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忙完5月的第三次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暨表彰会议,刘焕泉又开始紧张而兴奋地投入到筹办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简称中博会)的工作中。刘焕泉的兴奋不是没有道理的,作为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三年中,他亲历了广东省民营经济连续三年的迅猛发展。
三次民营会议
2002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赴广东履新前,曾主政全国民营经济强省浙江4年,4年中浙江民营经济突飞猛进。如今,浙江已拥有各类私营企业35.9万家,堪称“民营企业”乐土。民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四项指标已连续多年居全国之冠。
“对发展民营经济,张德江书记在浙江积累了丰厚的心得,来广东更是如鱼得水。”刘焕泉接受本报专访时如是说。
“民营经济一有阳光就灿烂,一有雨露就茁壮。”张德江曾说过这句名言并在浙江广为传诵。
就在张德江到任广东后的第三个月——2003年2月,他就深入佛山等地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并在他的提议下于当月召开全省{dy}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上做出了广东省{dy}个《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明确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各项政策。
自此,广东省对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3年,张德江在他的《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开创我省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总的思路和做法,他将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路径概括为三句话:大力优化“五个环境”,重点支持“四类企业”,致力推进“三个创新”。
后来,刘焕泉根据张德江的讲话精神归纳总结出广东民营经济工作的“一二三四五”。即一个法律体系完善,二个体系建设(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三个创新(体制、技术、管理)、四类企业(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五个环境(政策、政务、法制、市场、舆论)
现在回想起来,2003年2月可以在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史上重书一笔。
因为同样是在张德江的提议下,2003年2月26日,广东仿效浙江的经验在省经贸委内设省中小企业局并正式挂牌成立。
“为理顺民营经济宏观管理体制而设立省中小企业局,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广东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快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刘焕泉说。
据了解,中小企业局肩负着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八大职能:政策法规、协调服务;战略规划、结构调整;监测分析、目标措施;改革发展、技术进步;交流合作、市场开拓;服务体系、规范中介;融资渠道、资金管理;企业分类、资讯发布。
“自2003年起,广东省还做出另一个重要决定,五年内由省财政拨出20个亿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其中,每年2亿元共10亿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改。这些资金重点扶持外向型企业、农业xxxx、科技型企业和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企业,以及一些好的项目。”刘焕泉说。
三年里召开三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这种高密度且高规格的会议对其他的省市来说是罕见的。
“今年我省私营企业户数比开会(指2003年初的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时翻了近一番,现在户数已经位居全国前列;民营经济贡献很大,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出品、增加税收、促进就业发挥了很大作用;民营经济发展好了,广东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可考虑明年再开一个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对搞得好的给予大力表彰。”张德江2005年12月6日在省直有关部门座谈会上指示。
短短三年内,广东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三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而《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在第三次民营经济工作会上亮相。
一个“练摊”的平台
2004年10月,首届中博会在广州隆重揭幕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重视,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这一“初生牛犊”在成绩上并不谦让同城的广交会。
以同年的第96届广交会作为参照,中博会虽然只有约1860个展位,但开展五天就接待来宾11.8万人,总交易额达320亿人民币,规模只有前者的1/14,成交额却达前者的1/5。
自此,国内的中小企业首次拥有了专属自己的高规格展会舞台。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中博会竟是张德江在百忙之中一手倡导下并创办起来的。
2003年12月20日,张德江在考察首届广东省民营企业产品博览会时,便萌生把这一“省字号”会展进一步提升为“国字号”会展的念头。
在那次视察活动即将结束时,张德江说了这样一番话,“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所有企业当中,我国90%以上的企业还将是中小企业,所以中小企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必须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发展壮大的舞台,凡是中小企业,都得练摊。”
张德江视察讲话的三天之后,广东申办中博会的决策开始纳入省政府的议事日程,两天后,广东省政府正式向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发出邀请函,建议联合主办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
“这既是广东又是国家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当时几乎是与时间赛跑,省里迅速成立了申办领导小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任组长,在省中小企业局设办公室。”刘焕泉说,为了实现“广东速度”,在筹备中博会的短短的3个多月里,相关的工作人员放弃了不少节假日。
在{dy}届取得相当成功的基础上,为了走向国际化,组委会决定第二届中博会与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一起举行,而这个“点子”同样出自张德江的大脑。
2004年张德江出国访问路过法国,驻法大使出面陪同的时候向他透露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将带1000家企业去中国的消息,张德江一听,思路立刻引向了“中博会”。
是时正是首届中博会开幕的前{yt},张德江在当天晚上回到广州听取游宁丰关于中博会{zh1}的筹备情况汇报时,两人商讨了在第二届中博会期间举办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的计划。第二天,借中博会开幕式举行前的简短时间,在休息室里,张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国家部委领导谈了他的想法,想法很快博得了大家的赞同。
2005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第二届中博会上,同期举办中法中小企业博览会。
“广州市组织了750家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博会,佛山市拿走了560个摊位,江门市有103家企业参展,潮州占据了280个摊位,签订各种经贸项目金额12.3亿元。梅州100多个产品参展,汕头市代表团达500多人,东莞9大行业110家企业参展。可以说为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擦亮了一个‘亮点’。”刘焕泉说。
据悉,将于今年9月15至18日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博会将由前二届的国内展上升为国际展,目前有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当中。这标志着中博会三年迈上三个台阶。
“追兵”变“排头兵”
“外向型经济看广东,乡镇企业看江苏,民营经济看江浙”。1990年代以来,广东民营经济曾一度落后于江浙,然而“十五”期间,广东民营经济却以惊人的速度跃起。
据统计,2006年3月末,全省个体私营企业数达279万家,总量居全国xx。五家xx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十五”期间广东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最为迅猛,占全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14.77%,一举超越山东、江苏跃居榜首。
“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在全国工商联九届四次执委会上肯定广东这几年的成绩,说广东是全国民营经济的排头兵。”刘焕泉说,而在几年前,广东还只是一个追兵。
在这次广东民营经济由“追兵”向“排头兵”迈进的过程中,让刘焕泉感到最为欣慰的就是——融资难题得到了缓解,民营企业在创新和“走出去”战略上取得了不小成绩。
“融资难,一直是民营企业的‘老大难’,但在广东更难,2002年底,全国信用担保机构有500家,但广东仅有18家,远少于浙江的200多家。当时,不少中小民营企业一旦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很有可能意味着死亡。对那些高新技术产业来说,可能还意味着部分研发工作胎死腹中。”刘焕泉谈起当时的状况就心有余悸。
为此,刘领导的广东省中小企业局成立后的{dy}次专题会议的议题就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2003年,担保业务终于起步,2004年和2005年广东省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优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政务环境的若干意见》。
近两年,广东省还各拿出几千万元的专项资金补助担保机构,同时推动成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自律组织——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
“到今天,全省正常开展业务的担保机构达到112家,注册资本金90.2亿元,比江苏高出0.4倍,比浙江高出1.4倍。户均注册资本金8053万元,是江苏的3.3倍,浙江的4.9倍,累计担保金额429.1亿元,担保企业39488户。”刘焕泉说。
刘焕泉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壮大信用担保体系,不断探索债券融资、租赁融资、典当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
让刘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广东民企的“创新”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截至2005年民营科技企业已达7316户,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半数以上;民营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产品占全省8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900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00亿美元。”刘焕泉说。
一位专家曾这样说,既具备“企业家精神”,又掌握科学知识的一大批民营企业家的涌现,将成为“十一五”乃至更长远时期内广东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命线,成为2020年建成“创新型广东”的希望和信心所在。
“华为、美的、格兰仕……,这些从广东制造走向广东创造的民营企业,正扮演着‘急先锋’的角色。”刘焕泉如数家珍。
2005年11月21日华为公司与全球{zd0}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英国沃达丰签署全球采购框架协议的事让刘焕泉记忆犹深,“几年前,走出国门‘与狼共舞’的几乎清一色是国有企业,现在广东的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群体进入国际视野,开始海外扩张之路。2005年广东省民营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68家,协议投资额2.3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境外投资个数和协议投资额的55.3%和53.2%。”
刘焕泉表示,今后几年,广东将加大民企“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从技术创新、带动出口等各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和激励,在行政审批、日常管理等方面建立协调、便利、高效的服务体系,向企业提供xxx服务,创造“走出去”的良好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