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探究型学习的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探究型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3.MiniQuest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情境、任务、成果三部分。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2. 结合自己的设计过程,说明探究型学习如何选择主题?
( 1)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
( 2)符合探究型学习的特点
( 3)实现探究型学习的目标
3. 资源的查找中应注意什么?
( 1)与主题相关程度
( 2)资源引用规范
( 3)作资源引用记录
4.什么是量规?如何设计量规?
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将它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而我国的教育技术领域专 家祝智庭 教授则将它定义为“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
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的绩效( Performance),并且获得可靠的分数,设计量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
教学目标不同,量规的结构分量也应不同。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电子作品时,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而在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时,又会从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考虑。另外学生的水平也是决定量规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符合学生水平的结构分量在评价时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 2)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
对量规中各结构分量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的设置不但可以帮助有效的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好努力的方向,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结构分量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真接的关系。还是以电子作品的评价为例,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结构分量的权重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结构分量的权重则应高些。
( 3) 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
在对量规的各结构分量进行解释时,应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如果标准是“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则此标准形同虚设;而如果标准是“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了出处。”,则标准就明确得多。后者所具有的可操作性,正是量规最可宝贵的特质之一。
5. 如何使用量规?
使用量规进行评价时,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 1)在学习进行前提供量规。
在学习提出预期要求是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发挥量规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作用。
( 2)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
正如强调探究型学习不等于否定接受式学习一样,强调量规的优势,也不等于否定其他评价工具(特别是传统评价工具)的作用。每种评价工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配合使用才会取得{zj0}的效果。比如,在要求学生以电子作品递交作业时,采用量规与范例(学生作品范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就会非常有效。
(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
关注过程的评价特别强调要求评价要随时并频繁地进行。这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以便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量规来衡量和自己的绩效。
( 4)为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应该积极地鼓励这类评价,如要求学生互相浏览作品,根据量规提出修改意见等。但切忌为学生的互评施加压力,否则势必会影响互评的质量,如要求以学生互评的分数作为期末考试分数等。
三、分析题:分析下面案例设计的优缺点。
纸板会掉下来吗?
单元概要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是有压力的,大气的压力是很大的。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了解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自主探询知识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是有压力的,大气的压力很大。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了解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管等外部条件自主的去获取知识,以求解答本课的问题。
4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自主探询知识的能力。
5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等,制作自己的作品,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汇报或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课程标准:
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符合小学自然课本《大气压力》教学大纲要求: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大气是有压力的,大气的压力是很大的。大气压力的方向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了解大气压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自主探询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师提出问题,“纸板会掉下来吗?”。明确单元计划的核心问题和单元问题。
2 .分组讨论,确定完成研究任务的有效途径:上网或通过书籍查找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3 .学生分组 , 各组进行猜想,实验,验证,分析、查阅资料(图书资料,互联网资源),获得更多的知识。
4 .各小组汇报收集的各种资料。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设计“汇报网页”或“演示文稿”。
5 .全班交流。学生将制作完成的汇报材料进行演示。
6 .根据评价量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在学习过程的表现作出评价。
多媒体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注:以下所列条目,每条分为四个等次,分别为:优秀( 5)、良好(4)、合格(3)、基本合格(2)。按这个标准给分。先计算出各项目的得分,总得分按下列公式计算:内容*50%+组织和布局*35%+演示*15%)
一、内容: (50%)
★
★
★
★
★
★
★
二、组织和布局: (35%)
★
★
★
★
★
★
★
★
三、研究展示:( 1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