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先从一个流传得很广的故事说起吧:
相传,古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宰相西萨·班·达依尔。于是,这位宰相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dy}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啊,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国王慷慨地答应了宰相的要求,他下令将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
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dy}格内放一粒,第二格两粒,第三格四粒……还没到第二十格,袋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么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即使拿来全印度的小麦,国王也无法xx他对宰相许下的诺言!
这位聪明的宰相到底要求的是多少麦粒呢?稍微算一下就可以得出:
1+2+2^2+2^3+2^4+……+2^63=2^64-1直接写出数字来就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
这位宰相所要求的,竟是全世界在两千年内所产的小麦的总和!
如果造一个宽四米,高四米的粮仓来储存这些粮食,那么这个粮仓就要长三亿千米,可以绕地球赤道7500圈,或在日地之间打个来回。
国王哪有这么多的麦子呢?他的一句慷慨之言,成了他欠宰相西萨·班·达依尔的一笔永远也无法还xxx。
这个故事是我们大家都相当熟悉的。至于国王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知道的人可能不会多吧?等会儿在下会在本文的末尾予以详细说明,在这里……就先卖个关子好了!
这位宰相所要求的麦粒数已经是很大的了,但我们还能把它写下来,然而,我们平时也会遇到一些无穷大的数,那可就不是我们能写下来的了。比如,“所有整数的个数”与“一条直线上所有几何点的个数”显然都是无穷大的。
现在有一个近乎可笑的问题:在下刚才所提到的两个无穷大数,哪一个更大些?
也许您会笑:这还能比吗?数都数不清,如何比较?
或者说:既然都是无穷大数,那就应该是一样大吧。
但是,且慢下这样的结论啊,还是让我们来比较一番好了。至于比较的方法……请跟随在下走进非洲的原始部落,那里的土著居民会告诉我们答案的(请不要觉得不可思议,这可是真的!)。
不少探险家证实,在某些原始部落里,并不存在比三大的数词。如果问他们当中的一个人有几个儿子,或杀死过多少敌人,要是这个数字大于三,他就会回答:“许多个。”如果一个原始部落人想弄清自己的财物中,到底是铜币多,还是玻璃珠子多,他该怎么办?对于他来说,这两个数目可都是“许多个”啊!难道他会因为数不清数目而放弃比较?根本不会。如果他足够聪明,他就会将铜币和珠子一一配对,若是{zh1}铜币用完了,珠子还有剩余,那珠子的数目就比铜币多;反之,若是珠子用完了,铜币还有剩余,他就会知道铜币比较多。当然,如果同时用完,那铜币和珠子的数目就相等。
我们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来比较无穷大数的大小(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些无穷大数就和原始部落人的铜币或珠子一样,都是数不清的啊!^O^),由于这种比较的方法是数学家康托尔最早采用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康托尔法则。我们先从简单的开始好了:所有的奇数和所有的偶数,哪个多呢?当然从直觉上,您会认为它们是相等的,事实也是如此。下面就是奇数与偶数的比较:
1-->23-->45-->67-->89-->10…………
…………
但是,且慢,所有的自然数(包括奇数和偶数)和单单偶数的个数相比,哪个多呢?您可能会说,当然是自然数多,因为自然数还包括奇数啊!那么,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吧。事实上,自然数与偶数之间是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的:
1-->22-->43-->64-->85-->10…………
…………
我们不得不承认,自然数和偶数的数目是相等的,尽管这个结论看上去十分荒谬。但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却可能等于全部!这是一个事实。
那所有的分数(即有理数)与整数的关系又如何呢?您可以照这样的法则写下所有的分数:先写下分子分母之和为2的分数:1/1;接着是分子分母之和为3的:1/2,2/1;然后是分子分母之和为4的:1/3,2/2,3/1;……这样一直写下去,{zh1}把整数数列写在旁边就可以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地建立了分数与整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当然它们的个数也是相等的。
您也许会说,是啊,它们都相等,那是不是所有的无穷大数的数目都相等呢?如果是这样,那这种比较还有什么意义呢?
让我们回到在下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吧:“所有整数的个数”与“一条直线上所有几何点的个数”相比,哪个更多些?
我们知道,一条线上所有的点是由实数构成的,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但是,我们不可能像刚才写下所有的有理数那样,写下所有的无理数,因此,实数与整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建立不起来了。我们只能将有理数和整数一一配对,剩下的是无理数,所以,“一条线上所有几何点的个数”比“所有整数的个数”要多。
本文到此为止……什么?您说还没完?对了……国际象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哎呀,国王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他忍受不了宰相成天没完没了的xx,就干脆下令砍掉宰相的头……抱歉,在下又在胡说八道了。那个故事的后半段如下:
正当国王一筹莫展之际,王太子的数学教师知道了这件事,他笑着对国王说:“陛下,这个问题很简单啊,就像1+1=2一样容易,您怎么会被它难倒?”国王大怒:“难道你要我把全世界两千年产的小麦都给他?”年轻的教师说:“没有必要啊,陛下。其实,您只要让宰相大人到粮仓去,自己数出那些麦子就可以了。假如宰相大人一秒钟数一粒,数完18,446,744,073,709,551,615粒麦子所需要的时间,大约是5800亿年(大家可以自己用计算器算一下!)。就算宰相大人日夜不停地数,数到他自己魂归极乐,也只是数出了那些麦粒中极小的一部分。这样的话,就不是陛下无法支付赏赐,而是宰相大人自己没有能力取走赏赐。”国王恍然大悟,当下就召来宰相,将教师的方法告诉了他。
西萨·班·达依尔沉思片刻后笑道:“陛下啊,您的智慧超过了我,那些赏赐……我也只好不要了!”当然,{zh1}宰相还是获得了很多赏赐(没有麦子^O^)。
这个问题……就这么简单!
现在有一个近乎可笑的问题:在下刚才所提到的两个无穷大数,哪一个更大些?
也许您会笑:这还能比吗?数都数不清,如何比较?
但是,且慢下这样的结论啊,还是让我们来比较一番好了。
比较的方法很简单:如果我们不能数数,怎么比较一堆东西和另一堆东西的多少?
很自然的,我们会从{dy}堆中拿一个,和第二堆中的一个放在一起;然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如果{dy}堆的东西先没了,那就是第二堆多;如果是第二堆东西先没了,那就是{dy}堆多。
无穷大数的比较就是用这种办法比较的,比如:要比较整数和偶数哪个多,我们就会列出下面的对应关系
……
1——2
2——4
3——6
……
这样下去,所有的整数就和所有的偶数一一对应上了,这意味着所有的整数和所有的偶数一样多!
那所有的分数(即有理数)与整数的关系又如何呢?您可以照这样的法则写下所有的分数:先写下分子分母之和为2的分数:1/1;接着是分子分母之和为3的:1/2,2/1;然后是分子分母之和为4的:1/3,2/2,3/1;……这样一直写下去,{zh1}把整数数列写在旁边就可以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很容易地建立了分数与整数的一一对应关系,当然它们的个数也是相等的。
这有点骇人听闻,但是,我们是在研究无穷大数,自然有些不寻常。
可是,这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无穷大数都相等呢?
不是,比如说:“所有整数的个数”与“一条直线上所有几何点的个数”那个多?
我们知道,一条线上所有的点是由构成的,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但是,我们不可能像刚才写下所有的有理数那样,写下所有的无理数,因此,实数与整数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就建立不起来了。我们只能将有理数和整数一一配对,剩下的是无理数,所以,“一条线上所有几何点的个数”比“所有整数的个数”要多。
通过这种对无穷大数的分析,还能得到一个更加令人惊异的结论:平面上所有的点数和线段上所有的点数相等。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来考虑一条长1寸的线段AB上的点数和边长1寸的正方形CDEF上的点数(图7)。
假定线段上某点的位置是0.7512036......。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按奇分位和偶分位分开,组成两个不同的小数:
0.7108......
和
0.5236......
以这两个数分别量度正方形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得出一个点,这个点就叫做原来线段上那个点的“对偶点”。反过来,对于正方形内的任意一点,比如说由0.4835,0.9907这两个数描述的点,我们把这两个数掺到一起,就得到了线段上的相应的“对偶点”0.49893057。
很清楚,这种做法可以建立那两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线段上的每一个点在平面上都有一个对应的点,平面上的每一个点在线段上也有一个对应点,没有剩下来的点。因此,按照康托尔的标准,正方形内所有点数所构成的无穷大数与线段上点数的无穷大数相等。
用同样的方法,我们也容易证明,立方体内所有的点数和正方形或线段上的所有点数相等,只要把代表线段上一个点的无穷小数分作三部分,并用这三个新小数在立方体内找“对偶点”就行了。和两条不同长度线段的情况一样,正方形和立方体内点数的多少与它们的大小无关。
尽管几何点的个数要比整数和分数的数目大,但数学家们还知道比它更大的数。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各种曲线,包括任何一种奇形怪状的样式在内,它们的样式的数目比所有几何点的数目还要大。因此,应该把它看作是第二级无穷数列。
并不是所有无穷大都相等,它们甚至可以比较大小:
零级无穷大:所有整数的数量
一级无穷大:所有小数的数量(等于上面提及的线上所有的点数、面上所有的点数、立体上所有的点数)
二级无穷大:在一张纸上随意地画线条,所有可能画出的线条数目(曲线样式的数目)
零级无穷大<一级无穷大<二级无穷大
{zd0}的无穷大是多大呢?答案是没有尽头。
可以证明,任何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所形成的集合的大小比原集合大。事实上,[0,1)上的实数可以和正整数的所有子集的集合一一对应,把这些实数写成2近制。小数点后第n位为1,对应n不在子集中,为0对应不在子集中,这样[0,1)上的实数就和正整数的子集有了一一对应,因此实数和正整数集的所有子集的个数一样多。也可以证明前面所说曲线可以和实数集的所有子集有一一对应关系。我们把前面说所曲线看成一个集合,他的所有子集的个数又将比这个集合大。这个过程可以一直进行下去,得到越来越大的无穷大。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整数的无穷大和实数的无穷大之间存不存在别的无穷大。也就是说,是否存在比整数的无穷大大,而比实数的无穷大小的无穷大。至今没有证明。或者,有人证明这依赖于一些并不显而易见的其他公理或者说假设。也有人就把不存在这样的无穷大作为一个公理。
例子:
阿列夫0:自然数、有理数的个数
阿列夫1:空间点集
阿列夫2:空间曲线集
已投稿到: |
|
---|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