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方向- 雷士军-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 ...
  今年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主题“创新——将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向我们传递两个讯息:{dy},知识的创新已成为一国在国际经贸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正如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所言,当代社会,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第二,在WTO的框架内,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已使一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机结合一起。进入新的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非常快,对外贸易占中国GDP比重达到了70%左右。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96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的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相互依存,共同支撑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政府与企业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学会利用知识产权政策工具,通过实施知产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实现本国利益{zd0}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2008年6月我国正式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与实施,究其根本,源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政策目标之需要。从发展意愿的角度来看,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个发展模式选择问题。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是不能走资源耗费型的发展道路。中国资源有限,人均淡水、耕地、石油、天然气以及50种主要矿产资源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33%、18%、13%和40%至50%。因此我国不能靠牺牲环境、耗费资源、提供廉价劳动力来参加国际分工与协作。二是不能走技术依赖型发展道路。我国对外技术的依存度超过50%,不管是考虑西方国家维护其技术优势、限制高技术转让的基本立场,还是考虑自身经济安全、文化主权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中国都只能走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出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低工资、低福利、低劳动保障维系相对竞争优势,且污染环境、耗费原材料的“肢体经济”的弊端。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知识产权战略,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视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我认为,在推行知识产权战略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效益,以“提高关键领域技术专利获取比例和专利技术的有效应用率”、“提高国际xxxx的增长率和xxxx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提高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版权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战略目标,在危机中寻转机,实现新的突破。
具体包括:{dy},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公共政策目标。将文化教育政策、产业经济政策等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实现;第二,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拓宽科研融资渠道,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应对危机的根本之道,同时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之计;第三,提供发达的中介机构及其良好的社会服务。目前,美国一年的专利许可贸易收入达1800亿美元,品牌授权使用金额超过1050亿美元,这些知识产权交易都离不开中介服务活动。反观我国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存在着数量较少、类型发展不均匀等缺陷,尚不能满足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的需要。因此,要大力发展各种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中介机构;第四,培养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按照国际惯例,企业应按技术人员4%的比例配备知识产权人员。我国目前有200多万技术人员,而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估计只有1万人左右。因此,培养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专门人才,打造知识产权战略人才库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源泉所在。
  • 个人名片 白桦
  • 个人名片 张海勤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方向- 雷士军-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