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京沪超10元广州仅1元« 科学博客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
“);
}

  专家坦言,这一投入与城市发展水平极不相称!“财政窘境”是广州诸多科普基地的共同难题,困局亟待xx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刘玮宁 

  一座面向全市180万中小学生、以公益为主的广州{wy}市级科技馆—————广州青少年科技馆,不论建筑面积、展品数量还是财政投入,竟然都远不如深圳市、东莞市、佛山市的市级科技馆或科学馆,其建设标准也未能达到国家有关科技馆建设指导性意见的要求和目标———这是广州市审计局对广州青少年科技馆2005年至2008年运作与管理情况进行绩效审计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前天本报关于“广州科普场馆建设好冇面”的报道,引起各方热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困境?广州科普场馆建设的未来之路怎么走?

  记者探访发现,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受市民诟病之处真不少

  “人少不开空调,怕孩子闷出病”

  “本馆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每天9时-16时30分”,前天上午10时,羊城晚报记者来到位于童心路西胜街的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愣是吃了一个闭门羹。而与记者有相同遭遇的还有几名放暑假的小学生。众人怏怏而归,均不理解为何这家市中心{wy}的青少年科技馆每周要闭门两天。为此,记者咨询了广州青少年科技馆馆长张灵。他表示,科技展馆每周闭馆两天并非特例。据了解,广东科学中心每周一闭馆;东莞科学馆也是如此。但眼下时值暑假,市中心{wy}一所青少年科技馆是否该适当“加班”,满足孩子的需求?有市民提出如此要求。

  此外,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展品陈旧也早为市民所诟病。其2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更是不符合国家3000平方米的规定。“10个班的学生就挤满了,容量太小”。

  有市民反映,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在用电方面也非常“节约”。如果参观人数较少,空调是不开的。“天这么热,小孩子玩得热火朝天,真怕他们热出病来。”市民李先生反映。对此,张灵解释,青少年科技馆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前几天空调出现了故障,维修了几日”。但不管是否偶遇故障,这样的“待客之道”都让人不快。 

  “通常的科技馆,至少需要5000平方米的展区,而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却仅有2000平方米。”说起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尴尬处境,馆长张灵表示,目前的广州青少年科技馆,是2003年由广州市科协的一幢会议大楼改建而成,而非单独规划审批,规模与面积自然有限。而财政的拨款,也是根据展馆面积大小、展品数量进行分配,因此投入并不大。不过,近年来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在青少年中开展的“科普剧”、“科技大篷车”等活动也颇受欢迎。

  事实上,与其他城市相比,同科技馆建设直接相关的广州市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一直较低。相关报道显示:早在2007年,上海市的人均科普经费投入已经超过10元;2008年,北京市的人均科普经费投入达11.59元。而据广州市科协一负责人透露,目前广州的人均科普经费投入才一元多!而诸多的科普基地,也面临着财政窘境。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介绍:有统计数据显示,47%的科普基地收益都在50万元以下,而它们每年的支出多数会超出100万元。其间高达近50万元的亏空,一定要借助于财政的补贴。“目前,广州市的科普投入,与广州的GDP和城市发展水平,并不相称”!

  据记者了解,早在今年年初,广州市科信局已就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审计报告作出了建议,提出将从管理体制、宣传、场馆建设等方面改进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现状。不过,有行内人士表示,用作科普的财政拨款,多以十年前制定的《广州市科技普及条例》为依据,早已不适合当前的发展需要。“财政加大科普资金的投入力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业内声音

  以审计报告衡量建设水平,不妥

  广东省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之明:看到市青少年科技馆的审计数据,很有压力。因为科学中心的投入更大,相比而言,盈余占比更小。每年光空调费就得200万元,而设备更新维护的费用更要上亿元。作为一个公益场所,用审计报告一味衡量科学馆的建设水平,值得商榷。

  江浙有,广东为何独缺“科普师” 

  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在广东,科普工作者的地位并无相关的资质确认,而江浙却有“科普师”的职称!这一职称,可以调动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也可给予科普工作者更高的社会地位。因此,除给予科普更多的资金扶持外,还需xx科普工作者这一特殊群体。

  ■相同困境

  记者巡城发现,广州三个冠以“科学馆”名称的科普场所———广东科学中心、广州青少年科技馆、南沙科学展览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南沙科学展览馆,更是在4月中旬,静悄悄地关闭了……

  广东科学中心

  “若遇审计排名,恐怕也排最末”

  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生群体“春游”“秋游”或者旅行团,偌大一个广东科学中心,非常冷清。“比如上周五,除了一个180人的参观团和一两个旅游团,科学中心几乎没有其他游客。”广东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之明说。可科学中心规划中的日接待量是1万人,实际与规划的差距非常大。因此,广东科学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今年的接待量有点忧心。若是拿这个一年需要投资近1个亿的庞大科学馆,同市青少年科技馆一样进行审计,“恐怕也得排到最末”,陈之明说。

  南沙科学展览馆

  三月前停业整顿,政府部门称不知

  南沙科学展览馆,1999年由霍英东基金会投资建成,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展品300余件,2006年时,还是广东地区规模{zd0}的科普馆,一度名扬海外。记者循着地址,辗转3个小时才抵达,但却只能面对一个空荡荡的建筑。“南沙科学展览馆3月20日就停业了,4月中旬人员xx解散,后来展品也开始变卖,前几天,把水生馆的金鱼也xx卖掉了!”门口停车场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随即,记者致电咨询广州市科协、广州市科信局相关部门,除个别人士外,多数工作人员根本不知“南沙科学展览馆停业整顿”的消息。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还透露:去年很多科普专家还建议南沙科学展览馆更新一下放映的科技电影呢!也有消息人士透露,他们可能遇到了经费困难,难以为继。其他知情人士对此则不愿多谈。

 

刘玮宁

详情可点击:


源自 廖景平的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2286

相关科博:

  • 暂无... 移驾主页坐等?

留下回复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人均科普经费投入京沪超10元广州仅1元« 科学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