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1-7月政策贡献车市销量200万
  中国车市1-7月持续保持全球{dy}
  2008年下半年起,全球车市开始遭受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主要汽车消费国汽车销量均出现大幅下滑。根据搜狐汽车研究室统计,2009年上半年:

中国汽车销量609万辆,同比增长17.7%

美国轻型车销量480万辆,同比下降35%;

日本乘用车销量116万辆,同比下降25%;

意大利新车注册126万辆,同比下降11%;

英国乘用车销量93万辆,同比下降26%;

俄罗斯轿车和轻型商用车销量76万辆,同比下降49%






美国轻型车销量从08年年中开始,连续多月同比降幅超过30%


  在全球车市一片哀鸿的大背景下,中国车市在经历了08年下半年的低潮后迅速火爆。09年2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zd0}汽车市场。3月开始,连续5个月销量过百万,持续保持全球{dy}。

  中国车市如此强劲的表现,得益于政府年初对汽车业的扶持政策,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政策成为拉动车市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业内众多专家、评论员、汽车企业销售老总均将2009年中国车市称为政策市。从全球来看,车市{wy}可以堪比中国的德国,上半年乘用车(销量206万辆)26%的增长也xx是得益于旧车换新车政策。另外,印度、巴西等车市表现良好的国家,政策因素同样至关重要。






中国汽车销量从09年2月起强劲反弹,3-7月连续5个月销量过百万


  在大家公认中国车市是典型政策市的情况下,政策究竟使得哪类车型受益、对销量影响究竟有多大。搜狐汽车研究室通过统计分析各类车型销量数据,通过销量数字来反映各类政策对车市影响。

  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09年中国车市销量增长的推手




2009年1-7月国内汽车销量状况(分类别,单位:万辆)

车型类别
1-7月销量累计
2009年7月

2009年
2008年
增量
增量贡献
同比
销量
同比
环比

A00级
28.5
22.5
5.9
4%
26%
3.4
50%
-17%

A0级
77.1
64.6
12.4
9%
19%
11.4
53%
-8%

A级
196.6
135.9
60.7
45%
45%
31.8
94%
-5%

B级
72.0
68.8
3.2
2%
5%
11.9
40%
-3%

C级
10.1
10.4
-0.3
0%
-3%
1.6
15%
-7%

轿车 
384.3
302.2
82.1
60%
27%
60.1
67%
-6%

MPV 
11.4
12.3
-0.8
-1%
-7%
1.6
14%
-10%

SUV 
30.8
26.3
4.6
3%
17%
5.8
60%
10%

微客 
110.0
68.8
41.2
30%
60%
15.7
103%
-3%

商用车 
181.8
172.4
9.4
7%
5%
25.3
42%
-6%

汽车总计
718.4
582.3
136.1
{bfb}
23%
108.6
64%
-5%

A级/轿车
51%
45%


14%
53%
16%
1%

A级车1.6L比例
87%
75%


17%
87%
20%
-2%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搜狐汽车研究室整理
  通过上表中,搜狐汽车研究室对各类别车型销量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到:今年1-7月国内汽车销量718万辆,同比增量136万辆,增幅23%。在各类车型中,轿车贡献增量82万辆/60%,微型客车(俗称:微面,专业称谓:交叉乘用车)贡献销量增量41万辆/30%。其他类别车型销量贡献有限,其中MPV甚至出现小幅下降。

  通过上述数据及对上半年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后,搜狐汽车研究室认为: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是上半年车市增长最重要的动力,轿车(进一步分析主要是A级车)、微型客车是主要受益车型。

  在轿车的各个级别中,A级车贡献销量增量61万辆/45%,远高于其它级别(A0级9%、A00级4%、B级2%、C级基本持平)。1-7月,A级车在整个轿车市场的份额从08年的45%,提升到09年的51%。而收益购置税减半,A级车中1.6L及以下排量的比例从08年的75%上升到09年的87%。

  1-7月政策贡献销量200万,占总销量近3成

  对2009年中国车市预测:在08年底时,众多专家/企业老总认为会小幅下降;到2009年上海车展时,搜狐汽车对60几位汽车销量老总的调查看,超过6成老总认为车市增幅在6-12%(90%以上的老总认为销量增幅小于12%)。2009年8月初,1-7月销量数据统计完成后,乘联会对09年全年汽车销量的预测提升到1250万(增量超过300万,增幅34%)。

  搜狐汽车研究室分析认为:如果没有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车市将如同08年下半年一般,出现5-10%的下降。据此计算,1-7月汽车销量将在520万-550万辆之间,政策对销量贡献约170万-200辆,占总销量(718万辆)的24%-28%。这只是一般估计,如果没有政策对信心的提振,出现10-20%的下滑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没有购置税减半优惠,按最乐观的情况来估计:A级1-7月销量增幅与A00级/A级类似,约5-10%。据此计算,购置税减半政策对A级车销量贡献约50万辆,占A级车总销量的25%。同理,没有购置税减半及汽车下乡政策,微型客车1-7月销量增幅与商用车类似,约0-5%,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政策对微型客车销量贡献约40万辆,占微型车总销量的36%。综合以上对A级车/微型客车分析来说,政策对销量的直接贡献,按最保守估计也在100万以上,占1-7月总销量14%以上。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2008年1月至今A级车、微型客车月度销量变化及增幅等详细数据,来分析购置税减半及汽车下乡政策对车市销量增长、结构改变的具体影响。

  A级车在轿车中份额超50% 1.6升比例近9成

  从08年5月开始,A级车销量同比增幅一直高于轿车整体增幅(下图中红线高于蓝线)。从09年2月份开始(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的第二个月),A级车车销量增幅{lx1}轿车整体的幅度明显加大(下图中红线与蓝线间距离增大)。销量增长幅度的不同,充分显示A级车是购置税减半的主要受益者。

  根据搜狐汽车研究室统计,今年1-7月销量累计:轿车同比增长27%,其中A级车同比增长45%、A0级车同比增长19%、A00级增长26%。






2009年上半年 A级车销量增幅明显{lx1}轿车市场整体增幅





2009年上半年 A级车市场份额显著上升
  从市场份额看,1-7月累计:A级车占轿车市场份额从08年的45%上升到5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A级车在09年4-7月连续稳定在52-53%之间。而去年同期仅在46%左右。

  A级车销量的高增长是否一定得益于购置税减半优惠(1.6L及以下)?答案是肯定的。






A级车1.6L及以下排量比例高达近90%
  搜狐汽车研究室对A级车中,有明确分排量销量数据的车型(占A级车总量约50%)进行的统计显示:A级车中1.6L及以下排量车型销量比例,从2008年上半年的75%,逐步增加到09年2月-7月的88%。1-7月销量累计,1.6L及以下排量A级车比例,从08年的75%上升到09年的87%。

  从上图曲线可以看到,7月A级车1.6L及以下排量比例出现明显下降,说明政策的作用开始下降。很多专家认为,整体经济形势好转,B级车、A级车xx车型等销量增长加快。

  曲线还显示:1.6L及以下排量A级车比例,在08年8月起即出现较大增长。有专家分析认为,当经济形势不景气时(08年8月开始,中国车市开始出现同比下降),各级别车型受影响的程度不同,A0级、B级受影响较大,部分购车者会转向购买A级车。A级在经济低迷时相对受影响较小。同时,经济低迷时A级车中1.6L及以下排量比例升高,则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从搜狐汽车研究室统计看:2008年8-10月,A0级车同比增长分别为:-15.1%、-10.7%、8.1%;A级车同比增长分别为:3.2%、4.8%、17.0%;B级车同比增长分别为:-15.1%、-7.7%、4.5%。A级车的表现明显好于临近的A0级、B级。

  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双重影响 微客7月增幅超{bfb}

  微型客车在国内有明显的商用特色。但在09年上半年,因为政策影响,微客表现与商用车xx不同,4-7月连续增幅超过70%。7月销量同比增幅竞高达103.3%。1-7月微客销量110万辆,同比增长60%。

  09年1月、2月,受购置税减半影响,微型客车同比增幅从08年12月的-12%迅速蹿升到52%。3月起,辅助汽车下乡政策,销量增幅迅速达到70%以上。






微型客车09年7月销量增幅增幅突破{bfb}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6月开始正式实施,09年政策市在下半年将继续延续。虽然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实施半年后影响减弱,以旧换新作用不明显,但因为去年下半年基数较低,下半年车市将依然同比高速增长。另外,如果购置税减半在明年不再延续,年底可能出现突击{qg}潮。相关:搜狐汽车联合益派咨询调查显示购置税优惠如果取消 36.3%潜在购车者将抢在年底前购车。

  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对09年中国车市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简单的取消而不采取相应的对策,将造成车市的剧烈波动。4个月后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期,相信会有相应的对策出台,毕竟汽车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郑重声明:资讯 【[转贴]1-7月政策贡献车市销量200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