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天文望远镜_Fly^2_百度空间

   
     

         说到望远镜,爱好者是不会陌生的。因为有了这个玩意我们才能看见遥远的天体所发出的光。而且,望远镜的作用也就是扩大视觉的张角。将物体的反射或发出的光子收集起来形成清晰的图像。说到收集光子。我们应该也就想到了物镜。物镜的作用就是要有很高的透光率或者反射笑了。后者取决于镜面或整个光学系统的加工与装配质量。大型望远镜尤其如此。与此同时也和镜面的尺寸息息相关,如果说其中一点不符合要求,你看到的就是虚像。

     对望远镜的支架的要求也是精密而稳定的。可以xx的支撑起望远镜并且灵巧的指向天空中的任意一点。同时保证整个望远镜系统的重心处于可控的范围内。这一系统是与赤道仪结成一个统一体系的。整个东西虽然需要注意两点,就是灵巧和xx。但这是两难命题,因为三角架越重越稳定而稳定就不一定意味着灵活了。想想看球球2的三角架整体接近36kg了。

       看得见和看得清是两方面的问题,从几何光学的层次上讲。前者是接受到光子数量的多少,后者是指的在视网膜上撞击后成像的清晰度,当然这也包括CCD成像元件了。人眼来说,看得见的{zd1}标准是约有140个光子进入瞳孔,否则就是啥也看不见。人眼最敏感的波长是550纳米的黄绿色可见光如果是中国波段的140个光子所携带的能量大概就是5*10^-17瓦左右。所以人眼是不能看见6.5等星更暗的天体的。因为进入眼帘的光子已经低于{zd1}标准了。人眼的瞳孔直径大概为6mm左右。面积可就没有望远镜那么宏伟了。而且光子在视网膜上保存的时间很短。只有1/24秒。时间已过你就只能看见连续的画面了。而且人眼认为连续的画面是这个数字的指数。说到光子那可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东西了。

     因为长时间都喜欢接触关于量子物理方面的东西,所以大家都知道光子是波粒两性的也就是说即使光子流也是电磁波。一切波动都会产生衍射现象,由于光子的衍射所以从一个点发出的光子被理想的设备接收以后仍不能集中在一个点上,而是散布在一个小圆面和小圆面的周围。逐渐减弱,中央的校园就是“艾里斑”。这个词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亮点物体距离太远,十个字两个艾里斑相连就不能分辨物体两点的像。正式这个玩意限制了看得清的能力。如何xx呢?想一想望远镜主要参数里面有一个东西,他就是分辨角。

   把光学系统能分清两个物点最小的角距离就是分辨角,也叫分辨率。分辨率与过昂的波长和光学系统口径有关系。θ=1.22 λ/D θ是分辨率 ,λ是波长。D就是光学系统的口径,这个值去可见光范围的550纳米D的单位是厘米。如果分辨率是角秒的话,θ=14/D就是计算公式了。

   人眼的分辨率是在23″,这个值是相当大的。如果是望远镜的话,我们用拉磨来一次推算吧。14/4000是0″.035。看看拉磨能把这个距离拉近到接近10万公里标准烛光照度哦!!相当了不起吧。

                                                                                                                        

                                                                                                                        今天的福利是黑眼银河



郑重声明:资讯 【浅谈现代天文望远镜_Fly^2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