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情结_开心老顽童_新浪博客

    我与音乐结情相对较早。

50年代初,我在山西省运城师范附属小学读小学。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名叫王富有,他在小学3年级时教我学弹风琴,教我学识简谱,还在县城名为“民主”的舞台上,登台演出,为比我低一级的一个女生独唱伴奏,当时演唱的一首前苏联歌曲。60年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音乐教育让我能力集变得越来越“富有”。

50年代中期,我步入以“康杰”烈士命名的省重点中学。郭可学,我中学的音乐老师,青睐我在小学已获得的“富有”的音乐知识与能力。他抓住“节奏”这个学习音乐的关键,从“打击乐”入手,让我接受了系统音乐教育。他用音乐的“可学”性思维理念,让我在学会打击乐器的基础上,学会了吹管乐器、拉弦乐器,还用县城一个意大利神甫留下来的{wy}一架钢琴,让我接受了较正规的键盘乐器训练。

那年代,基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传播媒体,只有有线广播。除在有线广播上听一些音乐作品的片断外,完整地听完一首交响乐演奏是用郭可学老师收藏的唱片和一架手摇留声机,这对一个爱好音乐的学生来说,已算是一次上档次的美味佳肴了。

我不会忘记1958年省歌舞剧团来县城演出《哑姑泉》歌舞剧的情景。当得知演出消息后,我就开始积攒妈妈给我的零花钱。三天的演出,我天天买{zpy}的票,场场去乐池边上过交响乐演奏中我没有见过的乐器眼福,我{dy}见到双簧管、大管和倍音提琴。直到开演的钟声敲响,我才带着不满足的情绪,被剧场工作人员赶到{zh1}面的座位上去聆听现场的演奏。

60年代,“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择业观,让我在考大学时,没能做出选报音乐院校的人生战略抉择。但是,在中学时期,学习的多种乐器演奏实践,聆听音乐作品唱片,音乐作为智力开发的第三把钥匙,提升了我双耳听觉协调能力、提升了我作为外脑的十指的灵活性、提升了左右脑综合调用能力,从而提升了我的记忆力、学习能力,特别是不同乐器学习过程中的触类旁通的悟性,让我收益匪浅。尽管我当时还不知道,音乐与健康的相关关系,但是音乐对提升脑功能的感觉,音乐对促进身心健康的奠基性效果,让我终身受益。

70年代初,在那个“用非所学”的时代,我的音乐爱好发挥的价值远远大于我大学里所学的物理专业,让我阴差阳错地在一个县级晋剧团工作了二年多。参加了由我省xx艺术家刘元彤先生在定襄晋剧团举办的《红灯记》导演培训班,在学习样板戏的京剧、晋剧与蒲剧音乐中,在对同一剧目的不同剧种音乐的比较中,特别是在聆听样板戏的交响演奏中,让我认识到音乐产生的催人奋进的潜意识。为获得聆听的工具,我用一个多月的工资买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当时月薪42.5元,这台半导体收音机57元),它成了我这个爱乐友不离身的聆听工具。

80年代初,我被调到省科委工作。1985年我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参观团的一员,乘当时国内{zh0}的“紫罗兰”号海轮,赴日本筑波参观以“科学、环境与生活”为主题世界博览会。在博览会上,我用从牙缝里挤出的钱,买了一台SONY随身听。这种与技术进步相关的新产品,让我聆听音乐的方式由收音机的单向式,变成了点播式。简捷的播放操作,让创造具有个性化学习与工作的音乐环境变成了现实。在边听音乐、边学习、边工作中的时间立体使用中,我收到了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效果,收到了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激励创造精神的意外收获。我对音乐与健康有了定向的感受与认识。

94年底,我步入五十岁之时,为适应数字化环境的竞争性生存需要,我开始自学电脑与网络应用。我听音乐的方式由随身听变成了“便携电脑+有源音箱”的方式,而且在工作与学习中,播放音乐是的音量大多超过60分贝。同时我开始注意乐曲选择与健康实践效果的统一。开始将音乐作为健脑、利心、强体和益智开发方式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自觉到自由的过程。我收藏的原版CD(大多是古典或民族交响乐)越来越多,实现着由“普通爱乐友”向“发烧爱乐友(专指喜欢古典音乐并有原版收藏的人)”的转变。聆听音乐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多年听音乐的收获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的脑理功能和记忆力有增无减、心理与心态自我调节能力有增无减,体理外显能力有增无减。

步入新世纪,按照省里的政策,55岁提前退休了的我,获得了去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打工”的绝好机会。从步入脑科医院的{dy}天起,结合脑科医院工作实践的需要,我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当我读完一位物理学家写的《大脑工作原理》,一位生理学家写的《脑与意识》,一位心理学家写的《思维世界的语言》,一位医学家写的《脑长寿:战略脑衰退的秘诀》之后,我开始有目标搜集“音乐与脑”、“音乐与心理”、“音乐与xx”和“音乐与健康”等方面的文献。在搜集并阅读这些文献中,我对“音乐与健康”这个话题有了定向的、基于理性的更深入的理解与更深刻的认知。

我一不是音乐学专家,二不是心理学专家,三不是医学专家,我只能用“三不像”的思维,用“第四双眼睛”学习研究“音乐与健康”这个话题,将我用音乐促进健康的经历和实践做一些实践的理性总结。在省图书馆和省科技馆的“星期日知识讲座”上,不仅《音乐与健康》、《音乐与学习效率:如何听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等与音乐相关的讲座,而且诸如《易道与人生》、《快乐学习: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等也要集成相关音乐知识。

“健康是金,精神是鑫,音乐是魂。”由此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我的音乐情结_开心老顽童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