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涵淡泊
作者:施兆鹏
记者在踏上前往湖南的行程前,就将专访“觉农勋章”获得者施兆鹏作为此次南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巧,在湖南益阳首届黑茶交易会上,记者见到了前来参加会议的施兆鹏,并向他说明采访目的,但被他拒绝了。“我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专访,我反对宣传个人”,施兆鹏似乎对我这个跟他比较熟悉的记者也毫不留情面。
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湖南农业大学前身)茶学专业的施兆鹏留校任教,教授《茶叶加工》和《茶叶审评与检验》两门科目。针对这两门科目在茶学专业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他索性将课堂搬到了长沙茶厂。听着隆隆的机器转动声,望着片片生机勃勃的茶青,嗅着袅袅的茶香,还能有哪一个同学不会喜欢上茶学这个专业呢?那时,在湖南农大茶学专业里,同学们最盼望的就是跟施老师到茶厂上课。寓教于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施兆鹏一生从事茶学教育始终坚持的原则,他的教学方法因而也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重视,高等学校统编教材《茶叶加工学》和{gjj}重点教材《茶叶审评与检验》全部由他主编,他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还获{gjj}教学成果一等奖。
由于有茶厂作为教学基地,施兆鹏除带领同学们上好专业课外,还潜心研究成功了速溶茶。1974年,国际市场上已经有了速溶茶,且速溶茶消费在国外已经成为时尚,但作为茶叶大国的中国,依旧是传统茶叶主导市场。施兆鹏依托长沙茶厂,经过反复研究实验,在国内首次生产成功了颗粒状速溶茶,这令时任对外贸易部副部长的姚依林格外欢喜,施兆鹏被招到北京来向他汇报情况,并鼓励长沙茶厂批量生产以供出口。当时,速溶茶实验成功后曾大量生产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刮目相看。
施兆鹏始终将教学和科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不仅是国内茶叶教学方面的学科带头人,而且在茶叶深加工科研成果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继研究成功颗粒状速溶茶之后,施兆鹏又在国内攻克了茶多酚、儿茶素的提取技术,并将这种技术运用到生产中。众所周知,茶叶的保健功能是因为茶多酚发挥了作用,茶多酚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日用化工和食品工业。如果将茶叶中的茶多酚提取利用,可以较好地解决中低档茶叶的出路。上世纪90年代初,丹麦一家企业访问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并提出了希望能给他们提供茶多酚等茶叶提取物,这引起了施兆鹏的高度重视。事实上,当时国内虽然也有人研究成功了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但都没有运用到实践生产中,成果多躺在科研人员的办公室里。丹麦企业要进口茶多酚,这就意味着批量生产的机会终于到来。施兆鹏带领院里的一批科研人员进行了三个月的集中攻关,再加上他们已经有多年的研究作为基础,茶多酚的提取技术很快成功,并提取出了令丹麦企业家非常满意的茶多酚。为保证批量生产,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和上海昂立集团合资共同成立了湖南金农生物科技公司。运用施兆鹏等人研究出来的提取技术,该公司曾成为同行中产量{zd0}、技术{zy}的公司,生产的茶多酚出口到多个国家。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