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过后须防七类疾病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_江南烟雨_百度空间

  近日,安康暴雨连连,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灾后防疫,靠的不仅仅是卫生防疫人员,大家也要行动起来……

  一般来说,洪灾地区群众主要容易发生七大类疾病:

  1.肠道传染病,如、感染性等。

  2.自然疫源性疾病,如等。

  3.虫媒传染病,如、乙型脑炎等。

  4.寄生虫病,如等。

  5.中毒,如

  6.皮肤病,如浸渍性(俗称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

  7.意外伤害,如溺水、、外伤、毒虫咬螫伤、

  确保饮水安全

  发生洪涝灾害后,饮用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易造成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灾区保障饮水安全最简便实用的方法是煮沸煮沸消毒和氯化xx法。

  煮沸几分钟,可以将水中所含的绝大部分致病菌、病毒杀死。因此,应力争做到喝开水,不喝生水。盛放开水的容器要清洁,应设置开水龙头或公用水舀,不要用喝水的杯子直接到容器中取水。

  氯化xx是在水中加入氯制剂,在农村家庭饮水xx中以漂白粉、漂白粉精片使用最多,一般每桶水(25公斤)放半片漂白粉精片即可。xx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xx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防止病从口入

  为预防食物中毒,灾区群众对食品的选择一定要慎重,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不要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品。被水淹过已腐烂的蔬菜、水果和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都不能食用。不要吃发霉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以及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过期的包装食品和不能辨别是否有毒的野蘑菇也不能食用。

  食物要生熟分开保存,避免生的食物及原料与熟的食物接触或使用同一个容器。所有现场加工的食品要煮熟煮透,尽量不吃生的、半生的凉拌食品。生吃瓜果蔬菜时,要洗干净或削皮后再吃。不食用病死、淹死及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

  食物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剩饭菜一定要在食用前单独重新加热,存放时间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菌()者和伤口化脓、xxxx以及不明原因的人员进行食品的加工制作。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用肮脏水刷牙和洗瓜果、碗、筷等,所有用于清洁食品和食品容器的水均采用xx过的水。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食物中毒发生的时间、地点、中毒人数和原因,并随即将病人送往抢救。

  洪水过处都须消杀

  凡是水淹地区的住户,水退后首先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厕所,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清扫室内和院落,xx垃圾污物。必要时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xx。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在有条件时,可用25%的洁灭净洗消液将衣被浸泡152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后方可搬入居住。对洪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掩埋或焚烧,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离水源50米外,挖深2米以上坑,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粪便可能含有各种致病的xx、病毒、寄生虫卵,可以传播疾病,同时又是苍蝇等害虫的孳生地。粪便管理不好,会污染环境,污染水源,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埋上粪缸或挖粪坑,坑周围用石灰或水泥砌成,以减少粪液外渗。粪坑要有掩盖,周边要挖排水沟,以防雨水冲灌。不可随地大小便。禽畜应建栏饲养,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入集中粪池。简易粪坑要挖深,每两天撒一次石灰,石灰层厚5厘米,以防蚊蝇孳生。

  洪涝灾害期间,生活环境恶化,蚊蝇密度大幅度上升,蚊蝇鼠类等生物媒介传播疾病很可能流行。为此,除了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大范围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外,个人也要加强防护,{zh0}在住处装上纱窗或搭建防蚊帐,涂抹驱蚊剂。此外,还要尽量排除住宅周围的污水,xx垃圾污物,让蚊蝇无孳生之地。尽量减少人与蚊蝇的接触,室外活动时要尽量穿长衣裤,暴露在外皮肤可均匀涂抹驱避剂防蚊。在野外劳动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预防xx烂脚丫

  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俗称烂脚丫洪水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

  防治措施:(1)下水劳动时,在可能的情况下,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2)脱离洪水浸泡。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劳动的地方水不过膝,要设法穿长统靴。(3)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还要防止吸血昆虫叮咬。(4)外用xx。浅表性皮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泡脚。感染严重时,应用xxxx。

  灾后高温防

  暴雨过后,气温迅速攀升。灾区尤其是灾民安置点,人口居住密度大、条件差,极易发生中暑事件。为预防中暑事件发生,宜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日晒,避开高温。{zh0}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有条件者{zh0}涂抹;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经常向帐篷洒水。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帐篷内要有电扇通风、降温,确保群众充分休息、睡眠。及时准备和扇子等防暑降温药品、物品。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应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颈部涂抹等,或服用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饮食方面注意多吃一些绿豆、西瓜、苦瓜等有利于预防中暑的食物,多饮热茶。



郑重声明:资讯 【洪灾过后须防七类疾病确保饮水安全是关键_江南烟雨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