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不知道的食用油的安全隐患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近报告统计:在中国,有90%以上的“油盲”群体存在。我们吃了一辈子油,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但我们长年累月吃的这些油是否都是安全的?
    本篇收集了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几种食用油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希望能够起到“明白”消费的作用。
 
      散装原油(毛油)
 
    现在仍有部分家庭在食用只经过初加工的散装原油(毛油),也就是从植物中榨出来的油基本上没有再加工就食用了。新的食用油标准中规定:原油不能食用。原油中所含的大量杂质、水分、磷脂等物质,降低了油脂的食用质量和贮存时间;一些原油中还含有毒性物质,这种油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成分,对人体健康不利,特别是中国人喜爱食用油炸食品,原油中的有害成分经高温后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对身体的危害极大。
 
      菜籽油
 
    因为易于消化吸收,西北、华中地区居民普遍喜爱食用菜籽油,菜籽油中含有40%以上的芥酸,国内外不少心血管专家对心脏病患者的调查表明,由于食用菜籽油而造成的“心肌脂肪沉积”的现象,占整个心脏病患者的4/5。美国曾从解剖的100例心脏病患者尸体中发现:“心肌脂肪”中的确有芥酸存在,含量达5.6%以上。心脏病患者的血液中每日接受少量被酶消化后的芥酸后,本来不正常的心血管功能就会超负荷,更容易诱发“血管壁增厚”及“心肌脂肪沉积”,直接危害身体健康。
    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已对菜籽油中芥酸含量作出限量规定,即菜籽油芥酸的含量一律低于5%。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低芥酸菜籽油品牌,已有的低芥酸菜籽油产品芥酸含量≤5%,仍然高于国外菜子油芥酸含量≤0.1%的水平。专家建议,患有各类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菜籽油,避免芥酸的危害。
 
       色拉油
 
    色拉油也是现在极常用的食用油,中国油脂分会李志伟副会长介绍说色拉油是生产厂家为了除去大豆油特殊的豆腥味,通过八道程序提炼的大豆油,使其变为无色无味的油种。因此大豆油本身的很多营养元素也不可避免地被“精炼掉”了,并且东北人所喜爱的“豆香”味也没有了,而大豆色拉油中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不可长期食用。
  
       转基因油
 
    转基因油是指以进口转基因原料生产的食用油,大豆油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目前在超市销售的大豆调和油、大豆色拉油几乎都是用从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作为消费主流的调和油,其90%以上的配料都采用了转基因大豆色拉油。提醒大家在购买食用油时,要特别注意标签,看清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转基因大豆的基因链被打破后,人为加入其他物种的基因进行优化,产量会大幅提高。

    国外曾有科学家做过试验,让两群小白鼠分别食用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zh1}得出结论,食用转基因大豆的小白鼠寿命远远短于食用非转基因大豆的小白鼠。虽然这并不能证明转基因食品会对人体造成相同的危害,但在发达国家确实不提倡甚至禁止食用转基因油。但因为出油率和成本的差异,生产商往往倾向于选择转基因大豆做造油原料。由于转基因的危害是不可预期的,且潜伏期非常长,所以观察起来非常困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长期食用转基因产品,肯定会对人体基因或器官有所影响,而这种影响发生在下一代身上的可能性或许更大。

    长期以来,关于转基因油脂食品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争论一直不断,但这一消息的报露,不得不让我们审视一下转基因在中国“渗透”的状况。中国人目前消费的大豆油,90%是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那么,转基因油脂食品能否长期食用?它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有多大影响?在过去几年当中,曾经发生过食用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事件。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有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吃了用转基因大豆做的汉堡包之后,在他们小肠肠道的xx里面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
 
    国际消费者协会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影响人体抵御病毒的能力,而且这种不良的后果,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反应出来,它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出了问题就很麻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据了解,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怀疑:
1、产生毒素或增加食品毒素含量。一些研究学者认为,转基因食品可能增加微量毒素的含量,严重的会导致某些遗传类疾病。
2、营养成分减少。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转基因食品中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减少了12%至14%。
3、引起人体过敏反应,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而xx食品却不存在以上的缺点,对人体是相对安全的。
 
    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大都非常谨慎,有许多国家开始反对转基因生物,尤其是欧盟,公众已经对转基因生物产生了怀疑,据悉,由于欧洲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普遍反对,在欧洲30家主要零售商的店铺很难找到转基因产品。英国的许多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即使是在对转基因食品持积极态度的美国也对转基因食品做了严格规定。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人员讲,美国用巴西豆中的某一些氨基酸研制成了转基因大豆后发现,一些人食用后出现了过敏现象。为此,美国政府不仅没有批准这种大豆作为商品化生产,而且根本不允许上市。在我国,如食用油行业也规定,厂家在油品的标签上要明确标注成份、原料(转基因或非转基因)、工艺、产地等标识,让国人越来越多地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曾于上海举行的“面向21世纪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论坛”上,中国消协负责人指出:“不论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转基因食品,都必须明确标明含有某种基因,以免那些对转基因食物过敏的人误食而造成严重后果。”
 
    2004年5月1日,我国出台相关法规,要求食用油生产厂家必须在外包装上注明原料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以及采取了哪种出油法。但现在仍有些企业欲盖弥彰,模糊标签,避重就轻,故意转移或规避“转基因”的说法。
 
      花生油
 
    由于花生油炒出的菜香味十分浓郁,所以甚得喜爱浓烈烹调口味人的衷爱。但是,专家指出花生油有其独特的问题和缺点。

    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菌感染的农作物之一,黄曲霉毒素是花生在存贮不当的过程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的一种极强致癌毒物。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量在1毫克/公斤以上就有剧毒,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为xx的68倍。尤其是乙型肝炎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病毒的感染,使黄曲霉毒素致癌能力几乎增加了30倍。因此影响花生油品质的主要因素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产生毒杆菌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致肝癌毒素,毒性很强,对人和动物都有很强的致癌作用。目前已经鉴定出的黄曲霉毒素有B1、B2、G1、G2、M1、M2、P1、Q1等十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毒性和致癌性最强,它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
 
    国家对粮油制品中含量控制极为严格,花生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zg}不超过20微克/千克,出口贸易要求不超过5微克/千克。而国内新榨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往往偏高,达不到国内食用或出口的要求,某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利用劣质花生或过期霉变花生压榨生产花生油,而消费者无法通过品尝去了解花生油中有没有霉菌,一旦食用这些劣质有害的花生油,对身体危害极大。而黄曲霉毒素耐高温,在花生油的烹调过程中无法自然分解,当人畜食用了含有过量黄曲霉毒素的花生油后,便会造成中毒。
 
    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说是{yj}性的。因为黄曲霉毒素一旦嵌合到人体的染色体里面,细胞分裂的时候,就可以导致畸变。在花生油的生产过程中,是否可以去除毒性巨大的黄曲霉毒素呢?中国油脂分会李志伟专家明确指出,几乎就没有不带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花生感染霉菌后,在压榨花生油时,虽经多种方法处理以除去这种毒素,但仍可能有极微量黄曲霉毒素残留存在,必须加入破坏黄曲霉毒素的紫外线、高岭土吸附这一类处理措施才能除掉。在工艺上,黄曲霉毒素不会在纯压榨过程中被除掉,就目前市场上某些厂家大肆宣扬压榨工艺的“神妙”,却避而不谈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这实则是一种变向的宣传误导。
 
     玉米油中含有和花生油一样的黄曲霉毒素,同样无法避免。
 
       橄榄油
 
    由于橄榄油昂贵的价格,目前只是在高层消费者中盛行。它富含维生素A、D、E、K、F,所以橄榄油在美容领域的运用很广泛。
 
    橄榄油虽说是“贵族油”,但是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据专家介绍,由于橄榄油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极高,而人体最需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所以如果长期食用易导致营养不均衡,引起相关疾病。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各类橄榄油已达50多个品牌,价格从每升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而98%都是靠进口,其中主要来自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这三个地中海地区的国家,我国自产的橄榄油仅约200吨。现在年进口量已经达到6000多吨,但进口的橄榄油却存在巨大的问题。
 
    我国自建的橄榄油加工基地位于四川的广元地区,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其一斤初榨油要卖168元,而市场上30多元的橄榄油的真假程度又怎能让人不产生怀疑呢?
 
    橄榄油以鲜果冷榨为好,{zh0}的橄榄油就是初榨油,也就是仅仅经过简单压榨和沉淀而制成,营养价值相对较高。第二等级的就是精炼油,是将原料进行高温精炼“六脱”等方法之后制成的油料,就制造工艺来讲,营养价值就已经被破坏了不少。而果渣油在国际上根本不能被认可是橄榄油,是将橄榄原料的渣滓进行再加工而制造成的油,营养成分非常低。正是这最差的渣滓油的进口,在2005年时,已占进口量的40%,橄榄油“以次充好”严重扰乱了市场,北京地区的各大商场也曾经出现橄榄油被大批下架的情况。

    

郑重声明:资讯 【告诉你不知道的食用油的安全隐患】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