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扩容庆典今举行(优逸空间转载收藏)

深圳特区扩容庆典今举行(优逸空间转载收藏)

2010-07-01 22:11:24 阅读3 评论0 字号:

2010年07月01日 11:39   来源:  
  摘要:国务院批复的深圳经济特区扩大方案今天开始正式实施,395.8平方公里的原特区面积,扩容到1951.8平方公里。这场在地理空间上规模达到五倍的扩容,意味着“特区内外”的概念将正式退出深圳的历史舞台,从今天开始,深圳经济特区进入了1951.8平方公里的“大特区时代”。


 

从今天起,深圳进入“大特区时代”,深圳特区扩容后关内关外合二为一。从梅林关上空俯瞰,原来特区内外近在咫尺。南都记者 吴峻松摄

一场深圳人坚持了多年的梦想,今日终于梦圆。国务院批复的深圳经济特区扩大方案今天开始正式实施,395.8平方公里的原特区面积,扩容到1951.8平方公里。这场在地理空间上规模达到五倍的扩容,意味着“特区内外”的概念将正式退出深圳的历史舞台,从今天开始,深圳经济特区进入了1951.8平方公里的“大特区时代”。

一道关割裂一座城

  24年前,1986年的4月1日,一道铁丝网将深圳分为特区内外。这{yt},深圳特区管理线正式启用,全长126公里,沿途以巡逻公路及高2.8米的铁丝网分隔。90.2公里武警xx巡逻路,163个武警执勤岗楼。在126公里特区隔离线上设立了蛇口(码头)、南头、白芒、同乐、梅林、布吉、沙湾、盐田坳、溪冲、背仔角共10个检查站。在此后的24年里,这道铁丝网划分开的有形界线,让深圳的城市地图上诞生了“关内”和“关外”两个截然不同的城市区域名词。

  这道后来被深圳人习惯称为“二线关”的分割线,曾经作为当年经济特区的一道保护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担负着特区边界线同时也是边境管理线的角色。从1986年启用,到24年后成为束缚了特区发展的瓶颈,当年的铁丝网,在深圳人眼里,已经更像一道鸿沟,将这座城市人为地割裂成为特区内外两部分。

  “关内”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仅占全市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关外”宝安、龙岗两区虽占全市六分之五的土地,却不享受特区待遇。生活在特区内外的深圳人,感受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环境,一座城市,被割裂出了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两个部分。

十二年争议尘埃落定

  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深圳经济特区“二线关”的存在价值被弱化。在1998年的深圳市两会上,开始有代表和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之后,有关撤销“二线关”的呼声就连绵不绝,一浪高过一浪。

  在管理方式上,此前进出需要携带边防证的特区管理方式,虽然已经在调整后取消,但有关“二线关”的去留问题和深圳特区延伸扩大的声音,一直仅仅停留在深圳人的努力和梦想之中。

  在十余年的争议和坚持努力后,特区扩大在2009年5月迎来了转机,这一年获批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涉及到特区范围扩大等重要专项改革另行按程序报批,被认为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今年5月31日,深圳市两会期间,国务院正式批复深圳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但同时提出,新关不设,旧关不撤,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上的关口,作为实体的建筑形态,将继续存在。但作为特区分割线意义的“二线关”,从今天起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深圳人自十二年前开始的大特区梦想,终于尘埃落定。

  对于正待迎接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的深圳来说,有评论认为,这一历史性时刻,意味着特区正式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即使在经济特区政策上的“特”已经消失的大背景下,一直承担着改革开放先行者和试验田角色的深圳,此次的扩容,带来了令全世界期待的“再造特区时代”。

改变观念跨过这道“门”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特区扩容意味着以往以二线关“关口”为分割点的巨大差异,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步消弭。包括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经济产业等此前原特区内外的发展差异,将成为未来深圳要重点解决的城市课题。不过,专家普遍认为,这些具体环节的“利好”,尚需要在包括政策法规、城市建设等的逐步推进中,得到逐渐落实和显现。更为意义深远的是,对于空间和资源发展陷入瓶颈多年的特区来说,此次扩容,意味着城市在制度上的改革、创新、资源上的空间拓展。

  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东红认为,对于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的深圳特区来说,深层次改革不可回避,是必然的制度创新,这一创新需要物质资源的配合。一些新的机制需要新制度管治下的新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作为温床,从深圳市局部看,特区范围的延伸客观上为深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制度的发展空间,这必然在各方面为深圳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曾东红同时认为,深圳特区的扩容,同样也是解决特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制度创新的实验资源的增加供应问题。因此更有价值的,应该是特区延伸后的制度创新和发展经验,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范围延伸和简单解决“一市两法”的问题。

  而在深圳市五届人大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富海看来,特区扩容更多是一个标志,只是说给深圳打开了这个门。但是深圳如何跨过这道门,还需要很多的后续工作。而最迫切的,则是改变观念。

41项特区规章今起扩到宝安龙岗施行

  南都讯记者徐佳丽深圳市长许勤昨日主持召开市政府五届四次常务会议,会议审议原则上通过了《关于深圳经济特区规章在宝安龙岗实施有关问题的决定》,决定41项特区规章今天起扩大到宝安龙岗两区,废止原有的21项规章,给予暂缓施行的规章半年时间的过渡期,决定还就特区法制一体化后法制性文件的清理作出规定。

  昨日的政府常务会议上,通过对现行113项法规和70项特区规章进行全面的梳理后,决定将41项特区规章从今天起扩大到宝安龙岗两区施行。会议指出,解决长期困扰深圳的“一市两法”问题,加快推进深圳经济特区法制一体化进程,将有利于以法制一体化保证特区一体化各项工作的推进,更好实现全市统筹发展,均衡发展。

特区一体化深圳准备好了吗

  特区扩容,宝安、龙岗(包括新设不久的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纳入特区,让一直以来深圳艰难推进的特区一体化变得顺理成章。不过,由于历史欠账和诸多遗留问题,特区一体化并不会随着特区扩容而立即实现。那么,在这个重大利好面前,深圳准备好了吗?

市环卫处:全市道路清扫将统一标准

  清扫保洁外包单价不统一,是长期困扰环卫系统一大难题。在原特区内,地面环卫清扫保洁,有些区二类路的保洁单价每平方米达到了7元,而原特区外有些区每平方米还不到4元,很难达到和原特区内一样的保洁质量。

  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区内外一体化后,将对各区(新区)实行“同一要求、同一标准”的考核监督,提高道路的保洁质量,努力实现清扫保洁一体化。市环卫处接下来会督促宝安、龙岗,光明、坪山逐步完善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环卫工具房、果皮箱等各类环卫设施的设置及建设,重点加强对以上环卫设施的更新和维护。

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原特区外将新建六家三甲医院

  为推动特区一体化发展,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未来五年深圳医院设置的规划也重点向宝安、龙岗等区域倾斜,宝安、龙岗、光明、坪山五年内将规划新建6家按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综合性医院。

  位于布吉李朗的市第三人民医院将在今年启用,成为{sg}迁往原特区外的市级医院,同时启用的还有市疾控中心大楼。接下来,市新安医院选址宝安区、市新明医院选址光明新区、市宝荷医院选址龙岗区;市聚龙医院选址坪山新区、市健宁医院选址坪山新区、新肿瘤医院也选址在龙岗。

市文体旅游局:原特区外布点设立自助图书馆

  昨日上午,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党组书记李小甘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加快宝安、龙岗艺术中心的建设,加快博物馆分馆在宝安、龙岗的设立,推动图书馆之城向宝安、龙岗延伸,争取在年内完成宝安、龙岗两地的数字电视的转换。

  据介绍,今年市文体旅游局将组织一些公益电影放映进厂区,在宝安、龙岗较大的工业区布点设立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关爱在鹏城,旅游进厂区”活动也将陆续展开,也联合深圳的景区为外来劳务工提供较为优惠、甚至免费的旅游服务,如锦绣中华民俗村的劳务工半价进景区活动等。

市规土委:完成原特区外六个文化中心供地

  原特区外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太多,这无疑是特区扩容面临的直接问题。昨天,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标准一体化促进特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如加快推动轨道、干线路网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进度等。在此前公布的《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10年度实施计划及土地利用计划》中,涉及原特区外的一批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具体项目建设。如提出,年内完成沙井、松岗、福永、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6个项目的供地。

特区今扩容 区长有话说

龙岗、宝安、光明和坪山带头人对未来均有详细打算

  摘要:从今日起,除开那条有形的铁丝网外,深圳将再无特区内外之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的宝安、龙岗两区,预料将会在资源倾斜的激励下,掀起新一轮的“补课”之旅。而新晋的坪山、光明两大新区,则注定“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坐拥土地资源、又获得政策利好的两大新区,将可在高起点谋求新发展。
 

    龙岗借特区扩容,首先就是尽快还上历史账,包括道路建成率、病床拥有量和警力配备等一揽子数据。——— 张备

    宝安将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等方式,完善水电路等一揽子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李文龙

    坪山作为功能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如何让土地资源获得更好效益 是 主 要 问题。——— 杨绪松

    光明未来将与深圳知名品 牌 企 业 合作,打造工作、生活、休闲、学习于一体的若干个城市综合体。——— 张恒春

从今日起,除开那条有形的铁丝网外,深圳将再无特区内外之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下的宝安、龙岗两区,预料将会在资源倾斜的激励下,掀起新一轮的“补课”之旅。而新晋的坪山、光明两大新区,则注定“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坐拥土地资源、又获得政策利好的两大新区,将可在高起点谋求新发展。

「龙岗」2013年脱胎换骨

  “我想7月1日给大家的感觉,首先是拉近了心理的距离。”龙岗区长张备表示,从今日起,原特区外民众的自信心、荣誉感和家园意识都会提升。

  在张备的思路中,龙岗区借特区扩容,首先要尽快还上历史账,包括道路建成率、病床拥有量和警力配备等一揽子数据。比如道路建成率龙岗只有40%,宝安已接近80%;每万人病床拥有量只有9.4张,全市平均水平是17张;警力配备全市为每万人14个,龙岗只有每万人6个。张备表示,未来5年,龙岗计划斥资1600亿元,用于城市更新和综合整治,再投入26亿元,实施市容提升行动,还计划振兴教育,培育高素质的市民。力争在最近的一两年时间内,确保龙岗在大运会举办时有一个崭新的城市面貌,通过3-4年努力,使龙岗在2013年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

「宝安」一体化已有成效

  “宝安区从2005年开始全面完成了包括集体土地国有化在内的城市化转制各项任务,逐步走上特区内外一体化轨道。”宝安区长李文龙说,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是宝安区推进一体化的重要任务,宝安将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等方式,完善水电路等一揽子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李文龙表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布局,全市各区承担的角色不一样,会更有利于深圳专业化、xx化发展。而产业分工更加清晰,对当地老百姓来讲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各种服务也会更加专业化,便于融入大的特区,融入整个深圳市的生活。

  李文龙认为,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原先特区外基础设施有望与特区内一致。

「坪山」如何利用空间成关键

  “我们有空间,怎么利用这些空间?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坪山新区管委会主任杨绪松看来,其他区颇为发愁的是发展空间不足,但坪山作为功能新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特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新区的土地资源获得更好的效益,是他们面对的主要问题。

  最令杨绪松忧心的事情是,如何把土地空间清理出来,形成连片的可供开发、可供产业落地的空间,同时严格控制新的违建。另外一个令他苦恼的问题则是挑选企业,目前排队等待进入坪山的企业有50多家,但坪山想要的,是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xx电子信息产业等,要考虑企业的成长性、专利申请量等因素。

  为了打造新特区,坪山新区在市规划国土委的协助下,邀请了一些{sjj}的规划公司一起打造新的坪山C BD,坪山准备划出4平方公里的区域来建设一个坪山中心新城,这个规划工作正在进行中。

「光明」以新加坡、香港为标杆

  “以新加坡、香港为标杆,通过大项目带动新区整体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光明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恒春说,新区未来将与深圳知名品牌企业合作,打造工作、生活、休闲、学习于一体的若干个城市综合体。

  张恒春说,光明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市政设施方面加快广深港高速铁路建设。广深港高速铁路是城际铁路,在光明有两个站点,要进一步研究光明与香港的关系,同时加快六号线建设。

  在社会事业方面,没有良好的社会教育,就不可能有高层次人才在光明生活、居住,将对现有医院进行提升,也会加快土地整备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此外,光明还将引进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包括计划上市的企业,引进深圳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项目,也包括对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未来起重要作用的项目。

■各界期待

●原住民(宝安黄金兰)户籍青年应跨区就业

  (黄金兰,2005年大学毕业,宝安区新安街道龙井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工作站副站长。宝安区{dy}批大学生“村官”。)

  2005年7月从深圳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时,当时三个班178人,至今只有黄金兰一人是在最基层的社区工作站工作。作为年轻的本地人,她表示,随着特区内外一体化的加速,关外户籍居民都已经有个适应的过程,以南头关为例,此前检查非常严格,宝安区户籍居民坐公交都要下来检查后才能进特区内,但这几年检查逐渐放松,这实际也是融合的一个渐进过程。

  黄金兰说,宝安区很多户籍居民认为关内关外有区别,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就该在宝安区就业。随着特区扩容,她希望更多年轻户籍居民去福田、罗湖就业。

●公务员(新安街道办钟永澄)期待加大社会管理投入

  钟永澄表示,宝安区虽然以前属于关外,但产业发展规模却在深圳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深圳产业重镇,但深圳人口多,而且城市化相对原先关内相差很大,导致社会管理相比差距也很大,因此他觉得特区扩容后,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在这方面能缩小差距,加大对宝安区的社会管理方面的投入,借此机遇缩小原特区内外社会管理方面的差距,让宝安区市民享受扩容后的成果。

  此外,他也期待缩小特区内外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比如加大交通建设,另外还希望宝安区的经济尤其是工业方面,继续保持应有优势。

●公务员(龙岗文产办肖烈南)希望房价不要涨太高

  肖烈南表示,7年前来深圳,需要办理特别通行证,龙岗今天起也成了特区,也不需要检查xx了,方便了很多。作为驾驶员,他认为未来交通违规罚款的提高会让出行成本增加,希望在不可xx避免违规的情况下,处罚能松缓些。肖烈南注意到,龙岗的房价与前年的调控比较,这次xx坚挺,“如果龙岗房价也特区化了,想换个大的,只能是个遥远的梦了。”

●白领(宝安丽晶国际小区镇小磊)期望有更多文化设施

  镇小磊表示,宝安图书馆太小了,希望能有一个更大图书馆服务市民,希望各个区公共文化资源也能够公平分布,音乐厅、大剧院等一些公共文化设施都分布在福田、罗湖、南山等地,宝安、龙岗的居民想看一场高水平的话剧、听一场音乐会十分不方便。镇先生表示,希望除了图书馆、电影院外,书城、剧院等也能开到宝安、龙岗去,让那里的市民文化生活更加方便。

●企业(南山及公明两家公司)企业发展空间更大了

  “特区扩容对我们企业来说当然是利好”,位于南山的高科技企业深圳研祥集团品牌部郁先生表示,企业不仅有更多的市场选择,还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寻找广阔商机,降低经营成本,带来更大经济利益,而且特区扩容也会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保障和环境保障。

  公明一家从事磨具生产的公司负责人廖志明表示,特区扩容后,很多基础设施会跟上,一些大企业也会向原特区外转移,人才多了,相信会给自己的小工厂带来更多商机。

●劳务工(龙华及坪山两名代表)市容和交通会变得更好

  冷先生在宝安龙华一家工厂打工多年,生活圈子都在龙华片区。在他看来,原特区外的房租和物价势必涨高,无形中生活成本会增加不少,会给他这样的打工者带来一定压力。“要说有些什么期待,就是希望市容环境能够得到改善,也能像福田等区一样干干净净,漂漂亮亮。”

  来自湖北鄂州的小伙子方先生,早年带着老婆一起南下深圳,两人吃住和工作都在坪山,方先生{zd0}期待就是连接关内外的交通能够更加便利。

■启事

  20年前,潘石屹为了进特区,不惜花“巨款”50元让蛇头带自己从铁丝网洞爬进了二线关……谈起二线关,如今的地产大鳄仍耿耿于怀。今天,面对深圳“特区内外”词汇的消逝,有形的二线关虽然在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但在无形中,这道关在人们心中能否随特区扩容坍塌?

  相信很多深圳人和潘石屹一样,都有与二线关不得不说的故事,本报从今天起向广大读者征集你与二线关的故事,读者可通过南方都市报热线83325000以及奥一网()论坛、博客等平台,留下你的联系方式,留下你与二线关的故事。

打通大特区命脉 解梅林交通之困

  深圳未来几年开辟多条纵向新通道,市民通行梅林关将不受天气限制舒适换乘

    改造后的沙湾关路面,车辆行驶更平稳、噪音更小。

    沙湾关改造工程特意留下160多平方米石板路作为纪念。

  未来几年,深圳计划开通包括新彩通道、坂银通道等多条纵向通道,以打通特区交通命脉。昨日,深圳市交委发布了打通原特区内外交通瓶颈的计划,加快推进东部、中部、西部交通通道建设。深圳还将对12个关口进行梳理,对条件允许的关口设施进行整合改造,梅林关交通之困可望纾解。

辟新通道纵跨特区

  为了加速关内外路网连接,深圳将推进东部、中部、西部交通通道建设,尽快xx交通瓶颈。在东部交通通道方面:年底前完成深惠路、丹平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东部过境通道建设;启动坪山至盐田新通道、南坪三期、布吉西环路南延接罗湖宝岗路、布吉罗岗路(禾坑路)南延接罗湖翠竹路、布吉翔鸽路南延接罗湖金洲路等新连接通道的前期工作。

  在中部交通通道方面:力争年内开展新彩通道、梅观高速公路收费站北移及市政化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坂银新通道、五和大道-南坪连接线以及皇岗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西部交通通道方面:加快沿江高速的建设及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年底前完成留仙大道东延段、南光-南坪立交工程建设。新彩通道连接彩田路与新区大道,全长3.25公里,隧道段1.8公里,双向六车道,计划年底开工,工期约两年。

  梅林关小车主与公交乘客抢道之争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而最根本的问题则在于没有新的通道。昨日,记者从交委获悉,目前已经恢复开通因厦深铁路施工占用的金龙路,并完善相应标志、标线,引导部分原经梅林关车流改由新区大道上金龙路、白龙路、南坪快速至福龙路,以减小梅林关的压力。

梅林将建市民交通广场

  特区扩容,关口未撤,市民如何享受到特区一体化带来的交通便利呢?昨日,南都记者从交委获悉,交委对12个关口进行梳理,对条件允许的关口设施进行整合改造,其中梅林关将利用联检通道建设连接关口内外的步行连廊,并与地铁4号线民乐站实现无缝连接,届时市民可以不受天气限制进行舒适换乘。

  据悉,为满足市民进出梅林关的通行和换乘需要,将对梅林关口南北两侧公交首末站及广场进行整合和系统设计,打造集快速通道、客流集散、公共车港于一体的换乘方便、候车环境舒适的市民交通广场。近期重点改善公交换乘的人行交通组织,按照便利性、舒适性的要求,利用现状广场和联检站通道,建造联系关口内外公交站点的步行连廊。

12关口“整容”迎扩关

  据悉,深圳有12个关口,为迎7月1日特区扩容,全面进行改造,不仅翻新路面,而且增加了公交车辆上下客的区域及人行通道。

  昨日,南都记者从深圳市交委获悉,目前已经进行以关口交通改善、强化原特区内外联系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特区交通一体化的系列措施。其中完善二线联检站和工作口交通设施的工作已经于昨日完成。

  南都记者从交委获悉,交委对全市17个二线联检站、24个工作口进行了全面梳理,对现有交通矛盾较为突出、交通环境较差的沙湾等12个二线联检站及留仙洞等11个工作口进行改造。对二线联检站及工作口的破损水泥路面进行维修,加铺沥青罩面,并对现状磨损的交通标线重新施划,增设交通标志,增设隔离墩、护栏等安全设施。此外,扩容后,关口公交换乘系统也得到加强,关口增设公交车辆上、下客区及人行通道。

北站试开通规划21条线路

  特区扩容,关口公交如何发展呢?记者获悉,交通部门将培育新的换乘枢纽,改单点集散为多点集散,弱化和转移关口换乘功能。

  为了优化梅林关周边公交线网,开行高峰38号、39号和40号三条高峰专线,利用高快速路建立大龙华、布吉片区和华强北、车公庙等工作岗位聚集区的直达快线联系。将54、76路线等由原梅林关口始发的线路分别延长至华南物流和民治花场。关口线路送达梅林关外社区门口,减少乘客过关周折,缓解梅林关换乘压力。增开54和76等两条西部区域至梅林关口区间线,满足梅林关民乐村等周边社区市民出行需求。

  将换乘客流量较小的388线、高峰专线7号、12号、22号、23号等5条线路,取消停靠梅林检查站提高公交运营车速,缩短公交出行时间,缓解关口集中换乘压力。对客流量大、满载率高的高峰专线5号、高峰专线6号、M 201线、393线、339线、391线等6条线路,新增加运力25辆缓解民治-坂田片区往华强北、高新区方向公交乘车拥挤。

  在深圳北站年底试开通运营前,深圳将逐步转移关口接驳线路,分流关口客流压力。北站试运营期间,共规划21条线路,其中,干线7条、支线4条,“春运专线”10条。覆盖原特区内华强北、福田中心区、车公庙、高新园区等片区;同时加强与民治、坂田、龙华、大浪等街道的联系。

■ 大特区交通规划

  东部交通通道方面:年底前完成深惠路、丹平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东部过境通道建设;启动坪山至盐田新通道、南坪三期、布吉西环路南延接罗湖宝岗路、布吉罗岗路(禾坑路)南延接罗湖翠竹路、布吉翔鸽路南延接罗湖金洲路等新联系通道的前期工作。

  中部交通通道方面:力争年内开展新彩通道、梅观高速公路收费站北移及市政化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坂银新通道、五和大道-南坪连接线以及皇岗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西部交通通道方面:加快沿江高速的建设及沙河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年底前完成留仙大道东延段、南光-南坪立交工程建设。

■ 记者体验

160平米石板路

记录一个时代

  16天前还是破旧的石板路、混凝土路面,如今却变成了柏油大路,沙湾关在7月1日之前经过改造已经焕然一新。昨日,南都记者来到沙湾关现场体验,发现关口的减速带已经调低了高度,路面及过关通道被整修一新,仅剩余160余平方米的石板路未改造,这是为纪念二线关而留下。

  昨日,南都记者来到改造工程之一的沙湾检查站看到,关内外的水泥路和石板路已经全部变为沥青路,并画上了标志标线。以前沙湾关口由于设备陈旧人车混行,进出关的车辆在车道上行驶却没有明确的标线,行人若不走验证大厅也只能和车流混行。昨日,记者看到改造后的沙湾关口设置了人行道,市民可以不通过验证大厅安全地进出关口了。由于路面改造为沥青路面,车行平稳很多,且噪音降低。据工程人员介绍,该工程造价约800万元,工程仅用16天就完成了。由于二线关口并未撤消,该区域仍实行限速30公里。

  目前,有的关口的水泥减速带已经被铲除,但南都记者在沙湾关和福龙关口看到,水泥减速带依然存在。据工作人员透露,水泥减速带已经降低高度,不会挂到车辆底盘,沙湾关甚至增设了地面黄色的减速带。据悉,交委已经协调市口岸办将二线联检站行车通道上水泥减速带改为交通减速带及标线。

跨越二线关
 

    ●早年的二线关,非深圳户籍的人进出必须出示边防证。

    ●2003年3月,几个放学的孩子在二线关铁丝网下走过。    

    ●2003年二线关改革前,关外买房关内入户成为一大吸引点。

    ●梅林关口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梅观高速多年来一直是原特区内外的主要交通要道。

    ●俯瞰宝安同乐关。

    ●俯瞰龙岗布吉关。

    ●布吉在建楼盘与关内的城市坐标遥相辉映。

  从空中俯瞰二线关,除了那一小截横亘的检查站,原特区内外的差距,已在大幅度缩小。而从当年“来深圳,先xx”,到如今凭身份证便畅通无阻,历史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二线关,未来将不再是一条内与外的分隔线,它将xx融入特区的版图,成为特区独特的风景线!

  唱响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里有句歌词:“1979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说的也是“二线关”。在自己的城市中心,设置一道戒备森严、岗楼林立的边界线和关口,这就是“二线关”。

  如今,“二线关”的铁丝网已锈迹斑斑,周边的植物茂密地生长,形成了美丽的独特风景。但“二线关”和人的故事却不时被人提起,其中最经典的,是讲已经发迹成中国富豪的潘石屹的“进关故事”。

  1987年,24岁的潘石屹变卖了所有家当,辞职南下深圳,到达南头关时,身上只剩下80多元钱,没有边防证的潘石屹进不了市区,他一咬牙,花了50元,在蛇头的带领下从边防线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里钻进深圳……

  现在,任何一个内地居民,只需凭身份证便可自由出入二线关。而伴随香港回归,“二线关”是撤、移还是改革,也曾多次引发争议。

  1998年,深圳市政协委员郁万钧、陈锡添首次递交提案,建议重新审议“二线关”存在的必要性,主张将“二线关”后移,只在通往东莞、惠州等交通要道设卡检查,不设围网。随后,有关“二线关”存在的必要性和撤还是留等问题,在全市、省和全国“两会”上几乎都累有提及,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话题。

  “二线关”的命运,今年算是有个暂时的结论,争论也基本可以告一段落。因为深圳经济特区扩容,当年“二线关”外的地方,从今天起也叫深圳经济特区。今年5月底,中央已经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批复还指出,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

  从今天起,深圳进入了“大特区时代”!而“二线关”作为特区独有的风景线,仍将继续与特区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 二线关历史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宣告成立。与此同时,国务院也开始酝酿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即“二线”)。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特区管理线。相对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边界“一线关”,这条特区管理线就是深圳人口中的“二线关”。当时,特区管理线东起大鹏湾畔的背仔角,西至珠江口边的南头安乐村,全长86公里,分别在南头、沙湾、布吉、白芒、盐田、背仔角6个公路口上设立特区检查站,由边防公安和海关进行管理。

  1982年4月,“二线关”开始动工兴建,在耗资1.38亿元人民币、建设近3年后,1985年3月,一条长84.6公里(后逐步延伸为90.2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从深圳中部横穿而过,沿途共有98公里的武警巡逻路,163个武警执勤岗楼,10个检查站。

  1986年2月,广东省出台《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内地人士前往深圳,必须持有“前往边境地区通行证”。“二线关”和进关所要出示的证件,成为数千万移民来到深圳的{dy}记忆,“来深圳,先xx”的顺口溜也流传至今。

  2003年5月,二线关实施改革,内地居民前往深圳、珠海,可凭身份证,缴纳2元钱在关口现场xx入关,且证件有效期为1年。

  2008年,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从元旦开始,深圳所有的“二线”检查站全部停止现场办理通行证。具有深圳户籍人员可以凭身份证,没有深圳户籍的人员可以凭身份证或者暂住证进入特区,特区通行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2010年5月,中央批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此规定于2010年7月1日起执行。

  作者:王莹孙天明任笑一刘荣付可徐佳丽吕婷邓淋彦周昌和刘凡刘勇刘晓燕吴峻松亚牛郭现中乔彦杰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深圳特区扩容庆典今举行(优逸空间转载收藏)】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