的,也有偏重形式探求的,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从东方来的匈牙利人于公元896年定居在这块欧洲大陆,尔后建立匈牙利王国。自18世纪末起,在欧洲启蒙主义思想运动影响下,匈牙利努力摆脱奥地利的束缚,倡导民族文学艺术。
19世纪初,民族艺术的先驱者有布洛茨基和老马尔各等人,布洛茨基·卡洛依(1807—1855年)是xx的肖像画和水彩画家,老马尔各·卡洛依(1791—1860年)是位出色的风景画家。进入40年代民族艺术得到迅速发展,文学上出现了伟大的裴多菲,他到处传播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而匈牙利民族绘画复兴先驱是巴拉巴什·米开洛什(1810—1898年)。19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蒙卡契·米哈依(1844—1900年),是他把民族艺术推向高峰,他的画使匈牙利艺术跻身于欧洲水平。尔后涌现出一大批画家将现实主义发展到新的阶段。

挪威和芬兰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挪威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一直是丹麦的附庸国,1814年宣布独立,但不久又被迫与瑞典联盟,1905年才真正独立。
19世纪下半期,挪威发生巨大变革,工业革命改变了挪威的经济与社会结构,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易卜生那样的世界文豪,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最近二十年挪威文学的繁荣,除了同时期的俄国以外,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
挪威美术19世纪前深受德国影响,仿佛是德国的一个分派,到19世纪留学法国的画家渐多,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影响也渐大。挪威的现实主义先驱画家是约翰·克里斯提安·达尔(1788—1857年),他是民族风景画的创始人。19世纪后半期的重要画家是汉斯·古德(1825—1903年)。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是克里斯蒂安·克罗格(1852—1925年)。到19世纪下半期,挪威还出现了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雕刻家居斯塔夫·维格兰特(1869—1943),他反对纯理性的表现,力图塑造出“生活的一角”。
芬兰在历史上一直是瑞典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直到1809年才成为沙皇俄国属下的一个大公国,享有自治权。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芬兰宣布独立。
19世纪的芬兰画家大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学画。自50年代以后出国留学的大多去哥本哈根和杜塞尔多夫。自70年代起巴黎则成为年轻画家向往的艺术之都,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传入芬兰,促进了芬兰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
19世纪初芬兰最xx的画家是罗伯特·威廉·埃柯曼,他享“芬兰绘画之父”之誉。最早赴巴黎深造的画家阿道夫·冯·贝克,他是库图尔的学生。贝克培养了芬兰优秀的三位画家:女画家什耶夫贝克、芬兰民族艺术复兴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卡列拉和埃德费尔特。他们共同谱写了芬兰19世纪光辉的绘画历史。

郑重声明:资讯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美术特点| 培训范文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