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国有和外资经济可以享受的政策,对民营经济一律都能适用,凡是单独针对民营经济的限制性规定一律予以废除,要让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国民待遇。”7月7日,在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

  为进一步促进该省民营经济的发展,这次会议上讨论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下简称《意见》)。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张文献表示,《意见》将成为指导广东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文件。

  民营企业,占据了广东经济的半壁江山。来自广东省中小企业局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9年,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数由210.39万个增至416.36万个,年均增速达两位数。而全省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也从38.6%上升到了42.8%。到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45%。

  但金融危机下,首先遭殃的便是民营企业。即使在天量刺激政策下经济实现V形反转的去年,民营经济也没有一个令人兴奋的表现——2009年,广东国有经济投资4206.45亿元,同比增长52.2%;而民间投资的增长率仅为15.8%。

  从今年的数据来看,似乎有了新的迹象——1-5月,广东民间投资2473.51亿元,同比增长27.6%。这个比国有经济投资增速还高2.1个百分点的数据,在广东省统计局看来是“再创新高”。

  但实际上,该超长的增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房地产、传统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838.23亿元,增长36.1%。民间制造业投资641.36亿元,增长28.7%,其中增速较高的主要集中在纺织和服装业、造纸等传统行业。从结构上,民营经济并没有明显的起色。

  “目前最突出的制约是法制环境不完善,最突出的障碍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最突出的软肋是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最突出的难题是区域发展格局不平衡。”汪洋在会上说。

  今年年初开始,省委政研室和省经信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分别在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等地区进行了密集调研。“从调研来看,企业在融资、行政服务、投资准入、税收等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比较集中,对政策的诉求比较多。”参与调查的广东省经信委人士说。

  如,现在各地税收优惠政策不一,哪里有更优惠的税收政策,企业马上腾挪过去;而政策变动也比较大,今年实行的政策明年可能就会退出。这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经营。

  “这些问题的存在,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投资信心。”身兼全国人大代表的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刘武对本报说。

  xx民间投资“玻璃门”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0条措施。

  比如,广东拥有着全国最多的民营企业数量,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是,却只能一直活跃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来自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民间投资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领域所占比重分别为28.1%、25.1%、21.3%和25.4%。

  “从这些数据来看,说明了广东在放开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公共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占比还是太低。”广州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对本报说。

  对此,《意见》提出将分层次、分地方、分类型、分方式进一步降低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准入门槛。比如,除了xx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影视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民生社会事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积极承担相关装备科研生产任务。

  同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改制重组。鼓励民营企业嫁接外资,促进省内外民间资本融合。

  但是,除了放开经营领域,民营企业所遭遇的“玻璃门”和“弹簧门”等障碍,也迫切需要解决。对此,《意见》提出将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改进审批方式等等。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打破地域、行业垄断,规范企业在项目投资过程中所需供电、供水、环评、消防等服务。以公平公开招标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扩大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本报获悉,广东将出台民营企业投资指导目录,编制民间投资项目计划。

  “从市场公平竞争的角度来看,垄断行业的放开是肯定的事。”广州发改委投资处负责人对本报说,但民营企业要想真正进入垄断行业,不是一两个文件出台了就可以完成。除了《意见》这样的纲领性的文件外,更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才能保证市场的良性竞争。

  民企融资制度性难题待解

  即使拿到了门票,有没有钱去投资,也是一个问题。民企能否享受国民待遇,除了投资门槛准入,融资也是一个核心。

  “以同样的条件去xx,民企能够获得的xx数量只有国企的1/3。”刘武说。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对国企、民企明显是两种态度。

  一位国有四大银行人士对本报解释,之所以把资金投向国有特别是央企这样的大型项目,而不愿意投向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是因为后者成本太高。其举例,同样是一个亿的xx,贷给国有企业大项目,只需要一个业务经理对接就可以充分防范风险;而按100万的额度分给100家中小民企,则需要100个业务经理,显然不划算。

  “在国内调控政策下,对银行来说,首先要保的是大项目,而中小企业则成了首先被压制的对象。这对中小企业来说生存更难。”珠海发改局人士对本报也如此感慨。

  从国家监管部门的角度看,设立小额xx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正是出于弥补大型商业银行的考虑。

  《意见》也开出一系列xx,比如鼓励有条件的小额xx公司转为村镇银行;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等等。

  但是对于地方来说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数量不足、设立门槛的限制。

  以东莞为例,目前该市有5家小额xx公司。“这远远不够,我们希望是东莞20多个镇每个镇都要有一个,但是现在主要是受省里面指标的限制。”东莞市金融局综合科负责人对本报说。

  再如村镇银行方面,设立村镇银行,出于满足一些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为了金融稳定,监管部门规定发起人必须是银行。东莞银监分局纪委书记匡才满对本报记者解释,这看起来没问题,但是操作起来就有问题——会把母公司的体制很容易照搬过去。

  同时,“即便成立时材料中说得好好的,但是操作中方向很容易偏离,把经营方向又投向了大项目”。该市人行副行长甄润赞说。




引文来源??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