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十年河南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
在{dy}个中国基础工业布局阶段,兴建了{dy}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洛阳矿山机器厂等xxxx建设项目,初步形成产业规模。1957年其产值比1949年增长33倍,年均递增55.5%。河南机械工业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初现规模的制造产业体系。建成了郑州电缆厂、开封空分设备厂、开封高压阀门厂、开封仪表厂、许昌继电器、平顶山高压开关、厂、南阳防爆电机厂、中原?仪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郑、汴、洛三市形成我省机械工业重要基地,陆续建成一批大中型配套企业。同时,带动了地方小型企业的改造扩建与发展。机械工业产值1978年比1957年增长37.5倍,年均递增18.9%。
改革转型阶段(1979-1990)。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步代,贯彻机械工业“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上成套、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方针,从生产管理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焕发出企业活动,使我省机械工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历史时期。1990年机械工业产值比1978年增长1.8倍,年均递增为9.0%;“七.五”期末(1990年)比“六.五”期末(1985年)年均递增达10.56%。
调整提高阶段(1991年至今)。针对我省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研究制订了河南机械工业“一二三四争上游”的发展战略,即“一个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二个面向”──面向变,依靠深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四个优化”──优化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争上游”──分两步走:{dy}步全行业达到国内平均水平,第二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明确提出了优势争冠、带动优先、群体协作、形成特色的调整结构指导方针,并在全行业贯彻实施。特别是经过重点技术改革,对国际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与管理引进、消化、吸收,提高了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成套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体效能,对全省经济的影响系数和感应系数均有明显提高。1995年省委、省政府决定机械工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我省机械工业四个发展阶段是从一个短缺经济为特征的计划经济时期,经过转轨变型时期的调适,正在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充满变数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根据国情、省情严格执行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模式,机械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打破国际封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机械工业作出了历史贡献。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等基础条件限制,在布局结构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为新中国创建振兴民族工业直至转向市场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必不可缺的前提条件。从全民利益和长远发展上研究制订机械工业的发展战略,适应并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市场竞争中自我完善、发展壮大。
二、改革开放二十年河南机械工业的发展概貌
河南机械工业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服务领域广阔、开发成套能力较强、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支柱产业,在全国机械工业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现已发展成为由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石化通用、重型矿山、机床工具、电工电器、机械基础件、食品及包装机械、汽车工业等行业组成的机械工业产业体系,显示了河南机械工业的优势和特色,发挥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装备和为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双重作用。全省机械工业企业获得国家一级企业称号的2家、国家二级企业称号43家、省一级企业称号110家。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省机械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基建技改加大投资
近二十年是全省机械工业基建技改投入{zd0}的时期,也是机械工业步入快车道的发展时期。二十年间共批准技术改造立项623项,计划总投资60.7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9.27亿元;共批准基建项目90项,计划投资7.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全行业引进利用外资项目135项,利用外资2.63亿美元。由于加大基建技改投入和引进利用外资力度,使我省机械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由1978年的22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77亿元,工业总产值也由1978年的18亿无增加到1998年的165亿元。全省机械工业结构状况得到不断调整和优化。仅“八五”期间对汽车、电工电器行业的技改投资就占整个“八五”行业技改投资的60%左右,有力扶持了高技术、高附加值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并促使近200类国内外市场急需和市场前景好的重点产品在质量水平及生产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如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单缸柴油机、田间耕作收获机械、粮油深加工机械等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轴承生产已形成了系列化、专业化、规模经济的格局,大型、特种轴承及铁路轴承得到较快发展;电工电器行业以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电线电缆、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及系统为特色产品,在全国同行业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汽车工业从1966{dy}部整车在{dy}拖拉机厂诞生,现已形成以轻型、中型、重型载货汽车、客车、改装车及汽车配套另部件为支柱的新兴产业。
──整体效能明显提高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在财税、金融投资体制等方面一系列生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政府职能转变和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新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行业、部门、地区的界线逐步被淡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有格局逐步被破。以科技、生产、技术、信息等为纽带的存量资产优化围绕市场在运作,企业兼并联合有了长足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得到进一步必善。全行业中一批专业化、规模经济的企业及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已初步形成优势,使机械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1998年统计资料显示:全省机械工业销售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的共有26家,占企业总数369户的7%,其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机械工业的比重为68%,销售收入比重为75%,利税总额为全系统的193%。全行业省级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9家,建立股份有限公司47家,组建成立各种形式的企业集团31家,企业转机建制工作初见成效。同时,全行业在优势争冠的产品结构调整方针的指导下,经过“七五”、“八五”技术改造、“八五”技术改造,我省机械工业已有43种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和水平、实现利税、出口创汇等方面成为全国同行业{gj}。在重点产品中已有70%完成更新换代,已从单纯的产量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上不,增效益求发展的轨道,正在和高技术档次发展,延伸,和水泥大型成套设备,轧钢成套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板翘式换热器,树脂砂造型工艺成套设备、钢材预处理生产线、制粉机成套设备等都显示出我省机械工业制造技术水平。由于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部分企业的自身循环已逐步进入良性状态,促使河南机械工业的装备功能和服务功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技进步启动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机械工业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质量为主线的工作方针,推动科技与质量工作不断创新。目前,全省直接为机械工业服务的省级以上的国有独立科研开发机构10个,大中型企业自办科研开发机构110个,其中16家骨干重点企业建有功能比较齐全的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系统内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已达2.85万人,比1978年增加2.2倍。现已构成“产、学、研”合作、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优势。
──出口创汇势态良好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开放带动战略”,把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作为振兴河南机电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措施来抓。1985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创汇1360万美元,到1990年出口创汇达到7792万美元,是1985年的5.72倍,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85年的3.8%上升到9.2%。这五年间累计出口创汇2.65亿美元,年平均递增速度为42%。“八.五”期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呈快速发展趋势,1991年全行业出口创汇首次突破一亿美元,1997年达到3.2.亿美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299.5万美元的106.8倍,机电产品出口创汇占全省外贸出口创汇总额的16.1%。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全省现有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和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及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78家,其中出口基地企业12家,扩大自营出口企业60家。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批实力雄厚、发展前景看好的机电产品出口重点企业。重点发展和培育了一批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整机产品、成套设备等xx产品的出口。如水泥、轧钢大型成套设备,制氧机、造纸机、胶合板加工、制粉机等成套设备以及防爆电机、节能电机、特种轴承、磨料磨具、高压电缆等出口产品。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由原来29个扩展到95个,贸易方式也由原来的代理供货发展到自营出口,来料来图来样加工、易货贸易、边境贸易、合作建厂、独资建维修网点等多种形式,这样既拓宽了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渠道,也加大了出口创汇的增幅,更重要的是为我省机电行业全面与国际接轨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