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5分)(2007年高考宁夏卷)回答I、II小题:
I.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
过滤,得到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
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3组并分别调整
到不同温度,如图所示,然后在每支试管
中加入等量的玉米子粒提取液,保持各组
温度30分钟后,继续进行实验(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三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_______;砖红色较深的试管是______,颜色较深的原因是______;不变色的试管是______,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2)若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三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是蓝色,产生该颜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验的三种处理温度不一定是玉米子粒提取液促使淀粉分解的最适温度。你怎样设计实验才能确定最适温度?(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II.同一品种的西瓜种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块土地上,但单位面积产量差别很大,为了探究两块土地上产量不同的原因,请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下题的题目)。
I.(1)A和C(2分)
(3)在20 ℃和100 ℃之间每隔一定温度设置一个实验组,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一致。
以反应液和上述试剂(或答碘液或答斑氏试剂或答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的程度为指标确定最适温度。(8分)
II.(3分)病虫害对西瓜产生影响的研究(3分)(本题答案有多种,只要合理就给分)
解析: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高,但酶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
19.(2007年高考江苏卷)若以鸡蛋蛋白液为材料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发现蛋白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壁上。下列关于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鸡蛋蛋白液稀释不够,搅拌不匀
C.鸡蛋蛋白液不是合适的实验材料
A
点评:提醒考查考生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的实践经验。实验的考查是生物学科的特点。近年来的高考中,选择题部分加强了对教材实验原理、现象、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考查。
21.(2007年高考江苏卷)在采用鸡血为材料对DNA进行粗提取的实验中,若需进一步提取杂质较少的DNA,可以依据的原理是()
A.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小
B.DNA遇二苯胺在沸水浴的条件下会染成蓝色
C.DNA不溶于酒精而细胞中的一些物质易溶于酒精
D.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具有抗凝血作用
C
32.(5分)(2007年高考广东卷)
(1)甲同学利用新鲜的玉米绿色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在滤纸上出现了四条清晰的色素带,其中呈黄绿色的色素带为_。
(1)叶绿素b。
立意:考查验证生物学事实、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验现象和结果等基本实验能力,同时考
21.(2007年高考上海卷)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D)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A.①②③
27.(2007年高考上海卷)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zg}的离心管内盛有(D)
A.10%氯化钠溶液
C.20%蔗糖溶液
(广东文基)72.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C.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广东理基)37.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D)
①尿液
A.①③
第二讲
1. (2007年高考广东卷)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B)
2.(2007年高考广东卷)为进一步确定来源不同的A、B、C、D、E
┌────────┬──┬──┬───┬──┬──┐
│
├────────┼──┼──┼───┼──┼──┤
│来源
├────────┼──┼──┼───┼──┼──┤
│水溶性
├────────┼──┼──┼───┼──┼──┤
│成分
├─┬──────┼──┼──┼───┼──┼──┤
│染│甲基绿溶液
│色├──────┼──┼──┼───┼──┼──┤
│反│斐林试剂
│应├──────┼──┼──┼───┼──┼──┤
│
│
│
│
│
└─┴──────┴──┴──┴───┴──┴──┘
②A为红色,检测A的灰分后发现其中含有Fe元素。
③将适量的E溶液加入盛有D的试管中,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和结果,推断出:
A、
A、血红蛋白;
E、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
解析:根据A来源于猪血、呈红色、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蛋白质)、含Fe元素,可以推测A是血红蛋白。B能与苏丹Ⅲ溶液反应,B是脂肪。C中成分既能与甲基绿溶液反应(DNA),又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蛋白质),可以确定C为蛙表皮细胞中的染色体(质)。D来源于棉花,不溶于水,不含矿质,又不出现染色反应,可以推测D属于多糖,而D不能与碘液反应,因此,D最可能代表纤维素。E来源于霉菌,根据③可推断出其应为一种可分解D的酶,且是一种水溶性蛋白质。
点评:本题考查组织中主要成分的鉴定原理,以及根据实验现象正确推理与归纳的能力、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关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中,识记相关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基础。
3.(2007年广东理基)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显微镜的是(C)
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C.低温度或化学物质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4.(2007年北京海淀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下方有一个细胞,其中含有8条大小、形态各不相同的染色体。欲将此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并确定该细胞处于哪个时期。下列对各装片操作及确定时期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向右下方移、有丝分裂后期
C.向右下方移、减数第二次分裂期
C 解析:显微镜是两次成像,所以把右下方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装片应向右下方移,整个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而此时观察的细胞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显然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减数{dy}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就没有了同源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