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被“猎”与被“潜”

     对于这个敏感话题,我想,2010年1月份想在IT行业跳槽的朋友们都会很感兴趣,现身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最近的面试经历。自从09年3月份离职H公司后,一直在做能源行业信息化独立顾问,和国内外xxxx合作,客串他们的外部售前顾问参与市场投标,为了能外包这些xxxx发电信息化咨询项目,我也注册了一家小公司,在这个平台上接他们的项目,这种自由自在的顾问工作也能维持生计,虽不能每月有固定收入,但做成一单也够我能吃上一年半载,发不了大财,也不至于饿死,只是自负盈亏,独自一人承担所有的风险,不再由企业帮你分担。

    估计猎头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洞察到我有再就业的想法,年初,我便频繁接到各家猎头电话,推荐我去A公司面试,B公司面试。。。。X公司面试,基本都是根据我的资历推荐的类似售前“咨询总监”级别的高薪职位。我知道,每年一月份,是国内软件公司制定战略,防止人才跳槽,进行人才储备的关键时候,更有企业因去年业绩增涨,考虑增加部门,增加岗位的时候,这个时候,软件企业更想通过面试来自xxxx售前资深顾问形式来获得竞争对手2010年产品战略,市场战略,销售策略、售前项目等信息,于是,便抛出了极具诱惑力的高管职位和高薪来吸引猎头们去为他们网捞人才,猎头们也就抓住这个机遇,疯狂似地给锁定的目标人选打电话。

    我曾经{yt}接到N家猎头电话,推荐的竟是同一家xxxx的售前咨询总监职位,我质疑,他们能付得起昂贵的猎头费和高管年薪吗?对方的回答“不差钱”,于是,我也成了继,SAP,IBM,,用友之后的又一位不幸的售前咨询总监后选人之一前往国内某面向能源行业的知名软件企业面试,当然,面试免不了要拿出自己的精典的售前咨询成功案例(PPT和word方案文档)及为该企业量身定做的整体解决方案去给用人单位report的,以证明自己在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售前咨询能力,而用人单位也通过和我们这些来自国内外xxxx掌控公司售前机密的顾问们的交流中获得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被蒙在鼓里的真诚的后选人们在暴露自己知识产权的同时,掉进了面试企业精心策划的“潜规则”之中,当我们被“面试”单位老总们笑脸送别到电梯门口时,我们已经成为了他们免费的“午餐”。经历了几次,便明白了其中的“潜规则”,疲于这种被“猎”与被“潜”的面试,终于知道了如何提高警惕,保护自己,拒绝被“潜”。

    最近某天,在猎头的1000%的热情动员下,我终于又一次被猎头亲人般的无微不至地关怀所感动了,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烧得我冰冷的心顿时热血沸腾起来,我冒着北京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准时到达Y公司接受所谓的“面试”,为该企业高管们提供了长达几个小时的售前免费咨询,其中一位高管很熟悉我{zh1}服务的二家企业D和H在能源行业中的领航地位,做为这二家公司售前咨询体系创建人,做为这二家公司的首席咨询顾问,这些年来,我在这二家公司所负责和参与的几个能源行业信息化重大售前项目在业界的影响力,足以证明我的能力和背景不容再质疑。我不想在谁面前炫耀自己在某售前项目竞标中打败了谁,我只想说,在近几年我所参与的售前项目中,在入围技术方案讲解中,我的售前方案入围率达到{bfb}。在售前技术投标中,我的技术标排名{dy}率达到{bfb}。

   后面出现戏剧性提问,更让我啼笑皆非,Y公司问我和国外某某xxxx的电力售前顾问相比,优势在哪?劣势在哪时,我告诉他们,某某xxxx的售前顾问很多来自于我们这些独立顾问的客串,知名的大公司在没有xx进入某个行业没有获得单子前,是不会在自己的组织架构中虚设一个资深行业顾问专家的位置,用高薪白白养着的。

    通过和Y公司交流,个人感觉他们目前有创建售前团队的想法,但并没有{zh1}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感觉他们并没有设立咨询总监这个职位,对该职位的需求也不象猎头所述的那样急迫,还在深入调研考虑中,目前Y公司频繁地和我们这些来自国内外各知名软件企业资深售前顾问后选人面谈,更多是通过我们这些人的多年售前实战经历来迅速获得同行企业售前咨询流程、方法论及售前与销售之间的对接套路,更确切说是利用我们多年的售前实战经验和技巧来为他们免费做咨询,很有可能Y公司了解这些内容后,自己从内部培养售前咨询总监。

    其实,交谈几句,我就已明白用人单位面试的真实意图,只是不便当面点破,而不便半路而退,避免出现尴尬局面,只有硬着头皮,带着一颗为用人单位排忧解难的赤诚的心,很不情愿地一次又一次地免费出卖自己的劳动成果,想到此,我为求职的人才也为我自己悲哀虽然,心也就凉了半截,倍感无语。。。虽然我为Y公司做的免费咨询已经很细了,但在具体投标方案细节方面,我还是有底线的,是有所保留技术机密的,售前实战技巧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实战中,只能为我自己所用,不能外传,如果Y公司都清楚了,还需要在外面招聘售前咨询总监吗?

    我认为,当用人单位更深一步向你索取技术机密资料而又不能承诺是否录用你时,你应该婉言拒绝并告诉他们,这已突破底线,涉及到知识产权,你要保护这个产权,让用人单位尊重人才的价值。

    总而言之,被“猎”的同道中人,在接受面试的同时,谨防被“潜”,乃为上策!

    

郑重声明:资讯 【谈谈被“猎”与被“潜”】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