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传出消息,中国几大基础运营商纷纷对即时通信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广东电信公司将从10月底到12月20日,在碧海银沙网站上测试其{dy}款即时通信业务—“全能聊”统一通信业务;与此同时,中国网通也推出了即时通信工具“天天即时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有关人员也纷纷表示了进入“即时通信”市场的愿望,相关的即时通信软件正在开发过程中。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几大基础运营商一旦挟运营商优势大举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市场将立生变数,腾讯QQ等即时通信服务商将遭遇最强劲的对手。据此,本文将围绕中国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在基础运营商正式进入“即时通信”市场之际为相关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即时通信简介 “即时通信”也称为InstantMessenger,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受互联网消息等相关的业务。利用“即时通信”工具,网民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结识新朋友、实现异地文字、语音、视频的实时互通交流;同时,即时“通信工具”也能够为企业带来极高的生产力,如今,很多企事业单位就已借助“即时通信”工具来提高业务协同性及反馈的敏感度和快捷度。作为使用频率{zg}的网络软件,即时通信已经突破了技术上的种种局限,加强了系统的稳定性,被认为是现代交流方式的新象征。 (二)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的背景 2003年中国即时通讯软件的{zg}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了550万人,其当年行业增长率达到了50%,已经形成了收入规模为10亿元人民币的不可忽视的市场。 根据xxIT调查研究机构Gartner的预测,到2005年,即时通讯将超越电子邮件而成为互联网用户与消费者最主要的电子联络工具,并且超过50%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把即时通讯工具嵌入其中,预计2004年国内IM{zg}同时在线人数有望突破740万人,到2006年同时在线人数则将突破1200万人。 对不断成长壮大的即时通信市场,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也有自己的考虑。 应付“即时通信”业务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冲击 11月16日,TOM在线和欧洲行业巨头Skype在京联手推出聊天工具TOM-Skype,此业务的出现,立即在即时通信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其清晰的话音质量,简洁方便的操作界面,拥有来自165个国家1500多万的全球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吸引到了大量的中国用户,更让基础运营商感到不安的是skype强大的语音聊天功能将可能大大改变传统电信的使用习惯;而与此同时,现有的QQ,POPO等国内即时通信工具也早已开展了语音聊天功能,只是苦于目前话音质量不尽理想而已。面对众多虚拟运营商现实和潜在威胁,几大基础运营商选择先下手为强,进入“即时通信”市场的战略也就不足为怪了。 立足于VOIP的长远战略考虑 根据统计,日本雅虎推出网络电话一年后,日本传统电信通话量就降低了20%到30%,而目前的中国基础运营商也正在饱受宽带电话、网络电话对其传统语音业务的侵蚀。面对宽带电话、网络电话越来越凶猛的攻势,中国几大基础运营商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此次中国电信抛出“全能聊”业务平台,并提供xx开放的固话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业务,就充分表明了基础运营商准备投入VOIP市场竞争的可能性。不难看出,基础运营商发展即时通信业务很大程度上也是从其VOIP的长远战略考虑的。 (三)即时通信市场发展现状 “即时通信”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随着即时通信地不断发展,现在的即时通信市场已经可以初步界定为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上的厂商数量和产品种类比较多,相互之间替代性较强,市场进入的门槛比较低,竞争比较激烈。 目前国内面向个人的即时通信产品主要有腾讯QQ,微软MSN,网易泡泡,ICQ,雅虎通以及现在发展势头正猛的TOM-skype等;面向企业用户的即时通信产品比较多,但是除了腾讯,微软等少数运营商用户比较多以外,其他的推出时间都很短,用户极少,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即时通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虽然“即时通信”业务已日益成熟,但目前各类即时通信软件及服务都还存在不少缺陷,尚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 安全性问题。目前,大多数即时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还很低,极易受到病毒攻击。2004年10月份,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信工具QQ、MSN就纷纷遭受病毒的侵袭以及由网络故障带来的稳定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即时通信市场要想进一步发展,安全性就是各即时通信服务商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 互联互通问题。受多种因素制约,各即时通信工具间的互联互通问题至今没有解决。随着即时通信企业用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如何将不同的即时通信工具实现互联,以实现跨不同即时通信系统的即时通信就成了不可回避的话题。 3、 差异化问题。纵观市场上的几大即时通信工具,它们在服务功能、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上都基本雷同,缺乏特色。本文认为,即时通信如果继续如此近乎无差异化地发展下去,{zh1}{wy}的结果就是竞争日益激烈,从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战和利润地摊薄,不利于即时通信的长期发展。 (四)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的SWOT分析 内部优势(superiorities) 1、网络和成本优势(S1) 对于基础运营商而言,开展即时通信业务具有其他服务商无法比拟的网络优势和成本优势。现今的即时通信服务商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网络干线,它们大多是通过租赁基础运营商的网络来提供客户服务的。因此,即时通信服务商不仅每年得向基础运营商交付巨额的网络租赁费用,还得花费较大精力去搞好与基础运营商的关系。如果将来基础运营商自身也进入即时通信市场,与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展开直接竞争,则其网络优势和由网络优势派生出来的成本优势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2、资金规模优势(S2) 以03年为例,我国几大基础运营商共实现电信业务收入4610亿元,而即时通信业务总收入仅为10亿元左右,二者悬殊极大。不难看出,强大的资金规模将为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 3、收费渠道和计费系统优势(S3) 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营,几大基础运营商已具备了比较先进和完善的计费系统,能够科学的完成即时计费和费单打印工作。而即时通信服务商目前主要还是依赖基础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来进行收费,他们的计费和收费模式时刻都要受到基础运营商的限制和监督,同时也给其用户带来了一定的缴费麻烦。 3、原有用户规模优势(S4) 目前,我国固话运营商已经拥有了3.12亿用户,而移动运营商也已经拥有了约3.25亿用户,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为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客户基础。基础运营商只要向其原有客户进行捆绑销售即时通信工具,便有望尽快扩大自身的即时通信用户规模。 内部劣势(weaknesses) 1、人才和经验劣势(W1) 由于基础运营商长期从事着传统的电信业务,其在即时通信业务上的人才储备和业务开发经验与现有几大即时通信服务商尚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差距可能直接导致基础运营商的即时通信系统不稳定,特色不强,客户满意度不高等后果,从而影响此业务地进一步拓展。 2、即时通信用户规模劣势(W2) 据统计,目前几大即时通信运营商都具有相当可观的用户规模,其中腾讯QQ用户数已突破3.5亿,网易泡泡和TOM-skype均声称其注册用户已超过1500万,MSN在中国的企业用户也达到了1.8亿,而其他一些即时通信的用户规模也相当强大。对于基础运营商来说,虽然已经拥有了规模庞大的固话用户和手机用户,但毕竟这些用户与即时通信用户还有较大差别,其真正能够发展成为即时通信用户的数目还尚难定夺。可以预言,基础运营商在即时通信业务方面的用户规模劣势,必将迫使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需保持与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的良好合作关系,而去更多地充当一个搭建平台的角色。 外部机会(opportunities) 1、互联网宽带浪潮有利于基础运营商捆绑销售即时通信业务(O1) 目前,迅速发展的宽带正在不断取代原有的上网方式,将即时通信和其它的通信终端进行捆绑、促使即时通信业务的多样化将成为固话运营商在即时通信领域争雄的有力武器。 2、即时通信市场缺乏统一性(O2) 目前,中国即时通信服务商大多各自为政,相互之间合作的领域也不多,更不用说实现用户渴望的互联互通了。因此,目前即时通信市场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整合诸多即时通信工具资源、提供更多功能的{ldz}出现,而基础运营商利用其特有的网络优势,在这个时候选择进入即时通信市场,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很好的弥补市场空缺,有望成为行业老大。 3、中国互联网民的快速增加(O3) 就目前而言,即时通信大多还xx于互联网上,因此用户能够上网是其能够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的必要条件。根据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的预测,2004年,中国互联网接入用户将达7963万户,上网人数将在1.2亿~1.3亿之间,互联网普及率将达到9.9%。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网民的快速增加,为即时通信服务商提供了更多的潜在用户,未来的即时通信市场规模着实令人期待。 4、个人用户对即时通信业务需求的扩大(O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与人交往的需求不断提高。因而,对那些提供网上聊天,网上交友,网上游戏等服务的即时通信业务的需求也必然会更加旺盛,从而加快即时通信行业的发展。 5、企业用户对即时通信的需求剧增,且安全性要求比较高。(O5) 目前,企业逐渐看到了即时通信在信息沟通方面的巨大作用;其员工也逐步习惯了利用即时通信工具来取代电话和Email等传统工具。但由于其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现有的几大即时通信服务商尚未形成庞大的企业用户规模。因此,只要加大对企业用户的发展力度,利用其原有的良好合作关系,基础运营商的即时通信业务将会在企业用户市场上大有作为。 外部威胁(threats) 1、来自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和监管部门的压力(T1) 由于担心基础运营商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后依赖其网络优势实行垄断延伸行为,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可能会形成一定范围内的产业同盟,进而对信产部施压,致使信产部作出不利于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的政策调整,这将大大限制基础运营商发展即时通信的主动性和动作幅度。 2、国外即时通信服务商的进入加剧了行业竞争(T2) 如今,更多的国外即时通信服务商已陆续登入中国,MSN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多年,现在的TOM-skype也是来者不善。国外即时通信服务商地参与将大大加剧中国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强度,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服务所要承受的压力也将不断增大。 (五)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的策略建议 面对即时通信市场上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基础运营商要想在即时通信市场上分一杯羹也并非易事。为使基础运营商能更好的切入即时通信市场,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以宽带用户和企业用户为目标市场(S4,O1,O5) 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标市场,尽快扩大即时通信用户规模。由于已有的即时通信服务商已经夺取了较大规模的个人用户,而企业用户和宽带用户却是新兴的尚待发展的市场,其发展前景巨大。因此,基础运营商要将未来发展重点放在企业用户和宽带用户上,竭力为他们搭建一个更加畅通、安全的沟通平台,而个人用户业务只需作为其发展初期的一个从属业务去看待。 注重与传统业务的融合(S1,S4,O4) 基础运营商在开展即时通信业务时,应该注重与其原有的传统业务相结合。如果基础运营商推出的即时通信服务能够很好地与其传统的语音业务,图片浏览业务,铃声下载等业务实现融合和互联,且价格上比直接使用手机或者电话机所享受的业务要更为便宜的话,其竞争力将会是巨大的,甚至会给现有的几大即时通信服务商带来致命打击。 发展与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的良好关系(W1,W2,T1,T2) 腾讯等即时通信服务商在增值服务上,不仅具有更为庞大的即时用户群,还有更为丰富的技术开发经验和人才储备,这是基础运营商在业务发展初期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基础运营商不仅需要继续保持同它们的良好合作关系,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兼并某个即时通信服务商的策略,以期充分利用它们的这些优势来更为迅速地适应即时通信市场特点。 完善即时通信产业链建设(W1,W2,O4,O5) 笔者预测,基础运营商进入即时通信业务市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主要还只是提供一个网络增值服务平台,它的发展应用,还需要靠众多ISP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内容。作为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基础运营商应该注重完善即时通信的产业链建设,要寻找到能够紧密合作的伙伴,通过一个良好,公平,双赢的发展模式,达到迅速占领即时通信市场的目的,xx整个即时通信产业链朝前发展。 实行捆绑销售(S4,O1,O3,O4,O5) 基础运营商拥有了庞大的传统业务用户群,如果要发展即时通信业务,应该积极的对这些用户实行捆绑销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原有用户转化为即时通信用户;另一方面,基础运营商还可以模仿微软的MSN,将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绑定到自己的和其他公司的宽带产品上。 (六)基础运营商给即时通信市场带来的影响分析 扩展即时通信业务功能 即时通信从单一的文字通信发展到可以利用语音视频进行沟通,已经算是有了质的变化。但从目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趋势来看,即时通信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如今,基础运营商在刚进入即时通信市场时,其即时通信用户就可以方便的通过电脑与其传统的固话、小灵通、手机等各种终端实现语音、短信和文字聊天等。因此可以预言基础运营商将大大加快即时通信业务的功能扩展。 引发即时通信市场格局地改变 由于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大多依赖于基础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其开展即时通信业务需要受到基础运营商很大程度的制约。因此,一旦基础运营商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很可能会对其同业务竞争者采取打压政策,出现一定范围内的不公平竞争现象,大大减缓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的发展速度,从而改变即时通信市场的现有竞争格局,引发市场的新一轮洗牌。 为用户带来更多好处 基础运营商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将给用户带来更多好处。首先,基础运营商开展即时通信业务,必定会加剧市场竞争,从而使得腾讯等即时通信服务商向用户收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其次,基础运营商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势必会加快现有即时通信工具的整合力度,从而有望解决用户所关心的互联互通问题;{zh1},基础运营商拥有通畅的收费渠道,用户一旦采用电信运营商的即时通信产品,将大大提高交费的便捷性。 监管部门的压力将会增大 如果基础运营商真的能够顺利进入即时通信市场,势必会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同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出现不对等竞争,而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那些已经初具规模的现有即时通信服务商将可能结成产业同盟,从而共同对信产部施压。可以预见,那时候信产部所需面临的监管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七)发展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只要基础运营商在开展即时通信业务过程中注意协调好产业链上的各大主体的关系,建立一个强大的即时通信产业链,利用固有网络优势,在未来的即时通信市场上将会大有作为。我们也希望通过基础运营商的进入,我国的即时通信业务将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