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的入门唱片推荐——by John Chen_失色爵士_百度空间

   Sonata大哥来博提及古典与之爵士的互通之处,我也颇为感触,想来古典音乐作曲家里,肖斯塔科维奇、乔治·格仕温等都有写过爵士乐的经历,并且,乐此不彼。后来便随意溜达,还真发现了一片很有见地的帖子,当然,和我预期的内容有些出入,但就其作者深厚的、丰富的爵士乐聆听经历,以及独到的爵士乐理解。让我怦然心动,遂转引过来,和大家一起共享。下文引自爵士论坛,作者为“寂寞乐手”,原文名为“要听的十张古典迷的爵士乐入门唱片”。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把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加进来。这位爵士乐泰斗被作者忽视,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前面我有先入为主的嫌疑,强烈推荐路易斯,而且就他的风格,当属于易听、耐听的一类。为了表示对路易斯的尊重,我在该博文里放上了他的又一首曲子,原曲名并非叫一封情书,这是我听完整曲,觉得路易斯仿佛是对情人的表白,便故作此名。曲子起始部是小号深情的演绎(要把小号吹得这样柔美、深情绝非易事),像是一封对爱人表白的情书,深情地在钢琴的呼应下缓缓前进。路易斯沙哑的声音插入了进来,仿佛是忧郁的表白,深情款款的诉说,钢琴轻柔的触键,作为附和。{zh1}是小号声热情、高亢的表白,打击乐也不约而同的加入。至此,全曲结束,听者却还意犹未尽。

以爵士乐的即兴精神而言,照谱演奏的古典音乐似乎与它格格不入。不过,如果我们将时光回溯到作曲家即是演奏家的时代,也就是巴洛克与古典乐派前期,包括巴哈、莫扎特都把即兴演奏当家常便饭。古典音乐迷是否想要回归到不受束缚的自由时代呢?以下十张爵士乐将提供古典迷另一扇欣赏之窗。 |\
“我一直都听古典音乐,很想也开始听爵士乐,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入门?”“到底如何欣赏爵士乐?应该从那些唱片开始听呢?”“有可能同时喜欢爵士乐和古典音乐吗?”以上像是你曾经有过的疑问吗?我在购买指南第三十八期和三十九期里介绍过两家再版爵士唱片的Mosaic和Impulse!公司之后,有一些读者经由电子邮件,向我提出这些疑问,引发了我重新思考自己当初是如何开始欣赏爵士乐的?
爵士乐到底是什么? 首先,我{jd1}不是爵士乐的专家。自己听爵士乐的历史,也不过自十年前来美国才开始真正开窍,还不到听古典音乐时间的一半。和听古典音乐一样,我对爵士的喜爱了解,xx是自己摸索,尝试错误中学习。我想因为环境的关系,台湾的爱乐者,几乎都是先接触古典音乐或是流行音乐,还没有听说过有人是从爵士入音乐之门的。在文字信息、音乐软件、现场或电台接触机会都极度缺乏的情形下,爵士乐一直是舞台阴暗角落处面目模糊的小配角。甚至不少人对爵士乐有偏颇,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器乐演奏的流行曲调就是爵士乐,肯尼.G的音乐就是爵士乐,乔治.温斯顿的钢琴独奏就是爵士乐,节奏与蓝调就是爵士乐,灵魂乐就是爵士乐等等。当然,现代的爵士乐也可以包容以上所有音乐的要素,但是我们很难将他们划上等号而界定出爵士乐的面貌来。那么,爵士乐到底是什么呢? 前不久去逝的伟大爵士小喇叭手“晕眩”吉列斯比(Dizzy Gillespie)曾经说:“爵士乐是一种你解释不出来的音乐”。鼓手亚特.布雷基(Art Blakey)也半开玩笑地说:“我不知道爵士乐是什么样子的音乐;不过,我知道要是我们演奏出来,听众的脚板没有跟着打拍子,那就不对了!”为什么他们要这么故弄玄虚呢?难道爵士乐是一群不会唱歌,不懂乐理,不会视谱的黑人随兴所至现场乱奏的音乐吗?当然不是!爵士乐有很深的理论基础,复杂的历史沿革,交错分歧的乐派,和古典乐没有两样。xx的爵士乐手中不但有很多白人,还有东方人。他们大多数是受过正统的古典音乐训练出身的。其实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人,要用文字语言解释何谓古典音乐,一样也是困难xx。但是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即使在没有刻意学习的情况下,也经常地接触古典音乐。例如电视广告,电影配乐,甚至当年黄俊雄的布袋戏也充斥着古典音乐改编的曲子。因此,我们的记忆中早已把「古典音乐」这几个字联结到有声音的清楚概念了。爵士乐则不然。 9`
   经验分享: 本文的目的不在解释什么叫爵士乐。我希望以我个人的经验,提出一些欣赏爵士乐的方法。大家想想看,当年为音乐吸引,不管是古典、流行、国乐、戏曲,是否都是先因为偶而听了某一段音乐,受到感动,因而产生好奇,进而想更了解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是什么呢?当然有人会说喜欢音乐是因为从小被逼着学钢琴、小提琴…而开始的。但是,有可能别人“逼着”你喜欢音乐吗?还记得伊索寓言里北风与太阳的故事吗?没有发于自我的感动,我们是不可能被迫去喜爱一样事物的。如果将了解音乐的程度粗分为进门、登堂、入室的话,我自认才不过跨入了爵士乐的门坎,还在往厅堂里探头探脑的地步。不敢在此以专家自居,推荐一些“经典”“必修”录音给各位。我的想法是根据以上所述一般人对某种音乐发生兴趣的程序,将自己如何开始听爵士乐的经验和大家分享。我找了几张市面上应该可以买得到(如果买不到,代理商应该可以进口)的CD,依照当年我听到这些音乐的经验,加上一些根据我听古典音乐的欣赏角度,来解释这些音乐为什么迷人(应该说迷我;但是当然希望听了之后也会迷你!)。
    入门何必经典, 请不要误解我是在推荐“爵士必听经典曲”之类的录音。这里除了少数几张可以称为经典录音以外,很多甚至不是其中演出乐手公认为{zh0}的作品。我极力反对听任何一种音乐应该从“伟大的”、“经典的”曲子着手。因为这些曲子通常需要有某种程度的聆赏经验,和对音乐的了解,才可以体会出伟大之处何在。以我自己为例,我的“入门”交响曲是白辽士的幻想交响曲,我听普罗高菲夫第五号交响曲,远早于贝多芬第五。原因无他,是因为这些曲子对我来说有与众不同的吸引力。有了喜爱的曲目作为吸引,具备了基本的一点聆听经验后,再回头听听所谓的经典曲,方能有更深一层的体会。本着相同的信念,我相信爵士乐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入门。我撰写本文时假设本刊的读者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古典音乐的基础了解,因为当初我自己欣赏、认识爵士乐,基本上是以欣赏古典音乐的角度来趋近的。爵士乐和古典音乐一样,有一大串的专门名词术语,古往今来的伟大作曲家和演奏家,以及数不清的稗官野史。我都将暂时把它们搁置一旁,还是回到音乐xxx,最吸引人的那种初接触的心灵悸动。这些唱片的安排,没有优先级,是按照主要演出者的姓名字母排列。你觉得那一张的音乐内容可能吸引你的兴趣,或找到那一张,就从它开始。每一张录音的介绍文字前面,除了演出者,专辑标题,唱片编号等信息以外,我尽量简单地把这张唱片的风格写出来,好让各位作为日后追加欣赏的参考。另外,介绍文字中将采用一种特殊的古典乐欣赏角度,是我的一个大胆尝试,希望将欣赏古典音乐的经验,移转到聆听陌生的爵士乐之上,以助于了解演出者的音乐内容,从而避免“音乐好听”、“演奏伟大”、“录音发烧”等泛泛的“四言绝句”式的乐评。不过,为了顾及注重音效的入门读者,这几张CD都是立体声时代的录音,几乎每一张的音效都在水准以上,甚至有令人惊喜的杰作呢!请注意这些录音曾经多次再版,而且各地区发行者编号也不尽相同。所以所列的CD号码仅供参考,寻找时应该以演出者和他们的专辑标题为准。 :[


演出者:Ray Brown/Duke Ellington
专辑标题:This Ones for Blanton
唱片编号:Pablo 2310-757
爵士风格:摇摆(swing)/即兴创作
古典欣赏角度:弦乐与钢琴二重奏


初听爵士的{dy}个印象,很可能就是像布雷基所说的,脚尖不知不觉跟着打拍子,或是身体情不自禁地摇摆起来。强烈的节奏,的确是爵士乐的要素之一。这张唱片虽然只有一台钢琴和一个贝斯,却有着古典乐团也难以达到的鲜明节奏感。古典二重奏的主角,通常是弦乐器演奏主旋律,钢琴担任和声提供和音和分解和弦的伴奏。爵士乐的主要弦乐器-贝斯(即低音大提琴),却担任着伴奏的地位。它多半时候是用拨弦演奏,不用琴弓。优秀的贝斯手,不但要精准地点出明确的节拍,还可以用基音的行进,指示出乐曲和声的演进和转换。布朗是当今贝斯手{dy}把交椅,在这张和已逝的xx乐团领导人艾灵顿公爵合作的难得二重奏唱片上,布朗还多了一份任务,就是需要经常演奏主旋律,和提供钢琴演奏主旋律时的对位音符。爵士乐大量地使用对位的手法,而且对位的旋律经常都是演奏者即兴创作出来的。第二首的Pitter Panther Patter,布朗就在开始的时候以一个和钢琴主题xx不同的旋律,和钢琴进行对位。艾灵顿公爵除了是他自己xx乐团的指挥以外,更是爵士乐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这里有许多首他的曲子,恐怕各位都曾经听过。一般人比较不清楚的,是他还具有优秀钢琴家的身分。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曲目中,他表现出创作者的丰富幻想力,不但演奏出颇具新鲜感的即兴变奏,还一面和布朗做出给与取,迎与合,退与进的游戏。{dy}首Do nothin till you hear from me开头那段俏皮的钢琴和贝斯对谈,就是个例子。这几首曲子的演奏方式,每一首都不同,布朗有时用规则的四拍,有时使用切分音,滑音和双音和弦也经常交替出现。艾灵顿公爵在Things aint what they used to be一曲开头好像在独奏;其实是提供一个没有填满的五线谱,让布朗自在地在其间遨游。Sophisticated Lady的中段,艾灵顿公爵又毫无预警地演奏出极为浪漫的主题旋律。{zh1}一首是个四乐章的组曲,两位乐手在此表现出更严肃,更抽象的演出。这张极具巧思的录音,两位乐手没有主从之分,是真正达到相辅相承的室内乐{zg}境界。这样子的组合演出极为罕见,因为要找到搭配良好的乐手非常困难,更何况没有其它乐器的辅助,一人必须同时身兼节奏、旋律、伴奏等数角,没有躲在其它乐器背后摸鱼喘息的机会。不但如此,他们还得要同时即席创作,配合另一个人的灵感做互动。当然,最重要的,是{zh1}的成果是个生动有趣,能够迷人的演奏。这样的唱片,太难得了! (博主注:真正的爵士乐大师,喜欢他的爱乐者,以及同行都叫他艾灵顿公爵,可见他在爵士界的地位非同一般,就连美国的一位总统(好像是克林顿)就职晚会上,还专门邀请他到白宫演奏。他也是{dy}个动用大型乐队编制的爵士乐演奏家,也是将古典和爵士结合推广的名家。)


演出者:David Brubeck Quartet
专辑标题:Time Out
唱片编号:CBS 40585
爵士风格:清凉(cool)
古典欣赏角度:不规则变化的节拍


传统的爵士曲子,大部分都是四拍的结构。钢琴家布鲁贝克从这一张唱片开始,进行了一系列以节拍变化的实验性爵士乐录音。请听{dy}首Blue Rondo a la Turk开宗明义地以奇妙的9/8拍分割法(两-两-两-三),架构出令人耳朵直竖的节奏,然后中音萨克斯风手德斯蒙(Paul Desmond)以吹古典音乐般制约、丰润的音色,演奏带有异国情调的快速音符。这是否让你联想起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堡街头艺人吹奏的木管音乐呢?第三首Take Five更是用上连古典音乐都少见的五拍节奏。开头钢琴、套鼓、贝斯以类似持续低音(basso continuo)的手法,顽固地重复演奏一个伴奏的乐句。德斯蒙稍后加入,以中音萨克斯风富磁性的低音域演奏这个爵士乐极知名的迷人旋律(我在美国至少听过两个爵士乐的广播节目以此曲作为开播主题),只要听过一次,就会深留脑海中。第四首有着海登或莫扎特室内乐作品般简明天真的样式,但是几小节之后,却可以发现它是建筑在类似史特拉汶斯基「大兵的故事」般变幻无常的不规则节拍。它的组成是三-三-四-四,给人的听感是意想不到的惊奇和新鲜。布鲁贝克这张专辑太成功了,以至于他后来的作品,都难免要被提出来和Take Five相比。他的钢琴演奏能力,可能不及这次介绍的其它几位钢琴家的想象力。不过,正好也可以拿他来做一个对比,了解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和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到底差别在那里。{博主注:其实真正好听的爵士器乐还是钢琴,它活波、跳跃的节奏感,极快、极强的触键将你的神经使劲的牵拉,高高的抛起。(如果你们还不能体会这种感觉?强烈建议你们看看《海上钢琴师》,就知道1900是怎样在折磨大家的神经了,那快速的触键,让听者几乎窒息。)如若轻柔的触键,就仿佛是一片飘在大海上的叶子,只有海风掠过叶缘的声音,那轻柔的几乎听不到,却又丝丝入耳。(朋友们继续可以参考《海上钢琴师》当1900邂逅一个女孩子时,他透过船舱的玻璃窗看见一头秀发的她正享受着阳光和海风的抚慰,那飘逸的长发让1900著迷了,即兴演奏了一段柔板,那就一个字,“美”。那全是1900心中涌流的柔情和对爱情的渴望。我在以前的日志里也为此做了介绍)
 '

演出者:John Coltrane Quartet and Johnny Hartman
专辑标题:John Coltrane and Johnny Hartman \
唱片编号:Impulse! IMPD 157

爵士风格:抒情曲(ballad0)

古典欣赏角度:男中音演唱艺术歌曲


这张唱片,我在本刊第三十九期的介绍Impulse!的文章中,已经大力推荐过了。如今他们又重新推出二十位制作的一系列CD,包装以纸制的精致三折式封面,编号也改成IMPD开头。如果还没有代理商进口,实在就太令人失望了。这里面的六首歌,随便那一首都应该是电台点播的热门情歌,或是唱片行招徕路客询问的{zj0}选择。有多少痴情男子,会希望能有这种磁性的男中音歌喉,以委婉适切的情意表达,唱给自己心目中的人儿呢?哈特曼虽然以唱早期大乐团伴奏的流行曲起家,不过他对歌词内涵和情绪的了解与掌握,实在有演唱正统艺术歌曲的水准。这些歌曲,由他诠释起来,一点也不会肉麻或流俗。他忠实原曲调的演唱之中,仍然有适度的自由弹性。而寇全带领的四重奏,更是超越基础的伴奏,而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尤其寇全的次中音萨克斯风在哈特曼演唱时轻柔地吹奏的对位旋律,是所有编写流行音乐伴奏者所应该聆听学习的。

演出者:Miles Davis Quintet '
专辑标题:Kind of Blue
唱片编号:CBS 40579
爵士风格:清凉/调式(modial)
古典欣赏角度:丰富多变的和弦演进


这一整张唱片的音乐,从头到尾都弥漫着一种慵懒,一点宿命,一丝颓废的气氛。难怪专辑标题也叫做「有点蓝调」,形容他们的风格,似乎音译的「酷」,要来得比意译的「清凉」贴切些。这张一九五九年三月录音的专辑,可是「酷」的老祖宗了。当时爵士界{zx1}的流行,就是火辣辣的包勃热奏,乐手无不竞技般地奏出最多、最快的音符串。戴维斯和他领导的一班年轻乐手,则反其道而行,以冷静、内省、沈思,几乎像古典或浪漫派室内乐般的条理清晰,情感节制。例如{dy}首So what的开场白,是由钢琴和贝斯担任。简单的几个音阶,却让人有欣赏史克里亚宾钢琴独奏般的神秘感。看似无心的漫奏,模糊了调性,掩藏了节奏,直到套鼓加入,在后面轻轻地提醒沈醉在白日梦中的钢琴手此曲的重心,他们才重整琴鼓,坚定地建筑出一个稳固的伴奏形式,等待几小节后铜管乐器以远古的平行音和弦吹奏出好似在说So what?般的拟声断奏导句。此时贝斯担任极为重要的主题角色。接着主角的小喇叭登场了,引导出一个饶具趣味的自由即兴旋律,然后中音和次中音萨克斯风轮流出场主奏根据小喇叭旋律样式的变奏。音乐又回到铜管断奏的和弦乐句,在贝斯的先前主题梦呓般的反复中,渐渐沈入深不可测的蓝色国度。第二首Freddie freeloader像是{dy}首的延伸,不但前奏-主题-变奏1-变奏2-主题-尾奏的古典形式仍在,连掀开序幕的铜管和弦,也几乎是So what的变形。第三首的Blue in green时间最短,而且套鼓从头到尾只有用鼓刷,没有用鼓棒,但却是整张唱片的重心。戴维斯那注册商标的加装弱音器的小喇叭,由钢琴家伊凡斯(以下会介绍一张以他为主的专辑)充满想象力的触键和和弦变化衬托下,缓缓地奏出如烟似雾的迷蒙旋律。我不只一次看过这样的电影场景:都会的男女,相约在远离尘嚣,俯瞰夜景的摩天大楼公寓小聚,此时背景放的音乐,就是此曲。Flamenco sketches以少见的(下期带续6/8拍为基础,钢琴的颤音,贴切地模仿佛朗明哥吉他常用的左手打弦震音。戴维斯只做出最精简的自由调式变换旋律,让其它的乐手发挥。这张唱片弥漫着的神秘感之来源,一大部份是他们使用所谓调式进行的演奏。这里指的并不xx相同于古代教会调式的严格音阶型态,而是泛指在各种调性之间自由地穿梭来去。其中居功阙伟的,还是担任钢琴的伊凡斯。没有他精妙的演奏穿针引线,这张专辑将不会达到它在爵士乐录音中里程碑的地位。{zh1}一首All blues,我就废话少说,请各位找个宁静的夜晚,一张舒适的沙发,一杯浓酽的咖啡(乌龙也可!),慢慢地融入戴维斯音乐的世界吧。 {博主注:关于迈尔斯·戴维斯,{jd1}是才华横溢的萨克斯吹奏大师,他的酷派爵士风格,也许不太适合初次聆听者的胃口,但就本专辑(中译名为《泛滥调调》)用伟大一词绝不过分,国内有普乐之声的引进版,价格在60元的样子,预算够多,建议收藏。}

演出者:Duke Ellington and his orchestra
专辑标题:Indigos
唱片编号:CBS 44444
爵士风格:摇摆/大乐团(Big band)

  f
古典欣赏角度:浪漫派的协奏曲、交响曲 大乐团的演奏,可能让很多人印象很不好,因为这种音乐起源是二、三○年代跳舞用的背景音乐,难登大雅之堂。而且演奏的人数众多,势必没有办法像小组重奏一样让每个人自由发挥,一般都是按照编好的乐谱演奏,因此听起来缺乏爵士乐最显著的灵活即兴感。艾灵顿公爵带领的大乐团可不一样。他是xx将大乐团演奏的音乐提升到艺术地位的指挥,同时也是爵士乐中最重要的作曲家。前面我们也已经欣赏过他难得展现的钢琴功力,现在介绍的,是他作曲、编曲最有名、{zj1}代表性的一张选集。即使你不听爵士乐,也难免会听过这里面几首艾灵顿公爵最为人知的曲调,像是Solitude,Mood Indigo,Willow weep for me等。他除了作品曲调高雅迷人之外,编曲的想象力更是所有流行乐制作人所应该学习的。Solitude开头的钢琴独奏,像是那一位浪漫派作曲家失传的协奏曲过门。Mood Indigo摇曳婆娑的主旋律,足可为一个美好升平世代的音乐{zj0}代表。Autumn leaves巧妙地使用了小提琴独奏和男高音独唱,伤感而不滥情。Prelude to a kiss中,艾灵顿让乐团的中音萨克斯风好手Jhonny Hodges彻底表现他那绕指柔的魔奇音色,尽量让伴奏部份不要僭越。Willow weep for me中原本嘹亮的小喇叭,吹出感人的音色来。如果还嫌不够,Tenderly这首xx的旋律,单簧管和德布西风味的钢琴伴奏,交织出与众不同的印象派风味来。听完这张唱片之后,相信你必然会对大乐团演奏的音乐另眼相看!(博主注:又是艾灵顿老公爵的珍品,两个字"推荐") "


演出者:Bill Evans Trio
专辑标题: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唱片编号:Riverside/OJC 140 |

爵士风格:清凉
古典欣赏角度:印象派钢琴三重奏

伊凡斯实在可以是一位{jj0}的印象派钢琴演奏家。他细腻的触键控制,明暗交错的音色,水银泻地般流畅的指法,以及公认最丰富的和声变化,不知让多少古典钢琴家羡慕。更重要的,他的音乐让人感觉不像吃棉花糖、方便面,过喉即忘。他给我的印象,是演奏时也不断在思考。思考着乐句的进行,和弦的结构,音乐的函旨,期待着伴奏乐手的反应,节奏的改变。这张在纽约市的爵士表演圣地前卫村现场演出的录音,听众显然也都沈醉在他这种附有哲思的演奏当中而浑然忘我了。不但不见酒肆中杯觥交错的杂音,连交谈声也低至不可闻。甚至曲终的鼓掌声也似乎战战兢兢,深怕惊扰到舞台上乐手的乐思。{yl}的音乐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传说中帕格尼尼把琴弦钉在鞋底,也照样拉得虎虎生风,令听者目瞪口呆。伊凡斯也有这种本领,例如这里的一首曲子Alice in Wonderland原本是迪斯耐的卡通电影「爱莉斯梦游仙境」的配乐。他却把像儿歌似的简单曲调,提升到充满幻想和诗意的艺术境界。一般寻常的钢琴三重奏,总是以钢琴为主唱者,贝斯和套鼓仅负责节奏。此地的三位音乐家,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例如伊凡斯经常利用切分音后起拍之前的空档,让贝斯的基音决定和弦的进行,让鼓手打出节奏,然后很快地加入附和。如果你觉得比较斯文、安静,但充满智能的音乐适合你,那么伊凡斯将是{zh0}的选择。他们这个组合还有一个姊妹作Waltz for Debby,是同{yt}演出的其它曲子,表现一样杰出。


演出者:Ella Fitzgerald [\
专辑标题:Clap Hands, Here Comes Charlie!

唱片编号:Verve 835646-2
爵士风格:摇摆/抒情/蓝调
古典欣赏角度:女声演唱艺术歌曲


这一张费兹洁洛演唱多种风格的精彩唱片,正是前面介绍过哈特曼CD的对比。她的音量不大,但是音色甜美悦耳,咬字异常清晰(请听Clap Hands, Here Comes Charlie!那像嚼舌口令般快速的唱词吧!)。在她的诠释之下,一些原是属于蓝调的歌曲,也少了一分凄苦,多了一点乐观。她的这种直率、真诚、乐观的演唱个性,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女高音阿梅琳(Elly Ameling)或是麦克柰儿(Sylvia McNair)唱的艺术歌曲。费兹洁洛的有名绝技之一,是以人声模拟乐器的所谓scat唱法。这里面的例子多得不可胜数。请注意她经常在一段歌词结束之后的间奏部份,以各种「嘟」、「哒」、「咿」等没有意义的音节,取代乐器演奏。例如{dy}首的突尼西亚之夜(Night in Tunisia)几段scat,她的唱法,唱「词」都略有不同。这首原本乐器演奏的曲子,开头的敲击乐器伴奏节拍很有创意,贝斯的快速琶音拨奏丝丝扣人心弦。费兹洁洛精准的音感,在{dy}句高难度的上行音阶时就表现无遗。精彩的伴奏,让你听不出只有基本的钢琴、鼓、贝斯和吉他各一而已。多变的乐曲风格,甚至包括一首古典曲:德布西xx的早期钢琴小品Reverie改编的演唱曲。其它还有伤感而不伤心的情歌Youre my thrill, Cry me a river, Good morning heartache等,充满赤子之情的Music goes round and around,鲜活蹦跳的摇摆曲Jersey bounce,以及爵士代表曲调之一Round midnight的风情万种。你听完这张的内容,一定会对她这样不断求变,永远新鲜的演唱感到意犹未尽。许多流行艺人可能偶而找到一个成功的表达方式,或限于才华,或仅是懒惰,整个专辑都套用类似的公式。费兹洁洛的演唱,足可作为这些人效法的对象(博主注:艾拉·菲茨杰拉德是爵士乐界四大女怜之一,这样的介绍就足以说明她在爵士乐界的地位,个人认为她的风格与路易斯很相似,虽然她只是声乐大师。而且她也有和路易斯深度合作过。)

演出者:Stan Getz Quartet

专辑标题:Getz Au Go Go
唱片编号:Verve 821725-2

爵士风格:清凉/南美节奏:婆娑诺伐(Bossa Nova)
古典欣赏角度:女声独唱与木管独奏

这是一张一九六四年在纽约格林威治村Cafe Au Go Go餐厅中的实况录音。在这一年中,盖兹完成了许多张既畅销又影响深远的唱片。他和本张录音中另一位主角,巴西女xxAstrud Gilberto,以及她的丈夫吉他手Joao Gilberto,把南美洲的流行舞曲节奏婆娑诺伐介绍到爵士乐中,获得极大的成功,引起其它音乐家的模仿。Gilberto别具一格的唱腔,在天真的嗓音中,带有一丝慵懒的性感。她此后声名大噪,接续录了多张类似味道的唱片,都十分卖座,许多爵士、流行的女xx,也群起仿效她的演唱。这种节奏明快轻缓,令人闻之不禁陶然起舞的舞曲,很适合结合当时正在流行的清凉乐风。它的特色是在三拍黏滞的长音之后,接着两个短半拍。盖兹在许多首开使演奏之前,都会轻轻哼出这个明显的节奏,带领其它乐手进入正确的速度。其实不用我解释,大概许多读者只要听了{dy}首的几个小节之后,马上就会说:「喔,这是小时候听过的流行音乐节奏嘛!」没错,爵士乐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个活性的音乐,会不断吸收其它的音乐元素,融合消化成为爵士乐的特色。在爵士乐短短的百年历史当中,它吸纳了黑人灵歌、工作歌、蓝调、宗教音乐、南美、非洲、印度等各国民俗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种种节奏,使得它能够跟随时代的脚步,产生出各种风貌来。古典音乐其实也有同样的演化过程,例如巴哈将当时各种的舞曲节奏提升为纯音乐的境界;海登把小步舞曲带入交响曲之中;贝多芬、舒伯特写作过许多德国舞曲;布拉姆斯、李察.史特劳斯经常爱用维也纳最xx的圆舞曲形式,另外一家史特劳斯父子就更不用说了!二十世纪的古典音乐,更是一个大融炉,不但各国的民族音乐被利用,每个时期的流行音乐也广泛地结合到艺术音乐的领域中。甚至笼统定义的爵士乐,也被运用到许多xx作曲家的作品当中。只听古典音乐的朋友,实在没有必要对其他类型的音乐嗤之以鼻而加以排拒,认为是格调不高的音乐。其实正是这种自命清高的象牙塔心态,使得近年的一些古典音乐作曲家走入学院派的死胡同,丧失了听众。而听众本身,如果能从多种角度来欣赏音乐,应该也会更有体会,提高听音乐的乐趣。这张唱片,请尽管放松心情来听,你将会很快融入它迷人的一面。欣赏的重点当然是萨克斯风和女声的配合、对比,以及vibraphone(类似马林巴琴的敲击乐器,但是共振管中有马达转动的金属片,可以制造出迷离奇妙的揉音)的使用。

演出者:Coleman Hawkins [

专辑标题:Desafinado

唱片编号;MCA/Impulse! MCAD 33118

爵士风格:摇摆/南美节奏:婆娑诺伐

古典欣赏角度:木管和吉他、敲击乐器的室内乐 ©

这是上一张介绍中提到,婆娑诺伐风潮所引起的回响之{zj0}例证。郝金斯是摇摆乐时代就起家的次中音萨克斯风「大老」,其稳健低沈的劲吹,开启了后辈演奏家的一扇大门。以他这种地位,仍然不排斥时尚的乐风,充分表现出真正伟大音乐家的宽容胸怀。在这里,纯粹演奏的婆娑诺伐音乐,流行中更带有一份比较严肃的深入。从两张唱片重复选择的曲子中,可以了解当时热门的几首音乐,还可以比较不同诠释之下给听者的感触。以「单音森巴」(One note Samba)这首绝妙的曲子来说吧,开始的{dy}个乐句,正如其名,只有一个音,但是经由不同的音符时值,强调此曲的巴西桑巴舞曲韵律。郝金斯以深厚的吹奏功力,表现出不同音色的微妙变化,有别于Gilberto的滑音使用。此地的乐器组合,也有别于其它几张:两支尼龙弦吉他(爵士吉他多半是钢弦)、贝斯,以及三个乐手负责的各种敲击乐器,制造出传统的南美洲民间音乐风味。如果你对婆娑诺伐的节奏还不是很明白,这张唱片去芜存菁的伴奏,叫你听过以后对这种节拍永难忘怀。我在这篇文章中总共介绍了寇全、盖兹、德斯蒙、郝金斯、罗林斯等五位萨克斯风演奏家,并不是我特别偏袒这种乐器;而是印证了它在爵士乐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以及各路英雄荟萃的情形。其实我才介绍了这样乐器的代表人物的四分之一不到呢!你可以听听他们不同的演奏风格,决定自己的偏好,作为下一步聆听的取向。

演出者:Oscar Peterson

专辑标题:My Favorite Instrument

唱片编号:MPS 821843-2

爵士风格:包勃(Bop)/抒情

古典欣赏角度:多种面貌的钢琴独奏

©

我印象中这是这位目前还活跃乐坛的加拿大爵士钢琴巨匠,{dy}次的独奏录音。他早期以三重奏的组合享誉乐界,近年则有Telarc唱片的许多现场录音。可是独奏的唱片却如凤毛麟角。独奏是古典钢琴家展露头角的必经之路;却被爵士钢琴家视为畏途。因为爵士乐不像古典乐有既定的途径可循(乐谱);都是演奏家的创作。因此爵士乐独奏,作曲的成分比重至少和演奏一样重要。所谓「没有三两三,不敢过梁山」,不是面面俱到的音乐家,都不敢轻易尝试独奏。因为失去节奏组的陪衬,所有的优缺点都毫无掩饰地暴露在聚光灯下,供人品评。即使是重量级(地位和体重皆然!)的彼得森,也一直不愿贸然从事。一九六八年,他才有足够的信心,录下可供他人参考研究的一批独奏唱片。和另一位也录过不少独奏的钢琴家伊凡斯比较起来,彼得森的演奏风格可能包含的范围更广阔。从他xx的包勃风快速热奏,早期繁拍子(ragtime)风的轻快,到不输给伊凡斯的丰富和声,都一一呈现出他对爵士钢琴各流派完整的深入了解和过人的表现能力。他的触键可刚可柔,快速的琶音可以如机关炮般又急又准;抒情乐段轻盈的触键,又像{jp}的小羊毫笔写出来的字一样,柔中带劲。他最早接触的,其实是正统的古典训练,各位可由他的演奏结构之严谨,技巧之札实,变化之丰富体会出来。我曾在最近出版的一集他的记录像带中,见识过他日常弹奏布拉姆斯等人曲子的实力,{jd1}有改行弹古典音乐的潜力。例如Bye, bye blackbird一曲开头的序奏,可以听出他由巴哈键盘音乐的圣咏风演奏得来灵感。轻柔的几曲,如Who can I turn to, I should care等,显然又有对肖邦夜曲和德布西早期钢琴曲风格的透彻了解。Little girl blue一曲,更是似乎写下琴谱来,将是古典钢琴家一首极好的抒情演奏曲。听过这张独奏唱片之后,希望原先对爵士钢琴有误解,甚至蔑视的读者,能够改变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森当年应唱片制作人朋友之邀,在他家中的录音室即兴录下来的这些录音,全都是没有准备之下,临场发挥,一蹴即成的结果,没有事后的修改或重来。更增加听者对他演奏和作曲实力的肯定、赞叹。

演出者:Sonny Rollins Trio

专辑标题:Way Out West

唱片编号:Contemporary/OJC 337

爵士风格:包勃

古典欣赏角度:节奏俏皮的木管室内乐 罗林斯的这张专辑,轻快俏皮中充满了他与众不同的构思。例如组合吧,除了他吹奏次中音萨克斯风之外,只有一般爵士乐组合中担任节奏部份的套鼓和贝斯。也就是说,他以只能吹单音的管乐器,取代了能同时提供和弦、节奏,和旋律的钢琴。换言之,在这个缕空了的架构之中,两个有音调的乐器-贝斯和萨克斯风的重要性,就相对提高了许多。这对罗林斯和担任贝斯的布朗来说,是极大的挑战。{dy}首的Im an old cowhand,鼓手谢利.曼(Shelly Manne)以敲击木鱼来模仿马蹄的声音,塑造出可爱的西部音乐效果。第二首Solitude,各位可以和前面原作曲者艾灵顿公爵的版本做一比较。艾灵顿多愁善感的演奏,演奏者很少超越主旋律的范围。在罗林斯的吹奏之下,他以带包勃风格的快速音阶,装饰这个有名的曲调,还不时根据它,演奏出幻想风的变奏。欣赏爵士乐入门之后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首先熟习某几个大家都演奏的基本曲(standard)的旋律样式,然后欣赏不同风格,不同乐器组合的演奏,听听看各路英雄豪杰的创作和即兴演奏的能力。因为爵士乐贵在那种自由奔放,飘逸洒脱的即兴演奏,虽然根据同一首歌曲,每个人都可以创作出xx不同面貌的版本来。打个比方,安魂曲的「神怒之日」简单的旋律,可以由葛利果圣歌曲调中的平铺直叙,到拉赫曼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中的威吓、白辽士「幻想交响曲」中的谐谑,到李斯特「死之舞」中的狂乱。效果如何,但看各家所好而已。爵士乐中的即兴演奏,就是带有这种精神,只是曲式更自由,更不受拘束,甚至同一批人的两次演奏都会有不一样的作品。罗林斯和布朗都是即兴的高手,整张唱片中不断有他们应答之际,灵感突发的神来之笔。贝斯不是一成不变的弹拨出固定拍子的基音,偶而也会担任主角。萨克斯风更是以源源不绝的音符填满缺少和弦乐器的空间。尤其罗林斯在宽广的音域间快速的游走时,听者会有几个乐器同时演奏的错觉。请注意他常在一串音符后稍做休止,这种留白,造成的不是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而是藕断丝连,利用消失的重音强调节奏感,更可以和其它两位乐手互相挑战、竞争、引导、附和。这的确是一张需要以研究室内乐精神来欣赏的佳作。值得一提的是,一九五七年三月的录音,效果好得会让你大吃一惊。 'tjN]O
欣赏音乐,「听」还是最重要的。希望我挑选的这些爵士唱片,能够藉由不同风格和组合演出的演出和迷人的音乐,吸引各位以比较深入分析的方式,来接近爵士乐。即使只听过几张,相信对于爵士乐是什么的问题,也会稍有了解。{zh0}是能够喜欢上某位音乐家,某种演奏(唱)风格,甚至某一首曲子的旋律,进而依循着刚刚建立的良好{dy}印象,以像当年喜欢古典音乐一样的精神,去了解爵士乐。本刊即将「上网」,有属于自己的网址。希望读者除了传统的沟通方式外,也能多利用这个网址,提供给我读后感和建议指教,进行讨论。喔,请不要质问我的算术有问题,明明说十张爵士CD,结果列了十一张!我的用意,是假设有一张可能目前暂时买不到,因此多列了一个选择!另外,LP迷有福了,目前可以买到罗林斯、伊凡斯(以上由Analog Production出版),费兹洁洛、布鲁贝克(Classic Records出版),以及哈特曼(Impulse出版)等人专辑的再版唱片。其它可以选择的爵士LP,也将会越来越多种。`



郑重声明:资讯 【爵士乐的入门唱片推荐——by John Chen_失色爵士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