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剑”管理_里个伙计_新浪博客

“冷剑”管理

              黄 影

 

在网上、书上看过一些关于企业“无剑管理”的文章,也曾与做企业管理的朋友一起聊过“无剑管理”的话题。有说到无剑管理是一种人性化时,便大吹它是一种未来企业管理的趋势。有说到无剑管理是一种境界时,便期盼着、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洒脱悠闲的管理者!有说到无剑管理是与现今和谐社会多么合拍时,便开始盘算着如何拿掉所谓的“剑”。

当然,这里所说的“剑”,不外乎是指规范、约束、监控员工行为的一些规章制度——如果员工违章违纪了,将依“剑”论处!或口头批评之,或上墙通报之,或警告之,或记过之,或罚款之,或除名之...

然而,时下所说的“无剑管理”,真的可以不要“剑”了吗?或者说真的有哪个企业可以达到一种“无剑管理”的境界吗?我想,应该没有哪一个正在其位的管理者敢予以肯定地回答。我想,所谓的“无剑管理”论——不过是从事企业管理者在具体管理工作碰到无奈时而幻想滋生出的一种理想主义心理。

我认为:“无剑管理”只能作为一种xx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来追求。因为,“无剑管理”首先应该对一个管理团队的每个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素养进行提升,然后通过我们管理人员的身体力行或言传身教——以此带动全体职员自觉地遵章守纪和规范操作,主动养成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对控制成本精打细算、对生产过程精耕细作的主人翁意识。试想,如果我们企业的每个职员有了以厂为家,以企业为家的主人翁责任感,我想“剑”的存在,就如同“剑诀、剑路”常挂在全体职员的心壁中——即达到了“剑在心中”的目的。倘若我们的管理到了这样的境界,那我们在具体的日常工作中,就没有必要行事一定要“剑不离身”,办事一定要倚靠“尚方宝剑”,遇事一定要“剑拔弩张”,处事一定要“扬眉剑出鞘”。

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企业的全体职员“心中有剑”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剑管理”或呢?本人认为,“剑”既然不可无,而又不提倡用“剑”,那么,实际上所说的“无剑管理”应该更准确地由“冷剑管理”来代替——即“少用剑”或“不用剑”,只把“剑”冷挂于企业显要墙壁,让其冷冷生威,让人望“剑”生畏,让敢于“碰剑者”束手待毙——让“剑”在冷落中发生效果!故此,本人就多年的基层企业管理心得,浅谈如下“冷剑管理”——

一、 少亮“剑”:

不要轻易“亮剑”。因为,“剑”亮多了,即使不伤人,也会吓着人!更不可持“剑”乱挥乱舞。否则,“剑”会伤到对方的同时,也会伤到自身。不要动辄因显示“剑”的厉害而让员工对企业、对管理人员望而生畏。

例如:有一次,我曾听到一位车间主管对正在上班打电话的新员工训斥:这次我便宜你——罚你10块钱算了。但下次别让我抓到你哦——言外之意,下次再接听电话,就要罚30元,甚至50元!

这是一位刚进厂不久的新员工,自进入车间与主管{dy}次正面接触后的第三天,他离职走人了。走的那{yt}中午下班时,引进他的老乡打电话向他问原因,那位已离职的新员工解释说:他怕自己以后一个月的工资不够罚款...——意思就是说:工厂太严的制度怕自己以后受不了!

如果我们的主管换一种方法处理呢?——假如,那位主管上前拍拍那位新工的肩膀,微笑着问对方:上班打电话——是想家了吧?如果想家了或真有很急的事,下班到我办公室去用坐机打——电话费便宜!这样说,那位新员工会不会因自己上班打电话而羞愧呢?他下次真有急事会去主管的办公室打电话吗?我想不会!并且,我相信他以后也不会在上班时间打电话了。

或者,那位主管碰到新员工岗上接打电话时,上前告诉他:工厂在门卫处设有优惠的长途电话,并且告诉他员工每周有一次可以在某时间段给家人打电话的机会。如果企业有这样的人性化制度,我想那个新员工不会因打个电话受了惊吓而辞职吧?

再例:某{yt}上午,某厂人事部一位男性文员接待一群应聘生产工的人员时,他在与每个应试者面试过程中,总是千篇一律地先讲一通“考勤管理制度”:如上班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旷工,不能随便请假等。并详细地讲解如果哪条违章了将要早会上如何点名批评、如何通告、如何罚款、如何记过处分等。讲完考勤制度,又讲“岗上作业纪律”:如不能岗上探访亲友,不能聊天,不能听音乐,不能串岗,甚至告诉应试者岗上需要上厕所应该先打报告等等,否则违犯了哪一条,应该如何如何处理...讲完了这个,又继续讲“宿舍管理十规定”,如“不准带外来人员进入宿舍,不准在宿舍大声喧哗,不准在宿舍打xx,不准带自己的异性朋友。。。”等等。一个个面试者听着他念经一般,他们仿佛感觉自己已经变成了违章者,并正等待接受处罚一般!

当然,那位男性文员到{zh1}没有留下一个应聘者。不是他觉得应试者都不合适,而是满怀信心的一群应聘者因明晃晃的“几声剑响”,一个个已不战而退——都被吓回去了!其结果是——求职者填了一大堆求职表被他丢弃在废纸篓里,负责面试的这位人事文员也因说了一大箩筐废话——累了个够呛!

如果我们看看下午另一群前来应聘者的面试情况后,就知道其结果大不一样了——

下午,是一位资深的人事经理直接面试一群前来找生产工职位的应聘者。一开始,这位经理同样按本厂的招工面试流程,让各位应聘人员先填求职表,后让应聘人员传阅了一本“进厂须知”。当这位经理向大家介绍了工厂概况后,开始向大家重点介绍工厂有关考勤、休假、福利、以及生产绩效挂钩的制度。讲到员工比较敏感的话题时,他着重对“月全勤员工、季度全勤员工如何奖励、每月评选的三优员工如何奖励、国家规定的各大节假日如何计算有薪假期、以及生产线上如何计算计件工资、包括每月计件班组的生产量的透明管理与每月多少号张贴公布班组生产量”等等——对应聘者比较关心的一些问题一一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直到一个个应聘者频频地点头会意时,他突然宣布“今天的面试就到这里”。就在他要离身时,十多个应聘者异口同声地问这位人事经理:何时可以上班?听到这样的问,他当然知道了这些应聘人员迫不及待的心理。但是这位经理没可能答应他们说马上可以上班。因为他明白:如果答应他们马上可以上班,他们会认为得来太容易的工作不是最理想的工作。所以,他不紧不慢地说:我们考虑一下,明天上午将结果通知各位!——其实,这位经理在心里早考虑好了,除了一个眼睛近视太厉害的不准备录用外,其它十几位应聘者明天都会通知上班。因为,时下的用工荒不容这位人事经理挑三拣四了!何况工厂的订单急得很哩!

二、 少挥“剑”:

真正的“宝剑”,即使不向人显示或炫耀,其美名也照样远扬!合理的制度,符合人性、人情,人味的制度,落实起来顺理成章。反之,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即使处处张贴,也如同一把“废剑”悬墙!

例如:某工厂行政部在夏季到来时张贴了一个通告,其通告内容大意是禁止员工下班后在车间睡觉,否则对违章者每次罚款10元!但通告贴出后,仍然有少数员工中午下班后在车间睡觉和使用车间的工业风扇。为此,行政部再次张贴了通告:通告的内容当然与上次大致一样,只是罚款额由10元增加到50元——即在车间睡觉每次罚款50元!没想到的是,行政部与生产部联合检查时,还是发现有少数员工偷偷地躲藏在车间的角落睡觉!

这时,行政部主管找到总经理汇报了这一情况,并问如何处理员工中午在车间睡觉的问题。其实,总经理已经知道了这一情况。总经理是怎么知道的?——他是通过签批员工辞呈时知道的。因为,最近员工辞职较多,他们的辞职理由很清楚:中午休息不方便,并且因为中午休息被过重地罚款!

当总经理将亲自起草的“关于解决员工午休问题的通告”递给了那位行政主管时,这位主管看了后明白了:与其制度订得严,不如让好的制度去温暖员工的心田!——原来,总经理了解到员工中午不愿意回宿舍睡觉的原因,是因为生产车间与员工宿舍相距太远,来回走路时间太长。所以他亲自起草通告明确规定:从第二天起,员工中午回宿舍睡觉,由公司三辆面包车负责接送,以解决员工中午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尽量多休息的问题。

这个温馨的制度出台后,不仅在职员工皆大欢喜,而且已辞职的员工又纷纷要求回厂复职。员工下班后在车间“东倒西歪”的情况也不复存在了。

三、 少磨剑

   不要轻易“磨剑”,因为“剑”不在其“刃”多么锋利,而在持剑者的“剑术”多么高明。制度狠与不狠,不在它的多少条款,而在于它是否平等、一视同仁!

例如:某塑胶厂食堂每到吃饭时,总有员工因打菜打饭排除时发生口角,或者餐后剩余饭菜满地都是。其实,这个工厂行政部分管后勤(包括食堂)的李主管很负责任,每天饭前饭后到食堂巡视检查,对遇到不排队或乱倒饭菜的员工也上前劝止,并对违章者敢于现场批评或通告处罚。一日,行政部的“头”(经理)发现针对这一情况,要求李主管在“食堂管理制度”的两边一左一右再张贴两条规定——一个叫“八不准”,一个叫“十严禁”。“八不准”——不准进餐时大声喧哗、不准乱倒饭菜、不准敲打饭盒、不准辱骂厨工。。。等等(制度不够狠,就再加些狠的!——剑不锋利,就使劲地磨一下嘛!);“十严禁”——严禁不按点就餐、严禁不排队打菜打饭、严禁随便进入食堂操作间、。。。等等。可是,食堂的墙面上虽然贴满了这制度、那规定,但倒菜倒饭的、随地乱泼汤水的、因排除或抢座位等不良现象仍在发生,甚至每况愈下。

可是,在这家塑胶厂的隔壁——有一家印刷厂,它的食堂管理就xx不一样了!然而,这家工厂食堂的墙上没有贴那么多制度,只不过在墙一边的腰身上挂有两个字条——如“请保持卫生”和“请排除就餐”。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细心一观察,原因不难找到。

原来,塑胶厂食堂分管理人员与员工两个进餐区。管理层人员进餐区用屏风隔断,内有空调,而员工就餐大厅的天花顶上只有几把慢悠悠转动的吊扇。员工进餐时经常为抢座吊扇下的座位而发生争吵。管理人员进餐时所坐的是靠背椅,而员工坐的是固定的长排凳,脱漆的地方生满了铁锈。管理人员进餐时,可以两手空空地来,肚子吃饱后又两手空空地走。因为,他们不需要像员工一样饭前饭后自己洗饭盒。(试想:虽然管理层与员工所吃的饭菜一样,员工会不会想到管理层在屏风隔断那边开的是小灶呢?试想:管理人员不排除就餐,坐在舒适的靠背椅上,并且在空调房里,进餐不用自己拿碗筷、不用自己洗碗筷,员工的心理上会有什么反应呢?)

而隔壁印刷厂的食堂里,却是另一番风景。管理人员吃饭时一样手拿碗筷,一样去水池洗碗洗筷,一样去自觉排队,并且,管理人员分别混坐在员工中间,只能通过他们所穿的工服颜色,才能分辨出哪些是管理人员,哪些是普通员工。他们一边吃着饭,一边与员工闲聊着、说笑着。聊的内容有与工作沾边,有的是关心员工业余生活的话题。管理人员用餐后,他们一一将自己吃后的余菜剩骨,细心地用筷子夹到自己的碗里,并拿抹布或纸巾抹净桌面后,起身时再与正在用餐的员工点头说“你们慢慢吃...”,{zh1}将那些手里的脏纸巾连同碗里的余菜剩骨送到餐厅一角——指定的剩水缸里。(试想:员工看到管理人员排除站在自己的身后,他们与自己一样洗着碗筷,并看他们饭盒里的饭菜与自己相同,并与他们一同进餐有说有笑时,还会有哪个员工在饭堂里“撒野”——如果还有,那一定是神经出了问题的员工!)

四、 少用“剑”:

“剑”不可乱用。舞剑者必守“剑德”!企业管理也要讲“德治”——即一个管理者应该凭自己的人格魅力——坦荡的胸怀,包容的心态、严于律己的做人原则去感化自己的员工或部属。

例如:某玻璃加工厂新来了一位开界师(开料师傅)傅,在他上班不到二十天时,因其大意在开料时将一批玻璃的尺寸做错,造成工厂直接经济损失6000多元。按规定,一个技术操作工因个人原因造成工厂材料报废,应承担直接损失额的30%——即这个师傅个人应承担经济损失约1800元!

发生这个事故后,这个师傅因自己工作的失误而深深自责,同时也很郁闷,心想这个月差不多要白干了。因为,他知道这个月最多还能拿几百元工资。可是,第二天行政部让他签认“事故处理单”时,他仔细看了事故处理单与处理结果后,泪水便夺眶而出...——但是,那不是伤心的泪水,是感动和愧疚的泪水!

原来,事故处理报告单的“生产主管人员意见”栏里,主管这样写到:本人作为车间主管,监管失职,请愿为事故主责人受罚500元。

并且,事故处理报告单的“相关责任人自查”栏里,生产现场跟单员这样写到:因本人现场跟进不力,给工厂造成较大损失,本人愿意为主责人受罚500元。同时,后勤水电主管在此栏中写到:本人因自己工作失职——没有及时解决车间光线问题而导致开界师傅看错尺寸,请愿为事故主责人开界师傅受罚500元。

看了几个相关责任人的自我检查与请愿要求,厂长在“对本次事故处理意见”栏里写到:因各相关责任人员事后能认识到各自工作不足之处,并都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且鉴于开界师傅近期夜晚加班较为频繁,工作劳累,故此现作出对主责人处罚200元,对其它相关责任人员各处罚100元的处理意见。

{zh1},总经理在“本次事故批示”栏里这样写到:为了加强生产管理,提高工作质量,让各位吸取本次事故教训,现决定对生产主管、后勤水电主管、跟单员各处罚200元,对开界师处罚100元。

从这个事故处理中,我们分析一下:生产主管、后勤水电主管、跟单员纷纷要求帮主责人承担责任,主责人会不会因此觉得欠他们人情?厂长在大家主动要求帮主责人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对他们只作出了100元的处罚意见,他们三位会不会因此觉得欠厂长人情?总经理{zh1}也没有按厂规让主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员承担事故损失额的30%,那么这些人员是不是欠总经理的人情?

欠人情怎么办?欠人钱还不起,没办法,能拖则拖。欠人情,我看应该好还!怎么还?——那就是他们日后会更用心地工作!更细心地工作!更忠心地工作!因为,他们不敢再做错事而再欠人情啊!

从这个事故的处理过程与处理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工厂管理人员他们在事故发生后,不“乱舞剑”,但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企业的“剑”,因为他们“剑在心中”!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冷剑”管理_里个伙计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