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真实”
从高考结束的6月上旬到学生入学的9月上旬,一些民办高校及高职院校的现场招生工作持续近3个月。期间,各地宾馆饭店门口的招生横幅和铺天盖地的广告十分抢眼。一位打算上高职院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对记者说,高考结束以来他一共接到了30多份招生广告。
记者在原州区走访中了解到,外地进驻的招生代理以陕西和北京的学校居多,招生代理大多是在其所代理的学校就读的本地人,对本地情况很了解。为西安三资学院招生的固原学生小杨说,他从6月上旬就出来了,每招一人学校给500元提成,这两年他每次都能招到15人以上。记者随机问了几个问题,发现这位招生代理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代理学校的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法规,只是一味强调:“我们提供的信息{jd1}真实,里面没有一点儿夸张”。
另一位给天津一所学校做招生代理的学生说,他们将会给报到考生提供全程服务,包括前往学校的车费以及行程照顾。记者追问他是否真的能xx承诺,他又说要看招生人数,少了就划不来提供这样的服务。
考生家长:“相信承诺”
近期,我区高考录取工作已近尾声,不少考生及家长扎堆在招生代理的摊位前。特意从乡下赶来的一位家长说,他已经为孩子琢磨好几天了,{zh1}打算让孩子去上北京吉利大学。
这位家长给记者打开了北京吉利大学的招生简章,高兴地介绍起这个学校的情况来,还说现场的招生代理已经给他保证了,会给他的孩子申请到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他还特意强调,北京吉利大学这所学校的学生毕业之后是“全分配”的。记者反问这位家长,这些承诺到时若不能xx怎么办?他翻开招生简章说:“你看,这里有教育部的公章。”
据了解,很多打算上高职的学生也对招生代理提供的信息表示信任,而其主要的甄别方法就是和网络上搜索的信息进行比对,很少有人就此向相关管理部门咨询。
主管部门:“不可轻信”
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原县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介绍,由自治区教育厅招办组织各学校给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才是符合法定程序的有效高考志愿,而形形色色的招生代理是“另外一股力量”,部分学生直接脱离学校,甚至连高考都不参加,照样拿到了一些高职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随着一大批民办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的兴起,招生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学校弄虚作假欺骗考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细致甄别,不可轻信。”他说,尤其是一些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能掉以轻心,并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防招生代理“忽悠”人。
-----资料摘自:6318.cn信息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