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大亨小传- feat - 和讯博客
陈锡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转贴 2010-07-06 12:45:36]   
 

 

 回良玉副总理讲过,粮食增收是我们农民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所以我想我们论坛选择这个题目是很有意义的。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什么要确定为这两个?关于农民增收问题,刚才领导和专家都已经讲到,而且大家对此比较了解,过去的七年中,农民的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只增长4%,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相比,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在过去七年中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这是我们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所以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今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明确的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作为这个文件的标题和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已经可喜的看到今年{dy}季度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已经开始回升,到今年{dy}季度达到了9.2%,比去年{dy}季度7.5%高了不少。同时,由于去年第二季度陷入了非典的冲击,所以去年是负增长,负3.3%,今年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可以预料,今年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会有一定的回升。大家都知道,农民收入基数比较低,去年只有2622.2元,它和城市居民的8474元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差距达到了3.23:1。所以,从增长的速度看,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逐步的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还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任务,同时还必须认真研究采取什么样的途径和办法才能使农民的收入有较快的增长。

    很多同志都知道,今年{dy}季度中央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不仅在1号文件,而且在后来的两会期间,一直到3月下旬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大的政策,其中很多同志说受惠最多的是东北的黑龙江,由于粮食主产区拿出40%的风险基金,在黑龙江吉林实行了取消农业税的试点工作,对东北农民种植水稻给予补贴等一系列行为,预计黑龙江的农民今年仅仅靠政策这块的力度就可以人均增长二百四五十块钱;也就是说如果别的都和去年一样的话,今年黑龙江的农民已经有了人均增收11%—12%的基数。所以,黑龙江省明确提出要在政策增收之外,使得农民的纯收入再增加几个百分点。当然,黑龙江是个特例,因为它在这一轮中获得的收益是{zd0}的,但是在大多数地区,一般农民的纯收入可以从政策因素中增收50—55元。50块钱可能对于城镇正常的收入并不当回事儿,但是对农民来说,在很多地方应该说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数字。采取政策措施,补贴政策对于支持农民收入是一个途径,但是要想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其他各种办法,到底要采取什么办法?总体来讲要按照市场需求,依靠科技的进步来促进农民农业的发展。但这其中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正是农村政策所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讲,为什么从去年年底开始,党中央国务院突出的强调要扩大粮食的规模和促进增产,因为从九十年代中期到现在,确实很多同志不大讲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在这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粮食总量的供过于求,由于粮食总量的供过于求,导致粮食质量的明显下降。市场上持续六年的粮食价格的低迷开始恢复,今年2月份到3月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价格上涨。大米到3月底的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差不多上涨了50%,应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这样的时期,采取一系列支持农民增加粮食的政策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政策有推动,市场有拉动,农民一定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但也有很多同志对增加粮食生产是不是有必要或者采取这样一种政策是不是非常合适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一种看法说希望粮价会有进一步大幅度的上升,这样才能给农民增收带来更多的机会,我觉得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是粮价涨到什么程度才能既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又保证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尤其是中低收入者不影响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在座的老师可能经历过,有的同学记不住了,比如说1993年中国曾经出现过一次大幅度的粮价上涨,这导致了1994年整个物价水平的明显上涨,迄今为止改革开放二十五六年,1994年是我们物价指数{zg}的一年,达到了21.7%。有些专家分析认为,21.7%的百分点中大概六成的因素来自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所以必须认真的考虑粮价的合理水平和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也有的同志觉得,国内粮食如果不够,多进口一些行不行?市场经济加入了世贸组织,两个市场总比一个市场安全,我觉得这个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实际上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国际粮食的方针一直没变,无非是有时候进口得多,有时候进口得少。在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和国际市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座的很多老师同学可能还都记得,1995年是中国历史上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最多的一年,那年进口的粮食超过了两千万。在这之后,由于国内粮食供大于求,所以,中国转入了一个粮食净出口的国家,但是国内的粮食生产正在发生变化,可能有的同志已经知道,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从国际市场增加粮食进口的决策已经形成,而且实际行动也已经开始,问题需要研究的是到底进口多少粮食才对国内的粮食安全不构成威胁,对国际的粮食市场也不至于带来太大的起伏和波动,这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政策。

    有些同志讲,我们过去曾经进口粮食超过两千万吨,现在再多进口一些有什么了不得的,但是按照中国的粮食理论,我们这几年进口的粮食始终没有低于两千万吨的,大豆这一项就超过两千万,更不用说加上其他谷物。如果加上其他谷物,我估计今年和明年都会超过两千万。从这一轮的粮食涨价中大家明显的感觉到,在中国各种粮食品种涨价幅度{zd0}的是稻谷,由此也就说明国内的稻谷工程矛盾是比较突出的,大家都知道,在国际市场上用于国际贸易的稻谷数量是各类粮食品种中比较少的,正常年景下从来没有超过一年交易三千万吨,今年的交易量在一千八百万吨左右,大概相当于我们在历史{zg}峰的时候湖南一个省的量。所以,到底对于国际市场的利用能达到什么程度?我想不只简单的是一个总量问题,还会考虑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

    讲到粮食问题,我们过去几年连续的丰年有余,库存粮食很多,这讲的也是事实,利用库存粮食来保证现在的供求平衡,这是现在一直在做的。大家能感觉到从1996年至今或者到2003年10月份,粮食品种的生产价格一直在下跌,在低迷。所以,粮食产量进入2000年以来一直在下跌,大家都知道去年粮食总产量只有8614亿,它比{zg}水平的1998年减少了1632亿。和我们的需求相比,到底现在中国粮食需求是多少?这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少争议,但是无论如何,需求是在不断的增长,同时8600亿斤的供给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可以这样说,从2000年开始我们就需要动用库存来弥补当年粮食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缺口。我想有再多的库存,如果当期的供给不恢复的话,库存一定会降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所以,我觉得从生产的角度看、从贸易的角度看、从库存的角度看,现在确实到了需要认真研究粮食安全问题的时候,这个讲法并不是说现在已经不安全了,现在已经供不应求了。粮食问题大家都知道,它和任何产品相比都有它的特征,因为粮食对我们国家来说,{yt}三顿都离不开,很多专家、很多部门的领导讲,目前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对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如果和粮食出现紧张相比,它们都还有办法,粮食出现真正短缺以后,能采取的措施是不多的。从煤电油气的角度来看,可以有{yt}不生产,粮食没有一个人可以哪{yt}不吃。石油为什么和粮食不一样?因为石油有替代品,食品只能靠农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央目前提出研究粮食安全问题,促进粮食生产的恢复增长,应该说是有重要的战略考虑的。

    大家都知道,粮食不能等到没有的那{yt}再想办法,至少在100天之内就应该知道。所以,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必须未雨绸缪。从这个角度看,从去年年底到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确实在围绕着粮食和农民增收这两个重要的环节,这两件事儿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xx和加强研究的事情。在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大家已经感觉到,粮食产量每一次周期的波动大概都不会短于三年,通常都在四年左右。我们的粮食产量在二十世纪末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万亿斤,但我们现在到底还有多少粮食生产?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有些对农业不太了解的人,他们考虑问题,往往这样考虑:98、99年粮食产量都超过一万亿斤,只要政策到位,只要市场价格足够高,粮食产量恢复到一万亿斤是做得到的,我说不见得,而且很不见得,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在粮食上的损失的生产能力非常明显,这是一个重要的数据,今年年初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耕地的总面积在过去七年之中整整减少一亿亩,从19.5亿亩的耕地减少到去年年末18.5亿亩。当然,这一亿亩耕地,有的质量可能不错,比如说大城市周边的、具有最完备的系统。我想提出两点,{dy},从最近对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来说,有大量被占用的土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非常说服人的数字,去年耕地面积的净减少是3800万,因此需要认真考虑我们现在到底还有多少粮食生产能力,要把减少了的耕地生产出来的粮食恢复到98年的水平,甚至把它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政策需要研究的重点。

    刚才几位领导和专家谈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中国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粮食和农民的收入问题,其实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比这个多得多、深刻得多,那就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小康建设现代化的目标,如果要按十六大提出的要求来看,我们距建成小康社会现在还剩下六年多的时间,离基本实现现代化也就剩下40多年,这应该说对农村的政策研究、农村的经济技术研究是极为紧迫的。针对这方面,很多专家讲到,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才能使得农业农村的发展不拖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后腿,这是现在在座的资深研究员需要承担的任务。

    当然,党中央领导同志已经反复讲,去年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xxx同志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这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十几年的时间,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建设小康社会,我一点都不怀疑,甚至远远超出即定目标。我36年前下乡到农村,在农村度过了十年;现在离开农村26年,我坦率的说一句,即使到我26年前离开的地方去看看,我总的感觉变化是很小的,这么广袤的大地在26年中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凭着现在的做法,能不能使农村也实现全面的小康?如果这一步做不到,我们国家整个民族的现代化也是做不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任务是非常繁重和紧迫的,但问题还在于,不仅仅是目标艰巨、任务繁重,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要想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毫无疑问,不保持国民经济比较高的增长率,就业问题、财政收入问题都会面临很多矛盾。但是,如果只追究GDP比较高的增长速度,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又会出现一系列的矛盾,这样一些矛盾,实际上使我们可选择的途径也面临着很残酷的现实。党了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五个统筹”,我觉得对此我们应该认真的考虑,不仅要考虑这个目标怎么实现,更要考虑我们有多少选择。

    提出五个方面的统筹,把“城乡统筹”放在{dy}位,表明了城乡的不协调是当前社会发展存在的最突出、最有制约性的大方面。但是,去解决它,现实中又遇到很多挑战和问题,比如说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关于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关于严格保护耕地问题,在社会上遇到了争议。人家说不让占地,尽管保护了农民的权益,但是却失去了经济增长,{zh1}不能带动农民富裕。也有同志说,国内的耕地减少了,从国外更多的进口一些粮食,不就是减少国家的土地和资源吗?所以,这里确确实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讨。一个决策做出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所带来的惯性和后果不是制定决策的人能改得了的,比如说关于开发区的建设,大家都知道,开发区建设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转型,而事实上它也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曾经有一个省的常务副省长跟我讲,不要看我们的开发区在全省占不了多少位置,但是它占我们经济增长的60%。开发区政策出来了之后,经过清理整顿,经过清点,全国国内有各级各类开发园区6015个,其中70%的没有经过审批,4200多个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这6015个开发区一共占有的土地面积是3.54万平方公里,比我们国家全部城镇的建设面积还要大,现在要去纠正,你说有多大的难度?我刚才之所以说到我们今后的发展任务非常艰巨,是因为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限制条件非常多。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就像从国际国内听到的呼声那样,我们今后面临这样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是在国内协调发展、对外和平崛起的环境下进行,破坏了这样一种格局,如果国内不是协调发展,如果对外不是和平崛起,很可能连我们现在的大好局面都很难保持。但是,要实现国内协调发展,需要协调的方面很多,城乡之间协调的任务极为繁重,因此,要在协调发展的政策思路下安排好各项政策,这绝不是一项容易的事。比如说最近大家争议比较多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恢复我们国家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而且出台以来到现在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不应该耕种的土地被退耕还林,它产生的效益是很大的。但是,退耕还林之所以这么快的推进,以粮代赈,如果说考虑到目前的粮食供求关系,缩小或者减慢退耕还林,这当然也是一个途径。粮食的安全、粮食生产的问题和退耕还林仅仅是一种内部的事情,去怎么协调,这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更不用说其他的方方面面。所以,要确保国内首先协调发展,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研究农业农村技术的人脑子里都要有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性,不能仅仅为你考虑的东西提供一个有益的政策而损害了其他方面的利益,这个政策是社会的,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同时,对外的和平崛起更是重要的,因为它决定我们今后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去年我们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这当然是一个非常值得鼓舞的事情,但是坦率的说,大家看一看世界,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在全世界是相当低的,我们以占全世界20%的人口,去年创造了不到4%的GDP,我们现在是这样的状况,但是我们去年消耗了47%的能源,消耗了23%的钢材。这对我们来说有一个自身能否持续的问题,而对世界来说产生了某种担心,中国的发展到底要从它的外部社会吸取多少资源?世界能不能承受?因此,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崛起?那就是中国政府历来说的,我们绝不称霸,绝不为掠夺资源和市场采取措施。我们采取这样一种消耗资源的增长,如果不走坚定不移的和平崛起的道路,我们要走什么样的道路?今年国内的粮食稍有变化,国际上对中国粮食需求的前景议论纷纷,布朗1994年曾经发表过“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没想到我们连续五年丰收,他没话可说了。我199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参加东西粮食展望大会,布朗先生在场,我记得当时哈佛大学非常xx的经济学教授对布朗提的问题非常尖锐,他跟布朗说你在1970年就预测了全球的石油消耗只够25年,今年已经第26年了,这是{dy}句话,第二句话说你如此关心粮食问题,为什么盯着中国不放,而不去研究非洲?我觉得这两句话讲得非常好,当然他有各种各样的考虑因素,{zh1}我们在跟他讨论的过程中,他在大会上公开宣布:我不是经济学家,因此预测未来的事情不是我的责任,我是给你们敲警钟,他现在又一次敲警钟,又一次讲到中国的粮食问题。因此,我觉得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为什么说中国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一条消耗少、污染低、科技含量高、效益高和能够吸纳更多劳动力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的新型工作发展道路,它对我们农业又有什么要求?我们农业农村的发展,从我们农村的政策研究、理论研究,结合中国的实际进行研究,我想至少要考虑三个层次的问题,就是当前的政策重点是什么?刚才讲了就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而追求这样的目标,就是全面的小康建设和中华民族的基本现代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研究第三个问题,当确定目标,提出愿望之后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途径和措施去逐步的接近这个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我们从现实的起点到最终达到目标这个过程之间的一系列中间环节。所以,我觉得在“中心”成立的{dy}天,我们的研究要紧密的为实践服务,要紧密的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服务,既要为粮食增产增收服务,也要为协调的情况下粮食增产增收服务。作为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大国,怎么做到国内协调发展,在世界上和平崛起,不仅使得中华民族能够真正置立于世界之林,而且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置立于世界之林,为了这个目标,我相信在座的广大师生和各方面来的人员,一定会竭诚的为此做出努力。

 

郑重声明:资讯 【陈锡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大亨小传- feat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