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_黑龙江大学_学院信息网- Powered by www.2cmd.cn

4



????????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zd0}、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总人口980.4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dy}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6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18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4条,通航城市53个。??

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我国xxx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19年4月,xxx曾来哈尔滨,在东华中学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李大钊、瞿秋白、罗章龙等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相继来哈尔滨领导反帝爱国斗争。

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dy}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dy}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1929年,当时任满洲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和陈潭秋来哈尔滨,加强对中东铁路工人斗争的领导。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出来,当时人口已达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哈尔滨是xxxx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发生了xxxx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重大成就。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计划。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哈尔滨有38个,主要产品达4000多个,覆盖全国,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1990年起,连续举办了十七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成功地举行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和“98哈尔滨国际北方城市会议”;成功申办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向前推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哈尔滨正在由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向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转变。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948.3万人。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64.24万人。

气 候 概 况

?????????气候成因 哈尔滨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的中高纬度,在北纬44°04′~46°40′,东经125°41'~130°13'之间,西部和西南部是松嫩平原,北部和东北部是小兴安岭山地,东部和东南部是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按我国的气候带划分,哈尔滨市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极锋辐合带季风环流系统影响,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冬季风强于夏季风,而且来得早,夏季风则来得迟。冬季风来自高纬内陆,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寒潮频繁,冬季漫长;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温热多雨。冬夏季风交替时,夏季风由南向北逐步发展,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夏季风达到鼎盛,是哈尔滨市降雨最集中的时期。8月中旬到9月上旬,夏季风逐渐后退,即由北向南结束。季风气候产生明显的季节风,盛行风向交替变更。冬季盛行偏西或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或东南风。春、秋季较短,偏南、偏北风交替变更。

气候特征 哈尔滨市气候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全市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春季气候 春季(3-5月)是冬夏的过渡季节,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大风多,空气干燥,天气多变,气温变幅大。气温月际变化强烈,一般在8~10℃左右。 全市春季历年平均气温为5.1℃。低温中心在尚志、延寿和通河,历年春季平均气温在4.4℃以下;高温中心在双城、阿城和宾县,历年春季平均气温大于5.6℃。 全市春季降水量历年平均为80.2毫米,少水年为39.0毫米(1989年),多水年为127.9毫米(1976年)。春季降水是南部和东部偏多,易发生春涝;西部偏少,易出现春旱。 春季风速{zd0},4~5月{zd0}风速在22~37米/秒,历年{zd0}风速为37米/秒(阿城1974年5月3日);平均大风日数为25天,依兰大风日数最多为63天。 全市各县终霜差异较大,历年平均为5月10日;双城、阿城和宾县在5月5日;五常、方正和依兰在5月上旬末;巴彦、木兰、通河和延寿在5月中旬;只有尚志在5月下旬初。终霜年际变幅较大,有时可比常年提早或后延10天左右。终霜拖后会造成晚霜冻,也是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

夏季气候 夏季(6-8月)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有利于农业生产。全市夏季历年平均气温为20.8℃,在19.4-22.4℃之间变化;19.4℃这个{zd1}值出现在1983年,{zg}22.4℃出现在1994年。夏季平均气温变幅虽然很小,高低只相差3℃,但是,对农业影响非常大。夏季气温也是西高东低。7月份是全年气温{zg}的月份,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22.3℃;其中尚志、延寿、通河和依兰不足22℃。气温月际差异很小,一般只有2-3℃,为各季最小。夏季降水全市历年平均为379毫米;历年变化在197.5~633.7毫米之间,多少之间相差2倍多。季降水量历年平均大于400毫米的有尚志、五常和巴彦。降水强度不大,平均暴雨日数1~2天,特大暴雨少见。一般暴雨多出现在东部山区和丘陵地带,易造成山洪或水涝之患。

秋季气候 秋季(9~10月)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因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候由暖变寒。气旋活动仅次于春季,天气冷暖多变,每当冷锋过后,气温急剧下降。气温月际变化幅度达8~9℃。全市历年季平均气温9.4℃;年际变化范围在7.9~11.1℃之间,变化幅度不大。初霜全市年平均在9月23日;最早出现在9月7日(尚志和延寿1976年)。由于霜受地形影响很大,造成了平原与山区的初霜日期早晚的差异。入秋后,降水量显著减少,但多于春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94.3毫米;年际变化在46.2~167.1毫米之间;东部山区的尚志、延寿、方正和通河大于100毫米。秋季风速较大,仅次于春季,风向以偏南风为主。

冬季气候 冬季(11~翌年2月)在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温很低,降水极少,气候严寒、干燥。冬季历年平均气温为-14.2℃。1月份最冷,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19.6℃。 冬季全市历年平均降水(雪)量为23.6毫米;年际变化在6.6-35.4毫米之间,多少相差近5倍。冬季全市盛行西南风,风速很小。有时出现暴雪天气。

气候极值 哈尔滨市年平均{zg}气温为5.9℃(1990年宾县),年平均{zd1}气温为0.7℃(1969年延寿县)。日极端{zg}气温为37.8℃(1982年7月8日出现在依兰县),日极端{zd1}气温为-42.6℃(1970年1月4日出现在延寿县)。年极端最多降水量为1081.3毫米(1960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247毫米(1989年出现在双城市)。年极端最多降水日数达159天(1957年出现在尚志市),年极端最少降水日数仅80天(1962年出现在双城市)。日{zd0}降水量168.3毫米(1960年8月1日出现在巴彦县)。极端{zd0}风速为37.0米/秒(1974年5月3日出现在阿城市)。


地 理 资 源



?



位置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地形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dy}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dy}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zd0}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zd0}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矿产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dy}位的矿种有: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石棉、硅石、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种。

林产 哈尔滨市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此外,还有黄太平、大秋果、苹果、葡萄等温带果木林,以及特种经济林、黑豆果等。野生果树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豆淀果、悬钩子、刺玫瑰、xx桃、五味子、东方草莓等。野生薇果产量较多,已成为重要出口资源。

植物 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动物 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



行 政 区 划


?????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是中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64.24万人。

城 市 精 神

?

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文化结晶。它凝集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民情与形态,集中反映了市民的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城市精神是高扬于市民心中的一面旗帜,是xx市民前进的号角,是城市发展与提升的灵魂。

2005年5月27日,哈尔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哈尔滨城市精神”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以查摆陋习、弘扬美德、提炼城市精神、树立城市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哈尔滨城市精神”讨论活动。讨论结束后,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对市民的讨论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归纳出“xx陋习”、“xx美德”,提炼出五条“城市精神”候选用语,通过媒体、网站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市文明办根据市民的评议意见,确定并公布了“哈尔滨精神”为: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

经 济 发 展???????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心,是一个以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城市。

“一五”、“二五”时期,哈尔滨形成了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重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经济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当时,主要产品达3000多个品种,覆盖全国,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电站设备、工具量具、飞机和发动机、亚麻纺织、铝镁加工、精密仪表、轴承、电缆、继电保护装置等产品,处于国内{lx1}地位。


社 会 事 业



?



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文化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文化机制,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市属,下同)1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8个,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市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2183场,观众达171万人次。第28届“哈夏”音乐会29个专业艺术团体演出专场音乐节目56场,广场群众性文艺演出1500余场,观众百余万人次。市直属文艺创作团体创作文艺作品8篇(件、幅),获{gjj}奖25项,获省级奖55项。至2006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76.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17300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0720小时。全国有19个省、市卫星电视节目进入哈尔滨有线电视网播放。2006年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44%,广播综合覆盖率达99.46%。?

卫生 解放50多年来,哈尔滨的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跨入全国大城市的先进行列。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农村卫生室)39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2个,门诊部(所)1045所(含个体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4所,妇幼保健机构2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4.13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9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2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农村卫生院195个,床位0.4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0.48万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农村人口143.75万人,实际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22.02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4.9%。

体育 哈尔滨是我国最早的冰雪体育运动基地。从50年xx始,冰雪体育运动就已显示出优势,并在全国处于{lx1}地位。冰球被誉为哈尔滨的市球,在建国以来全国举办的50多次重要比赛中,哈尔滨男子冰球队获得近40次{gj}。以哈尔滨冰球队为主体组建的国家男子冰球队,在众多的国际赛事中也获得了骄人的战绩。多年来,我市体育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成就。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取得新进步。至2006年末,哈尔滨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xx15枚、银牌9枚、铜牌6枚;参加全国比赛获xx53枚、银牌55枚、铜牌23枚,共打破3项全国纪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达1000余次,全市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超过100万人次。全市新增40个社区全民健身休闲广场,配置各类健身器材1560件,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3632名。

社会福利与救助 积极推进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的覆盖范围。至2006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292家,床位15212张,其中社会投资办养老机构104家,床位3945张。共收养孤、老、残、幼11727人。至2006年末,有20.2万人享受城镇{zd1}生活保障,9.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zd1}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2.8万重点优抚对象得到了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医药、汽车、食品、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格局。“十五”期间,工业发展的目标是,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培育电子信息、汽车、食品、医药4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环保、焊接、新材料、生物工程等5个优势产业,积极调整改造机械、纺织、冶金、建材、石化、轻工6个传统产业,构筑工业经济新格局。

改革开放促进了哈尔滨市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十五”期间,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将继续围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重点发展对外经贸、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城市交通、旅游观光,以及科技教育、信息咨询、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构筑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十五”期间,哈尔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将围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格局,稳粮增牧,突出发展以绿色农业为重点的质量效益型农业。坚持科技兴农,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良种工程,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市建设14条绿色食品基地产业链,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4亿元,同比增长13.5%,年均增长13.9%,提前实现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12.5%,年均增长1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8.3亿元,同比增长14.7%,年均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同比增长26.7%,年均增长2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13.5%,年均增长12.5%。城市综合实力进入xxxx。

科 技 教 育

?

?

科学技术

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全国50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尔滨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列第9位,其中科技成果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和沈阳,列全国第6位。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学、大所、大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现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大学生38.34万人,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多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63家,其中发动机、轴承、量仪、空调机、电机、汽轮机、环保制氧、生物制药等21个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拥有两院院士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研究机构131个,其中中央部门18个,地方部门113个。累计建成5家{gjj}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焊接所、兽研所、49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703研究所等技术水平居全国{lx1}地位,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实力,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高质量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哈尔滨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66项,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93项,科技成果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

教育事业 深入贯彻“文化立市”方针,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6年,哈尔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19所,普通高校36所,成人高校15所,中等专业学校76所,小学2351所,普通高中150所。近年来,全市通过加强政府统筹、强化依法治教、实施贫困助学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中小学生辍学,全市小学生辍学率城区始终低于0.5%,农村低于1%;初中生辍学率城市、农村分别控制在2%和3%以内。全市实现了城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普及学前一年教育。解决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

截止2006年末,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建立了覆盖8区10县(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开放式的教育信息网络,全市城区99%、农村70%的学校实现了“校校通”,有356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

交通通信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哈尔滨的交通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成为中国东北北部{zd0}的交通枢纽。2005年,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9830.4万吨,增长9.8%;完成旅客运输总量80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

铁路 从50年xx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黑龙江的铁路运输事业。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15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支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2005年3月18日开始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铁路局(集团公司)撤销下辖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海拉尔5个铁路分局,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2005年,全市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总量2751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1371万吨。铁路营业里程6632.2公里,线路计长12516.9公里。

公路 近年来,哈尔滨的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陆续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京至哈尔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段、哈尔滨至阿城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至亚布力二级专用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二环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至2005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75421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公共交通车辆为主体,个体和社会车辆为补充,贯通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全市公路营运客车已达4293辆,公路客运量达5135万人次,货运量达8148万吨。

航空 哈尔滨的民航事业起步于1950年。1979年以前,全省只有5条航线,每周15个航班,年旅客吞吐量仅7万余人次。1979年底,建成了可昼夜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阎家岗机场,即现在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从而使空中交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93年,太平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到2005年,进出港旅客已突破300万人次。至2005年末,太平国际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6条,通航城市36个。全年共起降航班30834架次,比上年增长16.2%;进出港旅客达到3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运输各种货物6.1万吨,比上年增长16.4%。经扩建后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是全国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机场之一,已成为中国东北北部{zd0}的国际航空港。

水运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恢复了中俄水运贸易,促进了边贸发展。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zd0}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目前,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2005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309万吨,比上年下降22.6%。

邮政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可以办理全市、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至2005年末,全市共有470处营业网点,邮路总长度4780公里。邮政特服电话185为顾客的查询、投诉、上门收寄特快专递邮件提供服务。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年发送信函2918万件,其中特快专递119万件,比上年增长8.2%。

电信 哈尔滨的电信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经过“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时期的重点建设,我市已经形成了立体化、高效能的通信格局。哈尔滨市通信分公司是经过改组之后的中国网通集团黑龙江省通信公司所属大型通信骨干企业,网络覆盖8区11县(市)5.31万平方公里。2005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6.5亿元,增长29.0%。至2005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364.7万门,增长4.9%;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5.6万户,下降6.1%,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6.8万户,下降8.2%;移动用户330万户,增长6.5%。互联网用户211.3万户,增长70.7%。?

?

???


(此文来源于网络)






?




6

郑重声明:资讯 【哈尔滨_黑龙江大学_学院信息网- Powered by www.2cmd.cn】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