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0-07-07 10:41:43 阅读13 评论0 字号:

 

如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一个新课题。本文作者通过对商业保险在成都市新津县统筹城乡发展中服务的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了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探求在统筹中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提出了商业保险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的对策。
  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现状
  (一)新津县的基本县情
  新津县地处成都南大门,有12个乡镇,106个(村),2008年底全县人口30.1万,农户8.37万户,农业人口23.86万,占79.1%;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20.12亿元;GDP87.6亿元,城乡居民存款50.16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14元;农村居民收入6417元;民营企业经济增加值61.67亿元,占全县的70.4%。
  (二)新津县的保险县情
  1.社会保险情况。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47274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27127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15741人,占农村居民的7.9%;全县有21.75万人参加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占91.2%。
  2.商业保险情况。2008年新津县全县保险费16233万元,其中寿险保险费14134万元,占87%,财险保险费2099万元,占13%。保险密度为四川省全省138个县、市的第2名,人寿保险主要涵盖意外险、医疗险、养老险、分红险、投资连结保险等;财产保险主要涵盖车辆险,企业财产险、个人家庭财产险、生猪保险等。
  3.新津现有商业保险公司15家,其中寿险5家,财险10家;市场份额{zd0}的中国人寿在农村乡镇设有保险服务所6个,在农村服务人员200余人。农村的人寿、财产保险的服务人员和业务总量均占全县的50%。
  (三)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全县8个乡镇,1120人的问卷及随机抽样调查反映:认为保险服务人员不足的有345人,占30.8%;认为保险服务人员不稳定的有662人,占59.1%;认为保险服务地点不固定的有466人,占41.6%;认为保险产品单一的有532人,占47.5%,许多商业保险公司所销售的产品基本上是城市、农村一个样,缺少可供农村居民选择的产品;认为理赔速度不快的有672人,占60%。
  (四)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干部和群众的认识不到位,不少人认为现在农村有了解决医疗的新农合,解决养老的新农保就满足了,没有思考未来的通胀以及离开土地以后单靠“低保”难以为继的问题;二是农村保险业务经营成本高,即公司在农村设点服务的经营成本租房、宣传、运营的人工工资、电脑、通讯、培训、车辆费用的支出约占保费的7.8%,营销员个人在农村的经营成本也高,平均成本达到35.5%,比城镇服务人员高出8个百分点;三是营销员三个月考核不合格就会离司,因此存在短期行为;四是服务人员走马灯式地进出公司流动;五是由于农村业务的经营成本较高,不少商业保险公司,尤其是外资寿险公司不愿涉足农村市场,因此存在投入不够的问题。
  城乡居民未来5年对商业保险的需求调查
  通过实地随机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城乡居民未来5年的需求情况及分析如下:
  被调查的1120人,他们在2008年支出人寿保险费139.7万元元,占总保险费的82.7%;支出财产保险费29.13万元,占总保险费的17.3%。未来5年他们的保险费需求:人寿保险费343.9万元,占总需求的73.5%,与2008年相比增长2.5倍;财产保险费124.1万元,占总需求的26.5%,与2008年相比增长4.3倍。
  (一)人寿保险需求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未来5年需要意外险的占94.6%;需要医疗保险的占80.5%;需要养老保险占63.8%;需要少儿保险的占15%;需要分红保险的占36.2%。
  (二)财产保险需求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未来5年需要车辆险的占40%;需要家财保险占10.2%;需要种植业保险的占5%;需要养殖业保险的占9.7%。
  (三)服务需求
  需要服务有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就近服务的人约有60%;需要可供选择的产品多一点,服务全一点的人约占50%;希望保险理赔服务快一点的人占60%。
  以上情况表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保险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服务的需求也在发生新的变化,商业保险公司怎样审时度势,把握商机至关重要。
  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商业保险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城乡居民的保障差距拉大, 凸显农村居民对商业保险需求。
  国家对城镇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项目已经全部出台,新津县城镇社会养老27127人,覆盖率达到{bfb},城镇居民的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也达到了全覆盖。相比而言,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所覆盖的人数在农村总人数中的比重很小。2008年新津农村劳动者及相关人群社会保险养老保险覆盖率仅7.9%。新农合投保率91.2%。农村养老保险每人每年的平均支付额为695.36元,而城镇的基本养老保险支付额为14400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总额为8748亿元,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总额仅为305万元。 这些资料表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待遇的差距甚大,急需商业保险发挥补充作用,凸显了农村居民对商业保险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商业保险凸显作用的空间。
  2.商业保险是社保的有效补充。
  全国的农村居民养老覆盖面为9.4%,新津的覆盖面为7.9%;全国的农村居民新农合覆盖面为57%,新津新农合覆盖面为91.2%。全国的农村居民养老人均年领金额695.36元,新津人均年领金额1560元;全国的农村居民新农合人均补偿医疗费66.24元,新津新农合人均补偿医疗费790.43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部分,要靠通过参加商业保险来弥补,这就为商业保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商业保险提供风险管理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
  作为商业保险公司,尤其是中资商业保险公司,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解决国民现实和未来的风险问题,充分发挥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的作用,在城乡统筹中为农村居民提供服务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4.商业保险有专业能力为城乡统筹服务。
  国务院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在确保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我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尤其是中资商业保险公司,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业务精算、产品开发、核保承保、信息技术、理赔给付、风险控制、资金管理与运用等方面具有专长,在我国社会经济和风险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同样也会有能力服好务。
  5.城乡统筹发展是商业保险难得的一次发展机会。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商业保险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去服务,从长远来讲是一种发展的机会,而且是难得的机会。
(二)商业保险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地方党政应将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以充分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养老和健康保障需求为目的。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不断拓宽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的服务领域,建立与社会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相结合、覆盖社会各个层次、群体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保障制度,让保险产品多样化、服务人才区域化、服务机构网格化,保险服务专业化。
  保险产品多样化,就是保险公司根据农村居民对人身和财产的需求,设计可供选择的保险产品。
  服务人才区域化,就是保险公司要在本村村民中选拔素质较高,具有推销水平和服务态度好的人才担任驻村代表,不断扩大服务队伍,确保每千人有3-4个保险服务人员。{zh0}能培养属地化,既能销售寿险,又能销售财险的保险复合型人才。
  服务机构网格化,就是保险公司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保险服务站,在一般乡镇建立保险服务所,在中心镇建立保险服务部。
  保险服务专业化,就是保险公司的驻村代表要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不断扩大影响,增强保险的吸引力。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村民的需求设计险种,让村民明明白白买保险;承保合规,理赔准确,服务快捷。
  (三)创新商业保险在城乡统筹服务的产品、体制和机制。
  商业保险在城乡统筹服务的创新,归纳起来是“一多,二联,三延伸”。
  1.保险产品设计的多样化
  国务院的“国十条”,要求商业保险公司要努力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服务领域。
  保险公司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开发能满足不同消费水平、不同社会群体的养老保险产品,健康保险产品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提供适应农民购买力的保费低廉、保障适度、投保简便的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产品;尤其是以投入的保费少,保障农民恢复生产为出发点的水稻保险、生猪保险等,农村保险服务政策只有紧跟农村社会变化、紧贴农村社会需求,才能在农村得到长足的发展,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保险产品多元化,精细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为投保人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最终也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2.参股联营联办实现互利互惠
  一是与政府联办服务于地方经济。城乡统筹发展最缺的是资金,城乡统筹发展{zd0}难题是抗御风险的能力太弱。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出资与省市国资委共同组建地方性财产保险公司,寿险公司和农业保险公司,实行共担风险,互利互惠,共同抵御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
  二是与机构联办、联营医院服务于城乡居民。根据国务院新医改方案“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的要求和要新建、改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国保监会提出,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出资与地方兴办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解决地方公立医院因财力不足形成的医疗手段和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居民。
  3.延伸机构,建立村级保险服务站
  农村居民由于受地域、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进城办理保险的投保和理赔手续受到很多限制,加上农村的保险营销员流动太大、进出频繁,让投保人缺乏安全感,影响了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因此,商业保险公司要重心下移,延伸服务,跟踪服务,把保险公司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方便于民,在行政村(社区)建立保险服务站,服务地点固定,服务时间相对固定,服务队伍稳定,服务的品质才能提升。未来的农村由于土地整理,大多数居民的居住都相当集中,工业也集中在园区,工人和业主没有更多的时间了解商业保险,可考虑规划和逐步推进在中心乡镇设保险服务部。在工业园区和一般乡镇设保险服务所,在客户集中、条件具备的行政村(社区)设保险服务站, 由村委提供办公场地,保险公司配备服务人员,定点,定时服务。
  (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
  1.突出重点
  (1)寿险的重点:意外险、医疗险、养老险。实行城乡统筹发展后,农民已经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因为他们是土地的业主,在所承包的土地上,按照市场的规律,大规模地,自主地在经营着土地。与此同时各类风险也伴随着他们,他们的财产和人身都需要保险来提供保障。土地集中在一部分“农民”的手中以后,大部分的农村居民将离开原来的土地,转移出去到工厂企业做工或从事服务业。由于他们受历史和文化的局限,大多数人都从事的是风险较大的工种,因此需要意外伤害保险做保障。应该说医疗保险保险是老百姓的‘保险{dy}需求’,但在保险对象上,人们往往忽视人而重视财产的保险,其实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尤其是作为家庭主要的创造财富的人更需要保险。
  (2)财险的重点:种植业,养殖业和车辆保险。土地向业主集中以后,不少人所从事的种植业都是规模性的,个人抗御风险的能力很弱。从事养殖业的也都是工厂式,规模较大,个人抗御风险的能力也不强。从种、养业的特点看,都潜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保险业做坚强后盾,才能使种、养业得到保障。种养殖业潜伏的风险就是商业保险公司发挥作用的机会。
  2.强化措施
  (1)地方党政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与有关保险公司衔接、协调,要把商业保险列入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商业保险的发展纳入地方目标管理的范围,同时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支撑,为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商业保险的监管部门也要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进行监督和指导作用。
  (2)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单靠基层公司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商业保险的总、省、市、县公司要上下联动,才能形成合力,尤其是投资联办、产品创新、机构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需要上级公司的支持。
  从政府方面看,通过招标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办法,选择实力雄厚的商业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政府可以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履行其在制度、规划、筹资、监管等方面的职责,不管运营,这样也可节约机构,人员的费用和培训,培养人才所花的费用,使商业保险公司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风险管理与专业服务的作用。
  (3)商业保险公司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从上到下都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尤其是财务制度健全的上市公司更需要建立必要的制度来保证服务措施的落实。
  (4)农村保险的经营成本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是很高的,建议政府对农村这块业务给予税收上的优惠,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延伸服务,到农村去服务,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在国家支持“三农”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呼吁上级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取消“三农”保险的所有税收。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商业保险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研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