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卡模式诠释中国设计力量_视觉中国
Untitled document 2010年7月16日,西卡国际设计学校在京举行题为“培养‘中国创造’时代的设计人才”暨西卡国际设计学校创新教育模式”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云集了中国xx家具设计师江黎女士、xx跨界设计师魏来先生、中国家具协会培训部秘书长王建敏女士、科宝•博洛尼范在峰先生在内的众多设计界重量级人物。他们依托各自的行业背景,围绕“中国创造时代下的设计人才培养”这一话题,与到场的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设计行业的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并不缺乏具有灵性的设计人才。但现实情况是,公立院校为代表的学院派教学在短期内无法摆脱体制限制,设计人才培养偏重艺术性忽视商业性,这让学生在工作后不能把优秀设计思路转化为很好的商业产品;而以商业培训机构为代表的实践派教学迫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中只能侧重设计技术的应用,致使学生原创设计思维严重缺乏,培养出的只是熟练的软件操作工。两类教育模式都很难在中国创造的大背景下为社会输送足够优秀的设计人才。

西卡的工作室项目制教学模式则很好的调和了学院派和实践派之间的鸿沟。据悉,这种模式是在西卡国际化名师团队多年经验总结基础上,融入当前国际主流设计教育理念{zx1}研发出的一套教学模式。这种国际化教学模式注重设计思维和设计技能的综合运用,在{zd0}限度激发学生原创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实操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具体讲,西卡国际化教师团队把授课内容整合在真实的设计项目案例中,学生在项目各环节具体操作中进行学习提升。这一过程不仅能传授设计操作的技巧,更在师生互动的潜移默化中把职业设计师宝贵的设计思想很好的植入学生的思维,完成一次由外而内的专业设计教育。随着项目实践学习的逐步深入,这种设计思维会慢慢沉淀,进而xx出具有国际思维的原创设计能力。

设计师不同于艺术家,设计时不仅要了解潮流趋势,更要熟悉商业规则。所以西卡也特别开设了“设计师素质培养”教学模块,设置该教学模块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设计修养和商业素质。其中包括了:个人形象管理、商务沟通、艺术设计英语、历史文化研究、以及如何推介自己的设计稿等系列课程,所有上述职场技能的培训无疑会让学生在职场上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

科宝•博洛尼的范先生站在行业角度评论了西卡的工作室项目制教学模式,他认为中国设计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但光从人才供应量上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解决教学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状,真正培养足够多的有“原创力”的设计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工作室项目制与其说是西卡的创新,不如说是对真正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回归。范先生希望西卡的教育模式能够为更多的设计教育机构效仿,让设计教育更好的服务中国创造。

另据中国设计师协会发布的2010年中国设计行业人才调查报告显示,未来十年中国设计人才缺口将达60万,其中以具备原创素养的职业设计师最为稀缺,从当前的设计教育培训行业的统计上看,真正能培养出职业设计师水平毕业生的教育机构不到1%。可以说这种尴尬的局面和中国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形象极不相称。

西卡国际设计学校校长李莉女士在答记者问环节也透露了对这种形势的担忧,因为未来中国设计人才很快将直接面临国际化的竞争环境,这是谁都无法回避的。以动画产业为例,目前中国做成功的动画电影《喜洋洋和灰太郎》总票房是8千万人民币,而《功夫熊猫》全球票房狂扫6亿美元,中国创意产业远远落后于欧美强国。如果继续这种只重设计技巧不重设计思维的培养模式,未来受伤的将是中国的原创产业。西卡虽然能量有限,但一定要做一家有责任感的教育机构,为“中国创造”尽到自己的力量。


  • 开始xx 10 分钟 前
  • 回复了 的评论 11 分钟 前
  • 对 发表了评论 4 小时, 54 分钟 前
  • 对 评分(9.9) 4 小时, 56 分钟 前
  • 对 发表了评论 8 小时, 2 分钟 前
  • 对 发表了评论 8 小时, 3 分钟 前
郑重声明:资讯 【西卡模式诠释中国设计力量_视觉中国】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