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曾冬根) - 天水怡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

社会保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曾冬根)

2010-07-15 11:29:04 阅读4 评论0 字号:

社会保险学复习资料

资料系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引用请留言,欢迎使用

 

{dy}章

1、社会保险:是为保障劳动者在遭遇年老,伤残,失业,患病,生育等风险时的基本生活需要,而采取的在国家法律保证下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它强调受保障者的权利和义务相结合。

2.社会保险的特点:(1)社会保险是商业保险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2)是一种强制性保险

                  3)三方负担方式,互济性强,体现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

                  4)社会保险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标准,即适度性

                  5)社会保险具有储蓄性 6)社会保险具有救助性

3.社会保险原则:(1)公平与效率相依原则       2)强制性原则

3)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4)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

补充:

4.社会保险的功能:(1)维护社会稳定         2)确保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

3)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4)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5.社会保险的对象:(1)被雇佣的劳动者 2)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劳动者 3)达到一定收入水平的劳动者

                  4)从事特定职业的劳动者 5)全体工人

第二章:

1.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原因是:

1)劳动者收入的差距,决定了各国必须举办社会保险。

2)为解决劳动者就业暂时中断的生活来源问题,需要举办社会保险。

3)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退休人员在职人员比例的变化,要求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产生的一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剩余产品增多

2)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工资劳动者增加

3)政府重视是社会保险产生的重要条件。

社会保险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社会保险的原始形式和社会保险的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11883-1889年为德国创立社会保险时期,特点(范围小;对象是从事高危险工作劳动者;保险费三方负担;法律规定范围内应投保的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21890-1919年为各工业国家仿效德国社会保险时期;

   31920-1934年社会保险体系初步发展时期;

   41935-1975年为社会保险迅速发展时期;

   520世纪中后期至今为社会保险调整与改革时期。(举办国增加;覆盖范围扩大;退休年龄由低向高反弹;保险当事人权利义务有改变)

第三章:

1.社会保险管理:指通过特定的机构和制度安排,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社会保险计划的实施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以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目标的过程。(社会保险管理职能:规划;组织;指挥;调节;控制职能)

2.社会保险管理的主要内容:(1)行政管理 2)业务管理 3)基金管理 4)监督管理

             业务管理内容:(1)档案管理 2)数据库管理 3)个人账户管理

3.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一,政府直接管理模式:

(一)统一管理模式

  优点:(1)有利于社会保险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能够更好地避免政出多门,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扯皮而使社会保险的功能难以发挥的现象

       2)使各个项目之间,社会保险运行机制各方面相互协调,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调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有利于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高效运作,降低管理成本,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险政策

       4)有利于实施社会保险计划的改革调整,增加信誉,业务管理,基金管理的透明度

  (二)分散管理模式

   优点:(1)管理机构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2)管理效率较高,透明度大

        3)管理规则细及周全   4)管理的程序与方式更能满足社会需要

   缺点:(1)管理成本较高       2)机构庞大,而相互导致重复乃至资源的浪费

  (三)统分结合管理模式

       优点:(1)它即可体现社会保险的社会化,规模化,一体化的发展,又可兼顾个别保险项目的特殊要求

            2)有利于提高效益,降低管理成本   

3)有利于在多层次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中,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模式

       缺点:这种模式的运行需要有一个较好的内部环境和管理条件

   二:自治机构管理模式  优点:(1)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2)管理机制较为灵活,有利于体现民主的精神

                              3)社会各地主体直接参与社会保险项目的管理,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三:以私营机构为行为主体的管理模式

       优点:(1)有利于基金的积累和规模的扩大   2)合理促进资本市场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缺点:(1)增加管理成本,政府财政负担较重 2)过度市场监管容易带来竞争问题

第四章:

1.养老保险: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领域后时,采取一定的方式以保障退休者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以立法为基础,以基金为后盾。)

2.对养老保险定义的理解:(1)养老保险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性,是国家进行的制度安排

                        2)养老保险的对象必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缴费年限的劳动者

                        3)养老保险只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所需

                        4)由特定的机构以货币的形式向退休人员提供养老金。

3.历史上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1)以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具体代表国家是智利

                            2)从单一支柱向多支柱形式发展

4.现收现付制:是指以同一个时期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养老金的保险财务模式。它根据每年养老金的实际需要,从工资中提取相应比例的养老金,本期征收,本期使用,不为以后使用提供储备。

5.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因(背景):

       1)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渐进改革,动摇了传统养老保险的基础。

       2)劳动就业体制与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直接促进传统退休养老制度走向责任分担化和社会化。

       3)传统退休养老制度的局限性与其内在缺陷,决定了这一制度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对外开放让中国看到了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潮流和某些共同的发展取向。

补充:

6.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

     1)制度体系残缺,过度分割,杂乱无章,漏洞大 2)权责模糊

3)核心制度不健全,配套机制缺失 4)渐进改革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形成新的路径依赖

7.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示:

    1)我国应坚定不移地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

2)我国应本着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3)我国应大力发展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等养老保险类型

    4)在积极稳妥地发展基金型养老金的同时,应当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前车之鉴,

认真研究,小心防范基金流失

5)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或退休年龄的弹性  

6)加快养老保险立法的进程

第五章

1.医疗保险: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按照强制性或自愿原则,在一定区域的参保人群中筹集医疗保险

基金,当参保人因病,受伤或生育接受医疗服务时,由保险人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系列政策,制度与方法。

2.医疗保险理解:(1)目的是帮助社会成员防范和抵御疾病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2)实施医疗保险的主体是国家,实施的方式是强制性

                3)医疗保险与商业保险有区别     4)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医疗保险的特征:(1)普遍性 2)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3)补偿具有短期性和经常性,费用难以控制

                    4)保障手段具有服务性

      医疗保险的功能:(1)保障功能 2)调控功能 3)促进发展功能 4)服务功能

      医疗保险的模式:(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 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3)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4)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 5)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4.中国医疗保险:(一)传统医疗保险包括:(1)劳动保险 2)公费医疗 3)农村合作医疗

             (二)现代医疗保险包括:(1)城镇职工医疗 2)城镇居民医疗 3)新农合 4)城乡医疗救助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表现在: 1)政府经济责任新;(2)管理与监督机制新;(3)农民筹资政策新;

4)保障机制新;(5)保障层次新;(6)资金管理使用新

第六章

1.失业保险: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工作,收入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失业保险的特征除具备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互济性,社会性和福利性特征以外,还具有:

               1)失业保险的对象是有劳动力的劳动者 2)造成失业风险的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因素

               3)失业保险领取期限较短  4)保险目的的多元性

3.失业保险的原则(功能):

1)保障生活和促进就业(2)保证失业人员的正常生活 3)失业救济必须要和促进再就业相结合

4.西方解决失业保险的方法:(1)将就业救助和促进就业相结合 2)实行小企业孵化计划

                          3)加强劳动就业咨询工作,开展就业服务活动

                          4)政府通过各种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促进就业

                          5)减少工作时间,减少工作风险  6)对不同类型失业者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式

                          7)改进福利制度,增加就业机会,提前退休

第六章

1.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

造成死亡,暂时或{yj}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的必要的物资补偿。

2.工伤保险的原则:

1)补偿不究过失原则  2)个人不缴费原则  3)风险分担、互助互济原则  4)保障与赔偿相结合原则 

5)补偿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的原则  6)区别因工和非因工原则  7)一次性补偿与长期补偿相结合原则

8)确定伤残和职业病等级原则      9)工伤保险补偿向受害人倾斜原则

3.工伤保险的意义:

1)、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是国

家对职工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职工应该享受的基本权利。工伤保险的实施是人类文

明和社会发展的标志和成果。

  (2)、实行工伤保险保障了工伤职工医疗以及其基本生活、伤残抚恤和遗属抚恤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工伤补偿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职工的尊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工伤保险有利于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工伤保险与生产单位改善劳动条件、防病防伤、安全教育,医疗康复、社会服务等工作紧密相联。对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和职工的安全生产,防止或减少工伤、职业病,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4)、工伤保险保障了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妥善处理事故和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安定。

4.生育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处于生育事件发生期间的生育责任承担者提供一定的经济,物质及服务

等各方面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5.生育保险待遇内容:(1)带薪产假 2)生育津贴 3)生育医疗服务 4)生育补助

6.生育保险特点:(1)生育保险实施的对象是处于生育期间的妇女劳动者。

                2)生育保险所面临的风险是由特定正常的生理活动造成的,保障妇女不需要特殊xx,侧重休息调养和营养补充。

                3)生育保险遵循“产前,产后均享受”原则。

                4)具有保障劳动力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双重功能。

                5)生育保险作为一个独立险种,建立和实行时间都相对较迟。

补充理解部分:

1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指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建立基金,对患大病的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城市居民{zd1}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人员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农村医疗救助也可以资助救助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救助制度。

2     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二是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制度,三是适用于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制度。

      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226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而建立起来的。该制度主要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劳保医疗费用在1953年以前全部由企业负担;1953年改为根据行业性质分别按工资总额的5%7%提取。1969年,财政部发布规定要求中央国营企业的奖励基金、福利费和医药卫生费实行合并提取办法,统一按照企业工资总额的11%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直接计入成本。劳保医疗待遇的主要内容包括:⑴职工医疗或非因工负报告团,所需诊费、手术费、住院费及普遍药费,均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如本人经济状况确有困难,可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酌予补助。⑵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医疗时,其停止工作医疗期间,连续在6个月以内者,按其本企业工龄的长短,由企业发给病假工资,数额为本人工资的60%{bfb};停止工作边疆医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改由劳动保险基金项下按月给付疾病救济费,数额为本人工资的40%60%,直至能工作或确定为残废或死亡为止。⑶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确定为残废,xx丧失劳动能力退职后,病伤假期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停发,改由劳动保险项下发给非因工负伤残废救济费,残废救济费的确定标准是: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者为本人工资的50%,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者为本人工资的40%,至恢复劳动能力或死亡。时止。⑷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患病时,得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或特约中西医师处免费诊治,手术费及普遍药费,由企业负担1/2。针对劳保医疗中企业和国家负担对重的情况,19664月劳动部和全国总工会颁发了《关于改进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几个问题的通知》,对劳保医疗作了一些新规定,如规定职工患病和非因工负伤,在就诊所需的挂号费和出诊费均由职工个人负担;医疗时所需的贵重药品,由企业负担,但服用营养滋补药品的费用,应由职工负担等。

  公费医疗制度是19526月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单位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撒谎指示》建立起来的。公费医疗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以脱离文化、教育、科研、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等。公费医疗的经费来源于国家与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从单位“公费医疗经费”项目中开支,实行专款专用。享受公费医疗人员门诊、住院所需的诊疗费、手术费、住院费、门诊费或住院中经工程师xx的药费,均由医药费拨付;但住院的膳食、就医路费由患病者本人负担,如实有困难的,得由机关给予补助,在行政经费内报销。

      合作医疗制度主要适用于农村地区,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不同的是,它并非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建立的,也没有国家财政给予资金支持,而是在农村地区,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筹集医疗经费,为农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济制度。合作医疗制度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普遍推行于60年代中期。1965年中央中央批转卫生部党委《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卫生保健工作,推动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到1965年底,全国已有山西、湖北、江西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部分市县实行了合作医疗制度,到1976年,全国已有90%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农民群众自愿参加为原则,合作医疗基金为集体出资和个人集资或集体投资和个人集资相结合的形式。合作医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群众看病只需缴纳少量费用,大部分可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报销。因此,该制度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家村集体福利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自70年代末以来,由于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普遍采取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失去了原有的经济基础,导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各地几乎消亡

3.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医疗保险仍存在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非常严重,甚至到了制约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程度。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dy},强化了劳动就业的制度壁垒。医疗保险各分制度,体现了该制度下的职业界限和劳动者身份界限,不同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区域的劳动者享受不同的医疗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劳动者对医疗消费需求的固有特性和一般规律。在不同的制度下,将劳动者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实际上是一种职业歧视,这与我们倡导的职业平等是相悖的。同时也赋予了一些职业“xx”的优越感,人的平等往往被职业的不平等所掩盖。尤其是以职务定待遇的做法,忽视了劳动者的现实需要,反映了人的等级差别和尊卑观念,强化了劳动就业的制度壁垒,为劳动者在职业选择上提供了不对称的信息,从而成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的体制性障碍,也不利于农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建设的开展。

  第二,使政府与企业或单位的社会管理职能本末倒置。一般来说,凡是市场经济国家,都是社会管理政府主导型国家,这些国家的政府不干预或很少直接管理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社会事务的管理,特别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但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由于资金来源不统一,迫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自己办医疗,如××公费医疗门诊部、××企业医院、××学校医院。本该由政府办的事情,不得不由单位办。单位办社会的直接后果是加重了单位负担,它与单位,尤其是企业的目标背道而驰。

  第三,医疗保险资源分布不合理,费用负担苦乐不均。医疗保险各分制度板块结构的特点,使政府在分配医疗保险资源上受到很大限制,医疗卫生设施部门间、行业间、城乡间的差别巨大,上海、北京、广州等中心城市集中了全国{zyx}的医药人才、{zxj}的诊疗设备,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设施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举办的医疗机构,其医疗卫生资源供过于求,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而农村的医疗卫生资源严重短缺,供不应求,看病难、吃药难的问题非常普遍,农村这种缺医少药的问题,使一些地方的防病、防疫能力不断下降。以医院床位为例,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5%以上,1995年,城市医院病床占全国医院床位的52.3%,农村占47.7%,城乡医疗服务设施分布极不平衡。我国医疗保险供给是由劳动者所处的经济组织的性质决定的,医疗费用主要由劳动者所在单位进行核算。由于本单位供款、职工年龄结构、身体素质、职业病概率等差异,使单位或企业之间医疗费用负担畸轻畸重,甚至出现医疗费用不堪重负的现象,影响了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使企业生存、发展环境恶化,造成企业市场准入规则和竞争机制的扭曲。

  第四,医疗费用急剧膨胀,“免费搭车”现象严重。我国城镇职工医疗属直接免费型保障,被保险人只需支付微额挂号费,就可直接进入消费领域,参与医疗保险资源的分配,其消费的数额不受限制,这就容易出现小病大治、无病也治、开大方、开人情方、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据有关部门估计,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支出约占全部医疗费用的20.3%。1978年,全国职工医疗费用27亿元,1997年增加到 774亿元,增长28倍,年递增约19%,而同期财政只增长6.6倍,年递增约11%,职工医疗费用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同期财政的增长速度。医疗消费的无节制,导致少数地方医患相互勾结、道德沦丧的情况。有的人到医院开药,到药店套现。有的xx竟能开出电视机、洗衣机等生活日用品。有的地方在医院旁边总有林林总总的药品收购小店。我国医疗费用急剧膨胀的原因,除由于药品、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不顺而造成的以药补医以及医药生产成本上升和药品销售不规范的因素外,上述人为因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和警惕。

  第五,医疗保险覆盖面不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不包括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使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缺乏基本的医疗,使这部分职工没有职业安全感,既不利于劳动结构的调整,也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养老保险缴费数额计算方法

  (一)企业缴费额=核定的企业职工工资总额×20%;职工个人缴费额=核定缴费基数×8%(目前为8%=职工工资总额×60%~300%×8%

  (二)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缴费额=核定缴费基数×18%。例如:20034月份河北省公布的2002年度省社平工资为每月747元,因此缴费基数可以在7472241元之间自主选择(即省社平工资每月747元得{bfb}-300%之间选择缴费)。全年缴费金额最少为:747×18%×12=1613.5元,最多为:2241×18%×12=4840.6元。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比例

  缴费比例分作以企业参保和以个体劳动者参保两类:(一)各类企业按职工缴费工资总额的20%缴费,职工按个人缴费基数的7%缴费(2003年为7%,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到8%)。职工应缴部分由企业代扣代缴。(二)个体劳动者包括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按缴费基数的18%缴费,全部由自己负担。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确定

  核定缴费基数以河北省上年度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简称省社平工资)为基准。(一)企业职工凡工资收入低于省社平工资60%的,按60%核定缴费基数;高于省社平工资60%的,按实际工资收入核定缴费基数,但是{zg}不得高于省社平工资的300%。(二)个体劳动者可以在省社平工资以上至300%的范围内,自主确定缴费基数。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社会保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曾冬根) - 天水怡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