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新闻_沈愚一_新浪博客

   历史与新闻
                   (已刊发于[沧州新闻界)2010年第二期)

     xx史学家唐德刚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口述史并不是对方说什么我就记什么,还要查大量的资料来校正他们。”
     唐先生是史学家,上面这番话针对的是治史者的一种认识误区,即口述史就是有闻必录,想当然的以对方所言为史。其实这是治史者为自己的偷懒行为所找的借口。口述者所表达的未必是曾经发生过的史实,再客观再开放的口述者也难脱人之趋利避害的本性,即他在向人言说过去时,难免会受自己的利益或情感考量所影响而有所选择,有所扬弃,从而使其嘴里说出来的史实与真正的曾经真实发生的史实有所出入甚至是差之宵壤。所以,治史者即便是口述史的治史者,在听其言之后,查阅大量资料以证其行也是必要的工作和义务,万不可因辛苦烦琐而废之。
    我觉得唐先生这段话也适用于新闻工作。大家知道,我们的不少新闻记者在做采访时,往往也是采取类似的态度,即在事件报道中,认为有当事者的话就可以了,当事者的描述代表的就是新闻事实,而不去做进一步的核实,更遑谈在背后去查找和查访更多的资料和知情者来证实或证伪。而这样的“偷工减料”就会降低新闻的成色,产生局部失实甚至根本性失实的恶果,混淆视听,误导受众。更严重者,新闻有可能沦为别有用心者的私器,借新闻而张目,假新闻而攻异己,记者则在有意无意中被人拿来当枪使。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工作,新闻工作者或可谓之为“心灵的医疗师”,除了传递信息、提供资讯、引导舆论等方面的功能,还有着塑造人、鼓舞人,让人知荣耻、明进退,即教化人心的作用。同仁堂是一家医药行业的xxx,其店训为“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在以其为原型制作的电视剧[大宅门]中,白景琦因为儿子白敬业在药品加工中掺杂使假,而将巨额成药付之一炬,其抱持的信念就是不欺不瞒,以真材实料取信于人。一家疗治身体之疾的企业尚且如此,作为有“灵魂工程师”之誉的新闻工作者,并且又是以真实为生命、无信则不立的行业,更有何理由因为采访成本高、核实过程烦琐这样“品味高”、“炮制繁”之类的问题为托辞,而“减物力”、“省人工”,付出损害新闻的真实性品质,损害媒体在公众中的公信力的代价呢?这样的损害一旦形成,则如同肝脏之疾,往往是不可逆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现在新媒体发展方兴未艾,纸质媒体危机感日增。比较起来,像网络新闻虽然发布时效性强,但难免顾其一端,而在真实性、准确性方面良莠杂陈。报纸在新闻发布上虽然滞后,但由于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深入采访,从理论上就可以弥补网络新闻在真实性上的缺陷,这也正是纸媒与新媒体竞中的比较优势。但是如果报纸记者如唐德刚先生所言的某些口述史家那样,有闻必录,而不去做再进一步的校正、核实、印证的工作,则未来竞争中,自身的前途也着实堪忧。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历史与新闻_沈愚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