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老旺在路上


——记生活报摄影记者、xx摄影家王承旺

[转载]老旺在路上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还能够为自己的理想而狂热的人不多,王承旺应该算是一个。热爱摄影、热爱旅游、热爱摩托,这三个爱好已经注定,王承旺这一生的大部分,都要在路上奔波,然而他却乐此不疲。这些年他几乎跑遍了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从茫茫兴安到青藏高原,从五指山下到黄土高坡,只要有风景的地方,就会有老旺的身影。这些年,光西藏他就去了六次,而且其中两次是自己骑着摩托车去的,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足以艳羡的经历。你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王承旺,都是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作为同事,我们常常开玩笑说,老旺不用化装,只要穿上藏袍,就是一个十足的藏人。粗糙的皮肤、晒得红红的脸,这都是他这些年在外奔波的印记。
  这些年间,他先后使用和收藏了近百台相机,换骑了27台摩托,历经了无数次风险,但却也拍下了无数的风景,同时,行走天涯的王承旺,自己也已经成为了一道风景。

  我是满族人,狂野、自信、坚韧的细胞在血液中流淌。爷爷说我从小就不安分,渴望拥抱大自然。爱上摄影和旅游的我,对大自然更是充满渴望。——王承旺

  打小儿王承旺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总是喜欢鼓捣鼓捣这个,鼓捣鼓捣那个,尤其是对自然、军事和机械有着无穷的好奇心,家里的电器常常会被他拆得七零八落,然后再给装上。在他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能把家里装饼干的木箱,加上凸透镜等物件,改造成一个幻灯机。然后按照小人书上的图案,在白色的塑料布上画上幻灯片,每天晚上,就将邻居的孩子领到家里,给他们放幻灯。上中学的时候,当时流行“落地式”,王承旺家的邻居、父母的同事,都排着号让他给装,{zg}的纪录,一个月竟装了7台。这也让父母为他感到自豪,所以虽然觉得他有些“不务正业”,也就由他去了,况且,将来这也是一门手艺。
  但1978年恢复高考后,王承旺的父亲也希望儿子能够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大学,但王承旺却还是一头扎在无线电的世界里,流连忘返。这回父亲急了,一股脑把他所有的无线电工具都锁在一个抽屉里。但一个白天,父亲回家取东西,却看到儿子又在桌子上焊接无线电零件呢!一问才知道,儿子趁他不注意,把抽屉钥匙偷出来,自己用锯条配了一把。小时候的王承旺,就是有这么一股执著劲儿和灵气儿。
  因为家里有一台“海鸥”4B的相机,这自然也就钩起了王承旺对摄影的兴趣,起初是给家人和朋友照像,后来就开始照房子,照汽车、照一切他能够看到并觉得美好的事物。没有老师教,家里的两本简易摄影书就成了他的“老师”,什么时候自动曝光、测光表、单反相机等知识,都是从书本上看到的。舍不得钱买成盒的胶卷,就买散装的,晚上蒙着被子缠到暗盒里。又自己做曝光箱,花几毛钱买来显影粉、定影粉,自己冲洗相片,但因为刚开始没有经验,不知道配好的药还有有效期,结果放了半个月,药全变色了。于是又重新买来药粉配好,可是相纸又放反了,冲出来的照片模模糊糊,当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问父亲和周围的人,谁也弄不清楚,这让王承旺郁闷了好久。一个月后的偶然一次机会,他无意中把相纸放正了,冲出来后的照片清晰可见,这是王承旺成功冲洗出来的{dy}张照片,当时兴奋得他一宿都没睡着觉。
  王承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那么一股钻劲儿,对摄影也是如此,当时他每拍摄一张照片,都要把各种数据记在本子上,在冲洗照片后,拿出来对照相片拍摄得是否正常,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他练就了过硬的摄影基本功,现在,他看到任何景物,都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曝光是多少。
  随着王承旺摄影技术的突飞猛进,家里原有的那台“海鸥”4B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了,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1983年,父亲终于同意,让他花686元买了一台日本富士卡135单反相机。王承旺对新相机爱不释手,无论上哪儿都背着这台相机。端午节踏青的时候,一个母亲在江边教孩子读书的场景,打动了王承旺,他用相机把这一镜头拍下来后,寄给了省城的一家报社,没想到一个星期后居然发表了。这下子王承旺的拍摄热情就更高涨了,那段时间他几乎都不怎么着家,即使回家也是连饭都不吃,就忙着冲胶卷,洗照片,而功夫不负有新人,半个月的时间,他接连发表了三张照片。
  王承旺的心更野了,他的目光开始投向远方。
  
  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茫茫林海到云贵高原,从五指山到广袤戈壁,一切艰难险阻都被我征服,古老而神奇的大地让我留连忘返,大地生生不息!——王承旺

 

  诗人海子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但对于王承旺来说,远方却是永远的诱惑,远方有他的风景,有他的理想,有他的梦。在进入报社之前的十年间,也就是从1987年到1997年,王承旺只在家里过了两次春节,往往是别人阖家团聚的时候,王承旺却一个人奔向远方,去全国各地拍照。也就是说,在别人都在享受幸福的时候,他却选择一个人去吃苦,然后用他的话说,这都是自找的。
  1994年的春节,王承旺想去陕北拍那里的风土人情。大年三十,空荡荡的一节火车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乘客,连乘务员都很不解:大过年的不好好在家过节,一个人跑出来干什么?但当他们得知王承旺的意图后,也深深地被他的这种执著和热情所打动,{zh1},他们还为他端来了热腾腾的饺子当年夜饭,才让王承旺这个年三十过得还不算孤单。
  不过下了列车,换乘长途汽车的路上,王承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天寒地冻,王承旺与在路上会合的两个朋友,三个人只能抢一床破被盖。后来总算来到了一个小县城,住到了当地人的一间破窑洞里,冷风嗖嗖地往里灌不说,关键是还没有吃的,王承旺跑出老远才找到一个小食杂店,买回了一盒早已过期的罐头,据说这罐头是食杂店开业的时候一共进了两瓶,店主自己家吃了一瓶,这一瓶罐头一直留到现在也没卖出去。不过这对于饥不择食的王承旺他们,却已经是甘之若饴了。
  1997年他与朋友驾车路经内蒙古额纳尔旗的一个沙漠,当时沙漠中生长的大片大片的胡杨树把他们给迷住了,胡杨是最古老的一种杨树,一直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看着一株株与命运抗争的胡杨,王承旺他们由衷地感叹生命的顽强。从合抱粗的老树,到不及盈握的细枝,横逸竖斜,杂芜而立。然而,无论柔弱,无论苍老,总有一抹生命的绿色点染着枝梢。这些胡杨树让王承旺他们激动不已,留连忘返,拍摄了大量美丽的图片,不知不觉间,天却渐渐地有些黑了。这时王承旺的一个朋友说,好像有一条近道能够出去,可是没想到绕来绕去,他们却迷路了,而这时车子又不争气地打不着火,几个人全傻了,没办法,只能在车上坐一宿了。虽然几个人还轮番地讲着笑话,但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在担心:如果第二天没有人经过,沙漠里的日头可是很毒的,而他们又没有带多少水和干粮,用不了两天,可能就都变成干尸了。不过好在第二天有一辆车经过这里,帮忙把他们的车子给拖了出去,王承旺他们才算是死里逃生。

  纳木措,多年以前它就呼唤/唤我一身雪白的朝向/我听不见念青唐古拉的风语/可是,我看见天湖/蔚蓝的海子无声地飞跃……
                                      ——一个诗人如是说


  虽然苦,虽然累,虽然有风险,但是也有收获,那就是一路上的风景,和他拍下的一张张图片,这其中最让他得意的,就是曾经获得第八届国际摄影展银牌奖的《纳木措风云》。
  几乎每一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西藏梦。海子是这样描述西藏的:“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然而,就是这块“孤独的石头”,却像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住了王承旺,只要一想到这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他就会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但是毕竟西藏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比较独特和险恶,而且还有很多以讹传讹的传说,比如说在高原要是感冒,就会死亡,等等。这些也曾经一度让王承旺望而却步,但用一句歌词的话说,他那“想飞的心却一直在高处”。
  直到1996年的{yt},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他认识了一位南方酷爱旅游的女子,那个女子跟他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去西藏的经历,把王承旺都听得痴了。心底下暗暗地下了决心:一个女子都能去,我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什么去不了的!于是在1997年8月,他就跟一个朋友踏上了去西藏的路。头一次去西藏没有经验,他居然背了六台相机,带了200个胶卷,结果到了拉萨,实在背不动了,就地卖了三台,等他离开西藏的时候,相机就剩下两台了。
  在那次聚会上,他就听那位女子跟他提起了纳木措,说那里的风景美极了,一定能拍下好片子。所以这次去西藏,他主要的目的地就是奔着纳木措去的。可当他们到了当地一个叫纳木措乡的地方,却发现跟那个女的说的并不一样。那个女的告诉他们,找一个湖边有两个土房子的地方,但他们却根本没有找到,跟当地人打听,问了很多人都说不清楚,{zh1}终于有一个人在他们连说带比划了半天之后,终于弄明白了他们要去的地方,那个人告诉他们说,他们要去的那个地方,是纳木措乡所属的扎西半岛,还要走五十里路!于是王承旺他们又重新上路,由于对环境和语言不熟悉,等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时分了。他们终于看到了那个女子所说的两间土房子,也就是旅店。他俩进了土房子,借着酥油灯微弱的光线,看到里面根本没有床,只在地面上铺了几条毯子,几名外国人打着呼噜已经睡着,屋里一股子刺鼻的怪味。但他们已经顾不得这些了,高原缺氧使他们的体力消耗很大,穿着衣服就睡着了。
  但第二天一大早,王承旺就起来了,一个人来到百米开外的湖边,只见晨曦的阳光,照耀在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纳木措湖水泛着波光,最不可思议的还是那些云!积云,卷云,层云高低错落。翻滚着纠缠着,不断变幻着各自的形态和色彩。由远及近,由次递进……乌黑、浅黑、银白、金黄……倒映在湖面上,微波荡漾,气象万千。王承旺连忙拿起相机,转着圈拍了起来,这一拍就拍了好几卷胶卷。等到朋友赶来的时候,那风起云涌、霞光万道的景象已经慢慢消逝,他兴奋地跟朋友说说:“我刚才拍的照片{jd1}好!但好到什么程度,我现在还不知道。”等回到北京冲洗出来一看,王承旺一拍大腿:“绝了!”当时就断言:这片子能获奖!果不其然,在第二年的第八届国际摄影展上,王承旺就凭着这张《纳木措风云》,这也是当时黑龙江摄影界获得的{zg}荣誉。
  这之后,王承旺又多次去过纳木措,也拍了很多照片,但像这样令人震撼的场景,却再也没有遇到过,王承旺说,这就像初恋一样,那份美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  

我要用车轮亲吻祖国的万水千山,我要用我的镜头记录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王承旺

  1998年,已经35岁的王承旺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跨进了报社的大门,作为一名摄影记者,王承旺是幸福的,因为他可以把他的兴趣和职业xx地结合起来。
  2004年是生活报创刊20周年,为了表达他对自己岗位的热爱,他骑着心爱的摩托车,经过101天的艰苦跋涉,从东北到华北,从华南到西南,从西南到西北,走访了全国22个省市,行程2.3万公里,完成了环中国万里行。
  200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和我们的56个民族的数量巧合,生活报决定推出走访56个民族的大型报道,王承旺听说后,主动请缨,与文字记者孙殿喜一起,开着一辆微型面包车,走过高山、沙漠、草原、雪山,经历了吐鲁番50℃的高温,青藏公路上的漫天风雪,新疆红山口的十级大风……度过了105个艰难但又快乐的日日夜夜,一边走,一边写,一边拍,云南、广西、内蒙古……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黎族……终于将五十六个民族的音容笑貌、风土民情一一展现在《生活报》的读者面前。
  不过读者们看不到的,却是王承旺和孙殿喜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在从吐鲁番去哈密的路上,他们遭遇了十级大风,当时吹得他们的面包车就像树叶一样飘来晃去,而王承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一辆从他们身边驶过的摩托车,被大风一下子刮倒在路边……4个小时的路上,王承旺握着方向盘的手心已经全都是汗了……

  在去九寨沟的路上,正好赶上山体塌方,筑路工人正在抢修道路,车憋得一溜一溜的。王承旺他们跟筑路工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说急着赶路,能不能让他们先过去,于是筑路工人为他们用铲车开了一条小道,可他们走到半路,有一个地方又塌方了,车过不去,王承旺急了,下车拿锹一个劲儿猛扬,总算把路打通,等他们的车刚过去不远,身后的泥石流便砸了下来,王承旺他们都吓出了一身冷汗,后怕不已……
  后来经过一个岔路口,他们打听路人,问往哪里走有旅馆,路人告诉他们,沿往平武方向的一个路口走20公里左右有一个小旅馆,这正好是王承旺他们第二天要走访的方向,于是王承旺就放心了。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她再过半个小时后他就可以住下休息了,到时候再给她打个电话。然后王承旺就驾着车按照路人的指点驶去,可是都开了有30多公里了,还是没有见到人家,但这时候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这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下来,两边的大山黑黢黢的,仿佛要压下来似的,王承旺小心翼翼地开着车,生怕有一点儿闪失。而最糟糕的是,手机已经xx没有信号了,王承旺跟孙殿喜说:“坏了,这下子媳妇得急坏了!”不过还有一个情况他没有跟孙殿喜说,那就是这个地带经常会有歹人出没,他只是悄悄地把防身器械拿出来放在身边。不过坏人到是没遇着,却遇到了一头母牛和一头小牛迎面走来,因为受到了车灯的惊吓,小牛跟王承旺他们的车相住了,王承旺的车往哪儿开,小牛就往哪边站,王承旺索性把车停了下来,小牛也站着不动了,就这样足足相持了有十分钟左右,小牛才被母牛叫走,总算是有惊无险。又走了挺远,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小旅馆,两个人躺到床上就睡着了。
  第二天,王承旺早早就爬起来,催孙殿喜上路,等终于把车开到一个有信号的地方,两个人把手机打开一看,短信收到了一溜,全是两个人的妻子发来的。原来,当天晚上,王承旺的妻子因为始终没有跟老旺联系上,于是便给孙殿喜的妻子打电话,孙殿喜的妻子联系孙殿喜,手机也始终打不通,两个人都急坏了,在电话里相对痛哭,这一宿谁也没有睡……
  后来,王承旺告诉妻子,我在外面,难免会有跟你联系不上的时候,你不要着急,我三天之内肯定能找个有信号的地方,如果三天没有跟你联系,那就是出事了……

  有时我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在茫茫天际中,扇动着疲惫的翅膀。望山也茫茫,望水也茫茫,只是不愿埋葬向往,只是不想毁灭追求。我不在乎天荒地老,只要能如愿以偿。——王承旺

  王承旺的每一次出行,对于家人来说,都要经受着难以忍受的牵挂和折磨,尤其是他的妻子,虽然她也知道这是王承旺{zd0}的追求,但她还是希望王承旺能够守在她身边,平平安安,相携一生。所以起初,她对王承旺的出行,常常是激烈地反对。
  2001年,当得知王承旺又要单身骑摩托去西藏,妻子整天都是以泪洗面:“承旺,咱不去行不行?你不是已经去过西藏了吗?大西北动不动方圆数百里没有人烟,吃住在哪儿?遇到狼怎么办?咱们买房子还欠2万元钱没还,你却能拿出钱去西藏,朋友知道了你怎么解释?你请了三个月事xxx位不给你开一分钱,我和孩子怎么生活?在路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孩子怎么办?孩子今年升初一,开学要交6000元钱,这钱从哪儿出?”王承旺无法回答妻子一连串的提问,只是不停地重复一句话:“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行动,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好的!”她见自己说服不了老旺,就给老旺的一些好朋友打电话,让他们劝说老旺放弃这次万里行。见一切能采取的行动均告失败后,她甚至希望王承旺在哈市骑摩托车过程中发生一点儿轻微交通肇事,将摩托车撞坏,但人不能伤着,好让老旺的西藏之行告吹,但最终她没能如愿……
  王承旺父母的{dy}反应也是不同意,并多次做老旺的工作。母亲还多次哭着给王承旺的朋友打电话。而往日一向很健谈的父亲那几日竟变得沉默寡言,每天吃过晚饭一言不发地望着窗外抽烟……这时,王承旺的内心也产生过动摇。一听他要骑摩托车去西藏,几个家庭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老迈的父亲和岳父一夜间凭添了许多白发,往日在吃饭时,一家人其乐融融,而今却是只听吃饭声,不见人说话,有几次刚吃几口饭,母亲就放下碗冲进里屋,眼泪扑簌簌地落下……但动摇只是短暂的,老旺的决心很快又坚定了起来。他一定要去,而且要平安地回来!母亲家的小屋成了作战指挥所:西部数省的地图,比例尺,红黄蓝彩笔,每天晚上同朋友制定行动路线,哪些地方要去,要住几天,在哪儿休整,每天走多少里,车坏了怎么办……都反复考虑再三。
  妻子见一切行动都没有效果,也只能顺从老旺了,她也知道,这是老旺毕生的理想和追求,这种热爱的火焰是她的泪水也浇不灭的。于是她体贴地对老旺说:“你是个有理想,而且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你放心地去吧!我会好好地照顾孩子,你一定要安全地回来!”当时有人问老旺:“不骑摩托车上西藏能咋的,能死吗?”“能死!”王承旺斩钉截铁地回答。
  走的那天,王承旺翻出一张他最得意的照片给妻子看:“这张照片你看我多精神。”其实他是想告诉妻子,万一他有不幸,这张照片就当遗像了。  

  这是我的一个梦想,我要用一生去追求。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走到远方还有远方,不知何时才能走完这没有尽头的路,走到远方还有远方,不知何时才能走完这没有尽头的路,也许一生也无法走完!——王承旺

  王承旺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理想,他有着宗教般的狂热和执著,为了实现这些理想,这些年,他已经花费了数十万元,拍下的照片都是成麻袋装。而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他{zd0}的愿望就是出一本自己的画册,办一次自己的影展。
  2005年踏访56个民族的报道结束后,王承旺认为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出版选题,可以图文并茂地反映新中国56个民族幸福和谐的生活和变化。为了出版这本画册,王承旺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先后查找了约六千余张底片。而他又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在翻看自己拍过的照片的过程中,他总觉得有些拍得还不够理想。为给“踏访56个民族”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08年1月7日至26日,他又只身一人踏访新疆、西藏。20天里行程超过20000公里,圆满地完成了塔吉克、科尔克孜、塔塔尔、门巴族、珞巴族的采访任务。旅途中,他是塔什库尔干边防检查站武警今冬见到的{dy}名外地人;在帕米尔高原,白雪映衬下的幕士格塔峰留下他的足迹;在西藏米林一个珞巴族山村,他让当地的孩子们{dy}次见到照相机中的自己……
  8月20日,《万里走单骑》王承旺摄影作品展暨画册《行者无疆》xx式终于在黑龙江日报美术馆举行。在热闹的人群中,平时特立独行的王承旺成为大家追捧的偶像,他笑容灿烂,不停地给“粉丝”们签名并合影。在奥运会的赛事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出版画册、举办影展,对于王承旺来说,应该别有一番意义。因为在王承旺的身上,也同样能看到奥运精神的闪光,他也跟奥运会的选手一样,都是在执着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可以说,这次画展的举办,以及这本画册的出版,也是王承旺一个人的奥运,是他在摄影路上拿到的一枚最宝贵的xx。
  承旺是一个“高人”,我在这里说的,比不是他的身高,而是他心灵的高度。当然,他站过的地方,也比我们很多人站过的地方要高得多。“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这句话,送给承旺,正合适。
  行者无疆,加油承旺!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老旺在路上】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