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工成鞋服成品后在当地销售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中国鞋网8月26日讯 从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进口东盟的7000种产品实行零关税,东盟方面也将作类似安排,这将为我省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建材、鞋服等行业对接东盟市场带来新的机遇。据有关人士介绍,我省与东盟在贸易领域存在互补和差异性,双方未来合作空间将多于竞争关系。

  建材:东盟年进口需求 超百亿美元

  在出口东盟市场方面,据业内人士称,目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住宅建设出现新一轮热潮,而且其建材产品大多数依赖进口,每年建材的进口需求额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

  “未来几年时间里,东盟地区在基础设施的恢复、酒店业的兴建和民用房屋的重建方面将创下罕见的规模。缅甸去年遭遇热带风暴的袭击,需10亿美元灾后重建资金,另外已开工投建部分线路的泛亚铁路目前也开始筹资,该项目因资金缺乏和连接区域内各主要城市的相关技术问题,进展一直受阻,这不仅为泉州民营资本创造了投资机会,同样也为建材供应商带来巨大的商机。”该人士说。

  据介绍,这条铁路将连通中国昆明,并经过泰国到达新加坡,通过建造或升级550公里的“缺失环节”,使全长7000公里的铁路环线能够连接中国及东盟7个成员国。据当地的媒体报道称,泛亚铁路整个环线预计造价至少100亿美元。

  机电:东盟已成中间产品来源地

  实行零关税后,我国从东盟进口产品也迎来广阔商机。记者日前从省外经贸厅公布的相关资料上了解到,在机电方面,东盟已成为福建主要的机电中间产品的来源地。

  据福建省外经贸厅的有关人士介绍,上个世纪80年代,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主要是雁行模式,即以日本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为雁身,东盟及中国沿海为雁尾,并形成相对应的“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垂直产业分工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和市场地位的全面提升,通过吸纳来自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方的产业转移及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原来垂直产业间分工的基础上,福建与东盟进一步形成了以产品差异化分工、企业内的生产工序分工和零部件专业化分工等为特点的全球化水平型的产业内分工,并且带动了产业内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

  据介绍,由于这种产业内分工,我省从东盟进口的机电产品已从2002年的9.04亿美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14.03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外资企业以加工贸易和保税区仓储形式进口的电子元器件,仅戴尔(中国)、戴尔(厦门)、伯灵顿物流、嘉里大通、叶水福物流等五家戴尔生产物料配套厂家的进口额,就占了福建从东盟机电产品总进口额的64%。5年来,福建从东盟进口的电子元器件数量大幅增长,虽然2004年以来国际市场电子元器件价格持续走低,机电产品占从东盟进口的比重下滑了20个百分点,但仍达到了47.61%。

  与此同时,机电产品也一直是福建省出口东盟的{zd0}宗商品,其中外资企业占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的55%,如捷联电子的液晶监视器、冠捷电子的CRT监视器、友达广电的液晶显示板、厦门建松电器的电动机,另外,一般贸易项下的金龙客车、车辆零配件、船舶、钢铁制品等也是福建出口东盟增长比较快的机电产品。

  鞋服:可进行转口贸易

  记者随后还了解到,在纺织面料方面,目前,我省与东盟之间呈现的主要是一种规避贸易壁垒的区域性合作关系,企业利用关税优惠,将线纱、布料、鞋材等中间产品出口到东盟,再加工成鞋服成品后在当地销售,或使用东盟的配额出口到欧美地区。

  谈到这种合作关系时,晋江市德鑫时装发展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有关负责人称,国际金融危机使得欧美市场大受打击,在此形势下,欧美市场贸易壁垒日益高筑,中国制造要进入该市场,相对来讲就显得困难,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则为中国制造提供了一个新的潜力市场。如果在规模效益下,零关税必然会带来出口商或者进口商的低成本,因此企业可将该效应应用于东盟报价上,有益于提高成交量。

还没有任何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再加工成鞋服成品后在当地销售】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