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庆:农产品价格不再纯粹由供求决定- 王先庆-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

         引言:中国农产品市场正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全面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也不再只是传统的自然条件和市场条件,它作为一种“投资品”的出现,使得投资和投机因素,尤其是国内外游资与期货资本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就如同石油、铁矿石一样,它开始不再“单纯”,并推动价格变化和市场炒作的力量开始多元化和复杂化。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政府部门尤其是一向主导中国农业的农业部门,大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旧思维模式下,对目前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难以理解,因为他们缺少基本的分析工作和实践基础,对实物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大趋势不了解。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zd0}后果是,他们不仅没有防止国内外资本尤其是国际资本的“不良企图”,反而会变成“合谋者”和“作恶者”。下文由《人民日报》记者马跃峰、申琳、李刚采写的新闻稿,发表在该报 2010年07月15日18 版。原标题:蔬菜涨价,谁是推手?(视窗·“追问菜篮子”之一)

         ●上半年的北方倒春寒、南方旱涝灾害,是菜价“高烧”的诱因

  ●生产、流通环节成本上涨,特别是运费、车辆维修费、人工费等上涨,是蔬菜涨价的主要推手

  ●蔬菜涨价,中间商扮演着“加码”的重要角色

  ●有些蔬菜价格“忽高忽低”,已不单纯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占地3000亩,被称为“中国{zd0}的农产品物流基地”,亦被视为中国农产品价格的“晴雨表”。

  物流园常务副总经理时来滨介绍,今年以来,寿光物流园的菜价总体偏高。春节前后,蔬菜价格到达{zg}点。4月份,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角、甘蓝等主要菜品价格回落10%—30%。5、6月,大批蔬菜上市,菜价进一步回落,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总体仍上涨10%左右。

  各地灾害性天气多发,影响蔬菜生产,菜价随之波动——

  天气变化是主要诱因

  这两天,寿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菜农葛孚村的茄子已销售一空。他腾出手,忙着清扫大棚,上有机肥,深耕土地,为种下一茬菜做准备。

  在葛孚村看来,今年上半年灾害天气多发,比如上半年的北方倒春寒、南方旱涝灾害,是菜价“高烧”的诱因。

  葛孚村说,今春,受雨雪冰冻天气影响,他的大棚光照时间缩短,影响了茄子产量。原来,大棚茄子每隔3天采摘一次,每次出产1000斤,可到了今年1月,茄子5天摘一次,每个棚只能产800斤。

  当然,“与村里其他种植户相比,我还是很幸运:茄子没有感染病害,而一些种植户因病虫害要反复播种好几次;大棚没有在几次大风中被刮倒,而有的种植户要多花几万元重建大棚。”葛孚村说。

  时来滨分析说:“据寿光蔬菜物流园的数据,今春寿光蔬菜减产20%—30%,直接造成菜价上涨。”

  入夏以来,虽然价格日趋平稳,但总的来说,由于南方大部持续高温和洪涝灾害,蔬菜产量减少,菜价仍在高位运行。

  6月30日,葛孚村摘下{zh1}一茬茄子,共1000斤,每斤按0.8元被菜贩买走。“往年这个时候,茄子1斤也就卖两三毛钱。”

  在多数城市,天气对菜价的影响都不可低估。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南京近期的天气状况对本地蔬菜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市场来说,减产就会导致货源紧缺。尽管从目前来看,货源还是比较充足的,但随着南京进入灾害性天气易发时期,菜价很可能会随之波动。

  连续调整油价,运费至少增长了10%以上——

  成本上涨影响{zd0}

  除了天气变化,生产、流通环节成本上涨,是蔬菜价格高扬的主要推手。

  葛孚村告诉记者:“今年,‘布尼塔’茄苗每棵上涨0.2元,2个大棚需要3000棵茄苗,就要多花600元。大棚膜去年一斤6.8元,现在涨到8.35元。2个大棚所需800斤薄膜,多花费1200元。”此外,生物化肥价格也是一路攀升,“2个大棚需要60立方米有机肥,每立方米上涨30元,成本上涨1800元。”

  “在流通环节,因成品油价格上涨等原因,运输成本不断提高。”寿光市光明菜业经理潘红十分无奈。

  潘红在云南西双版纳承包了2400亩地,种植芸豆、扁豆等,每亩能产4000斤。今年初,芸豆收购价每斤5—8元,运到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后,每斤涨到7—18元。“从云南到寿光有4000公里,运一车菜需要3天3夜,一车运费2.4万元左右。今年,我国已经四次油价调整,除了一次小幅降价,其他三次都是涨价,运费至少增长了10%以上。”潘红说。

  除了油费、车辆保养维修费,人工费用也在上涨。

  潘红说,她在云南雇了150名工人挑菜、装箱,今年工钱从每天60元涨到80元。在寿光,她常年雇用3个装卸工往外地发货,现在每人每天工资100元,比上年也涨了不少。“这些钱,全部都要计算到菜价里面。”

  蔬菜从田间运到农产品物流园后,还要再经过五六个环节,才能出现在超市——

  中间环节层层“加码”

  在时来滨看来,菜价上涨,中间商扮演着给价格“加码”的重要角色。

  他说,蔬菜从田间运到农产品物流园后,至少还要倒手3次,经过五六个环节,才能出现在超市。

  时来滨举了个例子:假定一斤黄瓜在物流园区卖3元钱,运到城里的超市就可能卖到7元,价格至少涨一倍。

  南京众彩农副产品蔬菜批发市场是南京地区{zd0}的蔬菜批发市场,这里的蔬菜目前主要来自山东、安徽和江苏苏北地区,来自山东寿光的黄老板感同身受。

  老黄这段时间主要经营芹菜和香菜,他说,在寿光,芹菜是按6毛/斤、香菜是按4.4元/斤收购的,运到南京进市场得交进场费、摊位费、保险费……这些费用算在芹菜上,每斤要加价0.4元多,算在香菜上,每斤要加价0.5元……

  然而,多数商家坦言,尽管菜价涨了不少,但是自己并没有从中赚到钱。

  “这么大热天,蔬菜都要用冰块来保鲜,再加上其他各种花销,我们的成本非常高。”老黄说,今夏气温偏高,用于蔬菜保鲜的冰块,原来一块1米长24厘米厚的冰块要12元,现在涨到了15元。“天气变热后冰块化得快,所以比往年花的钱要多不少。”

  老黄表示,尽管菜价看起来价格够高了,但自己还是有赔本的风险,比如,“芹菜卖1元/斤就是亏本的,香菜一斤只赚0.1元。”

  家住南京市江宁区的个体摊主刘先生也直叫“成本太高”,特别是南京近一个月来气温很高,天气太热,蔬菜损耗很大,“{yt}内要卖不掉,蔬菜就坏掉了,尤其是秧菜影响更大。”刘先生说:前段时间他批发了100多斤菜秧,进价0.9元/斤,卖1.8元/斤,结果{yt}没过烂掉了一半,根本没赚到钱。

  建立全国性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

  快速反应稳菜价

  针对很多地方“菜比肉贵”、一些蔬菜价格忽高忽低如同坐过山车的现状,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教授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建立全国性农产品价格调控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市场变化,对菜价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王先庆说,过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由自然条件和市场供应等因素决定,而现在有的蔬菜品种的价格“忽高忽低”,已经不是单纯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由市场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元素已经加入其中。

  他认为,今年上半年,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很可能是国际国内游资炒作的结果,“游资的炒作使得部分农产品价格虚高,但最终的买单者却是消费者。”

  对于国际国内游资可能进入农产品领域的问题,王先庆认为,游资炒作农产品,不能增加供给,只会造成市场混乱与非正常波动,农民与消费者均不能从中获得利益,相反会因错误的价格导向和市场信息对生产和消费造成错误的价格引导,到头来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对此,政府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及早应对。”

  专家表示,稳定菜价,流通是重要环节。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冷库等仓储体系,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为保证关键时刻仓储和配送体系及时发挥效能,“国有资本应确保发挥主力军和主渠道作用。”王先庆说。

    

  • 个人名片 沈凌莉
  • 个人名片 王先庆
郑重声明:资讯 【王先庆:农产品价格不再纯粹由供求决定- 王先庆-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