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敲击乐器”邮票——实寄封_老高_新浪博客

    中国敲击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由夏、商、周时代的钟、鼓、磬、铃,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型编钟、编磬,以至汉、晋、隋、唐时代的锣、铙钹、梆、板,中国敲击乐器已有很大的发展。在宋、元、明、清各代随着地方戏曲和民间音乐的日益盛行,中国敲击乐器所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渐居领导地位。时至今日,敲击乐器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2003年11月6日香港邮政发行“中国敲击乐器”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一枚。这套邮票展示下列五种中国敲击乐器;

(1)、1.4元邮票“长鼓”——相传长鼓源至远古时期的盘古氏,呈长筒细腰状,鼓身彩绘花纹,两端蒙皮,以手拍击。长鼓在唐代时亦称“腰鼓”,用于演奏及舞蹈。

(2)、2.4元邮票“拍板”——拍板通常用檀木制造,故又名“檀板”。拍板以单手捶击或双手合击,发音短促,声音响亮。自唐代起拍板已广泛用于戏曲伴奏,成为主要的节奏乐器。

(3)、3元邮票“铙钹”——“铙”和“钹”的形制有别,音色各异。铙音响亮,钹音浑厚,一般统称“铙钹”。钹流行于北魏,铙出现于宋代。铙钹用于宫廷仪仗和地方戏曲中。

(4)、5元邮票“云锣”——云锣古称“云璈”,俗称“九音锣”云锣锣面平坦无脐,固定于木架上,以槌击之,声音清脆,早在元代宫廷宴乐中使用,而在寺庙音乐中也常用。

(5)、13元邮票小型张“编钟”——编钟是春秋时代重要敲击乐器,也是统治者权利的象征。编钟以青铜制造分甬钟和鈕钟,声音深沉嘹亮用于宫廷雅乐和盛大祭典中。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香港“中国敲击乐器”邮票——实寄封_老高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