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等走完了机械化的路程,再去着手搞信息化。”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山旭、米艾尼 | 北京报道
飞机、航空母舰、核武器曾被称为人类军事史上最为重要的三次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武器的发明大大拓展了新的作战空间和作战手段。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将人类战争的焦点转移到肉眼无法识别的原子世界。
而在今年春天,随着美国试飞空天战机,世界上{wy}的超级大国看起来正在将遥远的太空作为自己赢得下一场战争的关键。
这也许是核弹发明以来,中国遭遇的最为严重的武力讹诈。“我们必须对此加以密切关注,在美国的战略企图里,从来没有忘记把中国当成战略对手。”军事专家彭光谦少将告诉本刊记者。
事实上,空天战场对于中国人来讲挑战与机遇并存:利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lx1}的航天科技,主宰“空天”这一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的主战场。
“从军事技术上来说,中国在世界上应该处在‘{dy}集团’中,我们有能力发射宇宙飞船,应该说,通过努力,我国的军事技术是可以满足国家最基本的安全需求的。”彭光谦说。
“空天一体”的发展思路,对于迫切需要现代化的人民解放军显然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自2000年以来,空军工程大学的课题组已陆续完成了空天战场、空天一体作战等系列研究项目,并就相关问题出版了多部公开出版物。
在这些书籍中,空军工程大学课题组分析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空军与强国空军的总体差距将仍然存在,在敌强我弱的总体态势下,面面俱到的发展理念、不切合实际的作战思想必须转变。“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具有相当基础,实现航天技术与空中力量的有机结合,可以一跨而越之。”
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在《军形·第四》中曾说,“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句话对于今日中国而言,则是要求决策者以更高的战略眼光指导xx“提前打赢”下一场战争。
xxx和制空权
在国庆60年阅兵中,中央电视台的解说词即称,解放军空军“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不断提高空中进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和空降作战能力。”
此前经过多年努力,来自空军工程大学、空军指挥学院以及国防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军事理论研究者,已经初步创建了以利用航天资源为核心、航空航天无缝结合的空天一体作战学科理论体系,并对有中国特色空天一体作战力量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关于空天战场、制空天权的研究最迟始于1990年。空军司令部研究员董文先当时提出了“控制高立体领空”,即在外层空间占有一席之地的观点。两年后,《美国空军航空航天基础理论》明确把“制空制天”作为美国空军的首要任务,由美国空军负责建设、管理和使用美军90%以上的军事航天力量。
事实上,中国人在战略发展的判断上从不缺乏远见。xxx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不断强调空军的地位和作用。
有过20多年战争经历的xxx有两个极为重要的战略判断:“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没有制空权是不行的”。结论是:“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
他在作出这些判断时,空中力量还没有成为现代战争胜负的决定力量,更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空中战争。但此后空中力量运用于现代战争的实践,却xx证明了xxx分析和判断的正确: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几次较大局部战争显示,空中力量已经发展到可以决定战争胜负,甚至可以单独进行空中战争而达成国家战略目标。
从xxx主政的80年代起,新一代国产空军装备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大幅提升。然而,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中国空军历经30年快速发展,仍与世界军事强国存在一定差距。
2000年,以空军工程大学校长蔡风震少将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启动。担任课题组长的空军工程大学田安平大校曾向本刊记者回忆说,当时海军出了一本“向太平洋看”的书,“海军横向看,空军要纵向看,向上看。”这向上的目标,就是无穷无际的太空。
2004年、2006年,空军工程大学的课题组先后出版了两本公开书籍《空天战场与中国空军》、《空天一体作战学》。后来,蔡风震少将以空军副参谋长之职退出一线。
此前在2003年,空军工程大学电讯工程学院院长李荣常等公开出版了作为空军“十五”军事理论研究计划课题的《空天一体信息作战》。
而在北京西郊,空军指挥学院也成为建筑空天战场的另一个支点。查询公开信息可以发现,空军指挥学院科研部副部长王明亮、学院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季岩以及战略专家乔良少将等一直在强调建立“空天观”,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
作为理论著作,《空天战场与中国空军》、《空天一体作战学》并没有引起外界的重点关注。但两本书都是由时任空军司令员的乔清晨上将作序,空军政委邓昌友上将则专门撰文祝贺《空天一体作战学》出版发行。
乔清晨上将认为,人类战争的舞台“由陆而海,由海而空,由空而天。现在空中力量与航天资源xx结合所形成的空天战场,已傲然升格为‘至高无上’的主战场”。根据公开信息,他还亲自圈阅了《空天一体作战学》的研究纲目。
邓昌友上将则认为,《空天一体作战学》填补了中国空天一体作战学科理论的空白。他更表示:“就像当年前途未卜、地位不定的飞机的出现没有影响杜黑等创立制空权与空中作战理论一样,尚不成熟的空天一体作战也不应该成为我们认识其特点和规律的障碍。”
这也是目前可以查询的,解放军军种负责人最早对航天军事资源的重要关注。
《空天战场与中国空军》以“论”为主,阐述空天战场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规律,希望探索一条中国空军跨越式发展、夺取空天优势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有效途径。
而《空天一体作战学》以“学”为主,以更为严谨的态度对空天一体作战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这本300多页的书籍更是一本教科书。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它已经成为空军工程大学研究生的教材,并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使用。
另根据公开资料,早在2003年11月,空军印发的《中国空军军事科学体系研究》已将空天一体作战学列为空军军事科学体系,成为军事科学体系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而据本刊记者了解,作为空天战场、空天一体作战的研究延续,以“国家空天安全论”为主题的理论著作即将出版,这会使相关军事理论研究趋向完善。
这一系列研究项目,已是目前可以通过公开信息查询到的,中国有关航天军事资源建设、管理和使用最为详尽的理论系统。
按照一般惯例,完善后的军事理论,将在宏观上形成相关战略,而在微观上指导技术、装备和人才的建设。
事实上从目前公开发表的刊物中,人们已经可以初步了解中国空军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对当前以及未来空天战场和空天一体作战的认识。
以空天一体作战体系为例,按照空军工程大学课题组的成果:空天一体作战体系由全维侦察监视系统、分布式指挥控制系统、一体化攻防交战系统、网络化综合保障系统等组成。
引人关注的一体化攻防交战系统则分为信息攻防战系统、火力攻防战系统以及新机理武器作战系统。
新机理武器作战系统则由反卫星卫星系统、定向能武器系统、电磁脉冲武器系统、动能武器系统等组成。
定向能武器系统则由包括激光武器系统、粒子束武器系统、微波武器系统等组成。
在天对地攻击中,天基作战系统可以使用激光在地面、海面上大量制造火灾,以“火攻术”烧毁敌方的军事目标。此外,还可以摧毁或欺骗地面信息系统。但目前最受关注的,仍是以“闪击术”摧毁敌方发射的导弹,即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和后来弹道防御体系等系统。
2009年人民空军建军60年时,田安平曾向本刊记者谈及,已有新机理武器作战系统投入使用:苏联曾用激光照射飞过实验场上空的美国航天飞机,造成航天员身体不适。在那以后6个月,美国就在今年4月试飞了空天战机“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
“x—37b”长约8.2米,翼展4.6米,尺寸约为航天飞机的1/4。从外形设计上看,跟美国传统的航天飞机比较像,但它采用了一种双垂直尾翼的设计,这又与美国现役的一些重型的战斗机相似。
耗时超20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空天战机xx符合中国研究者对于此类飞行器的定位:在战时,有能力对敌国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进行军事行动,包括控制,捕获和摧毁敌国航天器,对敌国进行军事侦察等等。
不过,多数专家认为,空天一体战目前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除少量地对地弹道导弹用于施展和试验性空对天、天对天、地对天攻击外,航天力量在战争中的作用还主要局限于为航空和防空力量的作战行动提供信息支援。
这一方面受限于技术发展,同时也由国际法所制约。这也是太空战在短期内无法实现的主要原因。按照目前的国际公约,外层空间为人类共有,特别是不得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显然,一直希望得到良好发展环境的中国不会率先破坏任何一个以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为目标的国际约定。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各国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中70%以上用于军事目的,几乎所有的航天器都能服务于战争。
在公开出版物中,空军工程大学课题组认为,准确把握国际法律,灵活运用国际法这一武器,既可以避免争议,杜绝不必要的麻烦,争取政治和舆论上的主动,又可以对敌人可能采取的方式方法进行预测,利用一切可以采取的合法手段及方法进行自卫还击,以谋取{zd0}的军事利益。
真正的跨越
虽然人类已经多次实施了空天一体作战战例,但即使美俄这样的军事强国对于空天战场仍在摸索之中。从空天一体作战的战略、战术,到航天兵的定义和归属,世界军事理论界都存在一定争议。即使在国内,也有“核天一体”、“独立成军”等多种见解。
航天兵作为一种力量实体也早已存在,但除俄罗斯组建了独立的航天兵外,还没有将其作为并列于陆军、海军和空军外的独立兵种。美国等空天大国着力解决的问题,仍是把空军建设成为融航空、防空力量与航天、防天力量为一体的新型空军---空天军。
彭光谦认为,在顺应世界潮流之外,将航空与航天结合,首先会使目前中国处于追赶位置空军得到“跨越式”发展。“空天一体发展是一个大的方向,空军没有外在空间的资源是不成的,侦察、导航、预警都要依靠外太空的资源。具体怎么发展,根据技术基础不同和军事战略性质的不同,各国有所差别,我国是以自主防卫为主,不过空军从三维到多维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根据《空天战场与中国空军》,中国空军目前所处的现状是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主体,同时又有部分信息化。“我们不能等走完了机械化的路程,再去着手搞信息化。”该课题组有关人士说,这样就会再次拉大与强国空军的“时代差”。而这种“跨越式”发展是中国空军赶超世界强国空军的必由之路,“足够的信息支援,xx可以弥补火力和机动性的不足。”
实现这种“跨越式”发展,则需要作战思想、空天技术、经费投入以及人员素质的“跨越式”发展。该人士称,“应该说,中国对空天一体作战的军事理论研究,与世界军事强国处于同一认识水平,在某些方面还更为深刻。”
建国后50年里,中国在航空领域的投资不及在铁路投资方面的一个零头。“在具体项目的投资上,将本来十分有限的经费几乎全部投入到型号的研制上,这种重型号而轻预研的反向投资方式,造成了技术储备的严重不足,影响了空军力量建设发展的速度。”《空天战场与中国空军》认为。
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空天一体作战的实现和保障确实太昂贵了:根据测算,一架激光武器飞机造价9亿美元,大型航天母舰是1000多亿美元,一台太空机器人也要1.5亿美元。
在公开出版物中,空军工程大学课题组提供的几种路线包括:借鉴式跨越、自主式跨越、选择式跨越、嵌入式跨越、集成式跨越、综合式跨越。
以嵌入式跨越为例,将成熟的先进技术或创新技术对现有平台、武器和设备进行现代化改装;集成式跨越是以需求为牵引,通过对军事技术和力量要素的系统继承,实现跨越式发展;综合式跨越则指综合采用各种方式,实现自身积累总量的跃升,通过某些领域或项目上的跨越,实现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跨越。
彭光谦说,实现空天一体作战的路径要与中国的特色相结合,“目前中国是存在一定航天优势的,不过跟美国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空军发展现阶段要完成两个使命:机械化使命和信息化使命,而美国空军的机械化已经完成了。”
但是他认为,虽然我们的空天一体化进程的开始较晚于其他军事大国,但是开始晚不等于起点低,“我们的起点比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还高一些,而且发展的速度会比他们更快。”
早在1979年,苏联元帅奥加尔科夫即预言了“新的军事技术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1993年美国国防部官员马歇尔已提出,用“新军事革命”取代“军事技术革命”。从此,围绕着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探讨也随之蓬勃展开,使原本自发的军事变革现象转变成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动。
“新军事革命将颠覆许多传统观念:陆战决胜观、机械主导观、火力制胜观以及把空军仅看作以航空兵为主体的航空空军观等等,这种新的观念,也早已被我国采纳。”彭光谦认为,空天一体化的“大空军”将成为真正主导战争胜负的关键。
“不过,我们还是一个国土防御性国家,‘大空军’的思路,也是以防御性为基本前提来考虑的。”他强调说。
打造空天一体盾牌,实现空军作战范围由航空领域向航天领域的跨越
文 | 樊恭嵩、高旭伟
在21世纪空军跨越式发展中,应充分发挥财力杠杆作用,集中各方面财力资源,全力推动中国空军跻身世界强国空军之林。
如何实现技术跨越
从经济角度讲,实现中国空军的“跨越式”发展应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实现空间整体技术水平由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的跨越。
首先,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上下贯通的关系。从战略层次实施技术跨越的统一规划。
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空军整体技术跨越,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得多的现代化建设,是整个空军建设的系统质变,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技术性强、投资大、要求高。建设和管理好这样一个跨越工程,促使空军各军事要素、各力量系统形成结构紧密、功能互补、协调有序、灵敏高效的体系,要运用大系统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从战略层次实施统一规划,从顶层抓起,向下贯通,{zd0}限度地谋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使各个领域、各个要素协调发展,整体效能提高。
只有科学规划才能避免失误,才能确保空军整体技术水平从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的顺利跨越。
其次,正确处理优化系统与结合集成的关系,全面提升空军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
科技强军战略的贯彻落实要有科学态度。要坚决摒弃各部门各单位以“自我中心”“自我体系”的发展思路,下大力解决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力量分散、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以及各部门各单位片面冒进等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与保障要求,牢固树立综合集成观念,在综合集成上做文章,通过综合集成寻求科技发展的跃升。
第三是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努力推进空军技术跨越发展和整体转型。
推动空军技术跨越,应加强科学筹划,深入研究解决好空军作战和保障面临的方向性、战略性重大现实技术问题,解决好制约空军战斗力和保障力提高的技术“瓶颈”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和促进空军战斗力和保障力的整体跃升。
当前,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是努力造就一大批能驾驭现代战争的新型高素质科技人才;在武器装备方面,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提高空军作战能力产生重大作用的关键技术和配套设施,形成我们独有的优势;在军事训练方面,重点进行联合火力打击、空袭反空袭作战、信息战等演练模拟技术的攻关,提高和平时期对战争的“预实践”能力;在后勤科技发展方面,切实贯彻科技兴后勤、科技强后勤的战略思想,不断提高空军后勤保障要素的高科技含量。
{zh1}一个是正确处理总体目标与稳扎稳打的关系,坚持在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中不断推进。
在当前空军建设经费还不足的情况下,推进空军技术跨越,只能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稳扎稳打,通过量的充分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正在进行的有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全面转型,涉及空军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系统,没有长期量的积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要切忌脱离现实,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空军技术跨越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跳出突击式、应急式、走一步看一步等发展方式,避免短期行为,善于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总体趋势,抓住信息化这一决定战争和xx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在已有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远中近衔接、内容完备、体系配套的科技规划,不断加强信息化因素的积累,按计划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规定的各个阶段任务,踏踏实实地朝着建设信息化战略空军的目标不断迈进。
如何实现整体作战能力跨越
对于中国空军重要的还包括建立平战一体网络,实现空军整体作战能力由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跨越。
在发展建设上实现“攻防兼备”,在战略运用上实施“攻防兼备”,是我国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发挥战略主导作用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化战略空军发展建设的必然选择。
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加大战略边疆建设投资。
这不仅对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大具有重要价值,它还有助于国家安全的保障。由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立体远程预警与远程攻防武器系统的出现,迫使一个国家要想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安全,必须取得大大超过以往的预警空间和战略纵深,争取尽早发现并拦截敌方入侵的军事力量和技术兵器,或尽量使自己的部署前推,以缩短敌方发现与拦截的反应时间。以必要的空间战略换取宝贵的战略反应时间,已成为许多国家着力追求的战略目标之一。这也是我国空军战略的必然选择。
“全域”,是指空军力量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进行空中军事斗争所需要的相关战略活动空间。要做到全域反应,就要建立信息化的战场保障体系,提高指挥、控制、情报、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反应速度和精度。“全域反应”要求空军在确定兵力规模和结构、改革领导指挥体制等方面,要满足应付各个战略方向不同情况的需要。
{zh1}是加大平战一体建设投资,不断完善空军后方保障网建设。
后方保障网是指相对于战争保障前沿而位于战略区后方或战役纵深地区,能形成运、救、供、修、防等在内的具有全面支援保障能力的后勤力量网络体系。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国防仓库、医院、机场、码头、军交运输设施、后勤维修机构等后勤专业技术保障力量。
建设现代化战略空军必须要有强大的后方保障网。我们应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平战结合军民兼容,便于保障、利于安全”的原则,借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优势,不断强化专业保障职能,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现有战场设施为基础,突出抓好指挥设施网、机场网、阵地网、后勤装备网建设,使空军战场设施具有很强的综合保障能力、快速保障能力、野战保障能力、高强度保障能力和隐蔽防护能力。
如何实现空天一体跨越
打造空天一体盾牌,实现空军作战范围由航空领域向航天领域的跨越。
信息空天军,是指信息、航空、航天三种力量一体化编组、一体化运用的空军。即空军范畴内的信息技术、航空技术、航天技术及其物化的作战力量,互相渗透、融合,既能进行各个领域相对独立的作战,又能进行信息化了的空天进攻作战和空天防御作战。这也是中国空军实现战略性跨越发展的目标选择。
首先,要加大天基平台建设投资,提高空军制天权能力。
未来作战行动将是以天基为中心的陆、海、空、天、电一体的联合作战。在这高度一体的联合作战中,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战端一开,{zx0}开动的都是太空支援作战系统。这一点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已初现端倪。
可以预见,随着各种空间防功武器装备的部署和天军的建立,空间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空间将成为未来联合作战的主战场。从现在起,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空天风云变幻,下大力投巨资建设中国的天基作战平台,提高中国空军的制天权能力。
其次,加大高边疆战略投资,提高空军空天战水平。
一个国家开发新空间的能力,对这个国家所拥有的战略边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今天的中国空军,应该肩负向高边疆进发的使命,以预期长远的巨大投资获得开发高边疆资源的巨大利益。而这就必须尽快提高现代化战略空军的空天战水平,打造适应空天战需要的空天武器。尽管其路漫漫,但捷足先登、抢占先机,则是我们现在就要注重的战略之举。
{zh1}是加大空天一体化技术投资,铸造中国太空防御网。
今天一个国家面临的战场不仅仅是地面、海上、空中,而威胁更大的则来自于空天、信息、网络。
因此,铸造中国的防御盾牌,编制中国太空防御网,则是实现国家多元化战略空间安全的必须,特别是强敌空袭天袭,xx守株待兔式的单纯防御,必然防不胜防。
编者按
自从1990年海湾战争以来,还没有一个军兵种像空军这样得到几乎所有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它已经改变了人类战争延续千百年的形态:不需要投入地面xx就可以战胜敌人。大部分军事专家都认为,下一次军事革命可能将来自比天空更遥远的空间。中国人如何应对?
《望东方周刊》以一家空军发动机修理企业作为切入,向读者介绍转型期的中国空军,以及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显然,强大的军事力量并非只是j10这样的先进战机,它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工业能力的体现。5719厂正是整体中的一个细胞。
人民空军并非解放军最为悠久的军兵种,但它所体现的对于现代化的追求不仅是中国xx的共识,也是全体中国人的理想与期望。
5719厂:默默无闻的“手术师”
今天的“三线”企业与过去已经大大不同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米艾尼,特约撰稿万天兵、李翔 | 北京报道
位于四川盆地的解放军第5719厂可以被称为中国战斗机的“心脏手术师”。严格讲,它是一个空军新型航空发动机修理基地。虽然没有发动机制造企业听起来那样显赫,但是如中央军委领导所言,它“自主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xx航空发动机再制造技术体系” 。
航空发动机一直被称为“工业之花”。根据老一代技术人员的公开回忆录,虽然自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基础一日千里,但是就战机发动机而言,终于在近年得到了重大突破。
在这个史诗般的过程中,正是5719厂这样的“无声英雄”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支撑着中国空军越飞越高。2010年6月,一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视察5719厂时称赞说,5719厂“使得俄罗斯很多不能修的你们都修了,使我们国家的歼击机,1台发挥1.6台的作用,这是很大一个贡献”。
众所周知,航空技术是一个复杂的集大成体系。具体而言,它并非由一两个{dj0}专家可以完成,甚至涉及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望东方周刊》之于5719厂的考察,展现了中国新一代“三线”企业的改革路径,亦反映了中国军事工业前进的方向与目标。
“差一代半”的发动机技术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空军装备建设同各行各业一样遭受了“xx”的重创。空军战备训练和修理所需的航空零备件得不到正常供应,航空发动机修理能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空军xx的战备训练。为此,空军决定再新组建一座航空发动机修理工厂,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
“三线”企业一直按照“山、散、洞”的思想指导建设。结果由于工厂选址不当,筹备两年后5719厂又不得不重新搬迁。又过了3年,崭新的5719厂成为中国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
此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5719厂一直承担了空军多型战机发动机的主修任务,修复发动机达到数千台,并因此成为空军新型航空发动机的主修基地,不但解决了xx战备训练对航空发动机的急需,同时为国家和xx节省了近亿元资金。
到90年代初,国际军事急剧变革,引进第三代战机已成为中国空军的必须选择。
然而,随着引进战机的发动机陆续使用至首翻期,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中国空军面前:为确保后续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按照技术文件规定,必须对发动机进行大修。送国外修理不仅遥远无期且价格昂贵,受制于人的被动将严重影响空军战斗力。
中国早在60年代就开始研发自主战机,但一直受困于发动机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在2000年的一篇文章中亦提到,90年代“综合评估我国航空发动机具体技术水平,较国外相差约一代半,如不急起直追,这种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即使自主能力差,引进的战机仍可以起飞。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就无法对发动机进行维修。
5719厂承担的航空维修是指为保持、恢复航空装备完好技术状态,改善、提高航空装备性能,以便遂行各项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工作和相应保障活动,使有损伤、故障或使用到规定时限的航空装备恢复到规定技术状态。
航空修理不能与习惯上理解的修修补补等同。航空装备工作或贮存到规定的阶段寿命(飞行小时数、日历年限)或飞行中出现故障时,都必须对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以及所有部件,进行维修保障。只要使用、贮存航空装备,便离不开航空修理。通常分为大修、检修。
5719厂的技术人员向本刊记者介绍说,随着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引入,使得航空装备高新技术密集、功能结构复杂,随之而来的,便是故障源趋于复杂化,故障模式日益多样化。因此,航空装备的升级换代,对航空修理的依赖和要求反而越来越高,修理力量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历史性的大修技术
但是中国工程师出去学习的时候,外方对于“如何造”的问题都守口如瓶,更不会告诉“为什么这么造”,设计思路的空白是真正困扰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空军装备部党委和机关决定由国内军工企业进军第三代战机发动机的大修。这个历史性的任务落在5719厂。
作为新机建线工程主要负责人之一,时任工厂副厂长兼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所长的向巧回忆说,当时相关资料短缺、经费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装备修理不相适应等一大堆问题都摆在面前。他们在欧洲考察期间,曾在6天里连续考察了6家国际先进企业。
1983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向巧当时只有36岁。这就是90年代中国军工企业面对的实际情况。正如后来人们看到的,中国人最终解决了第三代战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并成为下一代战机国产发动机研发的基础。
2004年初,向巧开始担任5719厂厂长。接任当天,空军装备部首长对她叮嘱说:“以现在工厂的基础条件,谁来当这个厂长都能维持两三年。让你当厂长,不是为了守摊子,而是要创新,5719工厂要走出一条中国航修事业的创新之路。”
自从1949年以来,军工企业特别是航空修理工厂这样的核心单位都处于计划经济的“保护伞”下,是xx的“亲生子”,得到xx的呵护和精心“喂养”。
向巧回忆说,建厂几十年,5719厂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问题的积淀愈发沉重,基础管理薄弱,管理流程繁琐等问题尤显突出。
比如长期单一的金字塔式多层管理模式,使工厂管理机构只能按职能配置,管理流程在职能交叉的部门间循环往复,管理线路漫长而散乱,信息传递迟缓且失真,管理人员大量精力花在控制和协调性的工作上,不但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工人的劳动量大却收入不高。
当时5719厂的选择是再造流程,进行资源结构调整。流程再造虽然先进,也以高风险著称。根据管理学者统计,在上世纪90年代其失败率近70%。当时在国内除海尔集团等为数不多的企业获得成功,很多企业仍在探索。
条件相应、以军品为主的附件修理厂成了生产流程再造的试点。用了8个月,某型发动机平均修理周期降幅达27.3%。
时任附件厂厂长张莹松说:“统计近两年主调大修的周期,最长153天,平均周期也得122天。流程再造后一下子压缩了两三倍。”
涡喷厂传装生产线工人张凌说:“在当年11、12两个月,涡喷厂能45天修理交付74台发动机,我们的收入也翻了番。”
正是像5719厂这样的军工企业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式战机装备xx的进程。
以人为本的管理技术
在5719工厂大门前有一个巨大的广场:中间是八根方石图腾柱环绕的银色火箭雕塑,直刺苍天,寓意着这家工厂的使命。
在广场中心还有一条宽六米、长百米的“星光大道”,上面是5719厂3000多名员工的手模浮雕,包括在职员工、离休老干部和退休员工等等。
与之相对的是,在5719厂还有一面几十米的“质量警示墙”,其中以“质量与设计”、“态度决定一切”、“零缺陷,出精品”三部分组成,上面图文并茂记载着数十年来飞机因维修质量问题而发生的重大飞行事故,一件件触目惊心。
今天的“三线”企业与过去已经大大不同,以5719厂为例:68%的员工进入城市居住,拥有私家车400多辆。2007年,员工人均收入比“九五”末增长205%。
2006年,工厂甚至投资近400万元添置国际先进污水净化处理设施,改建污水净化处理站。2008年,工厂又新建成了综合田径运动场,与先前的文体活动中心配套,形成了集体育运动、娱乐休闲、读书看报、艺术创演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大规模、多功能文化营区。
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5719厂水、电、气和移动通讯全部中断,附件厂大楼裂陷,厂区、生活区围墙倒塌2995米,工装设备损坏86台,资料信息监控中心、发动机周转库、五号分变等遭到结构性破坏,动力设施、计量器具和其他建筑物等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69亿元。所幸的是没有人员死亡。
因为5719厂事关重大,空军司令员许其亮专门为其抗震救灾工作做出批示。到当年10月底,工厂已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80%。
向巧说,5719厂是xx保障性企业,员工是“不穿军装的军人,不拿枪的战士”,特殊使命和性质要求工厂要以主要精力面向“战场”,为航空xx提供强有力的装备修理保障。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