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把交警列为高危行业设立特殊岗位
福利津贴的建议
曾皖鲤
侨乡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泉州市的道路交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有目共睹。全市各类机动车(包括汽车类、摩托车类)拥有量及平均每月新注册机动车辆,机动车驾驶人(包括汽车类、摩托车类)及平均每月新增各类驾驶人,与日俱增速度空前。据了解,日均发生各类交通事故(含轻微事故),机动车、驾驶人、交通事故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占全省的四分之一强、占全国的百分之一。同时,全市公路主干道也全面改造拓宽,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92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
同时,由于城市化水平的加快,道路建设跨越式的发展,一些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严重不足,不少群众的市民意识并没有与城市的进程同步,交通安全和交通法规意识仍然十分薄弱。上述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交通xx的工作量激增,工作压力加大,民警们日以继夜、加班加点,休息时间无从保障,承担着日常路面执勤纠违、高峰期疏导交通流、24小时全天值班制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窗口服务群众、大型警卫活动以及处理各种突发性群体事件等繁重工作任务,据统计,基层一线交警平均每周加班时间都超过20小时。且交警的工作岗位就在道路上,在公务员队伍中,同时具备高温、噪音、粉尘、辐射污染,对身体危害性{zd0}的岗位就是交警,民警们终日要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受废气、噪音等的挑战。据调查,在各种行业中交警工作环境的恶劣程度仅次于矿工,交警的平均年龄远远低于其它国家公务员及公安其它警种。据《中国交通xx职业性影响及防护对策研究》显示,交警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整体平均寿命也比常人短5年以上。几年来,各地市几乎每年都有民警过早地死于肺癌、肝癌、脑瘤等职业病。
因此,在交警管理体制调整之前,全省各地公安交警部门在财政纪律允许的前提下,有适当提高了交警的福利待遇,包括节假日加班补贴、防暑降温、粉尘污染和绩效考评奖励等,基层民警的工资福利普遍略高于普通公务员(即便如此,这在当时全国各地交警的福利待遇中仍然是偏低的),既体现了中央和上级公安机关有关从优待警的精神,又极大地调动了交通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但实行交警管理体制调整后,按照市财政的要求,交警支队执行了全市统一福利补贴的规定,全部取消了其他福利补贴和奖励。在其它公务员工资水平提升的同时,交通民警的福利待遇却出现了下降后,在民警中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出现了不少负面的影响:
(一)长期以来,交警的机构设置较少,行政级别较低,出现了人员众多而领导职数较少的情况。广大一线民警在普遍感觉政治待遇比较渺茫的同时,转而更加注重福利待遇问题。工资收入大幅度下降后,超负荷工作的付出与经济收入的回报不能平衡,引起了许多民警较大的思想波动,不利于队伍的整体稳定。
(二)交警工作条件虽然相当艰苦,依靠着较为优越的工资福利待遇,仍成为广大社会青年热衷报考的职业。但工资福利待遇大幅度下降后,交警职业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同时,随着交通管理科技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法律、交通工程等技术和知识的高层次人才进入交警队伍;且当前交警队伍严重的年龄老化现象,也急需补充新鲜血液。民警招收困难、高素质的民警留不住,队伍出现整体素质下降的被动局面。
(三)交警日常分布在各条道路上,从事的是相对自主、分散的工作,跟踪管理相对困难,靠的是民警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因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尤为重要。在原有福利待遇施行时,支队相应设立了绩效考评奖励制度,明显起到了奖优罚劣,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的作用。但项目取消后,工资福利待遇上无法体现民警工作的优劣,显示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情况,出工不出力,上路管事率不高等都将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要害问题。
(四)综合全国各地交警部门的情况,我市公安交警部门的福利、补贴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其它兄弟单位,明显的地域性差距,在民警当中产生了明显的失衡心理。
考虑到交通民警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环境的恶劣性,就稳定交警队伍,调动交通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议市政府及人事、劳动部门借鉴河北省等地方的作法,将交警列为高危行业,使交通民警有条件享受高危行业人员所应享受的经济、福利待遇。
(二)由市财政拨出一定的经费,作为交通民警的工作绩效考评工资,由交警部门设置更加科学完善的工作业绩量化考评机制和考评办法,打破“阳光工资”之后工作上的“大锅饭”现象,为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民警提供更多福利待遇。
(三)道路的安全、城市的畅通离不开交通民警的加班加点,建议政府应根据《劳动法》等规定,对民警超时工作、节假日加班等等,必须保证依法获得相应额度的经济报酬,让民警的辛勤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四)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协警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一线交警和协警的服务意识和整体素质,为魅力泉州的形象增添一道威武亮丽的风景,愿泉州的交通道路顺畅、为经济新一轮的腾飞再创佳绩。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